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易州号

    主动提高盐引?

    不能这么坑人啊!

    “部堂,您这样,小的生意没法做了。”

    “您不能这样,小的们礼物并不轻啊!”

    崔呈秀冷笑:“你们是说,这些银子是行贿本官的?”

    张举犹豫半响,在崔呈秀冰冷的目光下,终于没有敢说出一个‘是’字。

    “部堂,如果执意如此,这生意不做也罢。”

    “对,这生意不做也罢。”

    “罢市!”

    崔呈秀再次拍手:“来人,给本官记下谁不想干了。”

    又冷笑道:“这天下赔钱的生意没人做,可不想做盐商的,本官倒是从未听说过,今日倒也开了眼界。”

    眼见的仆役拿出笔墨询问名字,众盐商发现这不是开玩笑,顿时闭嘴无言。

    “呵呵。”崔呈秀换上一副笑脸,闻言道:“愿意继续做生意的,将认购的盐引数量登记,不愿意的就从此门出去,本官绝不勉强。”

    王毓雅脸色铁青:“崔部堂如此搜刮,却脱不了一个害民之名。”

    程于伦面色沉重,一言不发。

    僵持片刻,诸盐商终究是乖乖的签下认购文书。

    三月底开始,弹劾崔呈秀的奏章一封接着一封。

    朱由检有些纠结。

    崔呈秀刚刚才上任,又是魏忠贤保举的,他打心眼里不相信崔呈秀敢这么干。

    可奏章里言之凿凿不说,甚至人证齐全,都是有名有姓的盐商。

    叹了口气,要是真的,这脸可就丢大了。

    “召魏忠贤。”

    魏忠贤没一会就来了,也不废话,将奏章给他自己看。

    见魏忠贤看的吃力,王之心只好代劳。

    等到听完,魏忠贤脸色却没什么变化。

    沉思片刻后:“陛下,何不再等等?”

    “给朕个理由,朕可以再等等。”

    “崔呈秀虽然有些贪,却非无脑之人,做事绝不会这么莽撞粗糙,臣敢以顶上乌纱为崔呈秀担保。”

    崔呈秀以前就是他的谋主,做事如何魏忠贤心里有数。

    何况临行前他刚刚对其警告了一番。

    赌上自己的前程,是因为对崔呈秀对自己都有信心。

    朱由检略一考虑,既然魏忠贤这么有信心,等等也不是不行,无非是耳朵受苦,只是稍有压力而已。

    笑道:“老魏,我要你的乌纱干什么?

    没了乌纱可不方便为朕做事。

    这样,既然老魏你这么有信心,朕就等着他上疏自辩了。”

    “臣谢陛下信任。”

    直到4月中旬,崔呈秀的奏疏才送到朝廷。

    证据确凿之下,朝堂上弹疏不断,这些日子朱由检着实担了不少压力。

    “...臣不胜惶恐。

    此次共收受礼金礼物计二十六万有余,钱物俱已在押解进京路上,清单先行附上。

    ……臣有一请求,请陛下授予臣事急时调动外兵之权,此固办事之需,亦臣之一点私心,请陛下准允。”

    “臣此疏到时,陛下想必已经接到无数弹劾臣的奏疏,臣一一为陛下分说。”

    崔呈秀详细的将事情经过讲了一遍,又解释了为什么没有先禀告。

    “两淮盐务之弊,盘根错节,从使臣到小吏无不涉于其中。

    若以平常手段,必然会耗时日久,臣方出此下策。

    臣不敢欺瞒陛下,其中亦有臣之一点私心,望陛下恕罪。

    臣又虑及路途遥远通信不便,若臣事先请于陛下,一则误事,二则易被彼辈事先知悉,此之所以臣未及时禀告于陛下,还请陛下恕罪。”

    写到这里时,崔尚书的心都在滴血。

    26万,他崔尚书的全部家产在捐出5万后,连这个数的零头都没有。

    就这么眼睁睁的送出去,真的是很不舍的。

    咬咬牙,还是得送。

    要说崔尚书以后还会不会这么清廉?

