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青云录 > 第十七章 艳羡堂前燕(二)

第十七章 艳羡堂前燕(二)

    封睿启一路马不停蹄,日夜兼程,终于赶到了知府县衙。

    看门的衙役见是封睿启,连忙去通传,很快就出来人将封睿启带了进去。

    封睿启便拎着五花大绑的青云镇县令一同进去。

    那县令还想着见到知府的时候再辩解几句,却没想到还没见到知府,就被衙役拉去了牢房。

    他还想挣扎,只听那押送他的衙役冷笑:“你可知你得罪的是谁?”

    他有些茫然:“不知。”

    “那封公子可是知府大人的独子!你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对公子下手。”说罢那衙役还往他屁股上来了一脚。

    他听那衙役如此说,一时间万念俱灰,知府是那封睿启的父亲,他哪里还会有活路?也便认命,不再挣扎了。

    封睿启进了房间,向在案后端坐着的知府——也就是他的父亲封段锦行了一礼。

    封段锦道:“你来的信我已经收到了。那青云镇县令何其欢,我已经让人将他羁押起来了,不久后新的县令就会去青云镇上任。”

    封睿启点了点头,便要告辞。

    封段锦却叫住了他:“福临镇林府的案子,你不要再查了,我也已经派了人去给景文和薇薇送了信,想来明日他们收到信,也会回来了。”

    封睿启闻言一愣,问道:“为何?当初不是您派我们去查的吗?”

    封段锦只道:“此案是皇帝下令要调查的,自然还是要查,只是我会派其他人去接手此案。”

    “此案情况复杂,您手下的其他人未必能胜任,更何况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线索,相信很快就能查明真相。”封睿启忙道。

    “那就更不能再查了!”封段锦突然提高了声音。

    “为何?”

    “此案牵扯太多。”封段锦沉吟道。

    封睿启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冷笑道:“所以您便想要将此案敷衍了事?其实您知道背后的真凶是谁?”

    封段锦却不回答,只是道:“我是为了你们好,如果你们再不收手,恐怕会有性命之忧!”

    封睿启盯着他,冷声道:“若我不肯呢?”

    封段锦拍了拍手,房间里立马出现四个护卫,封段锦吩咐道:“将公子禁足在他房中,没有我的允许不得踏出房门半步。”

    封睿启闻言便想转身逃走,却被那四个护卫瞬间控制住了手脚。自知逃是逃不走了,也不再抵抗,只是冷眼盯着封段锦,淡淡道:“母亲一直把你当做大英雄。”

    封段锦哑然。

    翌日,福临镇。

    林清平一晚没有睡好,一脸憔悴之色。

    昨晚不知何人,在他房门之前扔了一颗纸扎的假人头。他不信鬼神,但他妻子却是吓得不轻,一直到早上还没缓过劲儿来,早膳连一口都吃不下。

    若只是假人头倒也罢了,可是那假人头上面还用朱砂写了字——杀人偿命,竟好似鲜血写就,让他心悸不已。

    又见妻子拿起饭勺,放下,再拿起,再放下,一副魂不守舍浑浑噩噩的样子,不禁心烦意乱。

    突然,一个门房火急火燎地闯了进来。

    林清平不满道:“冒冒失失地,急着投胎去吗?”

    那门房道:“不好了公子,亲戚又来了,正堵在门口呢。”

    听到是那群亲戚,林清平心中更烦:“他们不是日日都来闹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那门房又道:“还不止呢!王家陈家的老爷也都来了,据说县老爷也在来的路上,公子还是快去看看吧。”

    林清平闻言,心道必是发生了什么非同小可的事情,便连忙随着门房来到了大门口。

    刚打开门,就有人叫骂道:“我早知这林清平不是什么好东西,竟不知是如此的丧尽天良!居然为了霸占林家家产,要害了林府满门!”

    林清平听那人直呼自己大名,又骂得如此难听,脸色顿时难看至极,却当着众人的面不好发作,只得道:“不知诸位来我门前,所为何事?”

    “竟然还装傻!”说话的是一位青年,正是与林清平闹得最厉害的林府外戚——林元吉。这林元吉按辈分也是林府老爷的侄儿,只是不如林清平血缘更近,但他却不甘心林府偌大的家业被那林清平一人独占,便事事都要挑出林清平的错处,“你为了霸占林府家产竟然买凶杀了我叔父一家,若是林府家产落在了你的手中,岂不是冤上加冤,你教我叔父在泉下如何能安息!”

    他说着竟涕泪泗流,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看得林清平心中作呕。

    这林元吉闹惯了,林清平只当他的话是在放屁,并不愿理他。但是他句句往自己头上扣谋财害命的帽子,若是让他再在这门口闹下去,外面人听过后传来传去,假的也成真的了,便道:“有什么事,进我府中再说。”

    林元吉以为他是自觉理亏,心中不由得更加笃信,便趾高气昂地走进了府中。

    见来人中还有王老爷和陈老爷,林清平虽心中恨他们,脸上却堆着笑,问道:“不知两位大驾光临所为何事?”

    王老爷道:“我跟林府老爷是老朋友了,听说此事,不能不来。还请林公子见谅。”

    林清平神色一变,又听那陈老爷道:“我不过来凑个热闹,林公子不会赶我走吧。”

    林清平听他两人嘴上客气,却看得出并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

    众人落座之后,林清平正要发问,却听那林元吉道:“清平兄不要着急,县老爷我已派人去请了,等他来再说不迟。”

    却不知县老爷陶学根此时并不在县府衙门,而是带着都景文三人来到了一座山上。

    几人来到一座废弃的宅邸门前,布满灰尘的匾额上写着四个大字:风清气正,正是陶学根当年读书的林府私塾。

    昨晚三人与陶学根一起仔细研究了那第三篇短诗。

    既然前两篇诗都是林文川以神鸟自比,顺着这个思路,“身陷荆棘地,误入迷雾中”两句,便是指自己身陷囹圄,都景文暗暗猜测或许是说他仕途不顺,遇到了一些挫折。

    又看到“靡靡不得飞,栖身金梧桐”,那陶学根立马就想到,那林家当年的私塾里,便种着一棵百年的老梧桐。

    他又道,私塾后面确实有着一些荆棘丛,并且私塾落座于山顶,每日清晨都有着散不开的雾气,正对应了前面两句。

    串联起来,几人料想,这诗中暗指之处,恐怕便是当年林文川在私塾里读书时所住的静室。

    今日一早,都景文就收到了知府来信,说是会派人来接手这个林府的案子。

    只是真相或许就近在眼前了,他又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放弃?于是他便将这封信瞒住,没有告诉宋薇薇。

    在四人上山的路上,都景文总觉得似乎有人在跟着他们,但是却一直没发现什么痕迹。

    来到私塾前,只见那两扇木门已经倒了。

    几人一走进去便看到了那棵百年老梧桐树,陶学根见这梧桐树依旧枝繁叶茂,不禁有些唏嘘。

    随后连忙领着众人前往林文川待过的静室。

    静室里的陈设也十分陈旧,上面落满了灰尘。

    “你看!”宋薇薇指着书案上的烛台道:“有人来过这里!”

    那烛台上还有半截没烧完的蜡烛,一旁还有一个火折子,上面并没有落灰,想来那人就在不久前来过。

    料想来人可能是林文川,那诗中所指之地就极有可能是此处了。

    于是几人便开始寻找,却什么也没找到。

    这静室陈设简陋,找起来并不麻烦,也因此,都景文断定必然没有遗漏之处。

    难道是自己猜错了?

    正在思索之际,却听到顾小二指着窗外,喃喃道:“你们看,那是不是金梧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