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父亲的土地母亲的河 > 第一百二十四章奉子成婚

第一百二十四章奉子成婚

    正如于智勇所说,纺织厂把跟农民轮换工续签合同当成一种恩赐,取消了原合同中,节假日用大客车接送的条款。厂方的解释是,人力物力负担较重,也不利于安全。

    农民轮换工们多有抱怨,却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谁让你还想继续留在城市里,还想在纺织厂里继续干下去?

    只有柳晓楠心里明白,这是因为纺织厂的经营状况停滞不前,不得已所做出的决定。

    设备老化,产品单一,脱离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模式,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这个国营老厂正在逐步丧失市场竞争力。

    宣传部一个部长一个副部长五个科员,每天看看报喝喝茶侃大山,没有多少具体的工作。闲暇的时间一大把一大把,柳晓楠却丧失了写作的冲动与灵感,每天都在郁闷和无聊中度过。

    难道不幸被岳老师言中,这几年的突飞猛进,耗尽了一生的精力和才学?

    尤其让柳晓楠备受刺激的是,一时的枯竭,还给谷雨落下了口实。

    自从长篇小说《经纬线》发表后,他只写出一篇短篇小说《唢呐》,之后大脑里空空如也,再也写不出一个字来。

    谷雨经常询问他有没有新作,他无言以对,她发出的一声声冷笑令他毛骨悚然。

    冷笑如一把把刀子,扎着他的心窝,那种深层意思是明摆着的。

    当初给你机会,让你到青年干部学院进修,你不识好歹,偏偏要去读大学。大学读完了,也没看到你的写作水平有多大的长进,反而丢掉了爱情。冥顽不化、自作自受。

    有时,被谷雨逼急了,柳晓楠会给自己找借口:“生个孩子还要十月怀胎,小说创作又不是写新闻报道、写工作总结,总得有生活积累和灵感。”

    谷雨笑着安慰:“你慢慢坐月子,我拭目以待。但愿《经纬线》不是你的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个长篇小说。”

    柳晓楠十分后悔来到宣传部工作。明知道在谷雨的身边不会有好果子吃,躲得远远地彼此相安无事,偶尔还会拨动一下心弦,升腾起一丝丝的暖意。偏偏鬼使神差地又聚在一起,吃一百个豆子不知豆腥味。

    国庆节前的一天,柳晓楠来到省师范附属中学找孟想想,经打听,孟想想正在初一五班上数学课。

    他来到教室外,没有去惊扰孟想想,只是靠在门旁倚着墙,静静地聆听她的讲课。

    孟想想讲课的声音清脆自信高昂,标准的普通话,不带一点家乡的口音,情绪饱满条理清晰地分析讲解着例题。

    一个获得保研资格的师范高材生,教授初中数学,本就没什么问题,甚至可以脱离书本和课件来传授知识,所差的应该是教学经验。

    听了一会儿,柳晓楠觉得自己的担心纯属多余。课堂上气氛活跃,书声琅琅,没有任何的杂音,孟想想驾轻就熟地掌控着课堂上的节奏和知识点。

    孟想想自己还是一个刚刚长大的孩子,在一群更小的孩子中间,俨然是一个大姐姐、一个令人尊敬的师长。由此看来,她的性格很适合当一名老师。

    柳晓楠仿佛能够看到,孟想想站在五尺讲台上,如同站在她的人生舞台上,一场大戏刚刚拉开序幕,她才刚刚进入角色。

    下课的铃声响了,孩子们纷纷跑出教室。孟想想拿着课本最后一个走出来,一眼看见站在门旁,微笑不语的柳晓楠。她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眉眼带笑、裂开嘴角,一声大师兄呼之欲出。

    有学生从身边经过,她夸张地赶紧用手捂上嘴巴,待学生走远了,才放下手说:“大师兄,你怎么来了?”

    柳晓楠微笑着:“我可不是专门来偷听你讲课的。我想问问你,国庆节放假,要不要跟我一起回柳子街。”

    孟想想说:“我想跟妹妹一起过节,以后再去看婶娘吧。”

    “这样也好。担任实习老师快一个月了,感觉怎么样?”

