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晚明穿越指南 > 第十六章 九溪卫

第十六章 九溪卫

    第二日,数千剿匪大军陆续开拔,离开了青龙山山寨,杨国昌和谢廷安最先启程,彭泓澍和周元瀚紧随其后,李正元自告奋勇,留下来善后。

    杨国昌一夜无眠,此时已经放弃了寻回自己那批财货的尝试,青龙山那么大,他不可能找得到那些土匪。

    相比起来,在剩下不到一年的镇守时间里,再搜刮一批财货似乎要来得更容易一些。

    而彭泓澍和周元瀚两人都十分满意现状,他们都获得了出乎预料的成果,周元瀚不仅达到了自己计划中的所有目的,还喜提了一个致力于“终”大明的部将。

    三日后,周元瀚带着麾下的家丁和各千户的卫所兵原路返回,终于在傍晚时分,回到了三面环水,一面背山的“九溪卫”卫城。

    且说,九溪卫的设置,充分利用了湘西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优势。

    澧水流域横跨整个湘西北,而在澧水支流溇水中游设立的九溪卫,正在下辖几个卫所的中心地带。添平所在正北方的渫水流域、麻寮所在西北方的溇水中上游,可以共同抵御施州方向的土司;安福所在澧水上游,可以和更上游的桑植安抚司一起,挡住了西面最为强大的永顺土司。

    而且,因为九溪卫和几大守御千户所都在澧水流域,畅通的水上交通给明廷监控土司,防御周边苗乱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使得湘西三大土司始终要给九溪卫几分薄面。

    回到眼前,“九溪卫”卫城的历史非常悠久,明初正式建城后,经过了数次修缮,到了一年多前周文昌担任指挥使,周元瀚亲自主持军民加固为止,石块砖头叠就的城墙高达一丈八尺,周长更是超过九里,整座城依山傍水,城池形状类似于张开的弓箭。

    而周家立足九溪卫,便是从第一次加固城墙开始的。

    那些原本抱着怨恨心态,不得不前来服徭役的军户们惊喜地发现,指挥使大人居然一天给筑城的军户三顿粮吃,两顿还是干的,甚至每个月还有一钱银子可以领。

    要知道,他们原本服徭役,都是需要自备干粮的,同时没有任何酬劳,完完全全就是卫所指挥使,千户官治下的“农奴”。

    于是乎,无数原本逃匿的军户得到消息之后,纷纷赶回,趁着农闲,加入了筑城大军之中,九溪卫前,后,左,右,中五大千户所的人丁实际情况,也被周元瀚利用发饷的机会,基本掌握。

    不仅如此,在周文昌,周元瀚的主持下,周家出资,筑城结束后大摆了三天的杀猪宴,更是使得九溪卫的底层军民,大半归心。

    周文昌原本就有着上官的头衔,掌握了九溪卫的核心力量之后,周围添平,麻寮,桑植,安福几大守御千户所,也很快被周元瀚压制。

    周元瀚领着家丁从北面的“拱极门”进入了城中,此时正在城楼上迎风招展的大旗,还是他亲自插上去的,上面的那墫大将军炮,也是他和家丁一起扛上去安装的。

    且说,青龙山剿匪大胜的消息传回之后,整个九溪卫都沸腾了,那些一早投靠周家的卫所官员们,更是振奋不已。

    但因为此时正是农忙时节,周元瀚又勒令不许耽误农事,他的这次凯旋而归,并没有大张旗鼓。毕竟,他早已经不需要这样的仪式来加强权威了。

    迎着日落的最后余晖,看着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砖一瓦之上,都留下了自己无数痕迹的城楼,周元瀚心中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他的过去和未来,正是在这里交汇。

    而除了北门之外,九溪卫东面的“朝天门”,南面的“迎薰门”,以及西面的“定边门”,也都有城楼,再加上紧临着溇水,可谓是易守难攻。

    九溪卫的卫所官署设在了北门内的八宝街,既是周文昌,周元瀚的办公之地,同时也是他们居住的地方。

    当然了,这个时候大明的体制早已经如同虚设,实际上只有周元瀚忙于公务的时候,才会睡在卫所官署,周文昌这个正牌指挥使一直以来,都是住在城东南左右带着两个花园的四进大宅子里。

    同时,卫城之内,除了专管民事纠纷的存城衙门外,还另外设有游击衙门,周元瀚亲自监督,重新修缮了一遍,如今专管卫所的军务,练兵,作战等事,内设有校场坪,打靶坪等练兵设施。

    周元瀚让家丁偷偷运回来的金银和部分财货,此时正存在九溪卫的粮仓和周府的地窖里面,前者由卫所的指挥同知唐兆盛管理,后者则属于周家内务。

    这个九溪卫指挥同知唐兆盛,是九溪卫大族唐氏的代表人物,在卫所中威望很高。同时,他也是周元瀚整合卫所的时候,第一个投靠的佥事,本身对于整个湘西北的局势便非常了解。

    周元瀚对这个主动投诚,并尽心竭力辅佐自己卫所事务的手下,也十分重用,整个九溪卫卫所层面的钱粮,都是他在管理。

    要知道,这可是卫所体系中,一等一的肥差,周元瀚给他,便是对他投诚功劳,最大最实际的反馈。

    如此一来,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指挥佥事,卫镇抚,千户官,甚至是百户官们,都纷纷坚定立场,选择了站队。

