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青云录 > 第十六章 艳羡堂前燕(一)

第十六章 艳羡堂前燕(一)

    林府花园内,园中假山林立,遍布各样的花草,羡燕亭地处园林的正中,旁边流淌着一条人力挖成的小溪。

    都景文三人将那羡燕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仔细检查了一遍,却是什么线索也没发现。

    宋薇薇不禁怀念道:“如果睿启在这儿,会不会能发现什么?”

    顾小二有些泄气道:“会不会那首诗指的地方压根就不是这个什么羡燕亭?”

    都景文陷入沉思,脑海里开始反复琢磨那首诗:我欲乘风去,大风劲且寒。艳羡堂前燕,风雨两不沾。

    堂前燕。

    都景文走进亭中,抬头向上看,却除了顶篷什么也没看到。他不禁自嘲,这个时候的此地是没有燕子的,遑论在这亭子里筑巢。

    不沾风雨。

    露天园林内,怎么会有不沾风雨的亭子?都景文开始思考是不是找错了地方,或许这首诗暗指的地方并不是这里。

    顾小二径直走到凉亭内坐下,看着满园的风景,不禁感慨:“有钱人家可真会享受。”

    他伸了个懒腰,又道:“只是这亭子为何唤作羡燕亭?读书人不都是推崇鸿鹄之志的吗,怎么还羡慕起燕子来了?”

    宋薇薇失笑道:“人各有志,也有向往安稳平静生活的,不可一概而论。”

    顾小二却道:“这燕子也是年年迁徙,奔波劳累,若换做是人,早该累死了,哪里安稳?”

    都景文听两人谈话,突然想到,这林文川莫不是在写诗自比?

    说自己是“神鸟”,上京赶考,金榜题名中了状元,便是照应那句“它鸣第一声”。

    那“我欲乘风去,大风劲且寒”就好理解了,便是说他多年苦读的不易。

    “艳羡堂前燕,风雨两不沾”岂不是说他羡慕那些不必如同自己一般苦读的人?

    那这羡燕亭也未必是这首诗暗指之地。

    他将自己的想法说与宋薇薇和顾小二,两人也觉得有道理。

    只是这林文川诗中羡慕的人是谁呢?

    若说现在还有谁对林府最了解,莫过于那林十七和林清平。

    只是那林十七行踪不定,一时半会找不到人,三人便去寻找那林清平。谁知那林清平竟然闭门谢客,估计是忙于处理早上王老夫人在衙门里闹的事情。

    三人只好再次找到陶学根。

    陶学根闻言,苦笑道:“我虽与林府亲厚,但却独独对那林二公子不甚了解。”

    三人闻言不禁略感失望,却听那陶学根道:“但若是说林二公子最羡慕谁,我倒是有所耳闻。”

    “林二公子林文川与兄长林武川只差了两岁,两人都是很小开始便开始被林老爷亲自看着读书。

    林文川自小便展现出了不凡的文学天赋,所以林老爷自然对他寄予厚望,对他管教也十分严格。记得我刚入林家私塾的时候,便听说林文川被林老爷单独安排在一间静室,专门有人负责他的起居。我在私塾里读了许多年的书,可见他面的次数一只手也能数得过来。

    相比之下,林武川的日子就惬意多了。读私塾时便时常与师兄弟们一同打闹,约着下山喝酒也是常有的事。他心思不在读书上,后来林老爷便打算培养他来打理家业。

    我几年前曾参加过一次林府的宴会,那林文川当时还未高中,在酒桌上喝得兴起,直说自己十分羡慕兄长,逍遥快活。只是林老爷似乎是对此话十分不悦,直接当着众人的面让人把林文川带回书房了。

    艳羡堂前燕,说不定是说他羡慕兄长可以留守林府,侍奉堂前,而不用像他一般孤身在仕途上打拼。”

    都景文了然。

    如果林文川所说的“艳羡堂前燕”,是指林武川,那线索多半与林武川相关。

    只是那第一篇诗便是从林武川卧房的床下找到的,难不成那第二篇诗所指之处还是那里?若是如此,岂不是多余?

