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黄连果 > 第二章|王光勤的童年

第二章|王光勤的童年

    王光勤生于湖北农村的一个穷苦人家。他父亲童年时生了眼疾,无钱医治只留下几分眼。无法,一辈子只能走村串巷给人算命度日子。每天出门全靠碰运气,要是做到一两个生意,收到几毛钱,能买上两斤米回家,那一天的日子就好混过去;要是转了很多村还没有开张的话,那好了,一家人只能挨饿一天。

    是的,“先生”能算到别人几年或一辈子的祸福寿喜,而每天早晨起来却不知道自己的晚饭米在何方?一家人饱一餐饿一顿,难以为继。这种日子纯属受罪。

    王光勤的母亲本来是一个健康而勤劳的农村妇女,可惜只是三寸金莲,不能下地种庄稼。不知是哪个昏君下令要妇女裹小脚,害苦了她一生!她只能在家靠纺纱织布挣点钱。这种方法挣钱往往是徒劳或亏本。比如今日在“乙城”五毛钱一斤买来的棉花,经过三五天把棉花纺成了纱,再去“甲城”卖纱,一斤纱能卖上七八毛,则净赚到三五毛,高兴极了;可是再去“乙城”买棉花,棉花已涨到八九毛。天那!三五天工夫是徒劳或亏本了。真造孽!穷人张罗点钱难上加难,日子就难熬了。

    如此说来,王光勤童年的生活是苦水一潭,饱一餐饿一顿,度日如年。

    隔壁的童华华和王光勤同龄,都是七岁,出生时只相差两个月。平日里他俩像一对双胞胎一样常在一起玩耍。

    童华华的家境比王光勤家好得多,但是他没有王光勤聪明,已七岁了,连说话也说不清楚,记忆力很差。

    闷热的夏天过去了,送来一场秋雨,天气转凉快了。

    秋季开学了。一天上午,童华华的爸爸送儿子去学校报名读书,王光勤也好奇地跟着去了。

    童华华爸爸对先生说:“先生,我家孩子叫童华,今年七岁。要报名读书,请先生收下吧?”

    “行行,我们欢迎。不过进一年级要入学考试。”

    这位先生花白头发,戴着近视眼镜,穿着灰色长衫。文质彬彬,很有礼貌的样子。

    童华华爸爸问道:“考试怎么考?多少分才录取?”

    “很简单,只须孩子能数上十个数就行了。”

    童华的父亲很有把握地说:“那好,那好,华华你过来,数十个数给先生听听。”

    童华有些紧张,两颗凝滞的眼珠出神地望着先生,吞下一口唾液,站着不敢动。

    先生轻轻地把童华牵到身边,温和地问:“你叫童华?”华华点点头。

    “今年几岁啦?”

    童华脸红到颈脖子,有些害怕不吭声。先生拉住他的手和颜悦色地问道:“你数十个数给我听听好吧?”

    他想数,却吞了一口唾液又停了下来,先生只得示范了,说:“是这样:1,2,3,4,5,6,7,8,9,10,能不能数?”

    童华华点了点头,开始数了:“1,2,3......嗯,5,嗯6....嗯4,9......”他嗓子有些哽塞,愈数愈紧张,叽里咕噜数了好久没有数出来。可惜,他数乱了,也掉了几个。

    先生有着最大程度的耐心,说:“不要慌,重新来,再开始数。”

    童华华又开始数:“嗯1嗯2嗯3......5,7,8....”

    糟了!童华华越是数,越是数不上来,乱七八糟折腾了半天,他干脆不数了。

    他爸爸一旁急得眼珠瞪得圆圆的,骂道:“华华,你今天怎么搞的?连十个数目都数不来?!”

    童华华哭了,他胆怯,迟笨,经不住这样的折腾。

    长衫先生有些扫兴,用食指托托鼻梁上的眼镜,沉思了一下开了腔:“对不起,这孩子的智商有问题,我不能收。”

    真倒霉,华华今天怎么连十个数都数不上来?现在先生不收他了,他爸爸又恼火又沮丧,几乎要动手打儿子了。

    长衫先生看到王光勤和童华差不多大小,便问王光勤道:“小朋友,你能数几个数目?数来听听。”

    王光勤大胆地数了起来:“1,2,3,4,5,6,......11,12,13,14......101,102,103......578,579......