    那是绝不可能的。

    大鱼大肉不敢吃,小鱼小虾那也能填饱肚,不是吗?

    朱由检哭笑不得,这货居然连皇帝也不信任。

    不过也难怪,皇宫就像个筛子似的,到处都是漏洞。

    数万人挤在小小的皇城里,整顿都没处下手。

    除非刻意保密,否则朱由检自己都不敢说消息不会外泄。

    “盐务之坏,坏在官员,坏在吏治。

    臣试举一例,盐道书吏一名,顶首银一万两,书办八千两!

    此银从何而来?

    必然是损公而肥私。”

    朱由检有些眼红,书吏位子这么值钱?

    如果由朝廷来卖的话,每年几十万两呢!

    “提高盐税银20万两之外,臣亦建议加设巡检司严查私盐。

    再将销售不力之盐商除名,另募有实力之盐商包销盐引。

    请陛下定夺。”

    琢磨半天,都不是什么好招数,至少比满清的办法差远了。

    满清有什么办法?

    取消盐商资格限制,就这么简单。

    任何人都可以去盐场买盐领票,凭票在指定的大区域之内随意销售。只要有票,路上也没人管你,到了地方,地方官也不敢向你收陋规。

    满清要做的,就是蹲在盐场收税。

    这时候,做私盐生意就很不划算了。

    因为,没了垄断,大伙挤在一起竞争,这点利润似乎不值得搭上身家性命。

    效果很明显,改制以后,大量私盐贩子摇身一变成为合法盐商,满清盐业从官盐滞销变成盐税超过惊人的2500万两银子。

    而充分竞争之下,百姓也吃上便宜盐了。

    只有一个副作用,大量扬州盐商破产。

    为啥?

    与官府勾连太深,一时半会脱不了身,被官府给拖累死了。

    至于满清之后,不能说,不敢说。

    ----

    “陛下交予臣调查长芦盐场之事,以臣之见,陛下无需多费手脚,只需把住河流附近以及可晒盐之处,自然就把控住了长芦盐场。

    概因盐业之重,首在运输,运输之便,首在河流。

    而制盐之法,无外乎煎盐与晒盐,又以晒盐最为价廉。

    每日晒盐200斤,所需不过一夫之力,以一家两人晒盐,一年给银30两计,折算下来每斤所费只有几文而已。

    而煎盐之法需人多、需燃料、需铁盘,所费不知高了多少。

    臣亦请在各大盐场推行晒盐,凡是能晒盐之处,朝廷将草荡地募民开垦。”

    这时候,运输是个大问题,河流就好比后世的高速公路,陆路就好似羊肠小道,成本相差巨大。

    控制住晒盐场所与河流,无异于掐住了盐业的脖子。

    这样一来,长芦盐场的事就容易了许多。

    推广晒盐也可以,不过不能急。

    这时候大明有两成左右的盐是晒制,之所以不能再提高面积,一是官府觉得煎盐容易控制,二是各盐场盐户抵制。

    因为每家灶户,朝廷要划给他200亩上下的草荡地作为燃料来源。

    很多灶户就钻这个空子,将草荡地开垦取利,更有很多豪强巧取豪夺草荡地。

    取消草荡地,必然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操之过急的话就容易出乱子。

    想了想,各地提高多少让崔呈秀自己看着办,估计全国30-40万应该有的。

    晒盐之事务必要谨慎,万事以稳定为首要条件。

    时机一到,直接一步到位取消盐商资格限制,如果更狠一些,就连销售区域限制也给取消了。

    要调兵权好说,南方各卫所都闲的蛋疼,给点事做也不错。

    可是,虽然提高了盐税,朱由检却有一种事情脱离掌控的感觉。

    可人家崔尚书工作积极性这么高,总不能打击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