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徐光启

    军器厂有两个技术的改进是根本的,其余技术的作用是提高效率。

    一,改进精度,炮膛枪膛游隙必须大幅减少。

    这可以通过机床来解决,机床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通过自身一步步的改进精度。

    二,改进铁质,铁的质量不好也白瞎。

    明清钢铁,最大的问题就是磷硫含量超高,这可以通过添加石灰粉解决。

    而且,生铁再融,本身就有一个去杂质的作用。

    将生铁经过精炼炉再融并添加石灰粉,生产出的生铁,质量绝对比西方工业革命前的铁质好一些。

    再通过搅拌以燃烧碳,如果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通过控制搅拌时间,就可以生产出钢。

    而且只消耗两三成生铁,成功率也比较高,比起大明的炒钢法灌钢法产量高损耗低。

    这办法与炒钢法一个原理,都是想办法将铁中的碳降到一个合适的含量。

    说起来,所有的炼钢法不都是在折腾所含的这点碳吗!

    他还知道一点小转炉的原理,可惜,这个技术是十九世纪中期蒸汽机成熟以后才出现的,条件不具备。

    关键是温度,要达到1600度以上,没有蒸汽机加热鼓风可以洗洗睡了。

    还有鼓入的氧气必须达到一定的风压,没有蒸汽机也很难实现。

    氧气倒不是必须的,空气而已凑合。

    ——

    将钻床.铣床等一些以现在的技术能做的交代给他们。

    大明已经有了立式钻床,鲁密统的枪膛就是用钻床扩孔的。

    铣床与其一个原理,无非就是刀具不动器件转。

    水力锻锤更简单,画个草图一看就明白。

    早期拔丝机是用一块铁板,上面钻出大小不一的孔,将铁丝加热后从需要的孔中穿过。

    一人用钳子捏住铁丝,坐在由水力驱动的椅子上,椅子则前后运动,以现有条件,做出来也不难。

    砂模铸造也早已有了,铜钱就是砂模铸造工艺,只是从来没用在铸炮上,也缺少一个模芯工艺,这也不太难。

    早期辊轧机就是用上下两个滚筒,以足够的动力压制加热后的铁板,这玩意也不是不可能造出来。

    螺丝也已经有了,鲁密统枪管后部就是用螺丝堵住的,需要清洗枪管时卸下来就是,需要改进的就是统一使用六棱螺丝。

    轴承有些麻烦,古代一直在用的是铜瓦轴承,其实就是两片有凹槽的铜板,凹槽里倒入油,朱由检不觉得这东西能经受得住水力驱动机械的高速磨损。

    幸好最原始的滚柱轴承在原理上很简单,在内外轴之间加上一些圆柱体就是了,起码比轴瓦耐用。

    再定下赏格,令工匠研制精密轴承.精密齿轮、龙门吊等等配件与机械。

    ——

    有些事也可以先做着。

    交代先建一座简陋的精炼炉,打造工具之外也打造一些武器样品。

    煤、铁、木料等原料在工部与宫里各库内搜寻,不够就去市场上购买。

    也不贵,福建、广东的生铁每斤0.016-0.032两不等,上好的无烟煤百斤0.14两。

    贵的是运费,暂时也没法算。

    定下火炮规格,陆战用6磅与12磅两种,炮车尺寸可能有些麻烦,也无非是多试验几次的事。

    战船口径则统一为18磅,分为长炮和卡龙炮两种,四轮小炮车则比较简单。

    默默的换算片刻,将尺寸告知工匠,吩咐先将模具作出来。

    火统口径在18.5毫米,交代多做几支等实弹测试后再定型。

    四轮带转向系统的马车也交代下去,这个东西做辎重车再合适不过了,技术上也没难度,缺的只是一个想法。

    还有木桶。刀剑、铠甲等等,一一寻人负责。

    交代王之俊从宫里调几个账房过来管理钱粮,新的账簿、票据管理办法是必须的。

