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两人亲亲热热的吃完了年夜饭,全程汪子涵只是高冷的自己吃自己的,默不吭声。

    只有赵瑜,一直黏黏糊糊的,一会儿给子涵夹菜,一会儿又要子涵喂他,变成了个大宝宝,忙得不亦乐乎,整个人缠在子涵身上,特别爱撒娇。

    汪子涵斜睨一眼赵瑜这毁三观的模样,心想待会儿若是下人们进来看到,怕是都不敢认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醉了,还是故意在装醉,等到他们用罢膳,李嬷嬷等人在门口听见动静,推门而入时,这家伙就像变了个人一样,又是以前那副威严坚毅、正人君子的模样了。

    丫鬟仆妇们上前将桌子收拾干净,又服侍两人洗漱整理了下。

    两人这才站起身,来到外间。

    外间早已站满了家丁仆妇们,他们轮流上前给男女主子们行礼拜年,顺便领取今年的红包,个个喜笑颜开,满口子的吉利话不要钱似的往外吐。

    子涵也很高兴,往年她都是作为小辈,由别人给她发红包,今年她也是成了一家之主,变成给别人发红包的人了。

    这种感觉嘛,兴奋之中夹杂着一点点心痛。

    ——看来自己这吝啬的毛病是真的改不了了。

    等所有人都从李嬷嬷手中领到了红包,子涵这才站起身,亲手将剩下的所有的红包全部放入李嬷嬷的手中,又拿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礼物匣子一起送给了她。

    子涵拉着李嬷嬷的手,万分信赖的道:

    “这一年来,多亏了嬷嬷帮我。嬷嬷劳苦功高,再多的感谢也不为过!还望嬷嬷日后继续帮我,日后我也绝不会亏待你们!”

    这句话子涵即是对李嬷嬷所说,更是对站在下面的其他下人们的敲打。

    他们这些人或是建宁侯府那边陪嫁过去的,或是平王府家生子,都不是子涵的心腹。他们原本不大看得上这位四太太,丧妇长女,夫婿也只是个低品武官,自己也不受婆母青眼,被打发到这不毛之地,还害得他们也不得不来这边关受苦。

    所以他们跟随子涵这一年来也是得过且过,在谁手下不是当差呢!

    下人们高声一起应“是!”

    他们心中对李嬷嬷万分艳羡,也有人渐渐存了心,要向李嬷嬷学习,日后必要急主子之所急,思主子之所思,也能获得主子的信重。

    毕竟已经是四房的人了,又已经来到这边城,既来之,则安之,总要有个奔头!

    将家下人等的新年利是下发后,子涵便陪着赵瑜去前院给侍卫们奖赏。

    赵瑜因为酒醉,全程都当个吉祥物,任由子涵出面帮他分发赏赐,他只是面带笑意对着这些前来感谢的人点点头,倒是让府里上上下下对子涵更加高看了些。

    这个年过去以后,赵瑜又开始了他原先忙碌的日子,子涵则又开始了她在樊城夫人太太团中的新年活动。

    新年新气象。

    去年刚来樊城时,赵瑜官位不高,每次参加那些夫人太太讨论活动时,她仅是个边缘人物。子涵本就不善言辞,每次聚会便只能当个小透明,极没意思。多去了几次后,她便不愿再出门了。

    后来赵瑜擢升,成为樊城实际上的军事长官,她在城中走动时,各位夫人太太对她的态度转变了许多,走动起来也有意思了许多。

    如今新年伊始,各位太太夫人们互相拜年,一时间城中又热闹了起来。

    过了正月,赵泽又回到了樊城。

    其实有赵瑜帮他坐镇樊城,他本可以多待一段时日再回边境,只是他心中挂念炸药包的进展,哪里能在京城待得住?

    即便是有娇妻幼子相伴,对于男人来说还是事业更加重要一些。

    他心中对这个自己求来的千娇万宠的妻子十分愧疚,只是他暂时还不能将她带在身边。他身为皇子,目前并没有就藩,而是正在为皇帝办事,身份上便是高等武官,那就没有携带家眷的先例。

