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隋皇长孙 > 第79章 杨倓的用意

第79章 杨倓的用意

    屋中谈兴正浓的李世民与刘文静,听到门外突然响起的笑声,不禁吓了一跳,慌忙停下交谈,站起身,看向门口。

    房门开启声中,刘文静便见到一位气宇轩昂的少年郎,走进了屋中。

    看到进来的少年郎,刘文静怔了一下,紧接着而来的便是心中一震。

    他的神情中,先是惊讶,而后便是转换成了惊奇之色,那种惊奇,比之刚才见到李世民时,还要来得更加的浓烈。

    刚才见到李世民时,他就以为李世民有龙凤之姿,可是在见到杨倓时,杨倓的那种非凡气宇,竟是比李世民还要强。

    在杨倓的身上,他真的看到了一种“龙凤之姿,天日可表”的仪容。

    “拜见燕王!”身旁传来李世民的声音。

    刘文静这才知道这位少年郎,便是燕王。

    “拜见燕王。”

    “二位不必多礼,坐。”

    杨倓来到了桌旁的座位坐下,示意李世民与刘文静也坐下,却见二人非常谨慎,只是站着,并没有随他一起坐下。

    “你们是我请来的客人,你们若是不坐,那么我也只好站起来了。”

    一句话,让李世民与刘文静感到了亲切,更有一种礼贤下士的感觉。

    尤其是刘文静,他对这种感觉最浓,要知道,他仅是一个县令,官低位卑,虽出生不俗,但本身却是并没什么名望。

    杨倓却是能这般亲切待他,那真就是一种荣幸,让他感到受宠若惊。

    “燕王,失礼了。”李世民没有再迟疑,很有气度的施礼坐了下来。

    “微臣失礼了。”刘文静也不再拘谨,向着杨倓施礼,而后坐下来。

    这个时代已经有桌子,几案从低矮型开始向高型桌子发展过渡,坐姿也从“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在过渡着。

    当然,现在的桌子不是后世的那种桌子,与几案相似,也分开了坐。

    这时候,赵忠带着酒肆的人走了进来,将酒菜上到三人的桌上,酒肆的人自行离去,将房门关上,由赵忠在屋中斟酒。

    “二位,请。”

    杨倓以礼待人,率先打开话题,与李世民二人边吃边轻松的交谈着。

    最开始时,李世民与刘文静都不知道杨倓邀他们来这里做什么,与杨倓交谈时都非常谨慎,不敢放开了与杨倓交流。

    但随着与杨倓交流下去,在杨倓营造的轻松氛围之下,二人也放开了,渐渐的与杨倓的交谈变得越来越轻松与融洽。

    三人谈论的知识面涉及很广,见解有悖时,三人都是能够直接引经据典,快速反驳对方,各种经典真就是信手拈来。

    在谈论中,杨倓也在暗中观察李世民与刘文静。

    二人的才华与学识,令得杨倓心中为之暗自赞叹。

    刘文静自是不用说了,出生不俗,从小就能学到很多东西,又有天赋,加之现在已经四十多岁,自然更是博学多才。

    杨倓重点观察了李世民。

    李世民的才华,最是令得杨倓心惊。

    军事才能与战略眼光,自是不用提,在其他方面的博学多才,竟是能与刘文静直接相比,有些见解甚至超过刘文静。

    杨倓融合了两世的学识,在这些方面与李世民交谈起来,都感到很是吃力。

    可想而知,李世民在史上能成为令后世帝王都敬仰的帝王,必然是有道理!

    在杨倓暗中观察李世民与刘文静的同时,刘文静也一直在暗中观察着杨倓。

    随着与杨倓的交流下去,他比之杨倓还感到心惊。

    这位少年燕王的博学多才,不下于他多少,一些见解,不仅非常独到新奇,甚至让他隐隐感觉到,这就是发展方向。

    这是一个仅十三岁的少年啊,见解与阅历,竟是让他感觉还要超过他。

    最为心惊的人,莫过于李世民。

    李世民也一直暗自观察着杨倓。

    对于杨倓的武略,他已有过亲身体会,那十万大军溃逃的景象,他至今还记忆犹新,杨倓的武略,他打心底里佩服。

    在这番与杨倓交流下来,李世民又直观的体会到了杨倓的文韬之卓绝。

    那等卓然见识与分析,仿佛让他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天下,甚至隐隐感觉到,这就是天下大势,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一直以来,他自诩文韬武略难有人能与他相比,至少同龄人无人能比。

    如今他却发现,这个比他还小三岁的少年燕王,文韬武略俱是比他强。

    屋中唯独赵忠,脑袋嗡嗡的响,在三人交谈中,他就感觉如在听天书。

    他心中不由赞叹。

    燕王果然是神人,识人的能力无人能及。

    邀约来的这两个人,虽然除了出生外,皆是名不见经传之人,但这二人的才能,他即使听不懂在谈论着什么,也知道这二人是大才。

    这时,他见着李世民与刘文静的酒已经喝完了,随即上前去为二人重新斟满了酒,而后退到杨倓的侧边,却没再为杨倓的空樽斟酒。

    “这是何意?”杨倓愕然看向赵忠。

    李世民与刘文静也停了下来,诧异的看向赵忠,赵忠为他们斟满了酒,居然不为自己的主公斟酒,这等不敬行为,乃是大忌。

    “燕王,你不胜酒力,不宜多饮。”赵忠说出了不为杨倓再斟酒的原因。

    听赵忠这么一说,李世民二人这才发现,杨倓已经喝得满脸通红,甚至连脖子与耳根都已经红了,那种不适合喝酒的景象,尽显无疑。

    “哈哈……”

    杨倓不由笑了起来,点头说道:“与世民和刘县令谈的高兴忘情,倒是把这件事给忘了,好,这便不再饮酒了。”

    听到杨倓这句话,刘文静惊讶之余,为之动容。

    在他的预想中,赵忠这般犯下大忌,杨倓必然会动怒,重重的惩罚赵忠。

    却没有想到,杨倓的心胸如此开阔。

    李世民更是心中震动,越加感觉到杨倓的非凡。

    这般能听取属下的忠言,还欣然采纳了,位高权重的人有几人能够做到?

    杨倓的确听取了赵忠的意见,不再饮酒,刚刚与李世民二人中断的谈话,也没有必要再继续了,他开始话入正题。

    “这次咄吉世率兵南下,令得雁门郡生灵涂炭。”

    “如今咄吉世的大军虽然已经退了,但雁门郡的子民却流离失所,耐以生存的家园被毁,财物被夺,民不聊生。”

    李世民与刘文静立时正襟危坐,集中了精神。

    二人皆是立马意识到了,谈论这件事,恐怕就是杨倓刻意邀他们来这里的用意。

    杨倓叹了一声,看向李世民与刘文静,“突厥奴短时间内不敢再进犯雁门郡了。”

    “但若雁门民不聊生,雁门本就经受一劫而失去的防御,必然会变得更加不堪。”

    “如此下去,再待突厥奴南下时,雁门子民将彻底失去他们的家园,无法生存。”

    说完这些话,杨倓也揭开今晚邀李世民与刘文静到此的用意,“二位,对于雁门如今严峻的形势,你们有何提议?”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