    找一两个可用的太监总管此处,主要安排物料供应、工匠生活需要、监督工程、与地方官打交道等日常工作。

    王之俊亲自与工部交涉调用需要的工匠,再将西边荒地与附近山头都购买下来备用。

    将四卫营、勇士营裁撤下的老弱都调来,削了军籍充当建筑工人。

    建筑水渠、修建房屋、整修道路、运输原材料,反正有的是活给他们干。

    如果人手还是不够,再从附近招募,所有的人员薪水全部市场价结算,一应花费全部由内库支出

    最重要的是火药。

    他才十八九刚当上皇帝,家里仨老婆一个比一个漂亮,而且在大明可以说想娶哪个就娶哪个。

    更妙的是,没有数量限制!

    可火药局就在皇城内,这简直就是在被窝里放了颗炸蛋,绝对不能容忍。

    在宫里寻几个绝对可靠的太监掌握火药配方,他们这辈子就老死在火药作坊吧,当然其家人的妥善安置是必须的。

    火药配套的提纯、磨碎、混合、烘干以及颗粒化机械,火统用火药使用纸袋定装,火炮用火药则使用丝绸袋装与弹头捆扎在一起,这些都要同步研究。

    看看工匠们都在研究草图,招手示意曹文诏:“你看看附近地形,朕要在这里放一些守卫,营地你来选。”

    “末将遵命。”转身叫了几人骑马转悠去了。

    朱由检估计也没得选,一东一西两头一堵就完事,不过对此他没什么自信,只能委派曹文诏了。

    事实证明也就这样。

    曹文诏带人转了一圈就选好了地点,一东一西两个军营,只在北边山头多设一岗哨。

    ——

    第二天早饭过后,几个工匠就抬着个东西兴冲冲的过来了,老远就激动的大喊:“陛下您看,小的们做出来了。”

    “陛下面前也敢喧哗,大胆!”王之俊怒了。

    “行了,别听他的。”朱由检伸手示意吓的呼啦一下都跪在地上的工匠起来。

    打量一下,是个沙盘。

    果然是老师傅,昨天他随口说了句,今天就做出来了。

    沙盘古已有之,不过从来没普及过,最多就是军事上用一用。

    沙盘底是用几块木板拼起来的,大约一米半见方,用泥土堆积的地形大致不差。

    沙盘上,整个地方分成两部分,东边是厂区,一排排厂房错落有致,西边小一些的是住宅区,泥塑的房舍鳞次栉比。

    细节上,用泥巴捏的水轮精炼炉等次第排列,炉子连大致构造也捏了出来,水力锻锤也做了个模型,与草图一般无二。

    记得看过纪录片,希腊罗马那边很早就有高架水渠,这水渠基座却是实心的。

    “试一试像造拱桥一样呢?”

    用木棒将水渠基座捅出一个个拱洞:“像这样。”

    几个工匠看了看:“可行。”

    有了这东西,朱由检索性现在就规划起厂区。

    沿河流留出一条道路。

    工匠住房调到东边,附近还有不少荒地,种点果菜也是好的。

    中间是军器厂厂区,进了大门一条主路,沿路边一道高架水渠。

    一边是仓库区,对面留出地方作冶炼区。

    铸造火炮,轧板,锻打钻铣,路两侧依次排列。

    西北角一个小山坳做火药区,距离厂区五六里,建一道水渠过去。

    简单调整一下,挥手让工匠自去忙活。

    ——

    次日感觉已经没什么可以做的了,朱由检决定打道回府。

    投产还早得很,一个月建好一座炉子开始生产工具,建新的精炼炉,再有俩月也未必能完工。

    这么算,明年2月能投产就不错。

    “陛下,直接回京?”周遇吉过来请示。

    “路上还要查看适合的地方建兵营。”

    “陛下,这里就很不错啊,有山有水,西边也有平坦地方训练,还能看护军器厂。”

    “这里有些远,朕要军队能在一日内抵达京城。”

    “这样啊。”周遇吉略一考虑:“那只能在房山县附近寻找了,步军急行军一日可到京师。”

    “一路走着看,你们现在就去收拾。”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