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近几年看过的一些书 >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2015诺贝尔文学奖作品,S.A阿列克谢耶维奇

    首先说明一下、这本书是至今为止,我买的第一本电子书。因为前段时间(10月一1月)书买的有点多,自9月24日飞完模拟机以后,除国庆回家待了四五天,然后回来上了一周的应急培训课,其余的时间自己都是空闲状态。这期间看了两部美剧《蛇蝎女佣》一到四季、《斯已达克斯》一直三季,还把新版“三国”95集看了一遍。当然,也有很多电影,书看了四本:《野火》《我们活在距大的差距里》、《爱~永纯》、《致年轻律师的一封信》,当然还有今要写的这本书。也正是因为这些纸质版的书着实很贵,所以自己才买了kindle(500元),而也正是当天在网刚看到了这本书才买了第一本电子书。

    这本书主要是讲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的,但并不是描述爆炸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也不是谈论大爆作引起苏联政治动荡的,更不是什么有关物理化学自然科学的书。而是一本类似采访记实录,而被采访的时间,当然是若干年以后。采访的对象,也自然就是那些切尔诺贝利周围的居民,白俄罗斯人占90%、乌克兰和俄罗斯人占了那剩余10%的部分。作者并没有大谈计么该事件对政治、经济、文化的严重影响。整本书的作者与其说是SA阿列克谢耶维奇,倒不如说是切尔诺贝利周围50公里的平民,是第一批抵达现场救援的消防防官员的家属,后来的军人,清理人的家属。文中真的可以说没有作者的一个观点、一句评论。所以说作者更像是一个语录的整理者,文章的编辑(者)故事的记录者。

    但也正是这样真实,直白、坦率的语句,才体现出这次事件对普通人民的危害有多大,那种心理上、心灵上的震憾,不免让每一位读者被迫开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重新认识这件事故,去假设所有可能的假设,去反思人类的无知、贪赞、丑恶的一面。这些都是作者表达的方式和我读后的思考,而真正让自己反思和假设的其实就更多了。

    色、钚、镭……等这些放射性原素、对于我这样的化学专业的新世纪、新时代的大学毕生都只是了解个皮毛。而在20世纪80年代的白俄罗斯(那时是苏联)又可想而知,有多少人能真正认识到核电站放射性元素的泄露危害有多大。而又恰逢在斯大林个人崇拜的高峰期的苏联,所以对事件的真实消息封锁,可想而知。因此,那些略懂一二的领导只是指挥并告戒身边的人赶紧做好防护撤离的准备,而当时的当权者赫鲁晓夫却一再的欺骗人民,声称事态已经得到控制。而无知的居民,自然也就被荒唐的当权者给忽悠了。导致大量的居民没能得到及时的撤离,30多万人等于被判了死缓。而是慢慢地遭受射线粒子的辐射,受尽折磨而死。其实,受害者又何止只是这周边的几十万人,方圆百里的辐射粒子,随着季风飘遍了欧洲大陆,有些甚至来到东亚的日本。可想而知,这次核泄漏有多么地严重。所以事件的本身就很严重,更难以让人接受的是当局的态度以及做法,丝毫没有顾及人民的利益。

    事件虽然让人类生活深受影响与危害,但最终还是被控制住了,只是付出的代价太过悲痛。

    悲剧发生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人间真情佳话:有妻子对患病丈夫的不离不弃,甚至甘愿被丈夫二次辐射。有朴实的农民对自己纯朴生活的热爱,不愿背井离乡舍弃祖祖辈辈的生活的故土乡情。更有无数儿童对待那些无辜的动物而体现出怜悯之心和爱心。在那样绝望的情况下,人类依然把爱情,纯朴、天真、怜悯之心,体现的淋淋尽敌,这也让读者看到了希望。当然还有那些惨遭辐射当时尚未出生的婴儿,现在也已是长大成人,他们有的生来残疾,有的生来智障,有的还未出生便已夭折。而受到上天倦顾活下来的人,也都积极、乐观的面对着自己所特有的人生。这些人面对生活上的艰辛,如此积极乐观,如此的坚韧不屈,如此抗争着命运不公。也不免给那些困在当下泥泞,败给生活困苦的人送去了一缕曙光,一点希望。活着比什么都好,活着,才有希望,才能把爱继续传递下去。

    总之,要好好的活着,快乐、乐观、极积的生活下去,即便你已看清生活的本质,看透社会的现状。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