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晚清枭臣 > 第30章 武德充沛

第30章 武德充沛

    小院。

    厨房门外,张谨三兄弟都分别拎着柴刀使劲地劈着木柴,时不时看向院门口。

    张全福坐在门槛石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一声不吭地冷眼看着儿子干活。张王氏在厨房内细心地擦拭着灶台,时不时抬头看看干活的儿子,欲言又止。

    虽然昨天张家三兄弟一回到家后就将独轮车和上面用木盒装着的火枪以及火药都一股脑地藏进了库房之中,并且三人也没有主动谈及那些东西,就算是爹娘问起来了也只是推说是孔昭易买的一些洋玩意,没敢让张全福与张王氏知道孔昭易具体买了什么东西。

    他们打得一个好算盘——决定在等大老爷孔昭烨对此事的审判下来了再向张全福与张王氏交代。

    若是孔昭易成功劝说孔昭烨允许了此事,他们把事情向爹娘交代了,那也最多是挨一顿不痛不痒的絮叨;要是孔昭烨禁止此事,他们就只能死猪不怕开水烫,向爹娘坦白从宽,挨几顿毒打。

    只是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今天孔昭易出发没多久,张全福就回来了,在院子里帮着张王氏干一些杂活,期间他要去库房拿些新茶出来,结果,张全福在拿茶叶的时候突然闻到了一股淡淡地臭鸡蛋味。

    张全福以为有东西坏了,连忙嗅着气味在库房寻找,找到了被几个麻袋盖住的独轮车和上面的东西,气味是从一个圆滚滚的大木桶中散发出来的……

    张全福看着木桶直发愣,他颤颤巍巍地用手指在木桶顶上一抹,一些黑色的颗粒就附着在了手指上,他放近鼻尖一嗅。

    “是火药!!”

    张全福顿时间神色大变,他的手臂不断地抖动着,再看了看独轮车上另一侧的长木盒,看看它们的长度,张全福便立即推测出盒子中装了火枪,朝廷严令禁止持有的火枪种类。

    “火药……火枪……我的老天爷啊!!库房里哪来的这些东西?!!!”

    这些贸然出现在库房的大杀器将张全福吓得大脑一片空白,冷汗浸透了后背的衣裳。

    在看到这些东西后,张全福脑子里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有人要陷害少爷孔昭易,但是转念一想——凭借如今孔家的地位在这个年岁有几把火枪又能有什么事,他就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

    而后,在紧盯这些东西看了一会后,张全福就认出了这个有些眼熟的独轮车。

    “这些东西是昨天张微他们带回来的!!该死,这些混账!!”

    看着火焰桶和大木盒,张全福咬牙切齿地在心中怒骂道,他急匆匆地走出了库房,抽出腰间的烟锅,怒气冲冲地将在院子里三个正在读书的儿子的头上敲了几个大包。

    张谨三人正为挨打不明所以之时,就听见了张全福震耳欲聋的怒吼声。

    “你们三个混账!!看看你们昨天带了什么东西回来!!看我不揍死你们!!”

    闻言,张谨三人便知道事发了,三人吓得一脸煞白,腿一软就跪倒在地。

    与此同时,厨房中的张王氏也闻讯而来,看着暴怒中的丈夫与一脸恐惧的儿子们,就知道张谨三兄弟又犯浑了,她连忙跑到张全福身边询问发生了什么。

    张全福连忙将自己在库房里的发现告诉了张王氏,张王氏闻言脸一白,差点跌倒在地,而后含泪向张家三兄弟逼问缘由。

    张谨三人见状便在声泪俱下之中慌忙地将火枪的来龙去脉向两人交代了个清楚。

    张全福听闻二房的两位老爷都同意了孔昭易购买火枪和火药、孔昭易去请求大老爷的同意的这个消息后,他便没有之前那么生气了,只是脱下鞋在张家三兄弟背上狠狠地抽了十余下。

    而后,张全福便惩处三个儿子劈柴,自己坐在门槛上抽着闷烟,等候孔昭易的归来……

    当孔昭易带着王管家走进院门的那一刻,张谨三人仿佛是看见了救星般眼巴巴地看着孔昭易,但全不敢说话。。

    “少爷……”

    张全福也连忙熄灭了旱烟,站起身来恭敬地问道。

    而孔昭易见状便明白了情况,他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张叔……族长已经同意了……”

