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太极正道 > 混元桩功

混元桩功

    歌诀为证:天地只在一气间,初始未做阴阳分。犹看高山流水去,神意便从此中来。

    这混元桩不知始于何人,被无数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解释阐述,什么意象的都有,大概很多人都是从气功里套过来的,所以不同的人执于不同的意,曾经有个人这样说:鼻吸一口气,直入丹田中,周身用神力,吐出疾如风。其实就想表达气与呼吸的状态,若是这样练习混元桩就入了误区。

    周清教杨珂的混元桩就八个字:无微不至,象由心生。说到根儿上就两个字:静和定。要能感受到身体的每一丝细微的变化,之所以练拳讲究静如山岳,山是没有任何变化的么,其实你要是地质学家会发现山也在长,就好像一棵大树一样,很多人只看到了一岁一枯荣,却忽略了树干的变化。

    练习桩功是一门科学,起码能锻炼下肢力量,而且在姿势方面太极桩功是一种半蹲状态,像极了其他搏击术的格斗式姿势,就好像MMA或者拳击的抱架一样,两手放在胸前处在进攻与防守的基本状态,只不过那个属于太极的技击桩,而这个是零的状态,技击桩则是从零到一的状态,到了试力打手就是一生二的状态,而后才能进入到后面的实战,任何东西都是这样的过程。

    杨珂是个有桩功基础的人,然而他的桩功多是外家功,俗话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这太极混元桩主要是培元,也就是要练习丹田气,周清首先教杨珂认识“外三合”和“内三合”,不过对于初习者首要掌握的是身法,也就是外三合做起,其实简单理解就是要能说的上话,想要练习到“一动无有不动”的状态,起码手足、膝肘、肩胯要能形成一体,就好像练习泰拳的练习用肘一样。还有需要注意做好各项身法,例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等,外三合还需要掌握身备五弓,就是身为主弓,两臂两腿为四弓,掌握这个的前提下,然后需要布气、行气、运气。“以意导气,以气催形“。要气沉丹田,更要松沉脚底。只有气沉脚底,才不是打半截拳,而后节节贯穿,才能“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最终目的达到“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一气”。给杨珂听了个云里雾里的,完全跟练习其他桩功时不同,其他拳术只需要掌握姿势和呼吸即可。

    而且这桩功也是很锻炼耐力的,站一刻钟和三刻钟完全不同,而真正练习太极拳桩功的年轻人至少要有个两小时基础,年龄大的人每天也需要半小时以上的训练,这样才能达到练功的目的,就好像佛家讲的入定而后观照自身一样,这节节贯穿需要慢慢放松,杨式太极拳里秘传的松功体现的尤为明显。太极松功是内外双修,内求心神意念放松,神经安舒,头脑清静;先求心意松,而后肢体松,从脚到顶,脚、踝、膝、胯、腰、肩、肘、腕、手等九大关节松开,且节节贯串,举动轻柔,顶上虚灵,周身全体不着力,形于手指,肢体肌肤干净。周清的混元桩功已经将太极拳的基本功融为一体,所以他的功夫才达到了上乘境界,不是一般练拳的人能掌握的,现在练拳的比以前门户还闭塞,之所以周清能得到真传,还是得益于他用医术换来的,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可以交换的,而有些交换不是用钱买,周清救治过很多太极高手的家人,而作为回报就是得到了正宗的真传,而且救治一个人本身就需要很长时间,杨珂更是幸运了,不用东奔西走拜访各路名师了,即便是他上面拜访也不一定能学到,要么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就算一个师傅那里学三两年,等周清学完也奔四十去了,人生苦短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