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芷草兰花2021 > (59)钟行健

(59)钟行健

    (一)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在陶渊明的,桃花源景色宛如仙境,安宁而和平,为一神秘而美好的境界。今日,恰逢研学之时,便使我有幸能亲眼目睹这“世外桃源”。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进了景区,便是一条小径,。细而长,仿佛一条小线,引导我们去往桃花源。。两旁是山林,虽值秋季,但树木仍是苍翠为多。。偶尔,一两片黄叶如蝴蝶般飞落,也独有其韵。。小径的尽头如陶翁所云,便是一座山,山前有一洞,洞前区域也比较开阔,但洞内却甚是狭窄,仅能容两人同时通过,而几十米后,便是一片光亮。。整齐的田地,上面覆盖着金黄的稻穗,几间房屋在林间隐蔽着。洞前十多步,便是一条溪流,极其清澈,望可见底,其中摆放着一块块平整的石头,以供人渡溪。溪水两岸是丛丛青草,株株桃树——树上依稀可见些鲜红粉嫩的桃花,树旁又是一条细线——小径,通往更深的秘境。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再往前走,便是寰楼。楼分两层,恢弘大气,四周有大大小小的水坛,还有四面大鼓,可供敲击。。楼前有一块很大的空地——供表演所用,空地后是一小片竹林,再是田地——地中央还有两道田埂供人行走。不一会儿,村民纷纷聚集,迎接起了远道而来的客人们。他们跳着高跷舞,唱着欢快的歌曲,热情的居民们,让整个桃花源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看完表演,又要往前走,继续造访这桃花源了。

    正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般,再往前看:点点房屋散在田中,零星水车闲置塘前,真一幅“乡村闲景图”!。田野两旁,是座座青山,潺潺流水,隐着酒庄,民宿。

    竹林片片,池塘随处见;鸟鸣声声,田径四处通。在这般美景中,何止是那位误入桃花林的“渔人”,又有谁,不会为之陶醉呢?

    溪流转了个弯,终离我们而去,唯有那条细线,随我们走到山前——又是一洞,但,已然不是神秘的秦洞,而是宽敞的大道了。。哦,桃花源要与我们相别了,虽仍有不舍,但,一天所见的美景,伴着美好的记忆,已被我一同封存在了《桃花源记》中。愿将来,仍能有幸,再次“忽逢桃花林”。

    (二)初遇

    不久前,我随同学一道,攀登了一次太阳山。这次爬山的经历,对我来说,妙趣横生。

    虽说我与太阳山相逢过多次,但,这次,却是与众不同,如初遇一般,第一次静下来看相隔许多年后重逢的老朋友。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没到山脚下,巴士便停,还得走一大段路。走了许久,方到山脚,一眼望去,一座座青山正挡眼前;山腰往上,便已然云雾缭绕,顶峰处一座寺庙若隐若现,似仙人所居之地一般,神秘而诗意。

    这儿不比天门洞开,巍峨险峻;更不比桂林山水,奇峰怪石。朴实而平凡,却也招人喜爱。

    走在山路上,一旁是山崖,在太阳的照射下折出亮丽的光芒;一侧是松林,在针叶的遮蔽下显得高大而挺拔,偶尔还会有第几条清澈的溪流,或能看见他们的容貌,或能听见他们的声音,在眼前漂浮,在耳边回荡。

    还是在山路上,鸟鸣在林深不知处回荡,常常能看见一两只鸟儿在天空飞过,此情此景,不由想起我曾去过的宠物店,那里面的鸟儿美得让人爱不释手,十分想带回一只。可现今细想,供他人取乐,真的是它们乐意的吗?欢乐,也许正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只不过是你我皆不知也,甚至,他们还不如林间野鸟罢。

    又扯远了,继续爬山吧。

    又是到底半个小时,山顶的寺庙已经若隐若现,路突然陡了起来,一大段一大段的上坡,像是为阻挡我们登顶而专门准备的,好像稍有不慎,就得一个跟头直摔下山去,这时我才想起——得找根树枝拄着。

    找了多根,仍是不满意,正当心灰的时候,一根树枝,真就映入我的眼帘。奇特的是,它的底端还残留着一根树枝,成个圆锥形,像是专门为登山准备似的。

    喝口水,拄着杖,一口气冲上山顶去!

    到了山顶,大多同学已然捷足先登,心中不免几分懊悔,没能摘得桂冠。不过,在山顶俯瞰山下的河流村庄,也甚是惬意。

    后来听一位同学说,他驻足一处长达十多分钟,只为欣赏几棵杏树的姿态,品味平淡之美。转念一想,其实在某些时候,静静欣赏,可能远胜于一味的追逐那些虚名吧。

    再次相逢,太阳山,如初遇般带给了我不一样的体会,与启示。

    (三)猫

    两个月前,我死在屋脊上。

    肉身早已腐烂,神识却仍存留在世间。

    我仍留恋此地——“他”的家便又飘回了这个“家”,。重去做了一回猫。

    这次,却是只黑猫了,只是四只爪子是雪白的。

    于是我又跨进了那扇门,我曾住过些许年的“他”的门,家中正没人。

    啊!怎么,这里的事物变得太多!那鸟笼呢?那仅存的芙蓉鸟呢?那根殴打我的木棒呢?那……逗猫棒、铃铛呢?。

    “啊,”我想着,“原来主人是不养猫了,可为何……”

    哭得家门被嘭的撞开,一个人影向这边走来,啊,难道,是“他”回来了?我急忙向那人奔去。

    ——这日,我刚回家,便见一只小巧的动物撞向我,“咪呜”一声,刹在我面前,低头一看,啊,是……是一只猫!身子乌黑,四脚却是雪白。再是一双幽蓝的眼睛,如不是浑身脏乱,定是很好看的。

    这,这猫总会偷偷来到我家,如是家猫,为何项上没有项圈,又这般的脏;可如是流浪猫,又怎见人不避啊?他定是饿昏了,找吃的吧,待我搜些吃的,来喂饱了他。

    ——“他”去找了一小盘腊鱼摆在我面前,呵,难道还觉得我是一只孤猫?啊,主人,您对猫……怎会变得这般的生分?

