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隋皇长孙 > 第75章 将招揽少年苏烈

第75章 将招揽少年苏烈

    送别薛世雄后,杨倓返回到外军驻扎地,杨义臣与张须陀料到杨倓可能会有话与他们说,因此还停留在驻扎地,等待杨倓返回。

    果然,在杨倓返回之后,也亲自为他们送行。

    “杨公,冀州一带的形势如何?”送行中,杨倓与杨义臣及张须陀策马走到大军最前方,避开一众将士,杨倓开口询问杨义臣。

    杨义臣听到杨倓问出这句话,心中甚感欣慰。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杨倓心系天下,他并没有看错杨倓。

    “冀州一带目前的形势严峻。”

    “其中最主要的反贼,有自称东海公的高士达,还有佣兵几万的张金称。”

    “及拥众十余万自称燕王的格谦,以及今年刚起势自称漫天王的王须拔。”

    “但燕王放心,这些叛军虽然看起来势大,但并非是正规军,能够平定。”

    “有杨公这句话,我便放心了。”杨倓点了点头,说出自己的由衷之言,“由杨公镇守冀州一带,冀州当可平定。”

    这并非是他在恭维杨义臣,而是事实。

    别看高士达、张金称、格谦、王须拔等人势力大,但都不是杨义臣的对手。

    就连现在的窦建德也不是杨义臣对手。

    这是史上记载的实事!

    想起窦建德,杨倓问道:“杨公可知窦建德?”

    杨义臣点头,“此人原是清河的二百人长,后来因被县令怀疑与反贼私通,因此受罪,全家受累,就此愤然叛隋。”

    “他先投奔了反贼孙安祖,在孙安祖被张金称杀死后,他掌控了孙安祖的残部,目前拥众数千人,往来于高鸡泊。”

    听完这些详细的事,杨倓有些诧异,“窦建德目前仅拥众数千,看起来不足为虑,杨公却仿似很重视他,是为何?”

    杨义臣笑着反问:“燕王不会平白无故问及此人,可告知臣这是为何?”

    一旁的张须陀也插话问道:“燕王问及此人,是已经了解过此人了么?”

    杨倓点了点头道:“我之前了解过目前天下的反贼首领,像高士达与张金称这等反贼,看似势大,但成不了气候。”

    杨义臣与张须陀皆有些诧异,而后便是感到欣慰。

    这一句话就让他们知道了,杨倓一直在了解着天下形势,为大隋忧虑着。

    杨倓续道:“但我注意到了窦建德,在我得到的情报中,此人能倾身接物,与士卒同甘共苦,待人非常仁义慷慨。”

    “他的部下虽然仅有数千,但皆能为其效死命。”

    “这样的人发展起来的话,将来必会成大气候。”

    杨义臣感叹道:“燕王能这般了解天下形势,为大隋忧虑,实是大隋之幸。”

    “正如燕王所说,臣也察觉到了窦建德的不同,因此对此人才会如此重视。”

    杨倓道:“窦建德虽然很会收买人心,但只要有杨公镇守冀州,他也难以起势。”

    这也并非杨倓刻意在恭维。

    杨义臣在冀州一带平叛,将会成功的灭了高士达、张金称、格谦的反叛大军。

    而那个时候窦建德已投奔了高士达,成了高士达的得力干将。

    但在高士达被杨义臣灭了之后,窦建德也不敢与杨义臣交战,率领残部逃走。

    可想而知杨义臣有多强悍!

    只要有杨义臣在冀州,而杨义臣又这般重视了窦建德,窦建德很难再起大势。

    杨义臣没想到杨倓这般看重自己,当即说道:“臣必不会辜负燕王的所望。”

    杨倓点了点头,又问出另一人,“杨公,你可知苏烈?”

