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篇

    我不知道人为什么要出生,或许这就是一个偶然。活着,只是偶然后的一个修行过程,这个过程或长或短都有结点。我就想,人在出生时应该是做过承诺的:承诺了自己的使命和最终的死亡。我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承诺还有附加条款:多做善事,上天会把人的死亡延后、把生命延长。这样想来,“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句话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

    生命虽然能延长,但最终的死亡是改不了的,因为人是要对承诺负责的。如果当初不承诺,那么上天也不会让人偶然地就出生,就到了这个世界。于是我又想,那个承诺应该是出生前就做好了。

    既然做了承诺,那就应该按承诺去做。但承诺的内容早已被人忘了,于是有人但行好事,有人丧尽天良。结果上天就把丧尽天良的人生命缩短,把但行好事的人生命延长。可具体情况谁也难以说清,于是就有了“冥冥之中”。

    冥冥之中,我感觉自己是有使命的,而这一使命的完成需要母亲给我感悟。所以,母亲也是有使命的,也就是说,是我和母亲有着共同的使命。或许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今生我们有缘成了娘俩。

    冥冥之中,既有定数,也有变数。尚未脱俗的我,一叶障目,难以看穿,故心中千千之结,越捋越乱。

    深邃的夜,近而遥远。繁星点点,或朦胧或璀璨,都一眨一眨的,既似在诉说那些留不住悄然逝去的过去,也像在告知必将到来我尚不知晓的预见。

    走过的路,渐行渐远。蓦然回首,方知岁月悠悠、时光荏苒。与母亲朝夕相伴的日子,刻于心,现于梦,亦真亦幻。唉,俱往矣,无力回天!母亲给我的人生感悟,油然而生于内心,不能自已于笔尖——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如奔腾之野马,似喷发的熔岩……如此如此,皆因与母亲那放不下、琢磨不透、也割舍不了的缘!

    我本愚钝,天命之年,仍困惑于人世之情缘:撇不开,捺不住,心神不宁,坐卧不安,难眠夜夜,夜夜难眠。下了眉头上心头,一江春水向东流。现如今,凄凄惨惨,丢了来处;寻寻觅觅,只剩归途。

    未来的路,或长或短,或窄或宽,或荆棘或平坦,或孤单或相伴,或风风火火,或平平淡淡……觉悟之门何时敲响?修行之路又在何方?迷茫、迷茫!

    切记切记:不管是风轻云淡或“直下三千尺”的惬意与冲刷,也不管是电闪雷鸣或“离天三尺三”的惊魂与潇洒,都要保护好每根肋骨——每根肋骨都是日夜守护着心灵的栅栏!因为,因为那里,那里珍藏着,珍藏着我和母亲约定好的来生再续的——缘。

    母亲的衰老有一个过程:在身体方面,拄棍蹒跚行走,生活勉强自理;搀扶缓慢行走,部分生活能自理;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在心理方面,由独立变得依赖,甚至依赖得一会儿都离不开我;在智力方面,由理性转变为感性,由感性转变为糊涂……这也可能是绝大多数老人必经的过程。

    母亲是我的好妈妈,在我成长阶段,她既是我的天,也是我的地,既温暖着我,也滋润着我。在晚年,邻里都说我母亲有福,其实我知道母亲也很苦。

    母亲的苦,不仅是因为父亲早逝二哥早亡,还因为她进入老年之后,没有完成由家长到老人的角色转换。这给母亲带来了她自己都意识不到的长久的伤害,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烦恼和无奈。曾经好长时间,我试图改变母亲的管事,结果我俩的矛盾就像碟子和碗。母亲是家长她得管事,这种观念在她心中根深蒂固。其实我内心也知道,母亲管事也是为我好,但她没搞清楚老年人的任务是静心地养老,更意识不到她的这种好心能给子女增添多少烦恼。我曾跟母亲说:“你的事按你的意见办,公共的事也按你的意见办,我的事你不管,行不?”母亲说:“儿大不由爷,你想夺权造反?”真是生命不息管事不止啊。我很无奈,只能选择“山不走到我这里来,我就到它那里去”。此后我就不再努力改变母亲了,因为我知道我改变不了她,这把年纪了,她自己也无法再改变。

