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晚明穿越指南 > 第十七章 建军方针

第十七章 建军方针

    周元瀚从游击衙门离开之后,先是去查看了伤员,并亲自给他们换了药,然后才回到指挥使官署,连夜处理完了这小半个月来积累的公务,大多是一些等待他最终审查核验的收支账目和建设草案。

    他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提拔任用了不少原本九溪卫体制中投靠而来的干吏,民政方面有出身唐氏的元老唐兆盛,军务方面有出身林氏的青壮派军官林宏志。

    而便宜老爹周文昌虽然是个甩手掌柜,心思全在养狗遛鸟上,但关键时候还是非常靠谱的,军事和内政,都懂一些。当初得到岳父资助,经商致富的老班底也还在,足以张罗起九溪卫当前简单的商贸活动。

    这些能人干吏各司其职,九溪卫这段时间也十分太平,并没有什么棘手的事情等着周元瀚回来亲自处理。

    不过,很多重要的事情,都还需要周元瀚来拍板,特别是这次剿匪缴获巨大,那些银子具体该怎样用,就关系到九溪卫所有人的利益了。

    太监的那批财货中,那四百多两黄金,六千多两现银,自然是直接投入到军队的作战奖赏和九溪卫的建设之中,剩下的那些珠宝,周元瀚则是打算将来通过商社变卖出去,或者用来送礼贿赂。

    不过,这些东西还得等到杨国昌被调走之后,才好拿出来。周元瀚可不想节外生枝,他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轻松摆平太监的攻击。

    而除了太监的那批财货之外,周元瀚还另外分到了四头牛,五头骡子。虽然不多,但对于农民来说,这些可都是宝贝,用途非常之多。

    明亮的金黄色烛光下,周元瀚看着唐兆盛,林宏志等人提交上来的建设草案,时而点头,时而拿起炭笔在上面勾画修改。

    如今的九溪卫,虽然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建设,但已经开始有了活力,随着夏粮的收获,这种活力会迅速迸发出来。

    周元瀚在整顿完内政,实现了权力的集中之后,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即将开始。他从青龙山山寨返回的途中,便已经做好了军队,屯田,商社,工坊和学堂等方面的初步计划。

    九溪卫虽然下辖近十万百姓,四十多万亩田地,但单单靠屯田,想要养出一支横扫湖广的强军,十分困难。就算加上永定卫,同时全力开荒,恐怕最终也凑不到一万顷土地。

    毕竟,他没有原本历史上孙可望的上万老营兵,更没有一群身经百战,在云南对付土司,根本就是降维打击的老将。

    所以,他必须在商贸和工坊上下大功夫,必须获得外部的援助,甚至是通过战争,获得财富和资源,直到他正式起兵,拿下洞庭湖平原的产粮地。

    “钱粮钱粮,万事难就难在这两个字上啊!”周元瀚叹了口气,将手中最后一份关于军官学堂的建设草案放下,整个人往后一躺,直接靠在了背椅上,仰头看着屋顶。

    第二天上午,周元瀚让周大兴召集了手下的几个家丁头子,还有负责军队后勤的林宏志,在官署的办公房开会。

    他一方面宣布了往后三日家丁暂停日常训练,各自在营房休整的通知,另一方面则是要求所有家丁在这三天内,进行作战总结。

    林宏志平时并不直接统兵,将会作为此次作战总结的监督,周大兴,赵斌和郭有为三人分别负责汇总各自麾下战兵和骑兵的情况,然后再统一汇报。

    很多事情,并不能搞得太过复杂,特别是一些刚开始推广的新措施。否则,一定会因为难以落实,流于形式。周元瀚虽然要培养这些军官,但也得一步一步来,急也没有用。

    赵斌虽然已经和他表明了心迹,但周元瀚并没有因此直接提拔对方,在他麾下的军队编制正式扩张和赵斌有更大的功劳之前,他只是更信任这个手下,并会将一些在政治上特殊的任务,交给对方。

    而为了激励士气,作战总结之后,便是此次剿匪大战的奖励发放了。

    对此,赵斌,林宏志,周大兴,郭有为几人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不过,他们的建议基本上都是按照功劳分配战利品。

    周元瀚并没有同意这些传统的军队奖励方式,这并不符合他的“建军方针”。

    借着这次机会,他需要把麾下军队的一些重要的规矩定下来,同时也要革除麾下家丁们身上的某些毛病,将这百余号人马逐步改造成合格的职业军人,为今后的扩军做好准备。

    等过几个月,九溪卫各千户抽调来的三千卫所兵完成了冬季集训之后,周元瀚便会开始从中挑选出至少一千精锐,转变成闲时密集训练,定期发放军饷的农兵。

    这些农兵将会成为周元瀚每年扩军的第一兵源,而他们的教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那些在改造过程中表现优异,作为预备军官培养的家丁。

    而想要完成这些改造目标,奖励的标准和原则,就相当重要了。人的本性原本就是趋利避害的,任何事情一旦脱离这个基本概念,便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

    周元瀚需要的是一支服从命令,坚定不移完成作战目标的军队,所以他的奖励原则,一定是以作战目标的完成效果为导向,以服从并完成军队统帅的作战命令为原则。

    不仅如此,军队作为一个集体,特别是此时的战争需要士兵间密切配合,甚至是骑兵,战兵,火枪兵,炮兵等不同兵种之间的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战斗力,如何平衡好团队和单个士兵的奖励,既体现集体作用,也鼓励士兵勇敢,便显得尤其重要了。

    同时,为了避免军队出现山头化的现象,减少军官贪墨的危害,军官的调任和选拔制度,以及军队的后勤和士兵的管理体制,都需要周元瀚小心谋划。

    当然,周元瀚的“建军方针”,并非是自己凭空想出来的。他组建军队,确立制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戚大帅在蓟镇练兵时撰写的军事集大成之作——《练兵纪实》。

    《练兵纪实》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兵员选拔、部伍编制、旗帜金鼓、武器装备、将帅修养、军礼军法、车步骑兵的编成保结及其同训练等建军、训练和作战的各个方面。

    不仅如此,此书既注意吸收南方练兵的经验,又结合北方练兵的实际,其练兵思想更是在《纪效新书》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十分适合南北之间的九溪卫。

    周元瀚前世在实战中不断琢磨,也才算得上感触颇深。为了将来可以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军队,他在过去一年半年时间里,还带着识字的周大兴,赵斌,林宏志等人,对《练兵纪实》进行了分解,打算编成了通俗易懂的各个小册。

    随着九溪卫的学堂重建完成,“九溪军官学堂”也将会很快开设,这些简化之后的小册子,在军官认字之后,推广起来将会更加简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