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书厢 > 第三百六十一章:“无望”

第三百六十一章:“无望”

    “你的意思是,这世界上不存在‘悖论’?”

    “客观来讲不存在……但怎么说呢,思考中我们却往往需要它存在,但不是作为‘悖论’,而是作为‘对抗性’——当两个通常都会出现的规律开始冲突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卡在原地,将其当成一个‘悖论’,放任它在我们心中作为一种‘神秘’,我们需要详细明判那两种规律,看看它们在这‘对抗’中哪一方会‘胜出’,亦或者‘两败俱伤’——我们需要得出一个‘结果’,因为现实并不会等我们陷在这里面胡乱纠结,‘事情’一直都在‘发生’着,而‘思考’所要做的是尝试去‘预测’它们,但无论‘预测’还是‘客观事件’,最终都会有一个确定的‘结果’出现——

    那在有‘结果’出现的情况下,‘悖论’,这种东西还符合定义吗?”

    “……方便说得简明一点吗?”

    “用手推东西东西会被推动,那么两只手互推的时候,哪一方会被推动?”

    “力气小的那边啊。”

    “有一个曾经很有名的悖论,似乎叫做‘黄油猫’还是什么的……听过吗?”

    “猫跟面包绑在一起的那个?”

    “就是那个——假设,面包极小极小,加上它上面的黄油也不过是灰尘一样的体积——猫会受影响吗?”

    “啊?”

    “‘体积’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先假设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极端的‘体积’——尘埃一样大的黄油面包,正常体积的猫,那么……猫,会因为一粒灰尘粘在了背上,而非自身的运动神经是猫中之耻,就没法四足朝地吗?”

    “……几乎……嗯……不会。”

    “很好,那么反过来——尘埃一样大的猫,先甭管那猫是怎么缩小的,也别管那种体积那种质量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到底支持不支持得了——面包,会受影响吗?”

    “……啥?”

    “那种情况下猫对面包的影响还不如面包屑——那么,面包,会因为突然多沾了一粒面包屑,而不受空气阻力影响、让沾了黄油的那一面在通常坠落环境下一定着不了地吗?”

    “不会。”

    “那么,逐渐将两者放大,把两个案例中那‘极端小’的‘体积’,给逐渐放大,乃至回到正常——这规律,有变化吗?”

    “……我可不可以理解(为)存在一个‘临界点’,在一开始的体积变化不明显的时候两个案例里‘极端小’都不会对另一事物造成影响,但万一达到了那个临界点,两者就会开始互相造成影响?”

    “大概意思就这样——但那两者终将都要落地不是么?”

    “嗯?”

    “也就是说不管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那两者都要落到地上,都要有一方先着地,亦或者一起着地,亦或者被摔伤、扭伤——再怎么着也没时间让我们慢慢判断哪方会先着地不是么?”

    “……你的意思是‘悖论’不值得浪费时间去思考?”

    “但这已经不是‘悖论’了,这已经变成一个‘假设’了,诚然‘假设’有时候也会显得很复杂,但我们最终不是依旧能得出一个结论吗?”

    “……得出来了吗?”

    “‘黄油猫’问题受双方体积影响,这不是我们刚刚得出的结论吗?”

    “……这也行?”

    “你直接跟我说‘黄油猫’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你又没告诉我那黄油面包猫各自的大小,你也没告诉我那是什么质感什么密度什么软硬度的面包,你没告诉我什么牌子粘稠度是多少的黄油而且被涂到了面包上多少,你更没告诉我那猫是怎么品种体积重量体型运动能力具体怎样……就像是一个填空题,放眼望去‘题目’在哪都不告诉我,就给个‘括号’……我怎么回答?”

    “……那给你一个前提十分明确的问题,你就能回答了吗?”

    “如果前提真的十分明确,那我自然是能回答了——但我是用‘什么’回答的呢?”

    “……‘解题方法’?”

    “那刚刚‘黄油猫’问题的‘解题方法’,是什么呢?”

    “……‘体积’?”

    “很不错,虽然不完全,但我们刚刚举例佐证的正是‘黄油猫问题’与‘体积’之间的关联——那么,万一我们不知道,不知道这一个‘结论’,哪怕它并不是事件本身的结论,只是这事件中一个不那么直接的‘规律’,一个容易被人下意识忽略,但确实存在着的规律……我们能解答出‘黄油猫问题’吗?哪怕‘题目’本身很完整具备十分明确的前提?”

    “……所以说,相对于‘某一种问题’,而非是具体的‘某一个问题’,‘解题方法’也算得上是一种‘结论’?就跟‘某一个问题’所对应的‘答案’一样?”

    “应该说‘某一种问题’里面我们能得出来的只有‘解题方法’,只有‘某一个问题’中才有它所对应的‘答案’——你可以这么理解,真的,完全不影响,虽然嘛……好吧,其实很无奈,单单纯纯的‘黄油猫’我们并不能明确知道先落地的到底是黄油还是猫,还是那样的问题,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黄油什么样的猫——只有‘明确’了,把所能造成影响的概念全集中在一起了,我们才能进一步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进行解答……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概念人们都要去进行试验的原因,毕竟单一个问题中的前提去哪里找最方便?还不是‘实际发生过的情况’?所以说,就‘解决问题’这一点最有效的其实还是‘实际案例’,越接近、前提越相似、最好是‘一模一样’的那种案例——是的,这点就是唯一,就是最能帮我们解决事件的良方,如果你想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最好用的就是现实中的案例——可现实中不管你把怎样的猫怎样的黄油绑在一起,它们终会落地、而不会给我们慢慢讨论到底是谁先落地的时间……不是吗?”

    “……所以说除开作为一个思考的节点,以及为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类似问题’而‘防范于未然’……‘悖论’这种东西是没有其他用处的?”

    “不,‘艺术作品’……啊不好意思啊我把这一茬给忘了,但怎么说呢,如果目的是引导人们去思考,如果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独立判断能力,简称‘提高智商’——‘艺术作品’中运用一些‘悖论’,顺带再将它们扒得体无完肤以告诉我们那悖论到底是什么一回事能对我们进行怎样一种现实意义上的‘指导’……

    ……那么再多的‘悖论’我也没法反对不是嘛~~”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