    是因为没能完成角色转换而导致母亲愿意管事,亦或是因为愿意管事而导致母亲没有完成角色转换,到现在我都不知那个是原因那个是结果。但这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和警觉,我不仅思考母亲,也在通过思考母亲而警觉自己。

    由于没有完成角色转换,母亲始终以家长的身份自居。九十多岁不能自理,但母亲仍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不考虑自己的事(比如自己需求什么、哪不舒服),成天好心地管我的事。她这样做多累心呀,往往还费力不讨好。前些年,我是既不理解母亲也可怜母亲。在找到破解“色难”的金钥匙之后,我很容易就能心平气和地顺着母亲了,对我而言,母亲自然就当上了金口玉牙的“皇帝”。

    现在想来,母亲的确是有一些“毛病”的,这些“毛病”是和她经历、认知、性格、身体状况等等有关的。我就想,在母亲风烛残年之时,我不应该因这些“毛病”而抱怨,这更不是我不善待母亲的借口,就像国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而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吧。

    母亲虽然当上了“皇帝”,但却很少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因而我总认为母亲并不是很幸福。因为幸福是发自内心的,而母亲所得到的往往是来自于外部的种种满足。

    老人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子女关系是否和谐,而这种和谐是双向的。子女独立后,老人和子女的关系,应该既是“合二为一”、也是“一分为二”的,既不要缺位也不要越位。在这种关系中,虽然子女起主导作用,可老人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从情感上讲,子女内心都有孝敬老人的良好愿望。老来难,长期陪伴孝敬好老人,子女也不容易,换位思考,互相体谅。如果老人总是管事、唠叨、抱怨,子女往往承受不了,这很容易吓跑子女呀。两代人在认知上有鸿沟,而鸿沟上面的桥需要双方共同搭建。有了这座桥梁,老人欢颜,子女心安,家庭和谐,幸福美满。

    我也将很快步入老年。我就想,我的老年生活应该是这样:

    一、不奢望长寿,要追求健康。

    步入老年,生理机能的老化不可避免。谁也改变不了这种趋势,但却可以把这种趋势延缓。为什么有的人还未退休就变成了老头?而有的人七八十岁了,看着却像是五六十岁的精神和容颜?这里既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后天的影响。先天的原因我们无法改变,而后天的影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可以不考虑长寿,但要努力追求健康。健康有个伴侣,名字叫长寿,追求健康的结果,必定是在健康中长寿,在长寿中健康。

    二、完成角色转换,构建和谐桥梁。

    孩子小时,我是家长。孩子长大变成子女,我就变成了老人。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这个年龄阶段的使命:少年时忙着成长,青年时忙着奋斗,中年时忙着养家,老年时忙着健康,就像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规律改不了,人的生活也是一样。我现在就应做好心理准备,将来必须自我完成角色转换。到老年时,我要多考虑自己的事,少干涉子女的事,子女已化茧成蝶,为什么不让她自由地飞翔?我得警钟长鸣,千万不要好心地给子女帮倒忙。若如此,两代人之间就容易搭建和谐的桥梁。

    三、不拒绝子女的孝心,也不把幸福都寄托在子女身上。

    孩子长大变成子女之后,家长的任务已经完成。其实绝大多数子女都有孝心,他们内心是牵挂老人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对老人尽孝也是应该的。老人接受子女的孝心,对子女而言,既是情感需求,也是一种心里安慰。所以对子女的孝心,我要欣然地接受。

    古语道:“指儿不养娘。”我想“儿不养娘”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种:一是子女极度自私自利,无孝心可言。比如,自己花天酒地却对需要照顾的老人不闻不问,不管不顾;二是子女有孝心,但客观条件太难了。比如,生活条件困难,自顾不暇,既无经济条件,也因在外奔波而没有时间。三是子女有孝心有条件孝敬老人,但却受不了老人的管事和唠叨,于是就无奈地选择远离。我曾经就有过这种想法,好在我没这么做。