    ——那猫儿,竟滴食未沾,在我面前一声接一声地叫着,显出一副急切,却又好像依赖我的样子。这猫是想投靠我了?如此可怜模样,真是令人怜惜……但,我却早已立了誓,不再养猫了。这……哎,无他法,只能打发罢。

    ——我惊呆了,“他”竟对我如此冷淡,为为什么?他……他不是一向对猫很喜爱的吗?为什么……我……我不理解!

    ——那猫,“咪呜”了一声,似乎很悲楚的,跑了。

    ——又是严冬的早晨,出门,我看到那只猫死在雪中,皑皑白雪所埋,是为猫冢。

    ——我走了。

    我实在无法忍受这人间的一切。

    ——我又是后悔,前次,是我的不理解让猫冤死,这次,却是因我自己的固执与狠心。

    (四)小欢喜

    进入初中后,我至今也只去过一地游玩,便是乌云界。

    短短一天的旅行,虽匆匆忙忙,但,回忆起来,倒也别有一番情趣。

    下了高速,刚进山路,亲爱的百度地图便因没网而“英勇献身。”所幸,山路虽蜿蜒曲折,却并无差,路只一条而已。路边除了山崖,还有些树木歪歪斜斜的插在山上,远处云雾之中,依稀可见零星的青绿时隐时现,景色颇有韵味。看上去,这便是仙人道士隐居之所,好像是非常神秘而富有意境的了。

    过了大抵一个小时,我到了这儿的民宿。比起城市的喧嚣,这里的宁静使我无比舒畅。一栋竹楼,两侧花草片片,沿着一座古旧的木桥,桥另一头是一层石梯,下去了便是一条小溪。小溪一侧是一层层的瀑布,如丝绢般明亮。溪中摆放着两艘小艇,一只竹筏,若能寻来竹竿,这法是可以飘走的。周围很静,只听得水声鸟鸣。正如曹操所云:“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放眼望去,一丛丛的灌木缀在石壁上,伴着引在其中的宠儿,还有高大的树,风吹过时,流水哗哗,树叶沙沙,如一支小曲,清脆动人。

    每日居住在这充满诗意的环境中,却是一种享受。玩一会水华,一会挺撑一会竹筏,就算不疯癫的玩耍,也可自得其乐。更何况,水中有活泼的鱼儿,从里有翠绿的虫儿,待在这种境界还有何不足呢?

    第二日,早早地被水声叫醒,往窗外一看,灰蒙蒙的天空,底下是树影,在虫鸣中,仍未睡醒——但流水却淌着,跳着,一直的向前流着,永不停歇……清晨的山林,又别有一番情致。

    直到现在,我仍记得那虫鸣,水声,树木,群山。我想,日常的快乐只来源于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小景。此便为“小欢喜”。

    (五)美,是平常

    打我上小学之前,我便觉得美,是艳丽的,多彩的:蝴蝶、彩虹、鲜花……美的事物,一定是鲜艳的,耀眼的。因此,风景画我总是要用上一大堆的颜色,这一块红,那一块绿的,“这便是美。”当时的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次,我去药山寺游玩,参观了许多地方,许多景观。毕竟是寺庙,不论怎样有名,始终是简朴的,红墙绿树,不过如此。在这里,没有美——哪怕一丝的艳丽,简直是无趣至极。至少在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

    我在那儿待了三天,每天起床,推开门,映入眼帘的便是黑瓦、红墙、绿树与野花,每天如此,日复一日,与其无心欣赏,不如去认真看看,,经过每座院落时,我都会尽量去看一看,适应它们,欣赏它们。

    大抵两天以后,我便渐渐适应了这些无谓的景色。其实,一些看似普通的事物也独有其风韵:寺院,红墙黑瓦,看似简朴,却透露出淡雅与大方;屋顶落下几只燕子,为清净的寺院添加了一份热闹;此前栽种栽种了些许青竹,万丛红中一点绿,使寺院更富有生机;四旁山间小溪、石桥、绿草小径,伴随着悦耳的木鱼声,一同沉默着,静,而美。

    闲暇之时,闲逛寺院小径,倾听那隐没在树丛之中的鸟鸣,。静坐茶室,。一边品着香茗,一边听着那富有节奏性的,时而清脆,时而浑厚的木鱼声。

    亦可前往院外,或是观赏几株绿竹,。体其苍翠挺拔之意,。或是拈几朵野花,系上虽是细微却淡雅的美丽。

    ——于此,不亦乐乎?

    并非只有艳丽多彩的事物才能称为美,过于艳丽,反而过犹不及,何不去尝试一下其他的美呢?淡雅、简朴、抽象、意境……美有那么多种,不必拘泥于一种美,正如人的想法,为何一定要固执地坚持一种想法呢?不如去尝试,去改变,也许,也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心情与体会。

    三天后,在回家的路上,平常之美,一路和我相伴,与我同去的,。还有这座小小寺院带给我的人生哲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