    他一口气数了上千,长衫先生打断他的话说:“好了,好了,不要再数了。你看,这孩子多聪明。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我叫王光勤,和华华同龄,今年七岁啦。是童华的好朋友。”

    先生好奇,想考考王光勤的记忆力,便说:“小朋友,我念几句诗你跟着念念看,好不好?”

    “好。”

    长衫先生两眼微微闭着,摇头晃脑的吟起诗句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先生的头还在摇晃着,拖腔尚未落音,王光勤已经一口气把四句诗一字不漏地背下来了。

    “原来你会念这首诗?”先生好奇地问。

    “原来不会,这不是你刚才教我的么?”

    “哦,记忆力有这么好?那我再来考考你,听好。”

    长衫先生又摇头晃脑地做出吟诗的架势,因为格律诗讲究平仄声调,读音必须押韵。他认真地吟唱道: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同样,先生的头还在摇晃,吟唱的声调尚未停止,而王光勤他又把四句诗一字不漏,一音不走地读出来了。

    先生连连点头称赞说:“奇才,奇才,记忆力相当好。”他高兴地下结论了,对着童华的父亲说:“很抱歉,你这个孩子朽木不可雕也,我不能收,你另请高明吧。这个叫王光勤的孩子录取了,我可以收他。”

    童华的父亲恳求道:“先生,你收下我的孩子吧?我不怕花钱,多读几年,留级没关系,水浸木头烂吗!”

    先生说:“那也不行,如果读不出来,人们只说我先生不行。你花了钱,我丢了名,坏了名声以后招不来学生。这不是两败俱伤么?不必多讲了,你带他回去吧!”

    遗憾,长衫先生执意不收童华,说要收王光勤。王光勤说:“先生,你收我也枉然,我家穷,没有钱读书。”

    “没有钱读书?那不成问题,我来想办法。”这位长衫先生实在爱才。

    回来后,童华的父亲把先生录取王光勤的事告诉了王光勤母亲,他母亲说:“聪明有何用?谁叫他投胎不择有钱人家?”她恨自己的命苦,生了聪明的孩子没有钱培养他,也是枉然。

    隔天,这位爱才的古董老先生真的找上门上来了。由人指点他认识了光勤家的草房子,弯下腰到了屋檐下伸手在门上咚咚咚地敲着。门开了,王光勤母亲见门外站着个陌生人,便问:“你找老头子算命吧?真不巧,他一大早就出门了。”

    “不不,我是学校教书先生,你是王光勤的母亲吧?”

    一听是学校先生她全明白了,忙说:“真不好意思,我真鲁莽。贸然,贸然,请进屋坐吧。”

    长衫先生进了屋,只见里面黑洞洞的。高度近视的他站着不敢动,女主人端来矮凳子他用手摸了摸坐下了,说:“你是王光勤母亲吧?这孩子真聪明,我很欢喜他。”

    “对不起,孩子不懂事昨天到学校去给你添麻烦了吧?”

    “没有,没有。你应该把孩子送进学校读书才是呀?”

    “不瞒你先生说,家里穷得叮当响,哪来钱读书呢?”

    王光勤家境寒苦,先生是不言而喻了。他嗫嚅道:“这个年头孩子不读书是没有前程的。而且你孩子聪明,有天赋,是一块读书的好料子,应该让他读书呀?”

    “我知道。可是,家里连饭都吃不上来,哪有钱读书呀?”

    话说到这里先生思考了一下说:“至于困难么,我们把你家的学杂费全免了,你们自己只须交点书费,行吗?”

