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汉祚昌 > 第七章 献策

第七章 献策

    缓步走向画堂,刘荣的脚步不急不躁,带着几分从容,几分稳重。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开始逐渐的适应了太子的身份,不再一惊一乍,保持着波澜不惊的镇定。

    自年前与天子那一场相谈甚欢之后,无论是刮风下雨,刘荣每日巳时,必然准时前往未央宫给天子请安。

    待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大约半个时辰左右就会离开。有时天子还会留下刘荣两父子一起其乐融融的吃了个午膳。

    这样持续着,不仅天子对他的态度日渐和善,同时也让刘荣准确的掌握天子病情的进展。

    “看来父皇的身体已经好了许多。”刘荣的脸上浮现出一些笑容,朝着张平微笑道“如此大善,真乃天佑大汉!”

    张平忙点头道,“是啊,据随行的中尉府中人说,陛下近几日似乎已经可以在旁人的搀扶下行走了!”

    果然天子的病虽然来势汹汹,但正如刘荣所知,并不至死。

    今日刘荣照常前往未央宫请安,天子的气色已然大好,虽然还未完全恢复,已无伤大雅。期间,天子提到,太子当以学业为重。所以刘荣也将开始恢复每日学习了。

    画堂是太子读书的居所,此刻刘荣已经端坐等着他的太傅,魏其候窦婴。

    窦婴,字王孙,是窦太后之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功成后封魏其候。可以说无论手段、能力、才华都是一时之人杰。

    窦氏外戚可不是刘荣的栗氏外戚。当年,窦太后的弟弟窦少君与窦太后相认之后,文帝请了许多当时的名家与大才为窦少君与其兄长授课,教导他们礼仪与规矩,于是窦氏兄弟‘由些退让君子,不敢以富贵骄人’。优秀的教育资源,直接导致了窦氏外戚人才辈出。窦婴更是窦氏的新贵,贵至大将军,手握重兵!

    刘荣记得当初天子还未立太子之时,有次梁王入朝,天子以兄弟的身份与他一起宴饮,酒兴正浓时,天子随便地说:“朕死之后把帝位传给梁王。”窦太后听了非常高兴。这时窦婴端起一杯酒献给汉景帝,说道:“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帝位应当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立下的制度规定,陛下凭什么要擅自传给梁王!”这才有了后来被立为太子的刘荣。

    再者,《史记》记载,刘荣被废,窦婴多次为刘荣争辩都没有效果。窦婴都推说有病,隐居在蓝田县南山下好几个月,许多宾客、辩士都来劝说他,但没有人能说服他回到京城来。

    可以说,窦婴一直很看重刘荣这个太子,对刘荣一直呕心沥血,是坚定的太子党两大支柱之一。

    正想着,一个熟悉的高大身材,慢慢走进画堂的外宫中。

    刘荣一眼就认出,急忙起身,上前道:“太傅好!”

    窦婴有些欣慰的点点头,回礼道“臣窦婴参见太子殿下!”

    汉初,礼仪并没有那么的严格,作为太傅的窦婴在教导刘荣时是不需跪拜的,甚至,还有权利斥责他的某些错误,并作出适当的惩罚。不过,自从商鞅打了秦太子几次后落得车裂的下场,历史上,再动用老师权威,来责罚太子的太傅,已经绝种了。因此,窦婴以前最严厉的惩罚,也不过是让刘荣,抄上几遍书。

    “殿下久等,臣来迟了!”窦婴微微弯腰坐下,正色道。

    刘荣朝窦婴做了个弟子礼,便跪坐到一边,端正了身子,将案台上的竹简,打了开来。

    两人开始了今日的教学。

    慢慢,刘荣发现窦婴讲解很有特点,他并不是在生硬的讲解先人所言。相反窦婴是一个很有自身独立思维能力的人,他在通过诙谐有趣的语言,让刘荣深刻了解,作为一个太子,未来的社稷之主,何所谓帝王之道。

    “殿下,昔年商君见孝公,曾言: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无偏无党,谓王道荡荡。孝公闻之不喜。”窦婴手持书简,望向刘荣。

    “后商君再见孝公,谈及以武凌弱、以武伐交、以武立国、以武治邦,此谓霸道也。孝公大喜,后商鞅变法,秦国终入中原。”

    “殿下,此可谓王道不如霸道乎?那为何始皇崩后,秦二世而亡?”

