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夜宴

    “行了,你起来吧。”朱由检也没了脾气。

    虽然可以对皇后置之不理,不过于情于理,皇后都有劝阻的理由和权力,还是去一次吧,正好也有事去找周皇后。

    想出个宫都这么费劲,怪不得后世有人说,明朝皇帝其实只是紫禁城里的奴隶!

    京师除了分为内城外城之外,内城由外至内又分为外城、皇城、皇宫,类似于后世的一二三环。

    外城不必说,各部衙所在之外,权贵们也大多居住于此。

    皇城则是皇宫二十四监所在,宫内大小太监、宫女也大多住在这里。

    皇宫又分为南半边的办公区域与北边的后宫,后宫又以皇帝居住的乾清宫、皇后居住的坤宁宫为核心,嫔妃居住的东西十二宫则分列坤宁宫两侧,周围散布着太后、太妃、皇子们的宫殿。

    出乾清宫向北,经过交泰殿,就是坤宁宫。

    进去后一排九间正殿是皇后的居处,大殿正面中间开门,东西各有暖阁。

    所谓暖阁,就是大殿内隔出的小屋子。

    一来是因为各殿面积太大不方便,二来也是因为冬季保暖的考虑。

    后宫内数百上千的宫女,却只有皇帝一个男人,各宫将皇帝的行踪盯得紧紧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周皇后早已在门内等待,等朱由检来到近前侧身福礼:“妾见过陛下。”

    自从穿越后,事务繁杂兼之怕露出马脚一直没敢与后宫接触,这还是朱由检首次见到周皇后周玉凤。

    仔细打量,见周皇后头戴九龙四风凤冠,身穿大衫霞披,大衫黄色,深青色霞披自两肩垂下,垂至小腿下方的尖端缝合在一起,下边坠以玉坠子,领口露出一片大红鞠衣,腰间悬着一条缝着金玉饰物的玉革带。

    十七岁的年纪正是鲜花绽放的时候。

    纤细的身材,洁白如玉的肤色,细细的眉毛小巧的嘴,一双凤眼眼波流转顾盼生辉,全身上下都在展示着惊人的美丽。

    明代以柔弱为美,存世古画上的美女大多是细眉小嘴长脸,扬州瘦马就是这个类型的代表,从脸庞审美来说与现代很接近。

    “陛下。”虽然已经成婚一年有余,周皇后依旧被朱由检看的有点不自在,不由得催促道。

    “哦。”朱由检笑了笑,抬腿进入大殿。

    坐在锦凳上瞅着周皇后盛装端坐的模样就想笑,这哪是夫妻过日子,简直是君臣奏对的样子。

    “朕觉得,皇后这身打扮是不是太隆重了,还是随意些好。”

    “啊。”周皇后掩口啊了一声:“陛下觉得太隆重?

    妾这就去换下好了。”

    “您稍等片刻,妾一会就来。”周皇后交代一句,起身进了东暖阁。

    朱由检坐在那里没一会就觉得无聊,起身就往暖阁走去,刚进了暖阁就看见周皇后正在宫女的服侍下换衣服。

    也是,大衫霞披过于隆重了,这是接见外妇之类的场合穿的,旁边放着的绣着金龙孩童花朵的百子衣才是日常穿着。

    再看周皇后,只穿着黄色的中衣,娇小玲珑的身材一览无余,朱由检压抑了多日的色心再也按捺不住。

    “陛下,天还没黑呢。”周皇后羞不可抑,闭着眼低声呢喃道。

    这些时日皇帝一直没来,虽然也没去别的妃嫔处,她总归是有些不安,生怕失却了宠爱。

    此时终于放下心来,陛下还是如信王府一般对她着迷。

    朱由检笑了笑对此后的宫女道:“都出去。”

    “陛下先出去稍候,妾还要梳洗。”等宫女伺候朱由检梳洗完毕之后,周皇后催促道。

    “陛下……。”

    周皇后虽然被看的连脖颈都红了,却只是娇嗔一声,没有再坚持让皇帝出去,起身任由宫女伺候梳洗更衣。

    朱由检看看已是晚饭时间,又有事与周皇后分说,对一旁伺候的宫女道:“让他们把膳食送到这里,朕就在这里吃了。”

    “还不快去?”周皇后喜上眉梢。

    宫女也是欢喜的很,主子得宠她们也能多些赏赐,出去办事也有面子,当即喜滋滋的去尚膳监传令了。

    按照惯例,皇帝的一日三餐是由司礼监掌印、掌东厂还有一个秉笔三太监轮流置办,天启时宫内膳食就是由魏忠贤、王体乾、李永贞三家轮流办的,朱由检登基后将之改为由尚膳监操办。

