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太极正道 > 静水流深

静水流深

    太极之松难求之极,《道德经》有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很多朋友都说以柔克刚的道理,然而如何松中有整,如何让身体不产生“散”“懈”“迟”“呆”之弊病,这都是需要日更不辍习练的,躺在床上睡觉倒是很放松,就算你用一万种意识导引也无意义,在太极十三枪的招式里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如:灵猫捕鼠,其实很多猫科动物都有这个特性,真的能做到灵动才算是有了入门的功夫。

    《黄帝内经》上说“谨和五味,骨正筋柔”,要能透内才能感知对方的气血运行,就好像医学里的触诊一样,有结节多数人都能摸出来,多大的结节就看水平,如鸡蛋那么大就不用你提醒了,如果像黄豆会在米粒大小的呢,这手就不能像练鹰爪功一样,而且你的整体也不能散乱,这就不是简单就能做到的了,老子的《道德经》上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而且还要配合一些吐纳呼吸之法。

    杨式太极拳名家李雅轩曾谈到:只要周身松开了,气自会沉下去,日久则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武式太极拳名家郝少如曾提出:肩松沉下来手指会发胀,这是正常的现象,是对的。肩松了就有上升和高大的感觉,这都是合乎要求的,松即是沉,相对地讲既是骨的上升,也是意的上升。能够沉降肌肉,就能有骨头包括脊骨的上升,骨头在肉的松沉的同时也就飘起来了……再就空松二字来说,松的时候是什么感觉?空松一起实现,就可以“气遍身躯不稍滞”。孙式太极拳的名家也曾说到:所以尚柔(不同于软),不尚刚强,要虚不要坚实。

    有了松,便有了柔,松柔构筑了太极拳的骨。脑神经中枢系统的放松至关重要,要通过意念上的净化、剔除干扰杂念,再落实到人身体上,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松下来的意境。松是什么?松是不端着、无紧绷的感觉,自自然然,舒服自在,是放下、放开、软绵绵的无力感;松还是皮肤纹理、毛孔、腠理的张开感、呼吸感、饱胀感,韧带筋腱的拉伸感,肌肉不结块、不凹凸、时刻充满着弹力感,全身上下充盈、轻飘,与自然相融合,精气神整体聚合、专注,丝毫不散乱。

    空气可以漂在山上,然而水可以从山脚下出来,力能不能进的去,也像中医的把脉一样,你的手指够不够柔才决定你对脉象及气血的感知能力,这太极推拿既然是绝学,在于可以知脏腑,法寓太极,三辩交融,五行相生,八卦相荡,可将全身脏腑疾病治疗通过奇经八脉在全身各部诸经要穴进行调理治疗。杨珂可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了,原来他对人体的了解仅限于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虽然会鹰爪功但不懂经络及穴位,可分筋错骨但不能很好的制服对方,真正的高手用两根针就能让你对身体失去控制,或者拿住你几个要穴就让你不能自己。

    经过深入的了解,杨珂明白了一件事儿,看来这太极推拿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学会的了,从基本功练习到实操都需要一个过程,即便那些世传的中医子弟们也不是朝夕就能掌握的,然后杨珂算是上了日程表了,开始从“太极松功”练起,而后进行“松沉整劲”,一直到混元一体的“合一太极”,又通过一系列推拿身法及手法练习,整整用了四个多月,当然这里面还得到了周清的单独指导,师傅教徒弟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对一手把手”教,然后让你做给师傅看,让师傅感受你的状态是否到位了,九渠到海终有小成,杨珂算是感受到了太极拳的魅力所在了,起码自己内在修为方面提升到了另一个层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