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刑警王道之尘封的疑案 > 第三十五章 背后的案件

第三十五章 背后的案件

    从张强的办公室出来,安平和王道各自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王道刚走几步,突然想起来还有事没有和张强说,他又回来敲了张强办公室的门,进去以后和张强提了他的警官证和数字证书的事。

    张强一拍脑门说:“你看我这一天忙的,都给忘了,政治部那边说你的人事档案已经调回局里了,新的警官证现在还在办理,没有这么快就能下来。”

    “我已经和局领导还有巨峰省公安厅那边申请过了,你还是先用你原来的警官证吧。”

    “你现在的新任命还没下来,属于是从原单位借调过来林都市公安局的,所以你用原来的警官证没有问题。”

    “至于数字证书你还是再等等吧,你那边的数字证书,已经被你们原单位的法制办给注销了,你就先用其他同事的吧。

    “不过我再提醒你哈!数字证书只能查和案子有关的人的信息,现在非常强调保护公民隐私,公民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不受侵犯,现在对于数字证书的使用现在管理的是越来越严。”

    “一旦超越权限查询与所侦办案件无关的信息就会被政治部注意到,不但要受处分,并且政治部要将受处分的警员进行全局通报。”

    “嘿嘿师兄,我正想和你说这个事儿呢,万里桥派出所今天接到一个人员走失报案的,那个走失的人正好我认识,我就用张玲玲的数字证书查了一下这个人的基本信息,你不会看着张玲玲的受处分的哈!。”王道讪笑着说。

    “你小子,就知道胡来。”

    “人口走失是辖区派出所的事,管辖不在咱们市局刑警总队,你查这个人的信息就是职务之外的行为,你给张玲玲惹麻烦了,等着明天她跟你哭鼻子吧。”

    张强一副看好戏的架势。

    “师兄,您神通广大帮帮忙吧,这还不是您一句话的事啊。”

    王道露出一副苦瓜脸来。

    “行啦,下不为例,只帮你这一次。”

    张强严肃地说。

    “遵命!”王道看见张强答应了帮忙,赶紧闪人走了,他可怕这个师兄给自己上政治课。

    王道回到办公室,在电脑上搜索出来有关林徽因的个人简历,认真地翻看。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至1955年4月1日,汉族,福建闽县人,生于浙江杭州。

    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曾经游历欧洲,并在游历欧洲期间结识诗人徐志摩。

    后于1923年与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

    又于1924年6月与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赴美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大学建筑学。

    1927年毕业后又入耶鲁大学学习半年舞台美学设计,第二年与梁思成成婚,同年回国任教于东北大学。

    简介中记录最详细也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与浪漫诗人徐志摩之间的深厚感情。

    林徐二人相识于1921年,那一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到欧洲游历,恰巧遇到了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

    少女的情窦初开,少男的才情横溢,让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并且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程度。

    然而,在林徽因的父亲得知徐志摩已经结婚生子之后,还是劝林徽因与其回国,林徽因冷静思考后与徐志摩不辞而别。

    徐志摩因无法忘记林徽因随与其妻张幼仪提出离婚,之后,徐志摩与林徽因二人组织创办新月社活动,两人的感情再次回温。

    只是后来徐志摩为文学创作去了日本,而林徽因也为留学去到美国,两人四年没有见面,再见面时已是物是人非。林徽因成了梁思成的夫人。

    即使林徽因已经成婚,两人还是最好的朋友。

    本以为双方是伯牙子期,不料世事无常,1931年11月19日早上8点钟,林徽因乘坐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有南京飞北平,为赶当天林徽因在北平演讲会。

    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因大雾弥漫,飞机失去方向,撞向了白马山,机上全体人员均遇难。

    从此,两人天人永别。

    王道又搜索了很多关于林徽因的野史。

    像钱钟书家的猫和林徽因家的猫是情敌,经常打一场猫战之类的内容。

    只是他翻来翻去,也没有找到可能与几个案子有关的内容。

    就在他还想再搜索一下那三首诗的时候,手机响了,他看见屏幕显示是张毅来的,他知道肯定是有关石有为家庭信息调查有结果了,赶紧按下了接听键。

    手机里响起了张毅那熟悉的声音:“道哥,你让我查的石有为那个人的信息我查到了。

    我联系他身份证上面登记的户籍贵阳市青莲乡黄石街25号,联系了当地派出所的户籍民警。

    回馈的信息是那里的房子现在已经空起来了,很多年都没有人住了,听说政府已经在规划把那里的土地性质成林地了,可能这一两年就要拆迁动工。

    那房子以前是有一家人住,一对老夫妻和他们的儿子。

    但是大概在2005年的时候,那对老夫妻就病死了,他们的儿子不知道去了哪里,安葬了他的父母以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那对老夫妻的儿子就是石有为。