    王光勤母亲踌躇再三,说:“那好吧,先生既然肯帮这个忙,那我就设法送他进来读书。”

    这位爱才先生听了如获至宝,高兴地说:“好,一言为定,一言为定。告辞。”

    他满意而去。

    当晚,王光勤父母商定卖去二斤纱给他交书费,送他进了学校。

    王光勤自进了学校认真读书,表现出非凡的聪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每晚在油灯下拿着针线,细细地将母爱密密麻麻缝进儿子的衣服,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儿子书声朗朗陪伴着母亲,把孝心和前程都寄托在字里行间,誓言此生要有所作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人人都夸耀他,师生们都欢喜他。

    他自己扎了个灯笼,在上面画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形象逼真,色彩协调。出于八九岁儿童之手真是极品,母亲提着灯笼给大家看,受到很多人的夸奖。

    王光勤读的是苦书,往往吃了早餐,中餐就吃不上了。一天母亲说:“儿子,中饭没有米下锅,你就不要回来吃中饭了。”

    “哦。”

    到了中饭放学,王光勤还是回来了。他妈责问:“叫你不要回来吃中饭,怎么回来了?”

    “中午大家都回家,学校里没有人,我也回来玩一会儿,别人认为我回来吃了饭,这不好看一点吗?”

    母亲听了挤出两行泪水。

    隔壁的童奶奶听到了,走出门喊:“孩子,过来。”

    王光勤去了,童奶奶给他一支熟山芋,王光勤接过来说:“谢谢奶奶。”他高兴地向学校跑去。

    平时上学中餐常常带些豆饼粉、胡萝卜、山芋之类充饥。从来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中饭。放学回到家便抓紧时间和母亲一道去挖野菜。因此他八九岁就认识很多野菜,什么马来头、稻竿荠、破絮裤草等等。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他都了如指掌。

    他们家吃的饭里放很多野菜,白饭变成了黑饭。当然母亲心疼儿子,把锅底的饭盛给儿子,那里相对野菜少一些。

    没有鞋穿,王光勤从小就学会了编织草鞋、蒲鞋。并夹些鸡毛、破絮之类在鞋内,可暖和呢!蒲鞋底破了又用绳子扎起来再穿;下雨天没有胶鞋,他搓一根草绳,两端系上砖块,中间挂在颈子上,一步一步挪动着走路上学,风雨无阻。为了读书,再大的困难也没有难住他。

    真叫环境育人,艰苦的童年生活使王光勤磨砺出一种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他好容易读完了“四年级”第一学期,并以优秀的成绩回来过春节。高兴地告诉妈妈说:“这个学期我得了全班第一。但是,你不要张扬出去哟!”

    “是,我懂!我儿聪明,妈知道。”妈妈搂着儿子的头贴在胸口,特别高兴。

    王光勤和童华华等小朋友欢欢喜喜度过了快乐的新年,到了开学的前几天妈妈惊奇地说:“儿呀,你父亲突乎其来生病了,连一斤米也挣不回来了,我再也借不到钱供你上学。家里没有米下锅,眼下要饿饭了。为了留一条活命,我托人讲好,送你去帮工放牛吧?”

    “帮工放牛?”四个字犹如晴天霹雳,把王光勤给震呆了。他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平时多么慈祥的母亲,今天突然变得如此冷酷无情?他含着泪水恳求说:“妈妈,我要读书,只有好好读书,将来我们家才会好。”

    孩子有远大的理想,这天真烂漫的话让他母亲一阵心酸。妈对儿子说:“儿呀,你的心愿为娘知道。眼下你爸一病不起,连一两毛钱的算命钱也挣不回来,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生活难以为继,怎么能上学呢?”

    王光勤体谅妈妈的难处,十二岁的孩子答应去帮工放牛。他眼里含着泪水,绝望透顶,可怜巴巴地瞅着母亲,觉得今天母亲如一个冷漠的生人!

