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上岗

    石塘镇位处泸州与金陵之间,地势平坦且交通发达,经济水平较高,总体来说是现在流行的宜居养老小镇了。如果在五百年前,这样的地方方圆三十里也就几百户人家,可是现在镇子里人口达到了十万规模,镇上建筑大多保留着上个世纪的风格,偶尔也会有明清古建筑出现,这是徽州的特色,但是也有商业区开发,街道商场一应俱全只是规模也等比例缩小了而已,现在网络发达并不影响生活体验。

    考虑到自己之后是要长期待在自己的领地内的工作还是要辞掉,也要找机会和父母坦白,别的朋友还好闺蜜耿雪肯定要通知的。姜遥一边头脑风暴一边手打离职申请书发给人事,顺便在微信群里给自己的组员说明自己临时辞职的情况,考虑到以后应该不会在这个行业耕耘了所以积累的资源作为老组长对他们最后的馈赠,不出意外炸出了一堆的挽留,离别间自有一番契阔。

    三天后,处理好后续的姜遥一身轻松的向着石塘出发。

    踏入石塘范围姜遥就感受到来自地下地脉的呼唤,感应到石塘的气运和自己的神魂隐隐有着联系,想来是自己怀揣敕封的缘故。看着映照在脑海中的石塘地貌,这里有大面积的农田围绕着镇子三十里范围内少见山脉几乎都是一马平川的稻田,对于这样大面积的农作物姜遥的神农血脉很难不被激发,种植欲望狠狠的有了,更在脑海里把自己空间里的百亩土地规划了一百遍。

    “叮”手机提示音,姜遥拿起一看,是【小小土地神】群里的消息,赦封时碰到的社牛土地丁右早早就加上了姜遥的微信,也果然很快建了个群将那天要到联系方式的土地都拉了进去。群里共有十三个人,这两天不时有人赴任并在群里分享感受,故此对于土地赴任程序姜遥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义门土地尹飞光:家人们,赴任最好在白天,你们知道吗,夜空里最亮的不是天上的星星,是我手里发光的地书,它几乎把整个黑夜照成了白昼。那一刹那的光华现在还让人回味,这两天还有人在镇上转悠着找陨石,他们以为流星落这来了。却不知道我就是那颗突如其来的流星!】

    【吴中土地牛才俊:微笑.jpf亲亲提示一下奥,白天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哪,本镇的天文爱好者现在也在家里翻书搜百度看看除了日晕、月晕还有什么天象大白天能在天上晕成个圆环呢。】

    【玉桥土地丁右:我说你能不能别呢来呢去的,我都起鸡皮疙瘩了好吧。所以你们都已经赴任成功了。我动作这么慢的吗?】

    【苏和土地苏荷:所以弟弟你在磨蹭什么,你离目的地不是很近吗?】苏荷是群里不多的女性土地,所以姜遥早早也和她加上了好友,看着苏荷的备注姜遥怀疑,或者不用怀疑,那天社神是故意的,把苏荷安排苏和这个地方。

    至于丁右,因为在上大学的缘故无法像其他人说搬家就搬家,发挥社牛属性和社神套近乎,也是唯二在册封就职时提出意见的土地,被社神顺手收归麾下。

    社神黄崇本就是京师社神,当然掌管京师地区,就把他安排在了京师玉环区,和学校来回车程一个半小时地铁只要四十分钟,是群里第一个抱上大腿的土地崽。至于这么便利的条件为啥迟迟没有上岗。嗯,这是个好问题,只能说天子脚下不是你想干嘛就干嘛的。

