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网游竞技 > 东汉末年那点事 > 第三章太好了!

第三章太好了!

    皇甫嵩被弹劾拿下了,结果叛军势力越来越大,董卓也是镇不住;

    于是八月,司空张温被任为车骑将军以代皇甫嵩。新任破虏将军董卓、荡寇将军周慎等均在其帐下效力。

    张温所部十万余人马行至美阳扎营。边章和韩遂也率本部来美阳作战,双方胜负未分,张温一度未能取得优势。当然朝廷改派司空张温作为车骑将军、假节,前往平叛时,并为他配置了如下班底:

    张温的班底比较豪华:副帅执金吾袁滂(名臣袁涣的父亲);破虏将军董卓;荡寇将军周慎;别部司马、参军事孙坚;扬武都尉陶谦。

    注意: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张温的官也是花钱买的,同时张温入仕是曹操的祖父曹腾推荐的),执金吾袁滂为副(袁绍家族之人)

    张温并且曾多次征辟隐士张玄,最后未果。然而,张温领兵出征的时候,张玄却来了。但是,他此来却绝非为了向朝廷求官,而是因为他有个更大的计划:说服张温在百官送行时利用手中的兵权发难,剪除祸乱天下的宦官,任用忠良人士,还怕什么边章?但张温却没有这个魄力,气得张玄自杀未遂。

    同时陶谦先前就作为议郎加入了皇甫嵩的军队,大破叛军,可见十常侍对皇甫嵩的弹劾实在是很不讲道理。在这前后,谏议大夫刘陶正是因为上了一道《陈要急八事疏》称“天下前遇张角之乱,后遭边章之寇”,说凉州叛军危及长安,这些祸事都是因宦官而起,而被宦官诬陷害死。

    张温一上前线,就派人召来董卓,问责其平叛无功之罪。董卓很久才来,且出言不逊。

    孙坚找机会耳语张温:董卓此人如此跋扈,不如就以迟到为由,军法处置了!

    张温却是不肯:董卓素有威名,杀了他,我们打仗靠谁?

    孙坚说:明公威震天下,难道还要依赖董卓?董卓慢待上司,无礼,是一罪;边章、韩遂跋扈多年,应当抓紧时机进军征讨,而董卓却说未可,阻碍军情,也让众人生疑,是二罪;征战无功还如此傲慢,是三罪。不杀董卓,无以立威!

    可张温只是让孙坚赶紧走,别让董卓生疑。不管为公为私,张温总归袒护了董卓。

    6年后,他一定会后悔自己当时的决定。

    虽然张温聚集了各郡步骑兵十余万,但叛军不但没有乖乖投降,还主动进逼了张温屯兵的美阳。张温、董卓与叛军交战,朝廷完全不利。

    但是众人明白一旦此次出征无功而返,不仅张温没面子,朝廷也没面子,更重要的是这个名单上的未来大佬们一个个的也没面子。

    张温,字伯慎。东汉末年南阳穰县人。官至司隶校尉、太尉,封互乡侯。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东汉末年权臣。

    袁滂,汉族,字公熙,陈郡人,曾任大司农,东汉灵帝时官至司徒。父袁璋,子袁涣,陈郡袁氏的始祖。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孙权之父,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东吴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只是这四个人没有面子就很糟糕。

    当一颗光长十余丈的飞火流星照亮了叛军的军营吓得叛军驴马嘶鸣的时候,其中的一位未来大佬就敏锐地察觉到,改变命运的机遇来了。

    十一月,一颗流星坠入叛军营寨,叛军军心动摇。董卓趁机突袭,击溃叛军,迫使边、韩向西退入金城郡的榆中。

    叛军粮草将尽,早已有退意。有天夜晚,一大颗流星拖着长达十多丈的光芒划过漆黑的夜空坠入叛军营寨,引起一片恐慌。

    这在当时是非常不吉利的征兆,导致军心动摇,人人思归。第二天,董卓与右扶风鲍鸿联合出击,大破叛军,斩杀数千人。叛军向西退入金城郡榆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