    张全福只是笑了笑点了点头,看向了王管家。

    “嗯~!老张……大老爷同意了易少爷今后在孔宅周边练枪……老张,你得注意看着点,易少爷年轻还小,别让他受伤了……”

    王管家看着张全福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而后看着孔昭易说道:“易少爷,通知传达了,我就先告辞了……”

    “嗯……让王叔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过来,真是麻烦王叔了……慢走……”

    “唉……哪里的话……告辞……”

    眼见王管家走后,张全福朝着眼巴巴的三个儿子微微点了点头,张谨等人见状终于松了口气,紧拿着柴刀的手也不觉得胀痛了。

    “嗯~~张叔,下午就劳烦您带我和张谨他们练枪了……”

    孔昭易笑着对张全福说道。

    “嗯……哪里……这是我应该的……”

    张全福笑了笑,将旱烟插入腰带,朝着孔昭易点了点头。

    言毕,孔昭易朝着张谨三人点了点头,而后便转身回到了书房之中继续读书……

    午睡起来之后,孔昭易在书房都了会书,熬过了闷热的午后,孔昭易便带着张家四人前往了库房。

    “少爷……这三种枪全都要带上吗?”

    张全福指着独轮车上的几个大木盒,回头对孔昭易问道。

    “嗯……三种枪都分别带上一支吧……”

    孔昭易点了点头回答道,而后他又指着打开的大木盒说道:

    “张叔……这两种枪都是使用特制的弹丸,就算旁边那些用纸抱着的,你分别拿两匣就行了……普通的弹丸就多拿一些,还有这个小小的铁疙瘩是铜帽,你也多拿一些,火药就少装一点,那两种枪用不上……”

    “好咧……少爷……这些西洋火枪真奇怪,居然还不用火药……”

    张全福一边笑着点头回答,一边将大木盒一一递给张谨等人。

    “嗯……爹!这些火枪可和朝廷的鸟枪、抬枪、火绳枪不一样……上海县的逆匪……”

    张微闻言,当即笑着对张全福说道,结果他的讨好没有受到赞扬,反而是被张全福瞪了一眼,他只能讪讪而笑不再说话。

    张全福打开一个木盒的卡扣,看了眼德莱赛步枪就立马将其扣上,小声地嘟囔道:“这西洋枪真是怪模怪样的……”

    没一会,张全福装好弹药,张谨三人抱着盒子,孔昭易拿着扇子,一行人慢慢悠悠地向着后宅而去。

    路上,孔昭易眼见张家四人都对放火枪兴致勃勃的,便向张微询问了一句,这才知道了一个令他万分惊奇的消息——火器在松江府这个沿海之地的农村一直都比较普遍,张家四人都会使火枪。

    而在孔昭易的影响里,清王朝应该一直对火器保持严格的封禁政策才对啊……

    而后经过张微的一番讲解,孔昭易才真正对这个时代的农村人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武德充沛!

    早在明末清初的动乱时期,火器在民间的泛滥问题就异常严峻。

    尤其是在广东、广西等毗邻西方商人的地区,当地人能够很容易地从英国、西班牙、葡萄牙人手中购得火枪,所以在那个地方,火枪使用已经蔚然成风,甚至连小孩都会使用火枪。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屈大均曾提到:“粤人善鸟枪,山县民儿生十岁,即授鸟枪一具,教之击鸟。”

    而刚刚入关的满清王朝见无法收拾,索性下令承认这种并不为自己乐见的民间行为。

    顺治帝就曾经在上谕中对此就有提及:“曩因民间有火炮、甲胄、弓箭、刀枪、马匹,虑为贼资,戕害小民,故行禁止。近闻民无兵器,不能御侮,贼反得利,良民受其荼毒。今思炮与甲胄两者原非民间宜有,仍照旧严禁。其三眼枪、鸟枪、弓箭刀、枪马匹等项,悉听民间存留,不得禁止。”

    因为满清帝国的统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未曾稳定下来,清廷只能选择最节约统治成本的宽大处理——默许乡间的义勇民团自备各类武器,以便同来去迅速的流寇展开周旋,因而在这段特殊岁月里,几乎所有势力都不缺乏火枪大炮。

    而后,在康熙中后期,清王朝的统治总算是稳固下来了,便开始收缴民间火枪,但是陕西近边、及沿海地方却依旧可以持有火器,只是火器的长度和威力被大大限制了,并且还需要对火器进行登记,而且还会按季度进行审查,以防枪支滥用。