    “苏烈?”杨义臣回想了一下,微微摇头。

    “苏烈是信都郡武邑人,字定方,今年大概十六左右。”

    “苏定方?”杨义臣还是疑惑的摇了摇头。

    见着杨义臣不知道“版图开拓能手”苏定方,也有些疑惑了。

    按史上的记载,苏定方最开始是随父讨伐叛军,之后成了杨义臣的部下,杨义臣大破张金称部,苏定方便立了大功。

    想到这里时,杨倓忽然记了起来。

    有关苏定方是杨义臣的部下的事迹,记载的时间是大业十二年,也就是明天。

    从杨义臣的反应来看,苏定方现在还没有成为杨义臣的部下。

    “杨公可知信都郡武邑人苏邕?”苏邕便是苏定方的父亲。

    杨义臣回想了一下,随而想了起来,“信都郡的确有此人,他是朝廷武将,目前率领部众在平定郡县周围的叛军。”

    说到这里时,杨义臣也一下子明白了杨倓说的苏定方是谁了,“燕王说的苏定方,是苏邕的子嗣?”

    “对,苏定方便是苏邕的长子。”

    见着杨义臣终于知道了苏定方是谁,杨倓郑重的向杨义臣道:“杨公,苏定方可大用重用,你务必招到麾下效力。”

    杨义臣很是诧异。

    他也没听过有关苏定方的事迹,不过,见着杨倓这般郑重的嘱咐他,且话语中用了大用重用四字,杨义臣也就明白杨倓非常看重此事。

    他当即将此事放在了心上。

    “好,回到冀州后,我亲自去信都郡一趟,将他收入麾下。”

    杨倓放在了心来。

    苏定方可是一个猛人。

    在李唐灭东突厥之战中,苏定方率领两百兵马,将颉利可汗的大营端了,吓得颉利可汗狼狈逃跑,东突厥也在这一战中灭亡。

    后来唐灭西突厥之战,苏定方为行军总管,直接将西突厥打得抱头鼠窜,往西逃,西突厥也就此灭亡,促成李唐的版图势力,直接延伸到了中亚。

    之后更是仅用了几个月就将百济灭了,纳入了李唐的版图。

    北击颉利,南镇吐蕃,东平百济,西灭突厥,生前灭三国。

    这等猛人神将,招到麾下重要,那真是梦寐以求,要知道,苏定方的前半生被李世民不喜,并没有受到李世民重用。

    直到李世民死后,苏定方才被李治开始重要,那时苏定方已经五十多岁了,被闲置了二十多年。

    五十多岁受到重用后,苏定方犹如神将一般直接灭三国。

    在这灭国的空当,苏定方更将袭扰陇右的吐蕃八万兵马打得仅剩千余人,把吐蕃的三号人物达延莽布支都杀了。

    藏史有关的记载中,这一战,苏定方率领的兵马,仅千余人。

    千余兵马对战八万吐蕃大军,却将八万吐蕃大军杀得仅剩千余人。

    谁敢信?

    这还有后续。

    藏史也记录着有关记载,之后吐蕃的大论(相当于宰相)伦布噶,为此率十万大军复仇。

    苏定方再次出马。

    苏定方率领八千兵马,大破伦布噶的十万大军,吐蕃大军被苏定方歼灭了大半,连伦布噶都死了,最后仅有万余吐蕃兵回到了吐蕃。

    这一战,苏定方直接镇得吐蕃老实了。

    直到苏定方七十多岁的时候,吐蕃新的大伦禄东赞率领十万大军再次进犯李唐边境,而镇守边境的主帅也是苏定方。

    最后结果很显然。

    吐蕃大军被一万唐军全歼,禄东赞也难逃一死,最后唐军反攻,布达拉宫都被唐军烧了。

    这些事迹虽然皆是藏史上的记载,李唐几乎没有相关记录,不知是李唐刻意隐瞒苏定方的斐然功绩,还是史料的缺失,抑或吐蕃刻意编造的故事,但也足见苏定方的强悍了。

    杨倓现在就将这样的神将招入麾下重用,苏定方必然能发挥出更猛的作用,要知道,现在苏定方才十六岁左右……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