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芷草兰花2021 > (26)毕文晟

(26)毕文晟

    (一)《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一

    在假期间,我观看了老师推荐的综艺栏目——《中国诗词大会》。

    这一栏目与我以前所看到的节目截然不同,这个节目上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下到稚气未脱的孩童,就是这么奇异的一档栏目其中却高手如云,一句句千古佳句,源源不但从选手口中传出,***在《沁园春·雪》中说道”江山如此多娇,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情黄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杜甫站在山尖发出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些耳熟能详背诵读一切是那么美好,直到我遇到了白茹云。

    在白茹云与诗歌的故事里,一切似乎都不是怎么美好,最初白茹云与诗词结缘并没有与常人一样满心激动,她弟弟小时候脑子上长了一个瘤,发作的时候弟弟就使劲打自己的头,打得头都破了,当时白如云的父母都要下地劳动,而作为姐姐的白茹云就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当弟弟打头时白茹云就抓住弟弟的手,把诗背给弟弟听,唱着背,弟弟听了就渐渐安静下来,弟弟再哭再打头,白茹云就继续背,这时候她就一点一点积累古诗词了。

    然而在这六年前白茹云也生病了,患上了淋巴癌,为了做化疗,她每天5点钟起床,我多次辗转,凌晨5点出发,上午10点才到SJZ医院,当主持人问起有没有直达的车时,白茹云却回答,有;但要45元,而另一种只要21元,为了省这24元,她不惜5点起床,经过多次辗转和长时间的车程,但就是在这种条件这种情况下,白茹云却将一整本《诗词鉴赏》看完。

    做完化疗,她的五官都有些退化,可她依旧自信的站在舞台上,凭借着对诗词的热爱,心中的坚强,心中的那一份信念讲完了,这催人泪下的故事。

    面对生活的挫折,我们可敬白茹云却笑着面对生活,“我现在已经不觉得有什么了,每人都要经历一些波折,这都算不了什么。”对于白茹云,我只有一句诗来赞美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西南北风。”

    (二)《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二

    过年时,我与姐姐一起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要是以前关于文学的节目我根本不会看,觉得太无聊了,看着看着就睡觉了。

    在此老师要求我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主要擂台的形式呈现,节目组会从各地选出热爱古诗词的人士,不分年龄,不分种族,不管你是70大龄的老人或是四五岁的孩童只要你热爱古诗词你就有可能被选中进入百人团,挑战选手和百人团同时答题,可以击败百人团人数为分数,选出擂主。

    这一节目,我对诗词的认识更深刻了,诗词能让人心变得宁静。静静的阅读,人的灵魂仿佛处于一种静谧之中,诗词以心相连,人便有了一种接受过洗礼,心中的明镜仿佛被擦得更亮,给人是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翻开一页页中国诗词,我们可以从中欣赏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漠黄昏雄奇壮观的美景;可以感受到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告乃翁”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可以领略到苏轼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超脱胸襟和”踏遍千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乐观主义精神;可以汲取到“你君莫惜金楼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的催人奋进,你体会到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缠绵悱恻和凄婉动人……唐诗宋词就像巍峨挺拔的五岳山一样屹立在我们心头,中华诗词,传宋千古,流芳万古!

    古人有言“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回首方悔读书迟。”现在正是读书的好时光,我们要多积累诗词,把中国的古诗词文化传承下去!

    (三)《百家讲堂》听后感一

    这个假期我终于将百家讲堂中康震教授的“唐宋八大家”听完了,在这八个文人雅士中我最喜欢苏轼了。

    年少时的苏轼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写的一首好字,对苏轼的方方面面都要求的十分严格,对于苏轼之名的由来呢,相传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种苦心期待,“轼”在古代是马车的一根横梁,平常没有什么作用,当马车摇晃时车上的人可以靠这根横梁维持身体平衡。苏洵给儿子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儿子不要过于耀眼而是要一点点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苏轼22岁时,正直青年,去参加科学考试,在礼部考试中,大放异彩当时的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发现其中有一篇文章写得非常好,有心将其评为第一,但转念一想,此人因是我的学生曾巩,为了以示公评故将其评为第二,其实这篇文章是苏轼写的,在苏轼的文章中引用了典故,说是尧帝手低下有个司法官,曾三次想判一个人死刑,都被尧帝的制止了,苏轼用这个典故论述古代皇帝的奖罚都是宽大为怀,欧阳修是什么人?那是大文豪,不知这典故的出处,于是询问苏轼出处,苏轼说《三国志孔融传》里有,欧阳修又去翻《三国志孔融传》一夜没睡可还没翻到,再去询问苏轼,苏轼说,你还真去找啊,其实是这个典故是我自己瞎说,我想尧帝宽大为怀,他一定会这样做的。

    苏轼的一生可谓曲折多难,他本人却并不消极。既使朝廷乌烟瘴气,不可掩盖他的锋芒,既使世俗浑虫,也不可玷污他的洁白,既使人生在坎坷,也不可带走他的深情似海。

    他就是我心中的一道光,苏轼,你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四)《百家讲堂》听后感二

    三国时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乱世各路英雄豪杰层出不穷,三国引人入胜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易中天教授站在平民立场,通过现代视角。运用三维结构用是幽默的言语讲历史,从而又讲到文化,又到人性,画龙点情。

    从天下大乱到各方势力据一方,三国鼎立到中原统一的扑朔迷离的历史,一个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一位位为彬彬如生的英雄人物,浮现在我脑中脑中,《品三国》讲述三国时期常年战乱的历史,为一位为英雄,关羽,张飞,刘备,曹操,孙权……个个彬彬如生,外交,文化,谋略政治,经济天文,教育,方方面面,包罗万象。

    其中我最喜欢曹操。

    曹操,人们心中是一代奸雄在戏剧中,他也只有一个白脸奸臣的形象“奸”从;扶天子以令诸侯;可见“雄”;在乱世之中一个人建立起如此大业,他好人才颁布《求贤令》主张“维才是举”,只笑不哭,在任何时候,即使是他战败的时候或战死的那一刻他也只会笑。

    但我对曹操最深的印象却是他对丁夫人的态度,曹操对夫人是我所知的古人中最好的一个,当你看到曹操对待夫人后你却十分不容易将他与任何人都提防着,奸诈的一面联系起来,但正是曹操对待不同人,不同事的态度组合起来才是真正的曹操啊!

    有红就会有黑有光明就会有黑暗有忠义就会有奸恶,在三国的风沙中我们不应该不只看一面。

    (五)有你真好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由此可见,书,对古人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们新一代的中学生又有什么理由不读书呢?

    从幼儿园起,书就一直陪伴我左右,一开始爸妈让我从一些小图册学习,会认识拼音后,便学一些注有拼音的故事书供我学习,后来我成了高年级的小学生,会看一些名著,在时光的流逝中慢慢成长,现在我已成为了一名中学生。

    读书的好处有很多:可以提升写作水平,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可以获取知识,还可以陶治情操……

    可是读书也要有选择性的读,要读一些对青少年儿童有帮助的书,多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应少读漫画书,科幻小说等不良书籍。

    多读好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

    《十万个为什么》为我解开了无数次谜团,《老人与海》中顽强的桑地亚哥告诉我做人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朝花明时》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与痛恨。

    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你一直陪伴着我一路上,有你真好!我会珍惜书陪我快乐的时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