    派出所那边调查了他们家的家庭成员信息,他们家里以前一共有四口人,一对夫妻带着一儿一女。

    那个女的就是石有为的姐姐,叫石菲,1971年出生,比石有为大12岁。

    至今她和石有为的户口还是登在一起的,他们姐弟俩应该是没有结婚。

    他们父母死后,他们两人应该就是彼此唯一的亲人了。

    但是石菲早就不住在那里了,当地的派出所也联系不上这个人。因为年代隔得太久远,暂时还查不到石有为是不是还有远方亲戚在那里居住。”

    王道听了张毅的调查结果就知道,石有为肯定不是回家了,既然他没有回家那还能去哪里呢?

    王道和张毅又聊了一会儿,约了有机会聚聚,就挂断了手机。

    他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找石有为,找到他的姐姐?

    那更没有线索了。王道有一种预感,石有为怕是真的出了什么事。

    他想着应该去一趟万里桥派出所,和民警沟通一下。

    石有为的家人看来一时半会儿是联系不上了,那么他现在也算是石有为在林都市最亲近的几个人之一,总不能任由一个大活人就这么失踪了。

    那几个女孩子虽然也关心石有为,但是她们更关心的应该是石有为欠她们的工资。

    要不是石有为开的这家公司里面的办公用品实在是太差了,卖也没人要,他相信她们几个早就一人分点儿东西走了。

    整个公司里面最值钱的也就是几台破旧二手电脑和破旧的办公桌椅,只是她们搬走了也没地方扔。

    王道翻看了一遍“常贵案”的卷宗,这个侦破案子的关键点就是在于弄清楚被害人常贵的经历。

    这个人自从1998年在青龙市犯案以后,一直在外逃亡,到底他这近20年间藏到了哪里,现在还没有查到。

    从目前的案件预判来看,常贵的被害最可能是仇家寻仇。

    而这个仇很可能就是在他潜逃的20年间结下的,甚至他两年前出现在天年敬老院也可能是为了躲避仇家。

    如果是这样,那案件的疑点就在于这个凶手是怎么找到常贵的。

    根据敬老院里的人和调查组的反应,常贵是没有手机的,说明常贵应该没有经常与谁联系。

    而敬老院里的人普遍对于常贵都不熟悉,也没有可能泄露他的行踪。

    那么凶手是如何知道常贵行踪的呢?

    因为根据对案发现场的勘查得知,凶手在得知常贵住在天年敬老院以后,应该是到那里多次走访过的,熟悉了常贵的作息规律以后才动的手。

    另外,根据对敬老院里面人的调查走访,常贵这个人有酗酒的习惯。

    他几乎每天都要喝酒,有的时候喝醉酒以后,会训骂敬老院里的老人。

    相信这些老人心里也是仇恨常贵的,但是这也不像是常贵被杀的原因。

    常贵虽然是在醉酒的情况下被人从背后勒死,但是毕竟也是一个有140多斤的成年人,能杀死他又把其吊在窗户外面的也绝对不是任何一个敬老院里的老人。

    这些老人的家庭条件都很差,但凡他们有自理能力,都不会被家人送来敬老院,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力气。

    而且根据对这些老人的询问,案发当晚他们都可以相互作证,没有人出去过,他们作伪证或是集体作案的可能也不大,至少从现场勘查来看,就已经排除这一点。

    再者这些老人的子女从来没有找过常贵的麻烦,考虑到这些人对父母的态度和经济状况,即使他们知道常贵欺负自己的父母,最可能的做法就是装作不知道或是向常贵索要赔偿,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杀了常贵给父母出气的可能性很小。

    常贵的个人信息已经由市局发布协查通报在全国的公安网上,而且已经派侦查员到案发现场挨家挨户地走访,询问案发前一段时间里到那里比较频繁的陌生人,尤其是在傍晚出现在过那里的陌生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