    别的孩子此时此刻仍然沉浸在新年的热闹气氛中,而王光勤却夹着几件换洗衣服去上工了。从此将离开疼他爱他的妈妈和日夜向往的学校,走上独立生活的征程。

    俗话说:“有钱读三年书,无钱放三年牛。”有钱的孩子在学校里朗朗读书,写字;穷人的孩子却在荒山野外放牛,割草。帮工人端人家碗受人家管,打和骂随时会袭来。

    “月半大于年”沿路的人们仍然沉浸在新年欢乐的气氛中,欢笑声、鞭炮声此起彼落,十分热闹。而王光勤已走上了帮工受苦的路。

    农历正月十三,虽然立了春,柳枝上的芽包也已透露出春的气息,但是,春姑娘还是姗姗来迟,大地依然被点水为冰的冬之神霸占着,天寒地冻。刺骨的寒风劲吹,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到地面,大地白皑皑的僵化了。外面的一切仍然委缩在寒冷的冬天里。

    妈妈怀着沉重的心情,牵着十二岁的儿子冒着风雪,走在冰雪路上,脚下咯吱咯吱作响。路上王光勤看到母亲的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他强作精神对妈妈说:“妈,别难过,我长大了养您。”有了儿子这句话,妈妈心里踏实了。

    这条路刚好是王光勤上学的路,他疑虑地问妈妈:“老板家在哪里呀?”

    “别问,去了就知道。”

    一会儿进了村,原来老板家就在钱家庄。王光勤拉拉妈妈的手说:“这个村上有很多同学,不好意思,我不去了。”

    “哪怎么成呢?约好了的事怎么否言!同学有啥要紧,帮工不丢人。”

    刚走到老板门前,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跑了出来。她一眼认出王光勤,高兴地说:“王光勤,你怎么来我家呢?”

    原来她就是老板的女儿钱水凤,是王光勤的同班同学。这么一喊,王光勤虽然不好意思,却有一种同学的亲热感油然而生。

    “你好,钱水凤同学。”

    “好好好,你咋来了?”她边跑边喊:“爸爸,我的同学来了。”

    她爸爸从内屋走了出来。他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衣冠楚楚,神采奕弈,留着一撮小山羊胡子。

    王光勤的母亲见了钱老板,自我介绍说:“我是王家屯王光勤的妈妈,今天我把孩子送来给你家放牛,你看行不行?”

    “好好好。哦,十二岁的孩子个头倒不小,不知能不能做事。”老板有些担心。

    “老板,你放心,放牛、割草他都能干了。”

    钱水凤一听高兴地说:“好好,我们两人刚好同班,一同上学,回来一同放牛割草。”她不知道帮工是咋回事。

    老板说:“这孩子还小,你舍得让他出门受苦吗?”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钱读书,无钱放牛,天经地义。十二岁不小了,要他自己出门混个嘴吧。”

    母亲对儿子心疼有加,但觉得他出门吃苦受累总比在家里挨饿要好。

    “小孩,你到我家来是要吃苦受累的呀,你怕不怕?”老板试探王光勤怕不怕吃苦。

    “不怕!”王光勤摇摇头,爽朗地回答。

    “那好,就这么定了。”老板从屉子盒中取出帮工契约,读了一遍,大意是:“自正月十三至腊月二十三定为一年工期,中间不得缺工。生灾害病、失足落水自负;一年一石(担)米......”

    母亲听一句则心里酸一阵,担惊受怕。但听到有一石米则高兴了一下,便很快在上面划个“十”字,成交。

    母亲接来契约的手不住地颤抖,郑重地对儿子说:“勤儿,在此要听老板的话,安心上你的工。别瞎寻思家里的事和学校读书的事儿,这跟你没有关系!你必须认命去过帮工生活。”说罢,她含着泪水狠狠心离开了。

    王光勤望着母亲离去的背影,一颗少小离娘的心,碎了,眼泪夺眶而出,簌簌地往下掉。

    这时,与王光勤同班的天真烂漫的钱水凤一把牵住王光勤的手,去了自己的小天地--私人书房。那是整整一间房子做成的卧室连书房。木地板、玻璃窗、花窗帘;床上面铺着素花被褥,小白兔花纹枕边放着可爱的布娃娃;书桌上放着小闹钟和各种书籍;墙上挂着儿童画和几张小奖状。这是一个温馨的小天地。

