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太极正道 > 拳论述真

拳论述真

    对于杨珂来说,这些年都是发奋图强了,俗话说:一样拳,百样人。其实你看练的东西就那么几样,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这也像是一个人穿衣服一样,同样的一件儿衣服,不同的人穿上展现不同的精气神。就好像曾经看过的一段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小品《主角与配角》一样,虽然是同一个舞台,可不是谁都能表演的好的。

    就好像这拳一样,同样的一套拳不同的人练出来的感觉不同的,练太极的也无外乎基本功和套路,不过想达到更高成就还需要一些天赋和悟性,特别是对于拳论的理解能力,杨珂虽然具备很好的基本功基础,如果单纯从动作上来说,估计杨珂用不了几个月就能掌握了,即便是风格不同,然而武术的根本类似于象形术一样,模仿一下不是什么难事儿,然而要搞明白拳论拳理就需要很长时间了,而且还要避免出现“心知身不知”,这就好像很多人诗词歌赋都能读,但写不出几句的,因为身体及精神没有获取那个层面的东西,像看别人练杂技那么轻巧,实际上自己一个动作也来不了的。

    学武这东西绝对跟师傅有关,一个师傅一套教学体系,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学了十八年,而武禹襄经过研究之后只用了月余,孙禄堂跟郝为真学习太极拳也没用太久,一个是与基础有关,一个是师傅教徒弟的方法有关,这个在各种技艺学习上都是相通的,有步骤且节奏感,并且能根据徒弟的年龄进行量材施教的才称得上大师,练拳的不是舞台上表演,需要动作一致且整齐划一,就好像孔子教学一样,贤人七十二各有千秋,拳论里不是有这么一句:因敌变化示神奇。

    很多人都说大道至简,其实这本身是一个误区,经过千锤百炼的“简”,本身不已经把所有的杂乱都煅去了,这就好像形意拳的郭云琛的半步崩拳一样,会打崩拳的千千万,能打出绝技的则是万里挑一,那是经过数十年苦功得到身上的,其实一个简单的初学者比个样子所能明了的。

    其实很多时候一些拳论是给高手看的,一般的人最好少看一些高深莫测的拳论,没有一个初学者能写出拳论,既然是高手的心得体会,那只能等你练到那个程度才有所感受,所以对于现在的杨珂并不急于达到什么层次,只是要选一个师傅也是很难的,当地武式太极功夫最好的要数姚老先生和魏老先生的了,其他也有几位不错的拳师,杨珂也目睹过几位大师的风采,俗话说太极如摸鱼,劲断意不断,要运柔成刚需要慢慢感受的,对于杨珂现在脑袋里就是一串儿问号儿,如何能四两拨千斤,当年的魏佩林大师可以指震雄牛及臂上困鹰,功夫这东西都是所言不虚的,只是后面的人很少下苦功研习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