    他讨厌赵瑜,一半也是因为他们能够夫妻团聚,而自己却只能相隔千里,每夜独守空房。

    赵泽回到樊城,极大的鼓舞了边境军民的士气。城中许多原本开得半死不活的商铺,立刻就敞开了大门,货物也很快铺满了整个铺子。

    很快,樊城就变得重新繁荣起来。

    子涵再逛樊城商铺之时,便发现了其明显的改变。这与她去年刚来之时简直是天壤之别,若那时候她初来樊城时,此地就有如此的繁华,说不定她对这里也就有更多的信心与归属感。

    天正二十三年,子涵与赵瑜在边境已经满了三年了。

    这三年里,大梁与北金国时有摩擦,双方都会派小股军队试探对方虚实,但像天正二十年那样的大战却再没有了。

    北金国的小铁木尔大汗,居然真的站稳了脚跟,保住了汗位。据细作探报,他迎娶了北金国几大部落头领家女眷。靠着后宫这一套,平衡各大部落之间的势力纠葛,终于坐稳了汗位。

    目前的北金国脱离了当初的群龙无首的窘迫,又开始野心勃勃,想要往南进军。

    赵泽与赵瑜都和子涵说过,这两年梁金必有一战,让她随时做好准备。

    不过他们的准备也做的差不多了,现在的大梁边关固若金汤,可不是先前能比的了。

    子涵也就没什么好准备的了。

    这三年赵泽还是在秘密制作炸药包,他现在囤积了不少的炸药,还在子涵与那几名受到过皇帝封赏的大匠师的主持下,开发出了新的武器。

    新式武器比原先子涵设计出来的火铳更加先进、更加贴近现代工艺的手枪,它的射程与精度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子涵设计的炼钢厂成功变现的基础上。

    说实话,赵泽一开始看到子涵提供的炼钢厂示意图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与姐姐同时都去了炼钢厂参观,他只看见了火红的铁水从炼钢炉中倒出来,最后通过模具的挤压变成一节节钢锭;而这个二姐姐却记住了从铁矿石到变成钢锭这一步步的煅造过程。

    当然,炼钢厂的建造并非一蹴而就,一开始他们就遇到了难题。

    他们没有炼钢器械。

    那段时日,子涵都快愁白了头发,发际线都汲汲可危了。

    最后,还是那几位大匠师们想出了办法,召集人手一块零件、一块零件,硬是用手工拼造出了各种炼钢机械。

    他们三年的准备,有两年多便是在造这些机器。

    虽然这些手工铸造的机械与零件都不能与现代的那些零件或机械相比,极易磨损,但至少他们真的炼出了比当世百炼钢更加坚韧的钢锭。

    子涵倒是十分后悔,当年为什么没有去参加那些车床厂呢?若是她能记得住一两个冲压设备的架构,说不定就用不着梁朝的这些工匠们一个一个零件的雕刻、凿琢了。

    至于赵泽,他对子涵能够将炼钢设备照搬过来,已经崇拜的简直要五体投地,心中满是感激涕零了。对于车床他倒没有那么大的遗憾,他认为大梁朝的劳动人民也和天朝人一样的聪慧、勇敢:只要有需求,总有一天劳动人民也可以创造出比那个世界更加辉煌的科技与未来。

    这几年子涵与赵瑜的关系也算有了些进展,虽然不到赵瑜心中梦想达到的那种地步,但他也已经十分满足了。

    如果说一开始他便是冲着那张臂弩才娶了子涵,那么他现在完全就是捡了个大便宜,太超所值了。

    他第一次随雍王殿下参观炼钢厂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从未想过自己那个一眼就能看清的、白纸一般的夫人、小娘子,居然能够创造出这么伟大的炼钢设施。

    ——可以说日后对北金国作战胜利之时,子涵在其中的功劳起码要占一半以上。

    天正二十三年,冬月。

    北金国撕毁与大梁朝的合约,铁木尔大汗率领北金三十多个部落,共计四十万金国骑兵悍然犯边。

    消息传到朝廷,边关告急,朝野震惊!

    朝中文武大臣们又炒作一团,有不少人开始后悔天正二十年时没能趁虚而入,一举灭了北金国,这才有了现如今这样的危难。

    有不少文臣居然在这生死关头弹劾赵泽贪生怕死,放纵敌军,便如放虎归山,要求朝廷严惩赵泽。

    当此时,赵泽胞兄——太子殿下挺身而出。他向众臣阐明,三年前赵泽对北金国的处置意图,并向大家保证,雍王必定会将金人隔绝在关外。

    只是几位年轻的小皇子们都已长大成人,入朝为官了。对权势的渴望使得他们针锋相对,但目前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便是太子殿下。

    故而这次他们联手了。

    而远在边关,手握重兵的雍王殿下,正是太子手下首要拥趸。

    若能除了他,不啻于除掉了太子的重要臂膀。

    于是赵泽便成为了他们的首要目标。

    他们在这种紧急的时刻,也不忘争权夺利,在朝堂上纵横捭阖,联络人攻忓雍王。

    因为这些人的步步紧逼,太子殿下只能步步后退,不得不答应他们一些过分的要求,在金銮殿上,当着众臣的面立下了军令状:绝不让北金人跨进我大梁朝领土一步!若是像三年前,樊城、襄城二城一般,失我大梁朝国体,那太子殿下与雍王殿下同罪。

    因为这一次胜利,那几名同谋的皇子们兴高采烈大肆庆祝,仿似已经看到太子与雍王失势后的样子,完全没想过,若是太子与雍王失势,背后代表着什么样的结果?

