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云间落 > 十三:春发新枝,已非故园

十三:春发新枝,已非故园

    很多道派都有对于炼丹的钻研,只不过没有太重视的。

    夺天地造化----这话说起来很好听。但是丹道,就跟人吃饭一样需要排泄一样,实际情况,太浪费。不单费时,也费心力。即便成功,也对修行弊大于利。

    转化丹药会牵扯修行的执念,就像你让山羊吃牛肉,它会不舒服的,而且消化不良。即便,你把山羊的口喂刁了,只吃牛肉不吃草了,那你觉得,这还是只山羊么?

    裂目道场的气息中,很明显掺杂有血味。对人世修行者来说,这就有点自绝根基的意味。杀伐就是沾染因果,有因果就需要耗费修行抵消,这是死循环,而且天威浩荡,抵消多少,不能估量,修行者的因缘长世漫漫,造成的还有对后世的侵染。

    人间修行者大多无情,就是因为惧怕这后世侵染污染道行,被标记为入魔。入魔了,就意味着容易被避世的大妖兽有机可乘。

    大妖会先沾染再污染,鹊巢鸠占后,人间修者命途被纠缠,转为邪魔妖怪的寄体。那时不单单没有了修行,连人也交代于命运纠葛,泯灭自我后,成了大妖的分身转世。

    曹观南落下来,这是一个正经的封妖炉。二十七个丹点,已经凝化了二十五。也就是说,炼化过二十五个妖丹。

    一般炼丹炉,三十六为天罡,主持炼古妖兽。七十二为地煞,更多的是收炼山野狐禅。就是那种假修行,吃供奉的小门小户,这些大抵都是始皇以后的新生派别。只求速成,不成大器,但是只要有烟火供奉凝结,就能成丹。

    当丹点被妖兽的修行丹完全凝化之后,这个丹炉即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修场,源源不断抽动炼好的丹点里的修行,此处不好的地方就是,抽出来就不能继续留存,丹炉存的满溢,就会释放归化天地。所以若修行转化效率不佳,那就纯纯的浪费大过存效。而当丹炉丹点全部激活以后,就是丹炉祭炼完毕。

    祭炼完成的丹炉,还可以寄托残体破魂,这是丹道一直留存的意义。不过,大多数妖兽只有渡劫失败,才会考虑制造。

    人魂从天禄那里得来的两颗,是妖兽的精丹。

    精丹其实更好理解,就是把部分修为借助物化抽取,压缩封存。这其中缘故,是妖兽修行法门,必遭天劫雷火。为防范自己历劫时,修为经雷火淬炼无法实展,被其他妖兽所趁,特意留下的精丹,能立即抽取修为反击,防身的“后手”。一般大妖兽能预备一两颗就已经顶天了,毕竟修行不易。小的妖兽甚至预备不起。

    这恰巧的两个位置,让人魂有点犹豫。

    这是裂目的丹炉,虽然祭炼未完成,难保裂目没有其他的后手。

    “算了,如果真的有后手。满足这个小鬼头,吃了也能给我吐出来。”人魂犹豫一下,就释然了。右手拇指点在无名指下,伸手平推。

    道术:万和。

    两颗珠子点在遗留的两个丹点上。丹炉里四壁先是清灰一阵窸窸窣窣落下,又在炉子下方,抹了一眼紫火。

    一个眼睛带着一圈圈的涡轮在四周若隐若现。

    “蜚?”

    (注:【蜚】出于太山,样子象牛,头部白色,独眼,蛇尾,上古的瘟疫之兽。

    《山海经》——卷四.东山经.东次四经记载:“又东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天下大疫。”)

    “裂目的修行果然是被污染了。居然被这种凶兽盯上。”

    人魂心底困惑,“不应该啊,裂目的修为,顶天了一千载。按照道理来说,根本承受不起蜚的降临。”他施展道术时,就留有后手。脚下一横,不丁不八,左右踏步,施术的一掌下压。强行把蜚召唤醒来。

    一骑白头牛从壁画里走出。

    “你如何选这样一个人间修士?”

    “不知,吾醒,在此。”

    “你观感如何?”

    “被时光抽去了百九气力。近死。”

    “你看这前头二十五,能分辨出是那些妖兽?”

    “皆裂目血祭。”

    “你在此现身,事出有因?”

