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一九八二 > 第四十五章 杨祥云疑惑陈逸家有钱

第四十五章 杨祥云疑惑陈逸家有钱

    大家进厨房坐,不是大办酒席的时候,农家里是很少请人在堂屋坐的,端茶递水不方便。

    自行车没搬进厨房,支在走廊上,整个走廊,这时太阳光已照射不到。

    陈敏是当家人,本生产队的人家全知道,本大队附近大队也有不少人家知道。

    陈敏笑道:“杨伯伯,辛苦你们了,这太阳不小。”她在准备果盘,糕点瓜子是现成的,放碟子里就成,她也腌了些紫苏叶和红姜,混一碟子,增加特色不说,主要是表示这家女主人的勤快和好客。而红薯片就不用上了,有蛋糕,档次简直上天上去了。

    杨实勇父亲叫杨祥云,四十四、五岁左右,他也笑道:“这是分田到户了,要是生产队,这时都在田里干活,如今倒可以躲懒。这田分了也好,以后谁家过得好,就可以看出谁家有本事,不吃大锅饭,肯定分得出谁家吃得好。”

    这种话很多,大家有共识。

    “伯伯家肯定是有本事、吃得好的这批人家。”陈敏恭维着,说好话不用花钱,这是农家女性都学会的一招。

    “不好说啊,现在手头上有些紧,两头猪还要养一两个月才能出栏,早稻还没收,就要买化肥,先只好把没多大用的自行车让了,唉,当初是一定要、少不得呢!”杨祥云说道,他也是话里有话,承认暂时困难,自行车都得卖了,但有两头猪能出栏,家里就过得去。在农村,有两头猪的收入,是比较富裕的,过年时,家里人都会有件新衣服。

    “爸。”杨实勇不喜欢听父亲说自己堂客的不是,况且买的自行车是自己骑得多,摔的次数也不少。

    杨祥云的话把话题引到了自行车,而口气上,还把摔得碰得变了样的自行车当成完好的自行车,陈逸听得暗自好笑。

    “是啊,我们农村人没多少地方用得上自行车。”陈敏聪明,不接杨祥云的话,这定价权,她自觉地交给陈逸,心头也想,贵了就买新的,这么着急,是大哥急着用。

    这话让杨祥云有些着急。

    杨祥云他心里也清楚得很,自家的自行车,其实已经让儿子和儿子堂客摔得不成样了,谁不知道好车的样子?前面轮头都碰得还不了原,抬起来了,自己放出话来要卖掉,也就是为了回收几个钱,免得放烂,儿子他们现在是不骑也不修。倒没想到,又来上门看车买车的人是家里还欠债的陈辉,不过谁买也没问题,只要付得起钱,听大队会计说过折旧,自行车放家里也掉钱,何况这自行车确实烂了,只能尽量多要点钱,不过想让我卖得太便宜也不行,这车修一修,还是能骑的,不然买它干啥?是不是?这是杨祥云不轻易出手的底气。当然,前面来人的出价也太低,让自己听得生气:二十块钱。

    杨祥云想道,之前,陈辉在自家说他家里是妹妹当家,车由弟弟修,让杨实勇推车到他家定价,自己担心儿子说不过别人,就跟来了。这车是得早点卖掉,与自己关系好的大队会计是这么说,自家人也都这么想,但只卖二十块钱绝对不行。

    杨祥云见陈敏摆果盘,心里挺满意,这是当自己是稀客。

    陈逸起身,帮忙将小茶几放到杨祥云父子俩前面,陈敏就将放好果碟的果盘摆到小茶几上。

    “伯伯,实勇哥,请尝尝。”陈敏客气道。

    杨祥云见了果盘里的糕点,特别是放着的四个蛋糕,心里倒引起了疑问:这一家,怎么有钱买这些大多数人家都舍不得买的贵东西?特别是还有钱买自行车?自家的自行车是摔烂了点,但也不是一钱不值,不过,从买旧自行车来看,也不是特别有钱,有钱岂不买新的了?

    杨实勇倒没想这么多,因为他属于陈敏的暗恋者,此时手脚还有些放不开。男人都这样,对周边的相貌比较出类拔萃的年龄相近的姑娘,都会有些想法。

    杨祥云笑道:“陈敏,我们不是稀客,这太客气了,这么好的糕点都有。”这也是探口气,讲价前的试探。

    陈辉示意杨实勇拿东西吃,自己带头嗑起瓜子。

    “做成了一点小生意而已,买点好东西回来让小弟小妹尝个鲜。”陈敏也是虚虚实实地说话,意思就是我家也没多少富余的钱。

    “姐,我来擂茶。”陈逸见陈敏在给擂钵里放芝麻花生茶叶,就起身拿擂棍。

    擂茶是柳平和周围几县大部分地方流行的饮料,具体是将芝麻花生茶叶混一起擂烂,冲泡出来,就是擂茶。给来家的客人擂钵擂茶,就是客气,再上果盘,那是对贵客稀客的招待,所以杨祥云挺满意。

    从进门开始,陈家只是招待,不提买自行车的事。

    杨祥云开始频频瞧杨实勇,要儿子开口说事。

    杨实勇见了杨祥云眼神,明白父亲让自己先开口。

    “陈辉,你说你们要买自行车,旧的也行,我和我爸推着车来了,你就说个价,我们把车给你。”杨实勇挺会说话。

    陈辉见过杨实勇的自行车后,其实很不满意,车子又碰又撞的成啥样了?只是想到陈逸可能能够修出个样子来,还有自己每天用自行车运东西,用新车也会很快地磕磕碰碰将车弄旧,才算有心继续与杨实勇谈下去。

    陈辉可不是木讷的人,当年考不上学校是基础太差,又弟弟妹妹多,才没复读,陈敏也是这个原因,六年前的乡村教师,是不能与现在的科班出身的老师比的,陈辉笑道:“实勇,你说说,你摔了多少次?把车弄成了这个样?我听说好多人看了这车就摇头。”

    陈逸和陈敏对视一眼,为大哥的话叫好,这话既实事求是,又不大伤人。

    杨实勇的脸都有些胀红,他和堂客骑自行车翻车,都是发生在一些不大适应骑车的乡村路上,都是由于出现突然情况发生的,骑公路、机耕路哪会出事?但这不好说了,总之是把车弄得破破烂烂的,不得不卖掉。

    “那你说多少钱?”杨实勇无话可说,干脆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让陈辉开价,这样才好讨价还价。

    陈辉哪知道这破烂自行车还值多少钱,但知道这车是前年买的,杨实勇结婚前买的,杨实勇是前年十九岁时结的婚,也就是说这辆自行车用了两年多。

    “你骑了两年多,就骑烂了,这车不值多少钱了。”陈辉很客观地评论。

    陈逸听得暗自点头,大哥这话说得得体,先使劲贬,后面才能压价,看来大哥有做生意的天赋。

    “那值多少钱?你说!”杨实勇忍不住气地追问道。实在是,这辆自行车成了家里不和的导火索,农村人是爱惜东西的,而这骑车打不了包票不让翻车,于是,轻的重的摔车次数累积下来,这辆自行车就自家人看着都嫌弃,所以才要卖掉。

    杨家人也清楚,有意买车的人来看了这辆自行车,也都很嫌弃,出二十块钱买车,都是想着将就,毕竟还是没散架的车子,送到街上修一修,总还能用几年,这话是当面说的,杨家人都知道。但杨祥云觉得一百五十块才买两年的车以二十块卖了,从心里就过不去,就是坚持不卖。确实,这辆自行车猛一看,漆水还是有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