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隋皇长孙 > 第80章 强大气魄折人心

第80章 强大气魄折人心

    对于这样的话题,不要说刘文静了,就是李世民都谨慎起来,不敢轻易回答杨倓。

    他们都知道如今的杨广变成了什么样子,连封赏有功的将士都不愿意了,还在乎雁门郡的子民,会不会民不聊生吗?

    若是杨广还能够在意子民,大隋天下何至于变得这般动荡,呈现出将倾覆的景象?

    “二位,这里没有外人,你们不必有顾虑。”

    杨倓见着李世民与刘文静不敢回答自己,真诚的向二人说道:“你们现在也已是知道,我刻意邀你们来此的目的。”

    “朝堂之上,已经难有人能对陛下进忠言了。”

    “但雁门郡的形势刻不容缓,不能再拖下去。”

    说到这里时,杨倓看向了刘文静,“刘县令,你虽然官低位卑,但晋阳在你的治理下,秩序与子民的生活都不错。”

    “你是大才,更是能臣,所以,我刻意遣人邀你来此,共议此事。”

    “你尽可放心,你的提议是由我向陛下进言,你不会因此而受累。”

    刘文静这才知道,杨倓为何会这般赏识自己区区一个小小的县令了。

    对于杨倓对自己的才能的认可与赏识,刘文静的内心中,颇为激动。

    他张口就想回答杨倓的问题,可话到嘴边,却又硬生生的咽了回去。

    “能得到燕王的赏识与信任,实是微臣之幸。”

    刘文静已经四十来岁了,丰富的阅历,让他即时控制住了自己冲动的情绪,克制着自己不敢轻易的说出自己的提议。

    杨倓看出了刘文静的顾忌,也没有为难刘文静。

    他看向了李世民,“世民,这些天在回途路上,左光禄大夫多次向我提及你,你是大才,也有志向,是难得人才。”

    这件事,自然不是杨义臣给他说的。

    是他编造的借口让李世民放下戒心。

    毕竟他之前没有与李世民接触过,这般邀李世民来此地,显示着就如同非常了解李世民一样,李世民必然会有戒心。

    而这般说是杨义臣推荐的,这就合理了,能减弱李世民对他的戒心。

    果然

    在听到杨倓的这些话之后,李世民的神情变化。

    当时在见到杨倓派来的人邀他来这里时,他的心中一下子警惕起来。

    毕竟他的父亲受到过杨广的猜忌,而他与杨倓基本上没交集,杨倓却突然间邀他了,这让他不得不怀疑杨倓的用意。

    如今听到是杨义臣的推荐,他心中的警惕心,这才渐渐的消减下来。

    杨倓续道:“当时听到左光禄大夫向我推荐你时,我一时很迟疑。”

    “并没有轻信左光禄大夫的推荐,直到今日左光禄大夫将要离开前,他再次向我推荐了你,我这才决定了试一试。”

    话语到此,杨倓一声感叹,“刚才与你尽兴的一番交谈,我确定了,你不仅有大才,有志向,更是可以信任之人。”

    这些话,让李世民诧异之余,也有些动容了。

    诧异的是,他现在才知道,刚才与杨倓的交谈,是杨倓在试探他。

    动容的是,杨倓好气魄,在这么短时间内,便大气的选择信任他。

    杨倓的神情中,满是真诚之意,“世民,你对雁门郡一事有何提议?”

    李世民平复下心绪,沉吟了一下,他最终还是开口了,“燕王说的没错,雁门经过这一劫后,形势已非常严峻了。”

    “解决雁门人的生存问题,已刻不容缓。”

    “若要解决雁门的问题,很难也很容易。”

    杨倓问道:“如何很难也很容易?”

    李世民道:“雁门人赖以生存的便是土地,但雁门大多为山地,土地贫瘠,加之近边境,需要防突厥奴南下进犯。”

    “一直以来,雁门的负担都较重。”

    “这次突厥奴南下毁了他们的家园,夺了他们的钱财,更杀了很多雁门人。”

    “不过……”

    李世民说到这里时,话锋一转,“雁门郡的人口减少,并非完全是一件坏事。”

    “人口的减少,也代表土地空余了出来。”

    “空余出来的土地,可以将之分给活下来的人,如此每人得到的土地便会增加。”

    “即使土地贫瘠,但每人拥有的土地多了之后,收获的粮食也将变多。”

    “而朝廷调配种粮与口粮到雁门,不需要免费发放给他们,仅需要以借用的方式借给他们,来年收获粮食后,再还给朝廷即可。”

    侧边方的刘文静,听着李世民的这些分析,频频点头。

    他满含深意的看着李世民,心中道,这乃是治世之才!

    李世民的话语稍作停顿,他看着杨倓,迟疑了一下之后,接着道:“但要解决雁门的问题,最为关键的便是徭役与赋税。”

    “雁门经过这一劫后,已经无力再承担徭役与赋税了。”

    “所以,最为关键的便是,减轻雁门人的徭役与赋税。”

    “仅需减两年,雁门就能缓过来。”

    说完这些话,李世民已经说完了自己的提议,他静默的看着杨倓,静待杨倓的选择。

    刘文静也静默的看着杨倓。

    这就是李世民说的很难也很容易。

    容易的是,解决雁门郡的问题有办法。

    难的是,这些办法恐怕难以得到朝廷的批复同意。

    杨广连将士封赏都要自食其言,会答应这些提议?

    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世民说的这些提议,的确很难也很容易。”

    杨倓完全认同李世民的提议,他点了点头之后,向着李世民道:“你的解决雁门问题的方法很好,但还不够。”

    还不够?

    李世民与刘文静满是愕然之色。

    这个提议已经是解决雁门问题的最佳之法,这位少年燕王还有更好的方法?

    杨倓道:“若要彻底恢复雁门的元气,让雁门变成强有力的防线,将突厥奴彻底阻挡在外,不敢进犯,甚至反击突厥奴,需要三年。”

    “这三年时间中,免除雁门的徭役与赋税。”

    最后这句话一出,站在杨倓侧边的赵忠,身体猛然一震。

    李世民与刘文静,更是感觉脑中轰的一响,如同惊雷般。

    让杨广答应减轻雁门的徭役与赋税,就已经难上加难,基本上是不可能了,杨倓竟是要免除雁门的徭役与赋税。

    这有可能吗?

    杨倓道:“朝中臣不敢进忠言,便由我来向陛下进言。”

    杨倓的目光看向了刘文静,“刘县令,我需要你的学识,拟一份解决雁门问题的具体事项,你是否能够答应?”

    刘文静被杨倓的强大气魄感染。

    同时他也知道,这是自己被杨倓看重的最后机会,若再错过,余生都将不会再得到重用。

    “愿为燕王效力。”刘文静当即道。

    “赵忠,拿笔墨纸砚来。”

    “喏。”

    李世民心中震动至极的看着杨倓,此刻杨倓展现出来的那种强大气魄,更让他在杨倓的身上,看到了属于王者的气概。

    这样的提议,能成功吗?

    会被昏聩的杨广接受吗?

    李世民的思绪剧烈的起伏着。

    杨倓的一席话,所展现的战略眼光,比他看得更长远,他只是想到防守住突厥,而杨倓却是想到要让雁门变成强大防线,反击突厥。

    他只想到了减轻雁门的徭役与赋税,而杨倓却大气魄的免除雁门三年的徭役与赋税。

    李世民的心绪,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若杨倓真成功了,这位大隋少年燕王,便将更可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