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芷草兰花2021 > (28)金宛颖

(28)金宛颖

    (一)特殊的语文课

    上课铃响了,我唉声叹气的坐回座位上,怎么又是无聊的信息课?突然,门被缓缓推开了,同学立马停止了讲话。一股杀气从门那边传来,只见一位彪形体壮的—哦不对,只见我们的语文老师右手拿棍,左手拿锤,气势汹汹地走进教室……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猜成语游戏。”黄老师龇牙咧嘴地对我们说。第一个猜的同学是小刘。只见她眉目紧皱,跌跌撞撞地走向讲台。黄老师“心图不轨”,带着狡猾的笑容放出了第一张图。图上显示了一个应“字”在方框里“盒”字在方框外时,教室里开始骚动起来,有些同学小声的说“里应外合,里应外合!”只见小刘就像吃了大半个鸡蛋一样,张着嘴,眼睛也比以往放大了好多倍。“这个…那个…”小刘支支吾吾的,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时间快到了!”教室里突然有位同学提醒道,小刘的眼睛开始焦急地环顾四周,似乎在请求别人的帮助。“里应外合!”同学们大声提醒道。“里、里应外合”小刘不确定的说,黄老师似乎感到“失落”,“不服”的说:“下面的同学提醒你了,哎,还是算你对吧。”小刘长吁一口气,一路小跑回到座位上。

    仿佛接下来的同学猜题全程只用一秒,一秒之后就到我了。此时我的心跳仿佛都停止了,只能感受到无力的双腿在被我的身体拖着走。“别太难,别太难…”我在心里默默祈祷到。老师的手指伴随着我小声的“不!”,按到了下一页的按键上。图片内容是一个“行”字,带着他的影子“影”字。这不会是形影不离吧?时间只剩下三秒了,我来不及思索,脱口而出“形影不离!”黄老师有些失落,悻悻地挥手让我回去了。

    这次的游戏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但以后还得多积累一些成语才行啊!

    (二)《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这次作业为观看《中国诗词大会》,我感到有些不解,但直到看完后,才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因为我领悟到了诗词的美好。

    开场诗以李白的一首《将进酒》拉开帷幕,整个氛围也在在场所有人齐声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高昂了许多。整个比赛以争夺擂主的形式进行。五名选手要与百人团同时进行答题。卧虎藏龙的百人团有着不同年龄段的人,金钗年华的孩子到年近古稀的老人,个个都是顶尖的诗词达人,不禁让我想起那句“江山代有人才出”。而在争夺擂主的途中,常常会有一些选手只剩一分,就能得擂主却被别人反超,真不愧是“路遥知马力”,最后的擂主显然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词可真是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美好。

    诗词犹如一剂良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你心灵的慰籍。在你取得好成绩有些骄傲自满时,“学而不厌时时勤,才高出众当谦逊。”会帮到你;当你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时,可以看看汉乐府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当你遇到人生低谷时,不妨读读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诗词犹如一场春雨,在你快要干涸之时,滋润着你,养育着。当你盼望着春天时,不妨看看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杨万里的那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绝对会让你感到夏天来临;而那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会将你带到一个不同的境界,仿佛你站在枫树林里,任听微风拂过那片酡红的枫叶的沙沙声;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会让你在脑海中呈现一片孤寂悲凉的景象,不禁为柳宗元被贬感到同情。

    脱离网络,沉醉于古诗词,会像品一杯茶一样,越品越有味,越品越清香。我们都要有一种传承诗词,传承古代文化的意识。

    (三)观《中国诗词大会》有感

    人们说,诗词是一门艺术。当你沉醉于诗词中时,一定会忘了一切。这是我通过观看《中国诗词大会》体会到的。

    大会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那首家喻户晓的《静夜思》。这首诗仿佛让我眼前出现了盛唐时那轮明月下的李白,倚靠在扬州旅舍窗边,凝望着明月思念家乡,我也不得不感受到李白此时内心的孤楚;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与前者截然不同的风格,让我感到杜甫对自己数年来颠沛流离,终于可以回家乡的感慨之意,我也不禁为他感到欣喜;但中唐时期柳宗元的那首《江雪》会秒将你带到一个雪的世界,让你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感到身临其境的绝望。放下所有来感悟诗人的情感,也挺美妙的