    刘荣深思片刻,回道:“太傅,霸道御国不长,王道御国不存。两者独行均难成事。”

    窦婴有些惊喜的看着刘荣,太子殿下以往也是认真听授课,但很少发表自己的想法:“那殿下以为当如何呢?”

    刘荣正色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以王道治国民、以霸道拒外邦,以武治为皮、以文治为骨,此方是万世之基!”

    刘荣继续说道“太傅,孤以为治国有二机,刑德是也。王者尚其德而布其刑,霸者刑德并凑,强国先其刑而后德。夫刑德者,化之所由兴也。德者,养善而进阙者也;刑者,惩恶而禁后者也。故德化之崇者至于赏,刑罚之甚者至于诛。”

    “好!好!殿下此言大善!”窦婴一脸感慨地惊呼道,俨然有一种拍手叫好的感觉,好一句本以霸王道杂之,这一刻,他突然觉得自己空读了这么多年书,还不如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孺子有见地。

    刘荣有些脸红,这本是汉宣帝刘洵所言,所谓“霸王道杂之”,就是用儒家的仁政礼教之说佈于外,而以法家的刑名法术之学藏于内,实行外儒内法的国家治理方案。

    窦婴的眼神却越来越亮,对于他一个儒家子弟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比匡扶社稷,辅助主君,更具有意义的事情了。

    世人常言,上为帝师,中为帝友,下为帝臣。作为太傅,此刻刘荣的表现越来越出色,将来史书上他窦婴的评价就越高。此刻,窦婴甚至已经开始幻想自己死后的溢号了,是‘文’还是‘明’。

    又讲解了一会,窦婴便宣布让刘荣练字。

    这时代没有纸张,一般来说,都是在一个用填满了沙子的长方形木制盒子里,用木棍什么的,写写画画,不满意了便抹平重写。

    刘荣作为太子,必须要有一笔好字,苦练是必须的。更何况,这个时代的文字是小纂,书写起来很不方便,结构比较复杂。若是不小心,书写出一个简体字,那刘荣就要贻笑大方了。

    所以最近,刘荣一直在沙子上面,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着自己的字,丝毫不敢放松。

    “殿下,再过几日,就是新年了,到时候诸王必齐入长安觐见陛下,殿下需早做准备。”突然,窦婴开口道。

    随着临近新年了,长安城处处张灯结彩,一片喜庆的气氛。加上今年天子大病初愈,诸多的诸侯与公侯纷纷从自己的封国起程,赶来长安请安觐见。

    这次诸王齐入朝,对刘荣来说,是一项考验,自七国之乱后,虽然大汉国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诸侯们的控制力度,诸侯的各项权利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但他们依然是大汉国的一个重要利益集团,他们手里的权利,依然庞大。

    所以,刘荣这个太子能否在诸王世子心中树立起一个光辉的形象,依然关系到了天子对他能力的认可程度。

    刘荣重重的点点头:“孤知道,请太傅指教。”

    窦婴捋了捋长须,略一沉吟道:“殿下,您要注意到时候说话的速度,不要慢了,也不要快了,您是储君,他们是臣子,虽然都同属宗室一脉,但殿下不能表现的太过热情,因适可而止!”

    “再者,各诸侯王之间,互有矛盾,殿下要多加注意。殿下毕竟年轻,可多倾听。”

    “当然,殿下为太子,若有人出言不逊,殿下无需忍耐,须知在此长安,除陛下和太后,无人可指责殿下。”

    ……

    窦婴一连说了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刘荣忙点点头一一用心记了下来。

    停下笔,刘荣抬起头问道:“太傅,孤读了些史书,总觉得吧,前周之亡,在于诸侯势大,朝廷不能制,以至于君臣之道甭坏,礼仪尽失...于是便想,若是可将大国变成小国,小国变成公侯,那么,岂不是兵不血刃,便消弭了诸侯之患?”

    “殿下,但诸侯国又岂会眼睁睁的看着不动呢,七国之乱的教训还在眼前。”窦婴有些失笑,太子毕竟还年轻,有心为国分忧,但还是有些想当然了。

    刘荣摇了摇头道:“太傅,话说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诸侯王死后,若朝廷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令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那么大国变小,小国变城,朝廷终可“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窦婴似有所领悟,俨然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茅舍顿开的感觉,仿佛看到一跳光明大道展现在他的眼前:“太子此计臣认为可。”

    得到窦婴的赞同,刘荣脸上亦浮现出笑容,朗声道:“那孤着笔,烦请太傅帮忙好好润色下,孤想将此条陈新年奏请父皇。”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