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山后渤海日出 > 第六章 第十一回 工具

第六章 第十一回 工具

    楚旷在青州也将度过第三个年头。

    凭扎实的美术功底和顾师傅的悉心教导,他的进步飞快,加之彭之林和阿朱的支持,他不光木工活了的,单是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工具台就发明上百种。

    很多工具是青州的伙计见都没见过、想也想不到的,在楚旷从铁匠那儿定做回来才发现大有用途。

    先是锯,从大到小几十只,形状不同、锯齿间距大小不同、手柄长短安装位置不同、锯条形状不同,分着很多类。

    尤其是一种架子锯,是把一个窄的锯条固定在一个工字型木架上,一侧是锯条,一侧是两根铁丝,铁丝中间夹一小块长条木板,旋转木板,铁丝可紧可松,以此调整锯条的角度,巧妙极了。

    楚旷定制了特制的刨刀,把刨刀固定到一个长方木块中间,两边带上扶手,又快又省力,还可以调节深浅。

    刨刀大小形状不同、扶手位置不同、松紧位置不同,分为几类。有的刨子旁边配好几个刨刀,刨刀长短不同、刃部宽窄不同、刃峰位置不同,数量也要几十只。

    顾师傅别说没见过那么多种类的刨刀,他以前压根就没见过这种工具。即便是在长安,找平木材用的是锛,一般先用锛削平,再用刀刮,最后用砂石打磨。

    第三种是凿子、钢锉、锥子、剪刀和刀铲,大小、形状也要分几十种。

    第四种是钻,木头长柄上绕着几圈绳子,连着一个拉杆,木柄下面是钻头,按规制分十几种。

    第五种是锤子、钳子、镊子,小钢锤、大铁锤、木头锤、皮锤,各种形状大小超出想象。

    第六种是鳔胶,各种动物鳔胶十几种,植物胶十几种,都是楚旷精心调配熬制的,每一种都贴着标签。

    第七种是五金配件,铁钉、铜活、合页……分放在木箱里,占去一丈见方的空间。

    第八种也是最多最重要的一种是测量工具,皮尺、钢尺、三角尺、圆弧模具,各色墨盒、墨线,画墨伸缩铁管或木管笔,圆规、碳棒。各色工作测量台,夹、压、按用具等等,独立占去一个房间。

    第九种就是油、油漆和石蜡,也占去一个房间。

    楚旷一半凭记忆,一半凭需求不断的丰富着他的工具。

    其实在楚旷看来自己用的是拙劲儿。他心里非常佩服顾师傅,师傅仅凭斧子、斤、锛、凿子简单的四种传统工具做出的家具匀净、舒畅,有一种明快的美感,宛若天成。随和可人的弧度,不论是触觉还是视觉都非常惬意,有一种诗的情趣。

    顾师傅虽然不曾习过书画,但是制作时的每一步无不投入艺术考量,这大约就是常年技艺的积累吧。

    顾师傅仔细查验楚旷做得条案,不禁赞叹他不光有倚重工具的匠气,更有艺术造诣,这一点顾师傅都自愧不如。

    年底,顾师傅告诉楚旷他可以出师了。

    楚旷感激地拜过师傅,感谢师傅半放任试的教导。

    近日楚旷正被另外的事情担忧:原本木枋的家具在河北道享有盛名,幽州甚至营洲几个大户都来订货。这几年,辽东战事吃紧,订货锐减,木匠师傅都被征调到军中,木枋家具生意惨淡,一年都拿不到几单生意。

    楚旷想只他和顾师傅两个人一年能做多少家具呢?做出来的家具,维持原价卖不出去;降价出售抵不上人工成本。

    彭之林也为此发愁,他想尽办法,但是没有一班技艺高超的师傅,做不出家具,也都白忙。

    元日刚过,彭之林就从江南赶回来,跟约好的木匠们见面。

    当地一共来了九个人,安排他们住下后,彭之林让他们每人打件家具出来,待甄别技术高低后,选择录用。

    半月有余,每人交来一件家具,彭之林满怀希望去看了看,又满怀失望地想要放弃。

    楚旷鼓起勇气说道:“叔叔,新来的木匠也不是一无所长,有的卯榫做的好,有的开板开的好,有的油漆甚至超过顾师傅。我有个主意,不知道可不可行?”

    “什么主意,你先说说看。”

    “叔叔可以各取所长,让他们分工合作。由顾师傅来定样子,我来画图,把一件家具分成几个部分,让开板好的开板,卯榫做的好的做卯榫,油漆技术好的最后上漆。下家检验上家的活,不合格就不能收,否则中间出现差错就揪出上下两家的责任。让木工棚里的伙计也按个人所长分给各个师傅打下手,我想这样应该也能做出像样的家具。”

    “可行吗?”

    “木匠师傅几乎都靠眼力,很少用工具测量,只要让他们统一使用标准工具,图纸画的清楚,尺寸标的清楚,每一个人只负责一部分,对他们来说会很容易。”

    “好,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我们先试试看。”

    彭之林思想活络,愿意尝试,顾师傅却断然拒绝。

    “自古匠人都有绝活,只能意会言传、师傅带徒弟,不能落到纸上。我收彭旷这个小徒弟可以,让我一步步教其他的师傅,怎么可能呢?”

    他声严厉色,彭之林和楚旷知道没有希望。

    但是彭之林越想越觉得楚旷的想法除了过不了顾师傅这关,其余部分都太符合他的需要了。他琢磨了一晚,第二天找到楚旷。

    “旷儿,你的图画我是见过的,风格颇具皇家风范。不管你的师傅是谁,毕竟你从长安来,见过和听过的比青州的师傅多。先就由你来画一两件家具,我审稿子,如果可以,就让那些师傅们开板做一做,先往幽州走一批。实在不行便宜卖给平民百姓,我也就死心塌守着木材这点微利活着了。”

    在长安和洛阳时,楚旷最擅长、最喜欢就是箱柜。他把他在宫里见到的样子加上自己的想法,画出一套图纸交给彭之林。

    彭之林打开稿子,不禁拍案叫绝---木匠一般都只有手艺,没有文化,而楚浩的图纸稿件,艺术和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同样是京城大而厚重的繁华样式,楚浩设计的内敛、低调,虽然舍弃了繁杂的雕刻,但是精致的铜活配件不仅是装饰,还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实用不失艺术。

    “好,就用你的图纸,每件做三十套,发往长安。”

    “我想再做一套小尺寸的,长安寸土寸金,大臣们的规制跟皇家不能比。”

    “嗯,好的,小尺寸同样每件三十套。”

    六十多套家具的工本非常可观,单是铜活就耗资巨大,可见彭之林对楚旷的信任,所以楚旷对每一个尺寸、细节、步骤都很认真给出具体数据,再分给不同的师傅起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