    【玉桥土地丁右:我的烦恼你们不懂。话说姜姐是要去赴任了吗?注意事项看了吗?】

    【石塘土地姜遥:我已经到了,打算先观察下镇子,计划趁着下午火烧云任职。】

    【义门土地尹飞光:考虑周到,我怎么没想起来呢?】

    【吴中土地牛才俊:周到+1!】

    【桥湾土地于云梦:周到+1!】

    【周到+1!】

    【石塘土地姜遥:我只是总结了大家的经验,想着到时候难免发出些光影所以想到了光影最复杂的时候而已,这还是大家的提醒嘛。我这算是站在了众位巨人的肩膀上了。】

    【玉桥土地丁右:那我们计划差不多,看来咱们应该是最晚的了。姐姐加油,我也要去准备了。】

    【石塘土地姜遥:加油!】

    收起手机姜遥隐去身形游走在石塘镇范围,静静感知着这个小镇,看着镇上的居民聚集又散去,看着镇上的建筑斑驳,树影婆娑,等到夕阳的余晖溢满天际,想来在漫天的红霞中哪怕多出些光晕也是能够接受的吧。

    姜遥御风登上天空立在石塘镇正中,一身土地神袍、神冠穿戴整齐,左手持地书右手持土地印地阙飘在身前,朗声敬告天地曰:“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今土地姜遥赴任石塘,必秉承上天好生之德,明辨天地正义,行保境安民、惩恶扬善之责,生发万物,敬法天地。敬上,铭启。”一番就职演说后,天地有感石塘之下地气翻滚,地阙由实化虚沉入地底和地气裹挟缠绕镶嵌在了土地中,一经催化即可调动方圆三十里地气为自己所用,这也是土地神在自己管辖内来取自如的缘由。

    地书和土地印则在空中放出光华扫过石塘镇上空,光华形成一个半圆透明光罩扣在地上又一闪而逝,这是地书自带的安保结界,既能在妖妖鬼鬼意图进入时起到预警防护的作用,有时候还可以做监控,而土地印就是开启地书各项功能的钥匙,土地印化作流光进入了姜遥额头的神印中,不过片刻姜遥就得到地书反馈的信息,对石塘镇有了大致的了解,这个了解仅仅是阅读了石塘镇目录那么多吧,更细致的信息就要翻开地书查找了。

    其实地书还是高度智能的,文能自主记录境内生民的善恶行经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判决,自动接受提醒来自上级部门信息(不过现在没啥上级部门,估计等着封印解除后赴任哪),自主统计土地庙宇及信徒香火供奉(说到这,她现在还没有庙宇哪,更别提香火估计整个石塘都没人知道这来了个土地婆。),武能监控防御,如果有邪祟入侵防护阵会自动绞杀,太强的除外。

    这样看来自己这个土地神更像是个地书的管理员,只需要处理地书逻辑之外的BUG就行,但是十万的人口基数很难不出现BUG啊。姜遥还是麻溜的建庙入住为好。

    说到土地庙,神奇的事情就来了,这庙宇的规格就是没有规格,大小随意。大点的可以有前院后院占地几亩,小点的三块石头一垒放上香炉也行。

    这个规格涉及到空间术法的问题,不管外在显化大小,对于庙内的土地神来说在庙内的感觉都是和正常房屋一样的。唯一的问题是这个庙宇不能自己建造,要由被土地神感化之后信徒自愿来修建。所以传统札记中多见关于夜神入梦或救苦或许财或去病或显化之后要求信徒给自己建造庙宇的记载,就连一些庙碑上也不少这样的记载。

    空间里姜遥翻看着地书,她要找一个合适的人来忽悠,不是,是感化,感化到愿意给她建个土地庙。这个人选必须要有些财力,本来就没有余财再去坑人家也于心不忍。年龄太小不合适,有钱也不一定有人愿意给你办事,小屁孩建什么庙。年龄太大的也不行,分分钟家人报警以为误入了什么诈骗骗局。没有所求的不行,自己又不能威胁人家,所求太大太空泛也不行,他要世界和平怎么办。