    许久后皇帝夫妻两人方才说笑着一起出来。

    太监们早已等候多时,见朱由检出来忙从食盒内将饭菜摆在西侧矮几上。

    一只风鸡、一盘猪肉、一盘炒鲜虾、一盘冰鸭、一碗燕窝几样应时蔬菜,配了一些雪梨之类的水果,主食馒头。

    其实皇帝也并非光吃山珍海味,也不可能天天吃那玩意,通常都是普通食材,只是在花样上多用心些。

    当然山珍海味还是有的。

    比如宫里制作的豆腐,朱由检觉得挺不错,几乎每日都吃,偶然间得知这豆腐居然是用鸟类的脑子做的,遂下令宫里以后不许再做,改以普通豆腐。

    还有一道什锦海味杂烩,用灸蛤鲜虾燕窝鱼翅等十几种海味烩制,几日就要吃一次。

    刚运动完,朱由检食欲大振,吃了个肚子溜圆才放下象牙筷子。

    周皇后却是斯文的多,她自然也有每日饮食菜单,不过却清淡的多,对于肉食大多浅尝辄止。

    吃过之后,朱由检坐在锦凳上看着周皇后为他冲茶时优雅的动作,再次怀念起后世的沙发。

    貌似这东西没啥难度,虽没有海绵,丝绵也可以凑合,制造出来并不难。

    “请陛下用茶。”周皇后双手递过茶杯,见皇帝呆呆地看着她,想起刚刚的荒淫脸又红了。

    毕竟,虽然迎合皇帝需要是皇后的本分,可白昼宣淫对于自小受儒家教育的她,感觉还是挺羞耻的。

    朱由检瞅着周皇后的脸色又有些想笑,放在后世这也叫事?

    “陛下……。”周皇后心里有些虚,拖着长音叫了一声以示不满。

    “呵呵。”朱由检笑了笑不再逗弄她,说道:“王之俊正在清点宫内人役,皇后的职责就是管理后宫,不如你先把这事做起来吧,算一算后宫有多少宫女太监,哪些是不必要的。”

    “陛下的意思是放他们出宫?”周皇后皱起纤眉问道。

    “哪能呢。宫女还好,这些太监如果放出去怎么谋生?你先通算哪些是必须留的,哪些是可取消的,等朕想到办法时再考虑放出去。”

    “陛下体贴,是他们的福气。”周皇后这才放心,刚听到还以为他会不管不顾就放人出去。

    旋即一脸担忧的道:“陛下准备留着魏忠贤?您忘了皇嫂当初怎么说的了吗?矫旨啊!”

    “矫旨?”朱由检古怪的笑了笑,没有接话。

    矫旨,伪造圣旨或者假传圣旨。

    可是,终明一朝,传旨程序有严格规定,从来没有实际案例证明有太监矫旨。

    虽然有中旨之说,也就是不经内阁与六科的旨意,但是程序上也有监督制衡,拟定旨意的司礼监与发出旨意的文书房互不统属,还要加盖皇帝的玉玺,怎么可能瞒过皇帝。

    除非皇帝在三个环节全部放手交给一人,问题是,这种情况下,还能算是矫旨吗?

    况且文官对中旨通常是不买账的,接受中旨的文官会被文官集团排斥谴责,这也降低了矫旨的价值。

    “我也不想用他,可不用不行啊。”叹了口气:“国家大事你不懂,以后就别管了。”

    “东林诸君不能用吗?宫里曹化淳王承恩几人都是老人,比魏忠贤可靠多了。”周皇后是受的儒家教育,天然的反感魏忠贤。

    “唉,当年皇兄何尝没用东林诸人?他们但凡有些做事能力,皇兄何苦再启用魏忠贤?

    王承恩几人我另有用处,再者他们也不合适。

    国事艰难,朕每日忧心忡忡,皇后只要能管好内库就是帮了朕的大忙了,不懂的事就不要管了。”

    周皇后有些担忧,也有些释然——看来陛下的些微变化都是因为忧心国事:“陛下,如果您非要留着他,那千万小心。”

    “我会的。”

    东林党确实没法大用,他们的治国之道可以用刘宗周的几句话概括——“臣闻用兵之道,太上汤武之仁义,其次桓文之节制,下此非所论矣。”“愿陛下以尧、舜之心,行尧、舜之政,天下自平。”

    如果天下没有自平呢?

    那肯定是你皇帝没有尧舜之心没行尧舜之政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