    艳羡堂前燕,艳羡堂前燕。既可以说是羡慕不用漂泊在外的飞燕,也可以说是羡慕兄长能侍奉于堂前。

    侍奉堂前,不就说的是林府二老吗?

    可是自己早就检查过林府二老的住处,并不曾发现什么可疑之处,难不成还有遗漏?

    但无论如何都要再去一趟了。

    三人又连忙赶往林府林老爷的住处。

    之前已经检查过一遍,所以这次检查要格外细心。

    燕子常在房梁上筑巢,都景文便将所有屋子的房梁都观察了一遍,莫说是燕巢,连根鸟毛都没见到,更无其他可疑之处。

    莫不是自己又猜错了?还是说这诗里还有我不曾理解到意思在?

    以防万一,他又顺着柱子爬到房梁上。扫视了一圈,将目光锁定在了一处——只见那处横梁上方的屋顶竟然露出一个短小的细缝,阳光从中透进来,洒在了那横梁之上。由于那处的横梁与屋顶靠得极近,阳光被完全挡住,洒不到地上,所以一般人从下面看,不可能发现这处漏洞。

    林府家大业大,这又是林老爷的住处,工匠门自然不敢懈怠,这处细缝多半是有人故意而为之。

    都景文攀到那细缝处,细细查看起来。

    并没有看到什么可疑之处。

    但是都景文心中隐隐有中感觉,此处必有蹊跷。

    艳羡堂前燕,风雨两不沾。

    风雨。

    说是不沾风雨,怎得却给这屋顶开了条缝?那便是要沾风雨了。

    都景文从房梁上对着底下的宋薇薇说:“你帮我取一点水来。”

    宋薇薇也不磨蹭,很快便端来了一碗水。都景文下来接过碗,便单手扶柱爬上了房梁,水却是一点也没洒。

    都景文将那水倒在透光处的房梁上,只见那梁上表面一处遇水即溶,竟然露出一个钥匙孔,果然有古怪!

    钥匙孔?都景文想起林武川死时,手上便绑着一枚钥匙,莫不是开这个锁的?

    还好当时将那林清平给他看的三样东西都放在了身上。他从怀中取出那枚钥匙,插入孔中一拧,横梁下方便有一暗格打开,一张纸条落了下来。

    都景文连忙飞身跳下,三人一同打开了那张纸条。

    纸上写了几行字:

    “身陷荆棘地,

    误入迷雾中。

    靡靡不得飞,

    栖身金梧桐。

    ——林文川”

    竟又是一道诗谜。

    当晚,林清平应付完前来闹事的亲戚,回到房中后,只觉得疲惫不堪。

    妻子见他神情不振,便细声安慰道:“你莫要动气,气坏了身体岂不是便宜了那群小人?”

    提到那些林家的亲戚,林清平就十分气愤。自己是林榕森的亲侄儿,他家灭门,那家产于情于理就该是属于自己的。怎料那些亲戚却不安分,个个都想来分一杯羹,真是荒谬!

    今日那王家老妇人一闹,林家的名声难免受损。这些亲戚就以此为由头,批评他办事不力,不能掌管林家,那些人说得倒是冠冕堂皇,还不是心里觊觎着本该属于他的东西。

    那王家偏偏挑在这个时候闹事,看来真把他当作软柿子捏了。他心中暗暗发誓,等到自己完全掌控了林家,绝不会放过这些趁火打劫的小人。

    此时美人在怀,让他心里好受了一些。

    突然,窗外似乎有人影闪过。他一惊,心道莫不是有人要害他性命?他重金请的护院是干什么吃的?

    他连忙起身,裹上衣服走出房门,大喊道:“何人鬼鬼祟祟?”

    妻子被丈夫的举动吓了一跳,不敢乱动。丈夫在屋外大喊一声之后就没了动静,又过了很久,才提了个东西回到房中。

    妻子定睛一看,立时吓得魂飞魄散,惊惧不已——

    丈夫提回来的,竟是一颗人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