    他们表露出来的对亲兄弟的残忍与对百姓的漠不关心,引起了当朝帝王英宗的反感。

    他如今年逾花甲,对于帝王来说这个年龄已然是高寿了。虽然也有着帝王的通病——多疑,但他对自己选定的太子殿下还是十分满意。

    这位太子殿下也才三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温文尔雅,文采斐然,深受众臣的喜爱。但自己目前还在位,自然担心在自己生前就不能完全掌握权力,心中有所忌惮也是难免。

    太子是他登基前所生,原本并非嫡长,只是前面几个孩子生下来不久便夭折了,没能序齿,太子是他立住的第一个儿子。

    后来他又有了几个儿子,只是大多还是没能立住,他心中便有些迁怒现在的皇后、当时的王妃,有很多年都不曾与她交心过。

    那年事变之前,他与王妃正好感情稍有升温,于是便有了老三赵泽。

    也是因为老三的存在,本有些动摇的靖国公,还是帮助他顺利禅位成功,所以一直以来他对老三一向都表现得宠爱有加,放任他自由行事。

    原本因为太子与老三的外祖家执掌本朝超过三成的兵权,为了祖宗基业着想,英宗对他们两个内心并没有多么宠爱,也将二人排除在继承人范围外。

    他嫌太子太过文弱,明明拥有武将的血统,却对武学一窍不通,将来更不能领兵作战。而雍王则是年龄幼小,活泼好动,胆大妄为,明显心性不定。

    后来老三小小年纪,就立志要当大将军王,辅佐皇兄,且一直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刚满十六,便随他外祖去往边关上阵杀敌。

    这些年竟让他真的闯出了一条路来,还完全接手了其外祖手中的兵权。

    此时的英宗不得不考虑他们兄弟俩了,如果不能选择他们,那么原本已经回归皇室的兵权,必将引来流血厮杀,这对一个已经步入了老年的帝王来说,绝不是他想看到的一幕。

    于是此时,雍王与太子之间的兄弟情深,便成了最好的枷锁。有太子的牵制,他也能更好的使用老三。

    而太子本人也并不是那扶不起的阿斗,在他的悉心调教下,渐渐有了储君的风范。

    他对自己培育出的成果还是放心的,他相信若太子为帝,必能成为守成之君。

    如今底下这几个小的这样针对太子与老三,那便是看不惯他自己,对他心有不满,他心中自然不虞。

    于是这几名还在欢欣鼓舞的小皇子们便接到了英宗申斥的旨意,圣旨措辞严厉,基本断送了这几位年轻的皇子们将来登位的可能性。

    从天上瞬间坠落云端,甚至堕入了地狱,这几名皇子立刻蔫了。

    剩下几名年纪稍大的王爷们见到这前车之鉴,心下暗自庆幸,好在自己没有轻举妄动,否则陛下对他们这几名当哥哥的,可没有对小的们那么宠爱,犯下大错,还能保有荣宠,不贬为庶人才怪。

    虽然帝王惩罚了那些跳梁小丑,但太子殿下的承诺却依然存在。

    京城之中,暗流汹涌,赵泽的处境依然岌岌可危。

    然而,事实上,在京城中各位皇子、大臣们所不知道的暗地里,这都是雍王与太子殿下的诡计。

    这三年来,赵泽终于有了万全的准备。

    他将炸药与新制武器捂在手心,一直没有再拿出来过,即便看到小股伪装成流匪的金人在边境肆虐,他也咬牙含泪忍住了反击的冲动。

    这也使得北金人相信了三年前他们传出的流言:当年那一局炸死了北金国所有头人的爆炸,并非大梁人找到了什么仙法,而只是一次偶然。这种炼金产物伤人更伤己,根本没办法大规模使用。于是他们慢慢放松了警惕,重新燃起了南侵的野望。

    多次的试探,南梁人还是和以前一样孱弱,即便有反抗的勇气,却没有与之相匹敌的体质,他们大金人依然是草原上最雄伟的猎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