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光禄寺

    次日一早王之俊就来报知,涞水县令派人来询问这是哪里的兵马,为什么来涞水县境,被他随口打发了。

    “嗯,不必理他,通知曹文诏等人,带上些护卫工匠,我们再往上游走走。”

    吃完早饭,一行人沿着河岸向西而去。

    拒马河的主要水源是山里泉水,加之地势落差大,在这个北方河流普遍干涸的深秋季节,拒马河依然水流湍急如巨马奔腾。

    河宽大约一二里,最窄处也有半里,试了试水温,没有一丝凉意。

    太合适了!

    炼铁与打造军器首先要解决动力,而这时代最大也最可靠的动力无疑就是水力了。

    但是北方的河流普遍存在冬季结冰与春季干涸的问题,而拒马河恰恰没有这些麻烦。

    继续前行,穿过二十多里的丘陵区,前面是一片光秃秃的山,虽有野草灌木覆盖,却绝少大木丛林。

    “谁这么缺德把山木砍得这么干净?这一路也没有多少人烟啊!”有人嘟囔着。

    旁边人赶紧捂住他的嘴,小声道:“不要命了?这是内府山厂干的,伐木烧炭给陛下用呢。”

    朱由检面露尴尬之色。

    回头就抓紧在宫里推行煤炭,木炭这玩意太坑。

    “掉头,把人散开,寻一处稍微平坦又没有人烟的地方,要大一些。”

    “陛下,整个涞水县才3000户攻击3万多人。这附近只有几个村子百十户人家,分属木井社与黄村社,荒地多的是。”王之俊忙道。

    咦,这厮够心细的,看来用他做这些事务挺合适的。

    两三刻种后,撒出去的人马就回来了,回报说有三四个地方合适。

    各处看完,最后选择了靠近山区河岸边一片无人耕种的地。

    这地形好,拒马河从西北流向东南,西北边有山脉与河平行,离河大约二三里,形成一个长五六里的狭长地带,大约二十多顷的模样。

    “王之俊去打听下,这地有没有主?

    如果没有就征用,如果有就买下来。”

    “臣马上派人打听,若是买,臣亲自去办。”

    招手喊过一旁休息的工匠:“都过来。”

    这次各种用得着的工匠都带了三个,都是各行顶尖的老师傅。

    “朕带你们来,是因为朕准备在这里建一座军器厂。

    朕需要工匠,能干的手艺高的工匠。

    朕也不会亏待你们,顶尖大工匠,月银五两,手艺高的,朕给月银三两,普通的月银二两。朕还会发一些悬赏,完成的人会有重赏。

    朕还保证,没有人敢克扣你们的钱粮,没有人敢刁难你们。

    但是军器厂事关国事,有很多东西不能外传,所以朕要你们带家人一起来,朕也会尽力给他们一份营生。

    若是敢有泄露这里机密者,以通敌论处。”

    朱由检扫了众人一眼,加重了语气:“好坏都讲了,不愿留下的可以走了。”

    众人面面相觑,虽然搞不清状况,可月银五两是听清楚了。

    他们都是各行顶尖工匠,如果他们说手艺不好,估计也就没几个好的了。

    这可比在工部拿二两强多了,何况这二两都拿不囫囵,七扣八扣去一小半。

    众人齐声道:“小人们愿意留下。”

    “好,你们等会将家人都报上去,根据家人多少先给你们盖些住房。

    ——

    将事情逐一分派。

    首先统一尺度,规定以工部营造尺为标准。

    这尺子后世有实物留传,一尺32厘米误差很小。

    卡尺圆规什么的都解释一遍,出铁后先制造工具,以后会推行到大明的方方面面。

    再解决动力。

    “木匠、铁匠过来。”

    “陛下,我们三个是木匠。”站出来三个头发都白了一多半的老头。

    “你们多大年纪了?怎么不在家看孩子呢?”

    “陛下,小人41。”其中一人道:“小的们大多在四十上下,力气有的是,不会耽误陛下的事。”

    才40左右就头发花白了,看来日子实在不咋滴。

    朱由检径直问道:“水轮知道吗?”

    “陛下,小的知道,这个南方多用,北方河流夏天暴涨春秋干涸冬季结冰,所以很少用。”

    朱由检掏出几张水轮草图:“能看懂吗?”

    “这与小的看过的不一样啊。”接过草图,三人嘀咕了一会,还是那人出面解释。

    “说。”

    “陛下,河里提水的水车倒是明白,后边有些不明白。

    看您这图是先将水从河流提升到高处水池里,水池又设有闸门放水到水渠,高架水渠尽头出水冲击下方的水轮带动机械,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还有叶片怎么是斜的?

    传动也不是用水轮轴,而是另外加了个小齿轮,好像也是多此一举?

    这一张,小的大约也能看明白,应该与喞筒差不多。”

    朱由检笑了笑,这没法都给解释。

    冲水板倾斜些角度,两侧各加上一块木板,这么一来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存水区。

    这么做是因为根据前世的记忆,上射式水轮的动力来源主要就是这个存水区,存在里面的水在重力作用下带动水轮转动,与水流的冲击力关系不大。

    相反,下射式水轮,也就是立在河里的水轮,动力来源主要就靠水流冲击力了。

    水池闸门其实是最原始的调速器,通过控制水量来提供稳定的可调节的动力。

    传动不在水轮轴心,而是在旁边加一个齿轮与水轮外圈侧面的轮齿连接传动,主要是减轻水轮自重,减少过程中动力的损耗。

    喞筒,其实就与后世的压水井一个原理,只不过上面是密封的,一根出水管向上伸出去。

    动力改为水轮带动曲轴传动,一个水轮带动六个喞筒。

    这是首先要解决的,效率比水车提水高太多了。

    更多的提水量,才有更多的动力。

    至于密封?

    我要是什么都会,要你们干什么?

    简略的解释几句,不能解释的就略过,交代先用硬木制造几套,以后逐步替换为铁制。

    几个工匠虽然还是不明白,却也知道该怎么做了。

    说起来,这就是明清科技落后的主因之一,只求‘知其然’,却不穷究其‘所以然’。

    “陛下,小的大约明白了,也知道该怎么做,您打算将水池建多高?”

    “三丈,能不能做到?”

    “能,只是这水池工程可不小,而且水车也太高了,不可靠。”

    “这样啊,先建一丈半吧。”只能先矮些了,等生产出唧筒,水池高低就不会受限于水车了。

    “炼铁工匠呢?”伸手喊过炼铁工匠,掏出精炼炉草图给他们看。

    三人看了半响,一头雾水:“陛下,小人看不明白。”

    招手几人蹲下,连说带比划,甚至让他们捡石子搭了个模型:“一个大炉膛,中间一道矮墙隔成两部分。煤从一边烧,火焰越过矮墙从放生铁的炉池上方经过,从最后面的烟囱冒出去。

    生铁池上面的顶做成拱形的,侧面开有搅拌的孔,用铁棒搅拌,下方有进料口排渣口。

    看着草图,听着皇帝滔滔而谈,众工匠面面相觑,这位不是皇帝吗?怎么改行做工匠了?

    听说先帝喜欢做木匠,这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果然是家传。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