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西山煤

    十月五日,皇极殿内人有些多,除了阁老、九卿外各部侍郎也都在。

    王在晋的奏疏都已知道,诸人面色都很凝重。

    “诸位先生,宗藩之事为何还未商定?”

    黄立极出列道:“如今各王府宗禄已成定额,将军以下俸禄实不可考。

    因此臣等以为,俸禄既是定额则辅国将军以下强制除爵似无必要。

    亲王俸禄就依陛下的意思折钞,其余俸禄却无需细究,只令各王府或减三成或减四成即可。”

    朱由检点头:“就照此拟旨,各省王府明年起定额削减三成,亲王俸禄七成折钞。

    辅国将军及以下士农工商听其自便。

    愿意除爵者,补发所欠俸禄。”

    现在封爵不封爵的无所谓,他在意的只是银子。

    定额减三成也有四五十万,很满意。

    至于以后,有的是办法收拾这些宗室。

    “朕前次问起外内外兵数,诸位到底厘清没有?”

    崔呈秀忙出列道:“陛下,此事皆因北虏来犯所致。

    六年时关内外原各有六万兵,北虏来犯时各处增援后增至九万余人。

    北虏退兵后,援兵除万余人回防原地外,尚有两万留在关外,是故有关外八万兵之数。”

    “哦?”朱由检狐疑的看了郭允厚一眼。

    “确实如此,此事也有前些日督师辽东太监刘应坤上疏请发皮袄钱,也是按十四万人要的。”郭允厚道。

    “朕翻阅奏疏,又见四五月时郭尚书有奏疏言‘原题官兵一十一万二千八百五十七名,见在兵一十万七千六百一十名,原定马骡五万三千八百五十二匹,加内镇臣标马一千五千一匹,见在止三万六千四百八十五匹。’

    后面尚有‘尚未补足之兵马臣部亦不复议扣,即不应处补之漂毁臣部亦不复议查之语’。

    此事何解?”

    郭允厚苦笑:“此事臣已讲的明白,先帝亦有圣喻‘军需重大紧急时,还著速措接济该部,不得以截算坐视’之语。”

    “朕不是皇兄。”朱由检冷笑。

    郭允厚坦然道:“此事臣亦在奏疏内讲过,户部实发粮饷已超出定实额许多,唯先帝不欲细查尔。”

    “定额、实额、旧额。”朱由检以手扶额:“谁能告诉朕这是怎么回事,关内外现在又到底有多少兵?”

    “旧额乃孙督师承宗所定,计兵一十万七千三员名、马骡五万三千八百五十二匹头。

    实额乃六年时先有巡关御史洪如钟报兵只有九万三千二百名,马骡四万二千九百余匹头。

    后有六年八月抚臣袁崇焕题报关内兵不足三万,关外兵六万余、马骡三万八千余。

    今年几经增兵,则宁远兵八万、关门兵六万,另有班军四万。”

    蜜汁关宁军军额!

    孙承宗定额后,五年时柳河一败之下被高第上疏说只有五六万人,到六年圆嘟嘟上疏就成了九万,现在则成了十四万。

    也没法追究,都说了是天启的锅。

    反正已经派了御史清查,等盘点完再说。

    “先按这数额拨发粮饷,待巡查御史清点完数额后扣去多发的。

    还有,四万班军在那里干什么?”

    崔呈秀心道这不是明知故问吗,赶紧答道:“陛下,关外两年内连续作战,各处城池堡墩台俱已残破不堪,修缮之事自然要用班军。”

    朱由检冷笑,还要修缮?

    “将班军尽数发回各卫屯田,宁远城若有残破令裁下的老弱修缮,除此之外各堡寨墩台俱不修缮。”

    所谓班军,就是各地卫所轮流上京训练,后来就逐渐发展成去各边当建筑工,其间每月只有几斗的补贴,还要被各级军官克扣。

    这制度实在太坑,令其回家屯田无论对朝廷还是班军都是好事。

    当然,对某些人不是好事。

    “陛下,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啊。”崔呈秀忙道。

    “为何不可?”朱由检再次冷笑:“耗费朝廷无数钱粮修缮,然后等东虏下次犯边时再被拆个干干净净吗?”

    孙承宗的塔攻战略,每隔几十里就有一个城堡,然后配以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墩、台,就这么一路修到了锦州。

    结果呢?

