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太极正道 > 阴阳之道

阴阳之道

    太极是什么?也许不是三言两语说的清楚的,因为很多东西都是以这个立论的,这阴阳辩证在古代很多里面都有涉及,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衣食住行,也包括一些文化及审美观方面。

    要说这太极和太极拳的关系,那应该是一种思想,“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系辞》),太极拳是以中国儒道哲学中的阴阳辩证和太极理念为思想,集强身健体、颐养性情、技术对抗等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无形知变、古代导引术、中医经脉学的一种缓慢、柔和、内外兼修、刚柔并济的传统拳术。太极拳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流派拥有鲜明的传承和借鉴关系,自身特征鲜明,并且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特点。由于近代我国太极拳种类丰富、流派众多,并且拥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太极拳在我国武术拳种中拥有较强的生命力。太极拳是我国最富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是基于阴阳理念而形成的,能够帮助习练者通过以气催形、以意导气、入静放松的练习,进入运化乌有、一运一太极的进境,在特征上,太极拳通常拥有较强的全面性、适应性、安全性等基本特征。首先是全面性。太极拳是一种拥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拳法,广泛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问题,涵盖心理学、生理学、武学、养生学、物理学、文学等方面的学科知识,体现了太极思想下的竞技观、人生观及道德观。其次是适应性。太极拳速度缓慢、动作柔和,架势或低或高,运动量或小或大都可以根据练习者的体质、年龄来调节,并非老弱者特有的运动。由于太极拳兼顾医学、养生学、生理学等内容,动作缓慢,老少皆宜。

    “阴阳”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道教、理学、中医等各个领域的理论基础都离不开“阴阳”。从对阴阳的不同解释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周敦颐虽不是“阴阳”概念的首创者,但他以“阳动阴静”解释宇宙生成过程给“阳”与“阴”分别赋予了生万物、成万物的功能,并将“阴阳”与人性中的“仁义”相对应,是对“阴阳”含义的扩展。练习中国武术必须以理论指导实践,中国武术的核心理论是阴阳学说,阴阳学说贯穿于整个武学文化的技术体系之中。以阴阳、动静、开合、刚柔、攻防之道诠释武术技法,是武者通往武学大道的必修之道。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客观地讲,阴阳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动力文化体系,假如脱离了阴阳学说理论的研究,必将是舍本逐末的空中楼阁和无源之水。故此,修习中国传统武术须以道的阴阳辩证之法研究武学文化,在道的阴阳变化之中探寻武道合一的修炼法门。

    武术之为术是其以攻防技击变化为根本目的的一门技能,长期练习,有防身御敌、养生延年的功能。在学习武术之初,都会以本门派的拳谚口诀来指导弟子习练招式与功法,其中的拳谚口诀蕴藏着阴阳变化的规矩方圆。拳谚口诀是历代功夫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拳理精髓,其内容言简意赅,往往一语道破拳术理法的奥妙玄机。比如用于实战搏击的谚语:“当场不让步,举手不留情”“出手似钢挫,回手似钢钩”“圆守直攻,力法足蹬”。这些拳谚的内在理法皆是符合阴阳平衡之理论。在基本功法及养生延年之术的练习中,处处蕴藏着高深的阴阳哲理,如徒手功法的凡是松柔的、暗合的、缩小的、向下的、后退的皆属于阴的特性,反之皆属于阳的特性。阴与阳之间又必须保持相对应的平衡关系及其消长互济的转换关系,如此形成阴阳平衡的辩证关系。武术功法的练习内容均是以阴阳变化的规律来编排的顺序练习,如劈劲挑劲、里合外摆、升降开合、吞吐进退,凡此皆是依据阴阳转换变化的客观规律来练习的智慧功夫。而缠丝劲、杠杆劲、弹簧劲三种劲力相辅相成,纵横交错形成立体互变的阴阳合劲。

    武术的养生延年功能主要表现在吐纳导引的功夫上,吐纳即是呼**气,导引则是独立守神。吐纳的练习主要是增强脏腑的生理功能,导引的练习主要是增强经络与脏腑表里互生的功能。吐纳导引即是呼吸和意念的配合关系,呼吸必须在形体动作的功夫出来后方能将动作与呼吸结合一起练习。形体动作功夫为阳主于外动,呼吸意念功夫为阴主于内静,两者须以阴阳互生的辩证关系来把握练习,在千万次的重复中修炼阴阳动静互生的养生功夫。阴盛极阳、阳盛极阴,即是静极生动、动极生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即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消长的过程即是太阴与阳明的阴阳转换过程,阴阳之道可以是一个点,亦可以是一个体,无论是有形体还是虚无态,其中之机要均有阴阳盛衰的变化规律。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习练者如若脱离了整体观念的辩证思想,单以一技一术而演练拳技,视精深拳理于不顾,实是匹夫之勇。中国拳术乃大道之学,拳中之理,要一点点静心探究及琢磨方能有所获,不是掌握了动作就学会了这个拳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