    “我喜欢当老师,跟学生们在一起,真的很快乐,也很有成就感。你听了多长时间,评价一下呗。”

    “我也很想坐在这间教室里,做你的学生。这个评价你满意吗?”

    “当然满意了。”孟想想开心地笑着:“我没课了,我们到操场上走走吧。”

    孟想想迈着弹跳一样的步伐,边走边向柳晓楠介绍学校的概况。柳晓楠心情放松,跟孟想想在一起,他不由得会受到她那快乐情绪的感染,一扫办公室里的压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站在操场的篮球架下,柳晓楠鼓励孟想想:“从小学到高中,我没遇到过像你这样高水平的数学老师,这里的孩子好幸运。师范附中是市重点中学,多跟老教师们虚心请教,提高业务水平,跟同事们搞好关系,争取实习结束后,留在师范附中任教。如果遇到什么难办的事情,希望你记得还有一个大师兄。”

    孟想想轻轻甩了甩羊角辫,眉毛跳动着说:“大师兄对我一直关爱有加,我怎能忘记呢?”

    还学会说奉承话漂亮话了。柳晓楠无意当中注意到,在教研室门口,有一个年轻男教师一直在观察着这边。他问孟想想:“你认识那个小伙子?”

    孟想想回头看了一眼说:“他是带教我的老师,很负责很热情的。”

    柳晓楠点着头,意味深长地说道:“哦,我明白了。”

    “你明白了什么呀。”孟想想跺着脚,突然大着胆子挽起柳晓楠的一只手臂,逃避一般往校门外走,小声说:“配合一下,大师兄。我现在还不想谈恋爱。”

    柳晓楠很自然地配合着孟想想,不过,仍有一点小小的疑问:“带教你的那个老师喜欢你,是不是?为什么不想谈恋爱,是因为工作还没落实?”

    “不想就是不想,没有什么为什么。”孟想想回答的很干脆。

    柳晓楠笑道:“我不再多问了,等你结婚时,只需备下一份薄礼就可以了。”

    孟想想相当地不满:“大师兄好小气,为什么不是一份厚礼?”

    “小孩子不可贪心。”

    “我提出什么要求,大师兄都会答应,不贪白不贪。”

    走到校门口,孟想想放下柳晓楠的手臂,莫名地绯红了脸。柳晓楠看在眼里,只当是小姑娘暂时不想谈恋爱,为了图清净,第一次跟自己有了亲密的接触,有点害羞罢了。

    国庆节,柳晓楠回到家里,从父母的口中得知,孟想想在上一个星期天,独自回了一趟柳子街,在家里住了一宿。小姑娘这是有意躲开自己,不想再被自己所左右。

    他决定不再去找孟想想,不再干涉她的事情。一个人总是要靠自己去长大的,有什么还舍不得完全放手呢?

    因为暂时没有写作的计划,柳晓楠的宿舍成了青年人聚会的场所,渐渐地形成了一个有着共同理想和爱好的固定小圈子。这天晚上,柳晓楠正跟大家聊着这几年的变化和进步,于智勇和王萍突然双双到访。

    柳晓楠猜测到两个人必定有事,而且不会是小事,便让大家散了。

    柳晓楠关上门,给两个人倒茶,直来直去地说道:“都别拉着脸,有事说事。”

    王萍瞪了于智勇一眼,于智勇垂头丧气地说:“晓楠,我闯祸了。”

    于智勇原本是不想跟纺织厂续签合同的,他听从了柳晓楠的建议,跟王萍和她的家人商量,自己想拉起一个装修队,闯出另一片天地。

    王萍和她的父母都不同意,认为那是不务正业,当个小包工头那么容易?还是有个稳定的工作比较保险可靠,业余时间做点小买卖也是一样的。

    王萍的父母是认可于智勇做他们的上门女婿的,所差的就是一个城市户口。厂里既然能跟农民轮换工续签合同,说不定以后还能给解决户口问题,只要于智勇的户口能落到他们家的户口本上,马上让他俩结婚。

