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南宋篡位指南 > 第十章 酒坊

第十章 酒坊

    绍兴三十一年底

    御驾亲征的队伍到达建康,安顿下来。

    赵惇的屁股被磨的全是泡,他哪会骑马啊。烈马不敢骑,只能骑着个驽马,晃晃悠悠的也坐不稳,磨的屁股都是大泡,腰就想被人拿大锤打了一顿一样。

    修养了好的赵惇没有跟在赵玮屁股后边去督军,而是在城中找起了酿酒的酒坊。他来建康是想切实的感受下古代战争,顺便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那么拜访人家总不能空着手去吧!于是赵惇琢磨起了礼物,最终决定准备自己动手酿点好酒送去。

    宋朝酒文化盛行,这排名第一的酒当然是内酒坊专门用来制作给皇帝饮用的酒,也就是御酒,因为要用的黄绸布封盖酒坛子,所以又称“黄封酒”。

    因为内酒坊是光禄寺下属机关,生产出来的酒也称“光禄酒”。但光禄酒可不是谁都能喝的到,达到官职或者功勋标准才能有机会饮用光禄酒的。

    别管你是文臣还是武将,谁喝了那都是值得炫耀的大事。

    因为内酒坊中能称为光禄酒的都是上品,通常只有皇帝赏赐、朝廷大员或者功勋卓著的官员与将领才有可能喝得到。

    黄庭坚希望得到光禄酒,为此还赋诗感慨:“无因光禄赐官酒,且学潞公灌蜀茶。”。因为没得到光禄酒而慨然。

    当黄庭坚后来终于得到了光禄酒时,再次作诗感慨。“翰林来馈光禄酒,两家水鉴共寒光”,由此可见,宋朝时期光禄酒在人们尤其是文人或官员们心中的地位之高。

    不过在赵惇眼中这光禄酒也就那么回事,没经过蒸馏的酒撑死超不过二十度。

    晃悠了大半天打听到了建康城内最大的酒坊,赵惇在门口喊了两声,没人应他,便大步走了进去。酒坊很大,大概五十人左右,忙忙碌碌的也没人搭理他。

    赵惇顺手拽住一个少年郎问道:兄弟,你们这谁是管事的啊?

    少年郎手中还提着桶,转头喊道:师傅,有人找你。

    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一个身型有些佝偻的老人,走了过来。

    “你找老头我有什么事啊?”须发皆白的老头出口询问。

    “我想问下你们这酒坊卖吗?”赵惇随口一问,直接将老人惹怒,拂袖而去。只留下赵惇在原地傻楞楞的站着,不知道该说啥。

    “至于吗?我就问问卖不卖,你说不卖就得了呗,什么态度啊?”他只能在心里吐槽。没过一会,一个年轻人走来,赵惇看着满头大汗的年轻人面色不善,抬腿就往门外跑。

    “别跑啊!”那年轻人开口喊道。“不是要打我啊?”赵惇停下脚步回头看了过去。

    “刚才那人是我爹爹,你有什么事跟我谈吧?”年轻人态度还算友好,仔细看过之后才发现此人天生嘴角向下,因长日干活导致皮肤黝黑,所以才看起来有点凶!

    两人交谈了一番之后,才知道,这酒坊是这家人世代相传下来的。根本不可能卖,想谈谈买酒的生意,人家欢迎,别的就算了!

    年轻人见赵惇没有买酒的意思,就扭头要走!

    赵惇也觉得没希望,从而转变希望打听的问道:老哥,可否能告知下这建康城内,有没有出售的酒坊啊?说着话手中还塞了一把铜钱过去。

    年轻人反而摆手拒绝,而后说到,你去城南的宽征坊看看,那里有一家生意不太好,已经快要开不下去了。

    这人嘴角忍不住的上扬了下!似乎每憋什么好屁。

    赵惇也没在意,马不停蹄的跑到城南,打听到了位置。敲了敲门,出来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笑的非常别扭,这人长的就浓眉大眼,古铜色的皮肤,一身腱子肉,一看就是那种老实的工人样子,可是偏偏要强颜欢笑,就给人感觉不伦不类的。

    “你好,我叫赵惇。你这酒坊卖吗?”

    杜石笑容瞬间消失,你是翠甘坊的人吧,回去告诉你们掌柜的,我就算饿死,也不会卖的。

    “我不知道什么翠甘坊,我是临安人,刚到健康,我是真心实意的想跟你谈这笔生意。如果方便的话,我们进去谈谈怎么样!”

    赵惇急忙拉住这人的手说道。而杜石看着冤枉人了,也不免有些尴尬,顺势将他请进院子。

    院子不大,南边的几间屋子看样子是制酒的地方,北边的应该是这人自己居住的,跟上一个看大酒坊根本没法比。

    俩人就坐在院子里攀谈了起来。

    杜石也说出了他的难处:我这酒坊不会卖的,我们家从淳化年间就开始酿酒。我爹爹将此酒坊传给我,本来生意还很红火,可是翠甘坊不知从哪里请了一位老师傅,听说是

    内酒坊出来的。我们家的酒比不得宫廷酒,自然生意变差,但也没落到今天这步田地。本来建康城内有两家酒楼还从我们酒坊拿酒,可是那翠甘坊的老板使阴招

    ,买通了我们的伙计,向酒内放死老鼠。在交货的日子被人当场抓到。这样一闹,我们在建康城内的名声就臭了,也没人再和我们做生意了!直至今日已然没落。

    听到这,赵惇不由得感慨:既然如此为何不卖了酒坊,离开建康,换个地方从头来过呢?

    杜石也没有解释,只是又长叹一口气。

    其实赵惇还是想的太简单了,他不应该用现代人的思维去替古人做打算。中国人的故土情结,怕是只要有一口吃的就不会离开。

    眼看想拿钱买是不太能成功,古人对传承这种事看的实在太重了,只能转变思路的试探性问:“不如这样,我有一个方法,可以做出远超内酒坊的酒。我将此法教你如何,获利我们二八分如何?”

    赵惇也需要钱,他的俸禄,一年才一百多贯钱,跟百姓对比,那是天文数字。但是对于他来说,去趟醉杏楼,想要玩好怕是一百贯都打不住。

    杜石用充满怀疑的眼光看着他,并不相信他有远超内酒坊的法子。

    很正常,在古代,御用这俩字就代表了时代的最高技术。从某种程度上放到现在其实也适用。

    赵惇也看出了他的不安,便又继续说道:如今你已经被翠甘坊排挤的没有订单了,关门也是早晚的事,为何不试一下呢?这酒坊还名义上还是你的,我只取利。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