    “人皇扰我。”

    人魂这才恍然,二十五颗是裂目自己的血祭精丹。自己炼化自己,就为了不承担因果,这种情况是有的。而人魂自带的两颗珠子才是关键。珠子必是来自于蜚的同期的妖兽精丹,裂目丹炉承受不住,削弱大部分修为四散。而蜚的附身被破,散乱气息,被四散修为勾引,蜚才降临。

    可是,蜚是凶兽。降临这时间里,如果现世,本就内乱不息的宋,即便结束与人皇的恩怨,也会无法控制,扩散开来,如此怕不是要迎不来宋南下再兴了。

    “你待在此处。我去寻你流散的修为。而后,你与我一同离开。”天魂祝嘱咐道。

    “可。”

    蜚现在修为十不存一,真酿大祸,脱离世俗掌控,怕遭不起雷劫劈落,只会神魂俱灭。

    蜚又指引道:“吾甚喜金玉,富当得吾居。”

    “化为几尊身外身?”

    “有三。东南重。”

    人魂点点头。取来蜚的毛发,掐指诀算。一处于皇城。一处在临安,此处就是蜚说的东南重,估计祸事不小。不远处,就是第三尊所在。

    道庵。

    道庵内外,一群群的飞廉(蟑螂)起落。地下的侍从已经被啃食成枯骨。这群飞廉嗜血狂暴,不食草木。只啃食粮食与血肉。

    当时建造,万般奢华都藏在这地底。初时皇帝陛下时不时的前来监听双姝。后也押来了大量的花石纲,掩人耳目大掘地宫存放。邙山多墓,在地底阔造处,难免遇到,也因此,偷偷的发坟掘墓无人知晓。

    蜚的前身依存也在被盗坟墓之内。那是一尊春秋早期百兽青铜樽。如今被皇帝带到皇城。这是皇帝陛下与蜚的因缘。不过源头在此地宫之内,此刻反噬,应劫应难。

    人魂告知蜚口诀法门,让它收了炼丹炉。丹炉收小,不曾想裂目取的是一个指间套环外形。人魂戴上,一步轻跳,站在道庵门前,蜚便在套环内处冥神开思。一群群飞廉像水流一样从套环圆口吸进丹炉中。

    人魂看漫山遍野都是,掐指算算时间。只此一处,就需要月余才能清理干净。不由得忧心。索性把套环悬挂在道庵门口。飞在空中,四下打量,清啸一声。

    一群雁飞东南,一只单飞出列,人魂踏在雁背。大雁往皇城去。

    地上飞廉洪流如一张黑色布匹,漩涡圈进道庵处。

    人魂细思极恐,这等飞廉若为祸人间,怕秦淮两地万里饿殍白骨。

    蜚之恶名,仅此三分之一显露,世人忌惮深深,大不为过。

    不过,这是相对而言。

    道可道,非常道。

    一种道理说的明白么?你怎么表达都是不客观的自己的想法,天要下雨,有人高兴有人悲伤,有人忧国有人思乡。

    下雨只是下雨。

    许多事。对于人而言,唯共情。

    蜚的祸事,也是相对人而言。

    天道无情,对万物如一。人对花草树木也是无情,对鸡鸭鱼羊亦是,对山川河流一样。

    天道只看生死,因缘。

    心思颤动,雁上俯瞰,有一年轻人当的绝顶,老君山上张口咆哮。

    “哦??居然还有此善缘!”

    从空中跳下,站姿落地,那年轻人吓得整个人躺倒在地上,眼睁睁看着一短发道士赤足走来。

    “道君饶命!小可吼叫无状!道君饶命!”慌不迭的求饶,年轻人却连爬起来的力气也没有。

    “你是何人?老君山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攀的!”

    因为皇帝陛下推崇道教,此山南天门老君庙前,新放置六丁六甲神像。年轻人攀的是玉皇顶。此等名字,更不是常人能随便上来一观。

    “小可,王希孟。画院新进。奉官家恩命,看山问水,做千里江山入画。做新庙殿廊景。”

    也许是看着道士没有诘难,王希孟缓过神来,坐起身,腿还是软的。

    “怪不得你一人。”

    侍从不得上来,王希孟官身有恩旨只得独身攀爬。

    人魂笑道:“想不想看看真正的江山盛景?”

    说罢,不管王希孟恍惚,一把抓起他身子。

    “既然看,就要好好观赏。嗯,主要还是我想看,哈!”人魂笑了。

    “呜~咕!呜~~”

    人魂张口,一手上掩口鼻之间。几声尖鸣。

    一灰一白两只大鹤从天落下。

    一手把王希孟扔在灰鹤脖身交接处,一边翻身骑在白鹤身上。

    对王希孟大喝一声:

    “坐好了!咱们南下看山!”

    “我也瞧瞧!这山水,千年变故却如故,何处寄思,何处不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