    当然,周府和九溪卫实际上是两套系统,前者凌驾于后者之上,周元瀚亲自统辖监理的周府账房,才是九溪卫钱粮分配的真正决策地。

    唐兆盛这个卫所指挥同知的权力虽然很大,但九溪卫指挥使之下,还有两个挂着闲职的指挥同知,都是九溪卫其他家族的长老,他绝对不可能一手遮天,也不敢动这个心思。

    不过,这些都只是周元瀚在整合九溪卫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自己的控制权,整治贪腐,所采取的临时措施,等到初期的考察和筛选过之后,便是要到精简的时候了。

    毕竟,这样双轨运行的权力架构一旦脱离核心人物的调度,很容易变得效率极其低下,根本不适合快速扩张的体系。

    “少爷,他们运回来的缴获,都已经分门别类点好,银子归银子,珠宝归珠宝,货归货,小的核查无误之后,便将它们和账本一起,全都交给了老爷。”

    唐兆盛跟在周元瀚身后,拱手抱拳汇报道:“另外,按照少爷的吩咐,前,后,左,右,中五大千户所,也都已经做好的夏粮征收和入库的计划。另外,从长沙采购的那批棉衣,不出意外的话,半个月之后,就能到货。”

    “嗯,不错。”周元瀚点了点头,但话锋一转,又道:

    “这次剿匪,卫所兵的表现十分令人失望,今年年底秋粮收割之后,我打算举行一次全卫所的大集训,每个千户所至少要派一半士兵来参加,军备和吃喝由官仓出,此事你尽快筹备。”

    他一早就想要整训这些卫所兵了,之前一直没有这个财力,也没有合适的理由,如今剿匪大战扯掉了这些卫所兵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他也获得了价值近两万白银的财货,只要拿出其中的两三成,便足够抽调这三千人马整训两个月。

    “唐叔,这段时间怕是要辛苦你了,今年特殊一些,事情要比往年多得多,但交给别人,我又放心不下。”

    唐兆盛听罢,眼睛溜溜一转,嘴上的两撇小胡子都要翘上天了,当即恭维道:“少爷是做大事的人,能为少爷效力,下官不敢说辛苦,只怕做得不好,误了少爷的大事。”

    这种官场老油条,又管着钱粮,自然也看得出周元瀚有野心,此时听到周元瀚这么说,赶紧上来表忠心。

    这次冬季集训是周家掌权九溪卫以来,第一次抽调各卫所的兵马训练,唐兆盛虽然不知道周元瀚是想要从中筛选出精锐,按照计划中的农兵标准轮训,但也清楚此事意义重大,绝对要办好。

    周元瀚点了点头,他对于唐兆盛的能力是非常信任的,对方当初前来投靠,以及投靠之后提的建议,都说明了此人具有不错的眼光和治理的本领。

    “唐叔有这个心就好,现在北面的流寇越来越严重,南面的暴动也没有停过,咱们九溪卫今后怕是还得出更多的兵,否则自保都是问题。

    另外,这次咱们剿匪收获不小,卫所的学堂,工坊,还有商社,也是时候要筹备起来了,学堂那边,我打算交给跃新来管理,他这个稀罕的秀才,是时候出来做点事情了。不过,学堂的具体架构,以及人员安排,我过段时间再宣布。”

    “是,少爷!”唐兆盛闻言,不由喜出望外。

    这意味着他已经得到了周元瀚的完全信任,同时也意味着对方要开始有所行动,谋求更大的前程了。他对于周元瀚对前途,早已经因为此次剿匪的大胜,信心倍增。

    九溪卫的卫所学堂原本也和其他地方一样,因为贪腐和管理的问题,早已经破败不堪。如今的新学堂,学舍,都是周元瀚父子俩半年前出资重建的,一个月前才刚刚修好。

    周元瀚至少要在未来一年,为商社和工坊的建设提供了十几个管理人才,此后扩军和民政所需的人才储备,也要从学堂中培养。现在是第一步,必须要走好。

    而不仅仅是学堂,军队,民政和工商发展所必须的工坊,商社,周元瀚此时也终于开始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反正,谁也不知道周家有多少钱,继续大手大脚搞建设,反而能避免怀疑。

    周元瀚吩咐完几项重要的事情,便出了游击衙门,此时天早已经全黑了。

    军队的事情,一直以来都是他最关心的。虽然已经到了九溪卫一年多,但前几任指挥使留下的烂摊子,他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清理干净。

    因此,军队的正规化,也迟迟没能开始,他现在打仗,完全是依靠那一百多号家丁,和这个时期的其他明军差别不大,但比起边军,装备和训练,还有着相当差距。

    整军练兵需要钱粮,大把大把的钱粮,军队若是想要完成正规化改造,一个战兵第一年需要四五十两银子,往后每年需要二十多两,这还只是维持训练,而且往低里面算的。

    换言之,在这个时代,一支千人大军,每年不投入三万两白银,根本无法维持,如果要打仗,那得翻倍,如果要装备精良,配齐火枪火炮,还得再翻一翻。

    周元瀚在前面一年多时间里,忙于整顿内部,变不成那么多钱粮来,自然只能先培养家丁,用最省钱的办法,壮大自己的实力。

    反正,他在周围,现在除了战力疲弱的山贼,没有真正的敌人。

    但再过两三年,原本历史上席卷湖广长江以北的各路流寇,就要来了,席卷湖广长江以南的湘南矿民大暴动,也将随之爆发了,他要想把军队拉出去打仗,确保胜利,就必须先实现正规化。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需要从长沙的大户那里,借来练出第一批野战军的粮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