    一番碎碎念挑挑拣拣最终姜遥选中了一人,就他了。

    当夜姜遥就施展了入梦大法。

    石塘镇,建材城,李记建材。

    “老板,石膏板有吗。”店里一对一看就是装饰婚房的小夫妻进店询问。一般这样的小夫妻第一次装饰新居,买东西追求品质但是买的大方,店家一般都很喜欢接这样的生意。

    “老板,卖石膏板吗?”小夫妻问了一句却没有得到回应,一看老板坐在桌子后面愣着神不知道想什么,好像压根没看见俩人,女孩就又喊了一声。

    “啊。什么。”中年老板回过神,“哦,客人随便看看。我们家资质齐全、货源充足,品类也是最多的。”长嘴就是生意上的套话。

    得,这是根本没听见俩人问了啥,小夫妻俩对视一眼,看着老板也不是很想做他们生意俩人也不浪费时间,老板让他们随便看看俩人真就看看,看着看着就看出了门看到了对面店里,那老板竟然一句话没说又坐回桌子后面去了,这是真心不想做他俩的生意啊。

    如果俩人多在建材城待一会就会发现,李记的老板不只是不想做他俩的生意,今天那是谁的生意也不想做啊!

    李记建材老板李洪军,一早上都呆呆愣愣的坐在店里神游不知道招呼客人,建材城店面大多是玻璃隔断,左右店面有啥动静一般都看在眼里,李洪军店里几波客人进店结果都一一离开半天下来一单生意都没成自然也被大家看在眼里。

    “老李,忙着呢。”旁边的店老板看着没生意,溜达到李记建材跟李洪军搭话。

    “刘哥,怎么来了,来坐。”李洪军回过神,邀请刘明过来坐下。他们相邻开店多年,有时候一起喝喝酒诉诉苦,算是多年好友了。

    “嗨。大中午哪有生意,是人不都得吃饭吗。你嫂子也回去了,我这不就来找你凑合凑合。”这刘哥把椅子拉开,不客气的坐下。“咱中午一块小酒馆来点。哥哥请你。”他是看这半天李洪军状态不对,猜想是又想起他那丢了的儿子,想来安慰安慰,合计着喝点酒说发发牢骚心里总会畅快点。

    这李洪军是石塘本地人,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身材微胖头上却早早间杂了白发,他和妻子在石塘镇建材城资格最老名气最大。

    年轻时李洪军和老婆两个人就曾经意气风发的外出闯荡过,干的就是建材生意一度做的很大,闯到了广州开店。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十四年前在广州时走失了夫妻二人不到两岁的独子李磊。当时夫妻天都要塌了下来,还有什么心思做生意,天天分工一个跑警局一个跑村镇,在广东周围翻了个遍找了两年多也没有任何消息。

    但是夫妻二人不死心,把生意放下专门找儿子,带着孩子的照片满世界的找,到处做广告,终于之前的积蓄花光,不得不回到石塘重新在建材城开店。

    开始大家都说几年过去小孩子一长样子一变,怎么还认得出来,找到的希望越发渺茫,但是李家夫妻二人实在舍不得这个孩子。夫妻二人辛苦打拼出基业后才敢要个孩子就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儿子出生后那么灵动可爱,见过的没有不夸机灵的

    那么个孩子就在父母身边就享了一年的福,被拐后不定受了什么样的罪哪。每每想到这里,李家夫妻都跟被挖了心肝一样。

    因为想要给孩子全部的爱,害怕孩子真的找到了回家却看到家里有幸福的弟弟妹妹接受不了,夫妻俩甚至没有再要孩子。

    回到石塘这些年国家发展快,建材生意红红火火夫妻俩既为了挣出找人的路费,也为了孩子找回来能有份家业,轮流一个看店经营,一个外出寻找,清清冷冷的春节一过就是十四年。

    石塘镇本就不大,他们这些邻居没有不知道这对夫妻的故事的,开始还会劝他们放下再生一个,一年年下来只能赞这对从不放弃的夫妻仁义。也都乐意跟他们交往,时不时帮忙搭把手。

    “饭得吃,酒咱就免了。下午不还得做生意。”李洪军知道刘哥的好意,但今天他走神还真不是因为郁闷。

    “刘哥,你听过咱石塘镇有啥土地神吗。”李洪军锁上店门和老刘一起往饭馆走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