    王光勤看了十分羡慕,与自己想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但他没多想,不自卑,认定这是各人的命。

    天真的水凤却说:“老同学,以后你也住这里和我一起学习、做作业。”

    “钱水凤同学,像你讲的有多好呀!可惜我是来帮工的,没有那个福份。”

    “不要紧,我跟爸爸讲就是了。我们一同上学读书,放学回来一同放牛割草。”

    说话间水凤的妈妈来了,她说:“放牛的孩子,我帮你安排了住处,在那小草屋里,随我来。”

    水凤忙说:“不,不,妈妈,他就住我这里。”

    她妈妈带着耻笑严厉地说:“姑娘家不知羞耻,那有帮工的男孩住你女孩子房间里?”

    水凤不知所以,幼小的心灵被痛击了一下,傻了眼。王光勤背着包袱跟她妈走了。

    该宿舍是两间小茅草房,半截关牛,半截开单。王光勤打扫了一下,在木板上铺些稻草,开了张床,与牛同舍,住了下来。

    农历正月,虽然树枝间冒出的嫩芽透露了春的气息,但仍然天冰地冻,原野没有放青。牛,还是关在家里吃枯草,一天只需喂两次草料和温水。平日里打扫地面和院子,有时两小水桶挑点水,倒也轻松。有空就陪水凤看书写字。

    几天后学校开学了,钱水凤准备去学校报到。她对妈妈说:“妈妈,叫王光勤和我一道去学校报名读书吧?”

    “傻丫头,光勤到我家来是帮工放牛的,怎么能报名念书呢?”

    钱水凤说:“他成绩很好,帮助我把学习搞好了就足够了,这叫‘陪读’。再讲了,我们俩放学回来再去放牛割草,读书放牛两不误,有多好呀?”

    “傻丫头,尽说些傻话,世上哪有雇人回来上学的?”

    “你不同意,我跟爸爸去说。”

    “那更不行!”

    钱水凤爱莫能助,想了想央求地说:“妈妈,以后你少给些事光勤做,要他腾出时间帮助我学习。我的成绩搞好了那不更好吗?”

    “那可以,我心中有数。”

    那天,春光明媚,风和日丽。钱水凤背着书包开学去了。临走时她牵着王光勤的手摇晃着说:“再见了--”,一双脉脉含情的眼睛瞅着他,恋恋不舍。

    王光勤眼巴巴地望着钱水凤离去的背影,无比羡慕。知道自己从此辍学了,再也没有读书的机会。心中的痛和恨交织在一起,几乎要哭出声!

    学校里,一天时间学生全部报到了。先生在班会课上问:“有谁知道王光勤怎么没有来报到?”

    钱水凤同学站起来说:“先生,他不读了,在我家帮工放牛。”

    “哇!”的一声,全班学生感到惊奇:“这么十二岁小孩怎么能帮工呢?”大家同情而惋惜的目光,面面相觑。

    后来,校方多次来动员,均无效,王光勤从此辍学了。

    钱水凤开学带回来四年级下学期的新书。王光勤用水凤的书一边打工一边慢慢自学起来,同时也辅导钱水凤。一个学期下来,钱水凤成绩也上去了。

    水凤父母非常高兴,他们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成绩好比什么都重要。因此他们只要王光勤放牛,其他事很少叫他做。

    无巧不成书,这样王光勤多亏了钱水凤取得了自学的好机会,没有荒废学业;钱水凤多亏了王光勤的帮助,学习成绩进步很快,成了一名优秀学生。

    一次,王家屯有个男人挑着担子回家路经钱家庄,听到山脚下有人在哭,停下来跑过去一看,原来是王光勤。他割了满满一大草篮子牛草背不动了。那男人说:“咳,可怜的小孩,怎么能背得动这么多草呢!”

