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太极正道 > 疑难病案

疑难病案

    人不可能一辈子顺风顺水,医生也不能包治百病,虽然周清经验已经很丰富了,而且有几大绝技在身,但人就是这个样子,吃五谷杂粮就会有疑难杂症,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名声,很多时候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的,周清已经独当一面几年了,一直处理的不错,家里的老爷子也就成了摆设,不过有句俗话说得好:姜还是老的辣,毕竟一辈子风风雨雨过来了。

    疑难病是难以言明、诊治乏术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在古代医籍中有各种各样的论述,而今已成为临床医学常见问题与研究热点。奇病、杂病、慢性病中具有疑难病特点者均可归于疑难病范畴,而难治病仅为难治,与疑难病不尽相同。疑难病之所以疑难,其责在对理法方药、症因脉治知之不多,或认知局限,或经验不足。其实周清家老爷子早就基于古今医家的经验,整理出了很多疑难病案处理方案,周清也不断努力读经典、勤思考、多临证方为解决疑难病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内经》论疑难:早在《内经》就已出现“难治”“难已”等概念,借以描述疾病之困惑不解、诊治棘手的特点。同时,《内经》对病情复杂、治疗难以取效、预后不良的病证谓之“逆”“死”“无治”“死不治”等。初步统计有20余种见诸全书,其中息积、疹筋等疾病更是专论于《素问·奇病论》一篇。综上所论疾病之诊治与预后等方面皆存疑难,似与现代所谓疑难病相当。《伤寒杂病论》有关论述:东汉时期,伤寒之危害诚如张仲景所言,宗族十稔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可见,囿于时局、认知所限,伤寒当属疑难病无疑。《伤寒论》所论“伤寒”,为广义伤寒,指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尽管有些病证在现代仍属于难治病,但随着环境改善、医疗进步,许多外感疾病的诊治已成为可能,当代疾病谱的变化便是证明。《金匮要略》中所载诸多杂病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但其中不乏病机、证候复杂,难以辨识治疗的病证,如百合病、疟病等。如此错综复杂的病情,即便在当下仍有诸多疑难未决。

    即便是古代名家也会遇到疑难杂症的,何况周清这样一个年轻人呢,就在今天周清就遇到了一个难题,一个中年患者没有原因的出现了昏迷而且牙关紧闭,说的简单一点儿就是油盐不进且迷糊状态,这算是一种什么病,医院检查心肝脾肺肾都是正常的,各种常规检查一箩筐却没发现问题,也没有什么应激性的创伤,有很多问题是能看见的,而就怕的是没有发现问题的疾病。

    昏迷按照现代医学解释,就是中枢神经受到抑制而使意识完全丧失,只有呼吸心跳的一种状态,表现为对外界的各种强刺激反应迟钝或丧失,不能自发睁眼,无有目的的自主运动,呼之不应。现代医学的常见原因有四类:1.内分泌原因:若有糖尿病病史,患者服用过量降糖药物或服用降糖药物后未进食,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常伴有心慌、出汗、肢体抖动等症状,测血糖能明确诊断,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症状可很快缓解。2.心脏原因: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等可以导致昏迷,完善心电图等检查可以明确,心律失常如果存在长间歇,需要植入起搏器治疗,心肌梗死根据具体情况,可给予药物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3.脑血管疾病:一般合并有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查头颅CT或磁共振可诊断,治疗按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进行。4.严重感染、肝昏迷等:需知道具体病因以便对症治疗。周清其实对于这些东西已经烂熟于心了,他其实早就把这四类原因分析了一遍,按照中医理论昏迷属中医学神昏范畴,中医学认为,外伤脑窍,血瘀脉外,痰瘀阻络,窍闭神蒙,或年老中风,脑脉瘀阻,神明受阻,发为不识人事,肢窍失用。按照这个患者来看应该是:窍闭神蒙。

    周清有限的从医经验里已经没有办法了,只能把已经八十多岁的老爷子搬出来试试了,他的爷爷叫周通,已经八十八岁高龄了,但精神状态看起来也就六十多,健步如风啊,老爷子也经常打太极的,手里两个太极球玩的才好呢,接近正午的时候到了医馆了,一看养的就不错,满面红光的状态,周通按照习惯先定了定神,而后按照正统中医习惯进行望闻问切,其实最主要是切脉的环节,老爷子了解到位了之后便开出了一套治疗方案叫:中医促醒疗法。

    整套方案围绕医药和针刺为主,一、首先选择舌针:脑神、脑灵、脑明、脑中、脑枢、心、肺、肾、大肠、膀胱(舌上穴以泻为主,舌下穴以补为主,可速刺疾出)。二、头体针: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人中、印堂、素髂(平刺0.3~0.5寸,施捻转泻法)。三、醒脑开窍类药物选择了经典名方(通窍活血汤)鼻饲疗法(皂荚6g,细辛、法半夏各4g,冰片2g共研成极细末,装入瓷罐中密封储存,用时取空心管挑少许吹入一侧鼻孔,每天3次),然后结合醒脑静穴位注射(选取内关、三阴交、极泉、委中、尺泽。这一套方案下去很快就见到了成效,第二天患者就已经醒了,只是还有些昏昏沉沉的,经过三天的治疗跟进,关键是周清亲自为患者施针,很快患者就恢复如初了,那一套正常的敲锣打鼓的感谢程序就不用多说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