    王萍的父母表明了态度,于智勇只好放弃自己的想法,续签了五年合同。相恋了四年终于看到曙光,两个人高兴得过了头,王萍不小心怀孕了。

    王萍舍不得打掉孩子,想生下来势必得先登记结婚,获取生育指标。不然,生孩子走正规渠道医院不接收,孩子生下来也报不上户口,成了黑户上不了学,以后的麻烦事还会更多,名声也不好听。

    登记结婚也是困难重重,于智勇和王萍陷入当初伍艳丽的父亲给柳晓楠分析的那些困境当中。两个人不敢告诉王萍的父母,私下商量着办法。于智勇拿出农村的那一套,想出了一个歪点子。

    在农村,有些人没到结婚的法定年龄,领不到结婚证,照样办酒席结婚,照样生孩子。等到普查户口时,所有黑户的超生的孩子都报上了户口。

    于智勇也想这么做,不登记只办酒席结婚,先造成事实婚姻的真相再说。至于上医院生孩子,给孩子上户口,让柳晓楠帮着想办法。

    柳晓楠听后强忍住笑,两个人心急如焚火烧火燎的,这种事情上不好开玩笑的。

    他劝说两个人先稳住神,不要慌里慌张的,不论多难的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他明天就去找人,了解相关的政策,有了结果第一时间通知他俩。

    第二天,柳晓楠先去了派出所的户籍科,后来到厂计生委,很快就有了答案。

    他回到宿舍,找到坐立不安等待他消息的于智勇,说出自己的方案:“你俩只登记,不迁户口。就是说,你的户籍还在农村,王萍的户籍还在城市,你俩不单领户口本。你还是农民轮换工,王萍还是国营固定工。孩子的户口随母亲,将来升学就业不受任何影响。所差的就是王萍失去福利分房的资格,你们没有户口本粮本。好在粮油市场放开,粮本粮票已经不起太大的作用,你老丈人也指望着你养老,他们家应该能给你们提供一间房子结婚。实在不行,我自作主张,把岳雪莲的那套房子先腾出来给你们结婚。”

    于智勇一拍脑袋:“就这么办。大不了像王艾青师傅和农村大哥那样,不在一个户口本上,看起来不像一家人。”

    “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放在几年前,你想都别想。”柳晓楠多少有些感慨,不由得想起当年自己和伍艳丽所面临的那些困境。

    事关重大,柳晓楠陪着于智勇来到王萍家。王萍已经跟父母坦白了怀孕的事实,两个人一进门,于智勇便挨了他未来的老丈人的一巴掌和一顿臭骂。

    听了柳晓楠的解决方案,王萍的父母当即表示赞同,登记结婚后让两个人住在家里,只当是招了养老女婿。

    于智勇信誓旦旦地表态,一定承担起当儿子的所有责任来。

    当天晚上,柳晓楠去了王艾青家,把自己打听来的信息,转告给这对有着十年非凡经历的“非法夫妻”。他多么希望,王艾青师傅和农村大哥能够恢复合法夫妻的身份,过上正常人的日子。

    王艾青笑着跟农村大哥商量:“要不,咱俩也来一次奉子成婚?”

    农村大哥调侃道:“咱俩应该叫奉子复婚。儿子都上初中了,别去丢人现眼了。我不在乎那张结婚证,我倒是等待着能有商品房出售的那一天。”

    “你不在乎我在乎,没有结婚证,总有一种偷偷摸摸的感觉。”

    “如果不能给你们娘俩买上一所大房子,我宁肯不复婚。”

    “那好,我等着你的大房子,只是别让我等到白了头。”

    柳晓楠饶有兴致地听着两个人拌嘴。在跟这对“非法夫妻”的交往中,他时时都能有所感动、有所感悟,那点点滴滴的温馨温暖着他的心。

    于智勇和王萍分头去开介绍信,火速地登记领取结婚证,申请了生育指标。柳晓楠兑现诺言,买了一台双卡录音机赠送给这对新人。

    婚礼如期举行,于智勇没有通知他的父母,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只来了两个姑姑和几个表哥表姐。前来贺喜的大都是工友和朋友,关小云抱着不满周岁的女儿来了,伍艳丽挺着大肚子也在其中。

    婚礼上,柳晓楠致贺词:“......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我们的下一代,九零后们,正在一个接一个地出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