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南宋篡位指南 > 十一章 五百文不犯毛病吧

十一章 五百文不犯毛病吧

    杜石的手指都快要被扣出血了,过了半天又小声的问了一句。这酒坊还是我的?你只取利?

    赵惇哈哈一笑安慰道:当然,我很忙的。如果没问题我可以跟你签订官契。

    杜石一听官契心也放下了一大半。两人商定了好了细节,便官府准备签订契约。可是没想到在签约的时候出了岔子。

    契约的主体主要是买方跟卖方,有年龄的限制。在古代“亲亲尊尊”的思想下,宋代的家长在契约方面有一定主导权。

    《宋刑统》中规定,十五为小,所以一般15岁以下的人签订契约官府都会判定为无效。而赵惇今年14岁。。。。。

    他那便宜老爹还跟在赵构屁股后边督军呢,哪有空搭理他啊!还有就是他不想暴露身份,堂堂恭王去做小买卖,会让人觉得他不务正业的,影响他光辉伟岸的形象。虽

    然没人觉得他是个人物,但是小赵同学可是自认为是大宋街头即将放飞理想的有“痔”青年。

    没有别的方法,只能跟他商量着签订私契。而“私契”是买卖双方私自签订的,也称白契。白契可以采用口头约定书面契约等形式来确认契约,对具体的形式也没有严格规定。因为契约是私人签订的,产生纠纷之后官府的判定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私人签订的契约它的法律效力是要比官府的契约小。

    好在杜石也是个爽快人,俩人便走了白契。

    赵惇先是找工匠按照提前画好的草图打造齐聚。然后便与杜石去采购粮食。

    由于金人南下,粮食也是涨的飞起,原先只要七百文一石的粮食,涨到了八百文。赵惇将自己本月的俸禄全拿了出来也才买了十二石(一石约合今天118市斤)。

    俩人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搬回去,好吧,其实小赵同学仅仅搬了一石就累趴了,剩下的都是杜石自己搬的。一个十四岁的身体表示已经尽力了。

    这几天赵惇也没回去找他爹,就在杜石家住下了,俩人趁着打器具的功夫,砌砖垒灶,酿造酒糟。

    当这一切准备妥当后,便开始准备蒸馏。

    当清晨的阳光穿透氤氲着的白色酒蒸汽,从青瓦房檐的缝隙中投射下来,打在忙碌着的杜石满皱纹、却隐隐氤出古铜色光泽的脸上时,时光仿佛逆转回千百年后明清时期。那时的酿酒师们,也在用同样的方式酿造白酒。穿过历史的漫长岁月就在天锅冒出的水蒸气中,一点点飘忽而去,简单而规律。

    在青砖垒成的基座上,有一个木质的甑桶,甑桶上架着一口巨大的锅,锅分上下两层,上面的锅底设有一个装酒漏斗,接着一根导酒管。

    下面的锅里被杜石填满发酵好的酒糟,上面的锅里装满冷水,然后密封上盖。基座上柴火旺盛,蒸煮酒糟,含有酒精的气体被上面的冷水冷却,凝成液体,顺着上面的锅身一滴滴汇聚到锅底的接酒漏斗,酒从导酒管道流出,这就是古法天锅蒸馏酿出的酒。

    这方法还是赵惇从《天工开物》上看的。对比现代的蒸馏法,也是各有千秋。

    古法天锅蒸馏酿酒通过将酒反复汽化,一些对人体有害的乙醛等易挥发物质就被夹带走,去除酒中的不良之物,使酒更易变陈,酒体更纯,酒度也更高。

    因此,用这种原始的方法酿制的酒,虽然出酒率不高,但即使是鲜酒,也是极富口感的。

    反而用现代的密封的冷却器酿制的白酒,半点热气不能外泄,出酒率是高了,但很多有害物质就滞留其中,鲜酒更是不能喝。更别说那些酒精勾兑出来的,全是科技与狠活。

    经过几天的时间,将酒全部酿造出来,由于俩人用的是大曲(小麦,大麦)所以出酒率差不多3:1,一石粮食能出四十斤左右。

    用小曲的话能更多一点,大概2:1。玉米的淀粉含量高,出酒率明显高一些。但是宋朝玉米还没有传入中国,所以只能用大曲。

    杜石尝了一口,直呼神仙,他哪见过五十多度的酱香白酒啊,还是古法蒸馏。

    被这方法折服的杜石也是问道:赵小官人,这种好酒我们该卖多少钱合适啊?

    赵惇问道,现在市面上的酒大概多少钱。他来到宋朝只在醉杏楼喝过,一壶酒要了他两贯钱,她们明明可以抢,却偏偏给了他一壶酒。

    “小酒最便宜的十文一斤,大酒最贵的六十文一斤。”

    杜石说完后,赵惇便开始算了起来:我们这酒成本大概是二十文一斤,我们就不跟民间这种普通的酒做对比,他们不配。就拿宫中的“蔷薇露”和“流香酒”来说,市面上买不到,可以说是无价的,我们的品质远剩于他卖五百文一斤不过分吧!我们也不卖给百姓,我们只卖给士族豪绅。

    杜石咽了一口唾沫随后问道:流香酒和蔷薇酒是咋个味吗?

    赵惇一捂脸,忘了这回事了,杜石肯定没见过啊!只能解释说:没关系,你只需要这么出去吆喝,啊,不是让你去大街上吆喝,宣传,宣传你懂吗?

    “懂,咋个不懂,就是夸自己的酒不是,再说了,我们这酒还用夸吗!”

    赵惇被憨厚的杜石打败了。只能无奈的教起了广告的道理:是去酒楼跟老板推销,懂吗,呃呃,就是说服他买你的酒,你先不用夸,你先让他尝一小杯,之后再用“蔷薇露”比较.........

    一番高谈阔论之后,可算是说明白了怎么回事,杜石就一股脑的点头,也不知道是真听懂了还是假听懂了。

    我们这酒叫什么名呢?翠甘坊的,翠甘露现在在建康城内卖的最好,我们呢?

    “就叫琼浆玉露。”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去定制瓶子的时候一定要把这首诗印上,告诉他们,我们的酒是来自白玉京,是谪仙人带下来的,每天只卖十瓶,多一瓶不卖,想要就来早早排队。

    此时某酒业直呼内行。

    你去定制一批瓷器,样式我给你画个图,你去造一批,然后用来装酒,别在乎价格,质量一定要好懂吗。

    赵惇仿照着前世知名品牌的瓶子画了个草图后,便起身回了行宫。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