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唐,开局与武家为敌 > 第6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第6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张观棋之所以有底气,提出让武则天前往武承嗣的府邸当场搜查,是因为他让苏份做的第三件事,便是做个小人放入武承嗣的卧房之内。

    张观棋知道,东篱的轻功很是了得,这点小事应该难不倒他的。

    虽然,这种方法不太光明磊落,但与武承嗣用来对付张家的手段相比不足为道,张观棋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

    眼下。

    无论武则天多么偏宠武家人。

    一旦事涉巫蛊,有人要咒她归西,相信武则天不会轻易放过的。

    少刻,武则天阴沉着脸,对上官婉儿说道:“婉儿,你速持朕之手令,秘密调动三百亲卫,着便装前往魏王府外,等候朕令。”

    “是,陛下。”

    上官婉儿领命而出。

    约莫一炷香的时间之后,武则天换上便装,带着张观棋坐上了同一辆马车,也快马加鞭地往魏王府邸的方向驶去。

    ——吁!

    随着一声马儿的嘶鸣声,马车缓缓地停在了魏王府邸的东街门。

    刚下马车,武则天就见到来俊臣正在门口处徘徊,好似在等着谁,遂走上前问道:“来爱卿,你何故在此?”

    来俊臣乍见武则天亲临魏王府,身边还跟着一个不认识的小郎君,万分惊讶,忙跪地行礼道:“回陛下,魏王殿下让微臣在此等候。”

    武则天又见其手持书卷,追问道:“你手里拿的,是什么书?”

    来俊臣只好双手将书奉上,小声回道:“微臣惶恐……今日午后,魏王殿下派人到微臣住处,令微臣拿上《罗织经》于此等候。”

    来俊臣说话时,沁出一脸汗。

    “无妨,一同进府吧。朕正好也有一些事,要找武承嗣问问清楚。”

    说罢,武则天没再说什么,只是拿起《罗织经》随手翻看,不经意间瞟了一眼站在身后、表情淡然的张观棋,似乎明白了什么。

    武则天心中猜想的没错。

    确实是张观棋之前让苏份派人,以魏王的名义给来俊臣捎去手信,说是有要事相商,还让他带上《罗织经》在魏王府的东街门处等候。

    只有这样。

    来俊臣才会自己带着证据。

    主动出现在武则天的面前。

    也多亏张观棋知晓,苏份书法了得,还是个仿字高手,才敢冒险一试,没想到,真把来俊臣引到了此处,还和武则天直接遇上……

    魏王府邸是个亲王规格的大宅院,乃武则天亲赐,华丽非常。

    从东街门进入,经过正院、仪门、内厅,才到了正堂。上官婉儿方才问过下人,武承嗣午后出门上香,估摸着时辰,快要回府了。

    于是,武则天端坐于正堂高座之上,等着出门上香的武承嗣回府。

    还下令,魏王府上下,所有人都聚到正堂,以防有人通风报信。

    等待的时间里,武则天闲坐无聊,遂拿起《罗织经》从头翻看,果不其然,诚如张观棋所言,此书所载的构陷手段阴狠无比。

    尤其是看到来俊臣亲笔从旁批注的隐晦小字,诸如旦、张、王、刘等字样,分明就是对自己构陷这些人所用手段的清晰记载……

    武则天也算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可翻看这本书的时候,竟莫名觉得脊背一阵发凉,实难想象,写此书之人心里该有多阴暗。

    而见此情形,来俊臣大致已经猜到,武则天此行怕是来者不善。

    只可惜,他无法传递出消息,也无法抽身离开,只能站着干等。

    当武则天看完最后一页,表情复杂地放下书卷时,便听到了武承嗣急匆匆赶来的声音:“姑母陛下,您怎么亲自来了?”

    武则天神情严肃地问道:“朕听闻,你今日又去长寿寺上香了?”

    武承嗣忙赔着笑脸:“回姑母陛下,侄儿也是去庙里替您祈福,替咱们大周祈福,愿您圣体康泰、万寿无疆,愿大周国运昌盛……”

    若是放在从前,武承嗣拍的这些马屁,定会让武则天乐得开怀,可眼下,武则天却一个字也没听进去,立即反问道:“当真?”

    “确实如此。”

    武承嗣连连点头。

    武则天接过上官婉儿递过来的茶盏,看似风轻云淡地说道:“可朕听闻,你近日常去庙里上香,是在替自己的太子之位筹谋啊?”

    听武则天提到太子之位这样敏感的话题,武承嗣吓得大汗淋漓,条件反射般地喊冤:“姑母,天地可鉴呐!侄儿绝无任何私心……”

    武则天抿了一小口茶,语气很淡定:“是否有私心,等会儿便知。”

    原来,刚一进府,武则天就下令将府中众人齐聚正堂,实则是让三百亲卫从后门入府,暗中开始了对魏王府上下的严密搜查。

    听到武则天这话。

    武承嗣愈发局促不安。

    微微张嘴,还想说些什么。

    却听得背后一道洪亮的声音打断了他:“陛下,微臣率手下在魏王府中搜查,刚搜得了这些物件,还请陛下过目。”

    说话这人,名叫姜季鹰。

    乃是武则天亲卫军的首领,以铁面无私而闻名朝野,向来只遵从陛下一人的旨意,对朝中各种明里暗里的贿赂,堪称油盐不进。

    见姜季鹰出现在自己府上,武承嗣一时间难以置信。他没有想到,武则天这次居然是有备而来,而且,还是专程来查他魏王府的。

    武承嗣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却又无能为力,只得任由上官婉儿接过姜季鹰搜到的东西,转呈给了武则天。

    一共有两样。

    一个是小匣子。

    另一个是小册子。

    武承嗣见姜季鹰呈上来的就只有这两样东西,倒是松了一口气。

    武则天先是打开小匣子。

    匣子里面装的是一摞小纸人,每张纸人的右下角都残留着长寿寺方丈的印章,共八十一张……直到翻至最后一张,上书一行小字:

    皎云穿暗隙,灯烬落残灰。

    而且,确是武承嗣的字迹。

    武则天自然能猜出,这行小字背后的意思,皎云穿暗隙,乃明,灯烬落残灰,则空。明与空,即曌,是武则天的名讳。

    登时,武则天勃然大怒:“好你个武承嗣,枉朕对你百般信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