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近几年看过的一些书 > 《宝马背后的家族》

《宝马背后的家族》

    德·吕迪格尔·荣格布鲁特著

    朱刘华黄孝阳译

    1.普鲁士容克作风粗野、专横、傲慢、没有教养,没有文化,侵略成性,目空一切。容克地主阶级在政治方面属于极立端的保守主义,主张君主专制,崇尚武力,赞成对农业采取保护主义,其代表人物是俾斯麦。

    2.垄断组织大致可分为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卡特尔是划分销售市场,规定商品产量和价格的垄断组织;辛迪加是在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方面实行垄断联合的组织;托拉斯则是由产生产同类商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关系的企业互相联合而组成的垄断组织:康采恩是以实力最大的垄断企业(一般是大银行)为核心,联合不同部门的许多企业而自成的企业集团。

    3.战争使强者更强,使已经开始衰退的弱者更弱,这是一个老经验。

    4.宝马(BMW):巴伐利亚汽车制造厂Bayerische-Motoren-Worke

    5.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利润最大化,鼓励短期的盈利性,为此不惜削减广告、促销和研发。企业的灵活性和创新精神被扼杀,当谨慎变为一种蛰伏的模式,回避风险超越了承担风险,企业就一步步走向了泥潭。

    书评: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奔驰和宝马这两个片牌的车子,上学时和毕业后也经常在大马路上遇见过,更曾经细想过他日自己也能拥有其中一款自己中意的汽车。BMW,一直有被人调侃为“别摸我”的梗,对于这三个字母所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也一直都不明白,直到今日看完此书才晓得,它是“巴伐利亚汽车制造厂”的缩写字母。也懂得标志里的“x“代表飞机的螺旋桨,蓝白色代表着蓝天白云。因为BMW起初1916年是一个生产飞机发动机的工厂,后生产摩托车,直到现在的汽车制造厂。

    书呢?主旨不是写“BMW的,而是写背后家族的一本书。所以很多篇章都是围绕家族历史来写的,全面介绍了“匡特家族”四代企业家是如何伴随德国历史成长的。最初的第一代埃米尔匡特娶了工厂主的女儿,后逐渐干起了纺织厂,并在俾斯麦时期的德意志帝国渐渐发展状大。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代人京特匡特更是扩大了家族企,也发展到电池和军工地产等。在纳粹时期的京特极速的壮大了家族财产,同时第三代人赫伯特匡特和他弟弟哈拉尔德匡特也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二战结束以后,在第二代和第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战败的德又重回世界强国之列。也正是这时,敏锐的赫伯特匡特买入了宝马的股份,并参与其管理发展。对于第四代家族成员,由于哈拉尔德的早逝间接导致家族财产提前方割,哈拉尔德家族一支的五姐妹共同经营着,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赫伯特一支更是出色继承了家产并使之扩大。而宝马的经营就是赫伯特的第三任妻子所生的儿女:斯特凡·匡特和克莱藤·苏珊。他们都分别出色的从父辈们手中接过了各个企业,并把它们经营的很出色,由其是苏珊,个人认为她是帝四代家族里杰出代表。

    全书看完之后对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匡特家族第二代和第三代的企业家精神,这里所指并不是那种电视屏慕上的俗套故事。京特·匡特虽然在纳粹时期有过不公正的经营合并,甚至与纳粹政府有军事合作往来,但这些毫不能掩着他作一个企业家,对商业的机会的敏锐嗅觉,也不可否认其非凡的识人善用的才能。当然也有其家族传统的气质:始终不出现在大众面前,而是一直低调的在幕后经营的感觉。而第三代的兄弟二人,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患有眼疾的赫伯赫能在战败后的德国恢复家族的财产,并使之状大实属不易。在京特离去之后,兄弟二人共同经营家族的所有企业。不得不提的是他们从他们的父亲那里继承了慧眼识人的能力,和对商业的敏锐的嗅觉,更有作为企业家的长远目光。

    当然家族财产也随着着一代的逝去一次一次的面临“分家”的局面,不过这个百年家族也能处理的很好,不像其他家族一样闹的不可开交。英明的匡特家主总是能提前处理好遗产分割的问题,使之对家族带来最小的伤害,这方面赫伯特做的要比京特好上千倍。而哈拉尔德那一支脉,也是因为突发事故,才导致了那一次家产分割。

    不得不说这是个伟大的家族,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四代人不懈的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企业,为德国的经济贡献太多,也为世人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更为那些以往的、现在的家族企业提供了素材,供其反思学习,供世人敬仰。

    2017.07.06

    上海·爱博社区图书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