    一个宁远大捷被辫子将宁远之外破坏的干干净净,还搭上了几十万石粮食、两千战船、数万性命。

    换了圆嘟嘟上任接着修,辫子再来又打了个宁锦大捷,这次结果更糟,连锦州、大凌河、小凌河几处都还没修好,就又被后金拆了个干净。

    也不对,大、小凌河是关宁军望风而逃主动放弃的,锦州还是守住了没被拆掉,当然也只有锦州幸存了。

    这数年来,大明与辫子就这么修了拆、拆了修,至于其间是谁在一力推动此事,又是谁居间得利,也无须细说了。

    不过大明朝廷诸公也不全是废物。

    ‘锦州遐僻奥区,原非扼要之地。当日议修已属失策,顷以区区弹丸几致挠动乾坤半壁,虽幸无事,然亦岌岌乎殆矣。’

    ‘……抚臣欲于关门蓟门各练兵一万五千以备调遣之用。’

    这是阎鸣泰的话,意思就是锦州其实无足轻重。

    而且自从开战,为了区区一个锦州,大明调动了蓟镇、宣府、大同三镇精锐,再加上辽镇自己的兵力,可以说是一个锦州搅动了半壁江山。

    而且圆嘟嘟还嫌不足,还要继续练兵增兵,大明朝廷受不了了。

    天启也很配合:‘得旨宁锦之捷制胜折冲皆受厂臣秘画,朕所鉴知,锦州之议业有旨下部,宁远八万关门六万兵已不少。’

    在辽东经略王之臣与总督蓟辽阎鸣泰的坚持下,今年五月关宁军主动放弃了锦州。

    诸大臣面面相觑,这话不好接了。

    片刻后黄立极出列:“臣以为虽然耗费了些钱粮,却换来了关门稳固京师无警,还是值得的。”

    朱由检沉默一会道“此事稍后再议。

    昨日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上疏言辽事,诸位先生数日来也不断上疏谈及辽事,今日一并廷议此事。

    来人,挂上舆图。”

    数名太监将一副巨大的挂在木架上的地图放在丹㙄之前,地图上清楚的标注了辽西的情形。

    “有大臣上疏重新占据锦州,朕也不想多说。”走下御座来到,接过王之心等手中的木棍:“朕就以宁远为例。

    如果北虏以两三万兵力围困,再于城外挖掘壕沟断绝内外交通,然后再以三五万兵力置于宁远与关门之间,时间就以半年为期。

    谁能解了此围,朕就不再提起退守之说,甚至进占锦州也未尝不可。

    诸位大臣请上前细看,诸位都是国家栋梁、足智多谋之人,想必是有办法破解的。”

    诸人依言上前查看地图,不时有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

    实际上,这就是历史上崇祯四年辫子攻打大凌河时的战术。

    围点打援,很有效的战术!

    祖大寿死守在城内,因为缺粮将万余班军吃的干干净净,好歹撑了几十天。

    孙承宗在关门,先后组织了几波援兵却被辫子吃了个干净,大明关外精锐断送一空。

    最后祖大寿眼见援兵无望,杀了何可纲后率万人出城投降。

    这就是孙承宗塔攻战略的致命弱点。

    堡垒战术的价值,就在于敌人不敢随便越过,因为你跳过堡垒进军的话,有被人家前后夹击的风险不说,后勤也会受到骚扰。

    可这还有个前提,就是需要一支敢于野战的军队。

    没有一支可以野战的军队,堡垒只能变成乌龟壳,只要辫子有足够的耐心和力量,砸破只是早晚的事。

    所谓宁锦大捷,不过是因为辫子前后仅仅围攻了24天而已。

    其实破解也很简单,只有有敢战能战之兵就可以!

    就这么简单!

    到时候内外夹击,辫子反而变成了饺子馅。

    大明有敢战能战之兵吗?

    很可惜,自从浑河血战之后,最后的强兵也已随风而去化作尘埃。

    更可惜的是,浑河之败的主要责任在于白杆兵与浙兵将领不合、扯后腿、关宁军卖队友,否则断然不会打成这个熊样。

    ——

    说起来,圆嘟嘟的运气真的很好,生前碰上了还没琢磨出这战术的黄台吉,等黄台吉琢磨透彻后他又已经被崇祯做成了生鱼片。

    很令人哭笑不得,种种巧合成就了他的一世威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