    回去把此事告诉了王光勤的母亲,母亲帮儿子把草送来钱家。钱水凤知道了伤心地哭了一场,同情的心碎了。埋怨他爸太心狠!后来老板特地买了个小草篮子给王光勤,以后割草轻松多了。

    时间飞快,春去秋来一年结束了。俗语道:“二三团子二四饭,帮工的吃了就滚蛋。”(一方俗语)。腊月二十四那天,大师傅挑着一石(担)米和老板一道把王光勤送回了家。一进门对王光勤母亲说:“王大嫂,你儿子不错,放牛放得好,也帮助了我女儿的学习。我很满意,明年叫他再来。现在孩子和一石(担)米都交给你,请收下。”

    “好好,谢谢钱老板。明年一定再来。”

    那年父亲病好多了,算命的生意尚好。母亲纺纱也赚了点钱,再加上帮工的一石米,王光勤的一家舒舒服服过了一个春节。

    正月半过后学校又要开学了。王光勤对母亲说:“妈妈,我还是要读书,只有读书才能彻底改变我家的穷困。”

    老俩口子商量了一下,觉得儿子言之有理,再加今年手头比较宽松些,若坚持读下去当然好。母亲问王光勤说:“那你放牛耽误了一年的功课怎么办?”

    “我已经自学补上了。先生一定会给我升级的。”

    “那好吧。”母亲凑了点书费又将儿子送来上学。

    校长批评王光勤的母亲说:“这么聪明的孩子任意停学,影响他的学业和前程!”

    “家里太穷,没有办法坚持读下去。现在送来请先生重新收下吧?”他母亲央求校长。

    校长说:“四年级没有读完,现在只能留级还读四年级。”

    王光勤听了忙说:“校长,四年级下学期和五年级上学期的课程我都自学补上了,可以请先生考考我吧?”

    “那好,我来考查一下。”校长请任课先生出了较难的试卷,王光勤认真应考,结果得了满分。校长和先生们很是佩服,给他升了五年级。

    王光勤取得了重新学习的机会,他更加珍惜,认真学习。很快又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坚持了一年,王光勤读完了小学六年级上学期。实指望能读到完小毕业。可惜他父亲下半年又病重,卧床不起。两手空空的母亲再度陷入困境,再也没有办法供王光勤继续上学了。

    他母亲哭哭啼啼度过了春节,仍然在正月十三那天,托人说情把王光勤再次送到钱水凤家放牛。

    钱水凤即将小学毕业,很需要人辅导。在这紧要关头,王光勤又来了,她父亲心里踏实了,女儿的读书成功有了指望。

    完小的最后一个学期没能读完,王光勤非常遗憾。在钱家一边放牛一边辅导钱水凤的学习。水凤在他的帮助下进步很快,毕业前,她的成绩跃到了班上前十名。

    在一个初夏的早晨,阳光明媚,学校先生带着毕业班全体学生去报考初中。王光勤怀着十分向往读书的心理,把牛牵到了王家屯的大路口等待。那是去中学的必经之路,他去欢送同学们,要预祝同学们考出好成绩。

    来了,全班四十多位学生背着行李排成一队。走在前面的周先生一眼看到了王光勤,便说:“王光勤,你在放牛?”

    “是的,周先生,你带学生去考试,我预祝大家考出好成绩。”王光勤羡慕地说着,泪水差点儿流了出来。

    周先生看出了他的心思,忙说;“你也可以和我们一同去考呀?”

    同学们说:“对对对,王光勤同学你也去吧。你已经学完了全部课程,这个学期是总复习。你没有参加复习,对升学考试没有大碍。”

    “我就没有那个福份了!连报名费都没有。”

    “去去去,和我们一道去。报名费两毛钱我给你付就是。”周老师慷慨解囊。

    这时求学心切的王光勤胆大妄为,真的想去了,便说:“那牛怎么办?”

    钱水凤说:“这里离你妈较近,去叫你妈把牛牵着送到我家去。”

    “对对对,把牛送回去,我们等待你。”大家一齐赞同。

    王光勤犹如掉了魂似的,应声说:“好!”他真的把牛交给了妈妈,糊里糊涂地跟着同学们去了。

    在考场上他认真应试,觉得得心应手,没有遇到难题,特别一篇文章写得很满意.