    到了乾隆年间,由于民间持有的火枪越来越多,这也引起了乾隆皇帝的警觉,他害怕某些“不法奸徒”,会利用火枪对付官军,所以,他颁布旨意,在全国范围内收缴火枪。

    自乾隆四十六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的13年间,清王朝至少收缴鸟枪、铁铳43666杆。以全国之大,民众持有火器之多,其收效并不怎么样。

    首先,火枪被收了,再从不法工匠那里买就是,反正这些匠人,清王朝是管不着的,并且火器制造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不管是中国悠久的火器制造史下的经验积累,还是在明代《天工开物》一书中详细记载的鸟铳制造方法下,火器生产成为了一件很容易的事。

    而且与一般人想象不同,生产火器比生产弓箭等冷兵器还要简单,还要便宜,而威力还要大。而火器的核心——火药,其材料也相当好获取。火器制造工时短,材料价格便宜,成为了工匠们赚钱的香饽饽。

    其次,清王朝十分腐败,对于火器管理非常不严格,不仅清军倒卖军械成风,沿海走私也异常猖獗,民间获得火器很简单。

    火器屡禁不止,官府根本监管不过来,再加上官匪一家,官府对民间持有火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导致民间火器泛滥,很多地方连孩子都会使用火器……

    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对社会下层人物拥有火器的故事达到20多个,持枪人既有边疆牧民,也有其身边的奴仆、短工、佃户等等。由此可以判断鸟铳价格不会高,并且乾隆帝的“禁枪令”也几乎成了一纸空文。

    到了道光、咸丰年间,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制造价格低廉和民间火器的规模逐渐扩大,满清当局早已对民间火器的管理失去了控制。

    其中,在1842年,时任福建汀漳龙道张集馨,曾对福建漳州、泉州的械斗有如下的描写:

    “其俗专以械斗为强…大姓则立红旗,小姓则植白旗,掳人勒赎,纠众残杀,习以为常……斗以金进,以火退,呼噪一声,则枪声齐放……斗之时,营县不敢过问,若亲往阻挠,矢石立至……此真别有天地,王化所不及也!漳州城外不及数里,即闻枪炮声,听其相斗而已。”

    这剽悍的械斗之风,让孔昭易也不由得想起了曾经在网络上看过的一个“笑话”……

    相传在晚清年间,在广西、广东等土客矛盾尖锐的地区,火枪成为“土人”与“客人”械斗的利器。当时村民之间的械斗,往往会卷入数千甚至数万人。村民们除了手持传统的刀枪外,还会使用从各种渠道弄来的火枪。村民的械斗,完全变成了一场战争,他们不仅用火枪对射,甚至还用重型火器——大炮和抬枪对轰。

    由于村民械斗火力凶猛,连当地官府都不敢出面,只能坐视土人和客人互相残杀。

    鸦片战争后,械斗双方发现英国人战力很强,于是争相雇佣香港的英国人为自己作战。曾有四十个英国兵被人用钱诱骗用枪去打客家堡垒,却遭到客家人围攻,一时间弹下如雨,几十个英国几乎瞬间毙命。到最后,甚至连英国人也不敢介入中国农民的纠纷了……

    “而现如今,经过两广村民的长期械斗磨炼后的客家人所组成的太平军一路所向披靡,一直打到了江宁……淳朴的农村人真是武德充沛……”

    想到这里,孔昭易就不由得微微笑了笑,心中感慨,“真是群可爱的人啊……”

    言归正传,由于松江府处于沿海地带,对于火器的禁令自然也不是特别严,再加上清王朝禁令松弛,因此,在松江府乡村械斗之时也能经常看见长枪短炮的身影,到了太平天国爆发后,咸丰帝下令组建团练,松江府农村火器的数量更是泛滥成灾。

    因此,张全福年幼之时就有过火枪打猎的经历,更是见过数场激烈的械斗,成年之后也算是个用枪好手。在有了孩子后,张全福也数次领着自家的孩子出去用火枪去打鸟,而当时的孔昭易正是沉迷读书的年纪,再加上父母宠爱,他自然没有接触过这么不安全的东西。

    而到了孔昭易的父母去世后,张全福就守着孔昭易过日子,就再也没有去打鸟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