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近几年看过的一些书 >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

    英~彼得弗兰科潘读者感

    丝绸是蚕这种生物体为生殖繁衍而吐的丝,但却被智慧的东方人用来纺织,做成了布匹,做成衣物防寒。但由于其数量稀少,而又仅存于东方所以,一直以来都算的上贵重、稀有物品。直到现在21世纪里你送朋友亲戚丝绸,依然不会有掉档次一说。而在遥远的二千中以前丝绸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则是一种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当然也是权利的体现。

    虽然随着人类的迁移和活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人的接触交流也越来越多。自然而然的,出现了以物换物的这种人类社会关系、当然现在我们称为商业。而“商”字本来就带有一种利益的属性,也是千百年以前,人类以物换物,仅仅只是想拥有其不曾有的东西,但不知何时是开始,形成了有人从事专门的以物换物的活动,从中还能获取一部分利益,慢慢的这种活动也就演变成了商业活动。而从事这一活动的人也就成了商人、商队。如古代的闪粟特人、中世纪阿拉伯人、10世纪的欧洲人,还有现如今世界各地的商人。而被交换的物品,也开始由公认的货币交换所有商品,以达到对所有物品价值的统一度量标准。而被交易的货物也由最开始的香料、资器、丝绸、茶业逐渐变为奴隶、自银、和石油,这样化分主要是因为有时间线索的背景。

    在中世纪以前含中世纪,全球的商业活动,都较在小的地域各自活动,而并没有形成全球式的贸易。而在中世纪,由于阿拉伯世界得益于伊斯兰教的统一,一度让中亚地带成为了世界贸高中心。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全球贸易提供的稳定条件,这也说明了阿拉伯世界为何可以在那时间傲视群雄。恒罗斯之战也是最好的证据,只有鼎盛时期的阿拉伯才可以和当时世界上东方最强盛的大唐相匹敌。而在阿拉伯世界之前的欧洲,虽然也有过一时的繁华时期:如亚历山大创造的帝国和后来的罗马帝国。但他们的商业活动都仅仅局限于地中海东西两岸,而并不像阿拉人已和远在东方的印度、中国有商业来往。商人从商的出发点,肯定是利益。贫弱的欧洲为了能够获得优质的物品,不得不支付高昂的费用给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因此在东西方的贸易中可以说大富的一时。

    欧洲人为了追求廉价的东方商品,而又不想支付高额费用,于是有了一些想法:要么打败阿拉伯世界,要么选择其他可以绕过阿拉伯世界直接联系东方世界的新路子。前者观点直接导致了数次的十字军东征,说是基督教为抢回圣城耶路撒冷与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世界的战征,其实质上是欧洲人不满阿拉伯人在世界贸易中的利益方配的反抗。而第二种观点则直接造就了今天的世界格局,随着东征的失败,而没有达到目的的欧洲人、鼓吹海上挥索的人开始在世界的舞台上展露头角。

    于是先从最早的葡萄牙、西班牙开始,接着荷兰、法国、英国都接连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海上探险家。而他们的目的都一样,就是想通过海洋找到一条通往东方世界的大道,从而获得阿拉伯人手中昂贵的东方商品。如茶业、瓷器和丝绸,由此揭开了中世纪之后的商业活动。

    随着欧洲一代接着一代人的冒险,起初他们并没有找到前往东方的海上之路。但往往就如中国的那句古话一样:苦心人天不负。欧洲人最终发现的新大陆,找到了他们的新的财富。先是葡萄牙人发现非洲大陆,逮捕的黑人可以做奴隶交易。在那个黑暗的时刻,无论是在欧洲世界、还是地中海世界也或者阿拉伯世界,奴隶交易的利益都不比丝绸香料带来的少。接着西班人发现的美洲大陆,也为西班牙找到了一种新的财富。从加勒比海往南美探索的路上,西班牙人发现了那里的原始帝国,杀光了所有当地人并把掠夺的白银大量的运回了自己的本土,并在之后强站了南美。

    随着葡萄牙的奴隶贸易和西班牙的种族灭绝式的掠夺,两个国家在欧洲真可畏不可一世。而其他欧洲小国,看着眼馋,便也开始了海上的挥索。之后,随着欧洲世界为追逐财富利益,接夺者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登上了历史舞台。因为航海的需求,对技术的探索与发展,也诱导了科学的进步。当然更多的是给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民族和国家带来了压榨和灭顶之灾。

    先是荷兰来到了东南亚成立了他们的东印度公司,随后的英国更是对印度进行了长达200多年的殖民。这些还都算好的了,因为当地的人类并没有灭绝。而在北美的印第安人和南美的印加帝国以及澳渊的本土原始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印第安人在英国人和后来的美国人的压迫和屠杀下,如今已所胜无几。而印加帝国则被西班牙灭国,澳洲的最后一位土著人“道格楚楚“,死后还要被拉到欧洲展览,直到19世纪才回到本土被安葬。这些本地人要么直接被侵略者屠杀,要么被侵略者所携带的天花等传染病而惨遭全体灭绝。可见欧洲的早期财富积累,来的并不那么光彩,甚至沾满了鲜血。

    可能是利益的驱使,也有可能是其他主义的的诞生。随着全球各地的财富不断的向欧洲涌入、欧洲洲各国之间开始因为利益分配的问题,而矛盾不断升级。西班牙的无敌战舰被英国打败,之后荷兰得以趁机称霜一时。英国人后来又把荷兰人打败,才成立真正的日不落帝国,一个在全球属地全天候有太阳照射的强大帝国。而法国由拿破仑统一的第一法兰西帝国更是曾想要一统欧洲,德国更是由于政权统一形成较晚,在那个疯狂瓜分的时代没有分到什么甜头,从而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也正是这些不断的连年战争,耗尽了欧洲几百年以来掠夺来的财富,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彻底走向了下坡路。而满目疮痍的欧洲通过两次世界大战,成就了远在大西洋彼岸的新兴国家——美国。一时间欧洲各国都成了债务国而美国却成了债权国。而这段历史时期的丝绸之路看似退出了历史舞台,实则危机四伏。

    被历史冷略的丝绸之路,多年以后因黑金石油的发现,又再一次回到了历史舞台上。欧洲的各国和新兴的美国也把目光重新聚焦在了中东、中亚这一地区,并各自在破败阿拉伯世界建立了自己的附属国。自此这片古老的土地突然间又再次繁华热闹了起来。

    英属伊拉克、美国扶持的伊朗、法国监护的叙利亚等。英、美、法为了安置战后的犹太人成立了以色列,还有残存的原阿拉伯世界国家:埃及、沙特、科威特、巴勒斯坦、阿富汗等等。

    但该书的最后用了最简短的两页提到了希望,那便是遥远的东方:中国。在西方与中东世界的交流过程中,在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中,在因利益和资源掠导的动荡中,遥远的东方古国中国也深受影响。历史不仅仅是过去,而是如何能做到“后人哀之而鉴之”。如今新形式下的一带一路,我们以自己的视角来解读中东。把影响力延申到古老的丝绸之路之上,双赢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参与中东和中亚的建设,尤其是在西方和美国走向下坡路时。既然作者作为一名西方人都站在东方的视角看待历史,并把希望寄托在东方。那么我们也更有必要把影响力输送到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真正地做到让丝绸之路回归它的本质,从而促进世界文化交流融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