    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还有另一种关系:既朋友关系。从父母子女关系而言,当老人有需要时,子女应该对老人尽孝。从朋友关系而言,老人也应该尊重子女。如果老人把自己的幸福都寄托在子女身上,那就必然过度地关注子女的事,不仅仅是关注,而且不知不觉地就总要干涉,总要唠叨,这就容易破坏了朋友关系。老人的管事和唠叨,就像是一张无形的网,子女被束缚得受不了,往往就要破网而出,选择逃离。人就是这样,你越想控制他,他就离你越远,而你给他自由,他就愿意留在你的身边。

    我就想,当我步入老年,我要自己寻找兴趣之乐、助人之乐、与人之乐、自然之乐、健康之乐。若如此,那我就一定有了天伦之乐。

    四、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人的生命其实很短,似乎昨日还是少年,今天却已白头。人的衰老不仅仅是因为年龄的增大,更重要的是因为经历过痛苦、磨难、迷茫后对生活的厌倦和绝望。回顾走过的路,想想不如意的十之八九,豁然明白,原来东奔西走忙忙碌碌竭力想去改变的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呀。这样想来,就感觉社会并不复杂,生活也很简单。

    最奇妙的是缘:如意是缘,不如意也是缘;聚是缘,散也是缘;得是缘,失也是缘;健康是缘,病痛也是缘……一切到来的都是缘。

    当我步入老年,要随缘顺缘。有缘才相聚,来的都是客,如意是客,不如意是客,幸福是客,痛苦是客,健康是客,病魔也是客……我要学会和它们交朋友,与它们和谐共舞。我接纳它们、善待它们,它们就会把我当朋友,就容易与我和睦相处;我厌恶它们、排斥它们,它们就会把我当敌人,就必然得和我发生冲突。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敌人多一堵墙。是朋友还是敌人,不取决于对方,而取决于我抱着什么态度。有缘的终将到来,它来时我要出门相迎;缘尽的必将离去,它走时我应惜别相送。我曾有过沾沾自喜的辉煌,也经历过苦不堪言的沮丧。人生啊,幸运往往由磨难中萌生,而痛苦也常常在幸运中酝酿;当初的忧伤可能是今天的幸福,今天的幸福也可能正是明天的惆怅。浮沉过后,现在终于懂了:欲无止境,平淡为真;量力而行,平安是福。今后我所努力追求的,应该是不烦不燥,不妒不攀,知足常乐,宁静致远,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其实,人生都是在品尝酸甜苦辣咸,区别就在于是否品尝得津津有味。

    五、自娱自乐,创建自己的天堂。

    当我步入老年,千万要记得将重心转移到自己的生活上,要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兴趣,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步入老年,不用再按部就班地工作了,那时就有了大把的时间,我要把它变成实现兴趣、目标和新追求的起点。因为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身体就有了忙碌,生活就有了追求,精神就有了寄托,同时内心也一定会感觉自豪和欣慰。若如此,哪还能整天无聊地干涉子女的事并对子女唠叨?人最怕闲,闲是无所事事,使人心烦意乱,让人坐卧不安。闲的原因,就是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事可做。

    有人把幸福定义为不断追求,把不幸定义为享受和占有。我也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兴趣中忙碌着追求的人,他们不仅健康长寿,而且精神上也快乐逍遥。忙是长寿丹,忙是开心果,在兴趣中忙着,忙在兴趣中,这就是天堂般的生活。我明白了:天堂原来就这么简单,自己是可以创建的。

    老不老,年龄大小不是尺度,健康状况才是标准。

    年轻时的奋斗目标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而老了之后的生活追求,应该是把余生用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上来。不给别人添乱,这其实就是做贡献。

    当步入老年时,我所做的一切,应该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而快乐地活着。自己健康快乐,就不会给别人增添负担。我要把自己的幸福健康作为最后的礼物,送给我的女儿——阳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