    在当你因工作或学业繁忙无法走向大自然时,也不妨来读读古诗。大会中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那句晚唐时期杜牧《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你脑海中也许会出现那一大片枫树林,也许会出现和诗人一起欣赏风景的想法;可中唐时期白居易有名的那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更是能写出夕阳照耀下江水的波光粼粼;宋朝杨万里的《小池》也建议你去读读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也说不定可以让你感受到夏风拂过的温暖。

    看了《中国诗词大会》后,让我十分深刻感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更加热爱古诗词了。我一定会将诗词文化融入进现在的电子时代,继续将诗词文化永垂千古。

    (四)秋游游记

    一个晴朗无云的早晨,伴随着同学欢快的歌声,我们到达了研学活动的目的地—桃花源。

    踏进入口,映入眼帘的不是多么壮丽的大山,而是有些“阴森”的小路,两边长着枝繁叶茂的植物,路边的小草还顶着晶莹剔透的水珠。

    “老师,桃花源为什么没有桃花啊?”一个同学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欣赏。是啊,为什么没有桃花呢?老师解释道:“桃花只有春天才开,但在这秋季能见到如此美景也不错了。”正因桃花在春天盛开,或多或少影响到了自己身边的植物,让他们在接下来的秋天也能开得像花一样。我们经过一个拐弯,眼前豁然开朗,一面被风轻轻拂过的湖面,几只鸭子欢快地游着,一旁的小山实在秀气,让人不忍心踏上去“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描述的正好是词美景。穿过搭石桥,我们来到桃花源博物馆,刚迈进门槛,一个巨型树根就占满了一楼大厅的二分之三。听说此树根这是一棵真正的古老的大树,挖出来再进行加工的。对此,我不由得对桃花源感到肃然起敬。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从土里考古出的陶罐、铜币、雕塑以及许多当地文化。我不能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慧与勤劳。

    通过这次研学,我收获了很多,比如让我亲自体会到了桃源县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正因如此,把桃花源打造成了真正实在的世外桃源。我还要感谢有着桃花源精神的老师们,是他们花费了自己有限青春来教导我们,让我们在他们“凋谢”后,能将美好的景色带给未来。

    这次收获的我一定要铭刻在心,争取以后能把我所在的地方打造的如此美丽。

    (五)百善孝为先

    ——听《百家讲坛•论语》有感

    “百善孝为先”,是一句从古流传至今的金玉良言。我认为其意就是做人最不可缺少、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孝。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都不能有所孝心,不论那个人再怎么学识渊博,再怎么才华横溢,在别人看来都不存在。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从不求回报。曾经看到过一篇故事,内容大致是只有一个小男孩,常到一棵苹果树下玩,大树很爱这个男孩。后来随着男孩年龄增长,需求的越多,大树奉献给男孩的也越多。等大树快枯死了,那个男孩也老了。这时,男孩男孩才发觉大树给予自己的太多了,可自己从未有过付出。把这个故事带到现代社会来看,男孩恰好可以比作儿女儿,大树就是那些默默付出的父母。父母还在时,儿女不懂珍惜,从不怎么付出,偏偏要等父母过去才后悔,这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作为一个人,应该重视及时孝顺父母,更是对父母平时的照顾。古时候的汉文帝就是以孝为民,当母亲生病时,他不会因国家大事儿耽误照顾,在给母亲吃药时,他总自己先尝一下,再喂给母亲。我认为,当他们有病在身时,儿女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温暖的举动,一直无声的陪伴,都会让父母倍感温馨。现在有些年轻人对父母的病情似乎有些漠视,把父母送到医院就各忙各的去了,可父母渴望的只是儿女的陪伴。

    当今社会太多年轻人对自己的父母亲表现着极度不耐烦,打着已经给父母了好的住处,已经不会让父母愁吃愁喝的旗号,说自己非常孝敬老人,其实不然。有教授说过一句话,“孝为行,敬为心”意为做到孝很容易,可心的话,你就一定要真心的去对待,去温暖父母。只有这种热度的心,让父母感受到才能算孝敬

    还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吗?让我们回到儿时对父母的依恋,回到父母身边,用真心去温暖他们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