    过了两周考试成绩出来了,真是奇迹,王光勤名列榜首。一个放牛郎竟然是乡试“状元”,这个奇闻顿时传遍了乡里。从此他获得了“牛郎状元”的美名,同学们羡慕他,佩服他,乡亲们赞扬他。

    红榜那天,有人喜,有人忧,喜怒哀乐全是这张榜。

    本来么,这“金榜题名”对于读书人来说是一大喜事,但是对王光勤来说并不是什么喜事,反倒觉得是一场儿戏,闹剧,增添了自己的懊恼和伤感。因为录取了没有钱读书,也是枉然,反而不怀好心,充当冒失鬼挤掉别人的名额。

    他有些后悔。

    全班四十名学生仅录取八名。钱水凤也以优异的成绩榜上有名,她父母非常高兴,觉得这个放牛郎请对了,帮助女儿考取了中学,是金钱买不来的好事。

    到了新学校开学的时候,王光勤的母亲借不到钱给儿子上中学。儿子也知道母亲的难处,没有埋怨她。

    开学那天录取的学生都欢欢喜喜报名上学。而渴望读书的王光勤没有钱上学,心情无比沉痛。那天他怀着对新学校的好奇心,替钱水凤挑着行李和她一道去了。别的同学忙着报名、注册、交费、领书等,他却跟着同学空徘徊。轮到他报名时,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王光勤。”

    “王光勤!?”

    在场所有师生都把目光焦点集中在他身上,惊奇地道:“王光勤?榜上第一名?”这个放牛郎却以优异的成绩,博得了师生们的交相赞誉。

    王光勤默默不语。

    先生说:“好好好,学校欢迎你的来到,交费报名吧。”

    王光勤心里很乱,“没有钱”三个字实在不好开口,顿时脸红到了颈脖子,不吭声.

    钱水凤帮他说:“他没有钱读书,不读了。”

    其他同学和先生几乎同声说:“哎哟,哪怎么办呢?考取中学要放弃,多可昔呀?”大家为他可惜和伤心。

    “你没有钱报名?”先生问道。

    “是的,我家无钱读书,只能帮工放牛”

    先生和学生面面相觑,觉得这个世界不公:成绩这么好而家庭却这么穷,遗憾!

    有一位先生提意见说:“这样的优秀学生一定要帮助他解决入学问题。是不是向地方政府申请解决他的入学困难?”

    “眼下军阀混战,政府腐败,官僚贪污,民穷财尽。官老爷们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有谁来管教育的事?”

    大家商定:“找校长去。”

    后来校长知道此事也十分犯愁,为难。但他十分爱才,觉得这样优秀学生将来能提高学校的声誉。于是讨论结果用最高助学金来帮助王光勤入学。

    天幸!求学的校门三进三出,就这样王光勤进了中学,他高兴得蹦了起来。被分在初一年级(3)班。这真是缘分,钱水凤也和王光勤分在同一个班上。这位有恋慕之心的女孩分外高兴。

    王光勤来到教室,教室里已坐满了学生。见“小考状元”的来到,大家一阵掌声欢迎,都觉得能和他做同班同学是一种荣幸。

    班主任讲话:“今天是同学们来到新的学校、新的年级、上新的一课--班会课......”

    讲话间窗外面来了一位妇女,靠在窗前伸头对教室里探望,好像寻找什么似的。班主任走过去问道:“你有什么事吗?”

    那妇女说:“这里有个叫王光勤的孩子吗?我是他邻居.他父亲死了,我来叫他及速回去。”

    “哎呀,真可怜呀!

    晴天霹雳,先生和全体学生十分惊诧和惋惜。这事无法回绝,先生只说:“王光勤你回去吧,你父亲去世了。”

    王光勤收起刚才的兴奋和微笑,以泪洗面跟着邻居大婶回家去了。

    钱水凤看着他所崇拜的偶像离去的背影,伤心透了。对于他,她曾有喜有愁,他红榜第一名,她曾经非常高兴。但他无钱升学她又万分惋惜。今天校长免费让他入学又高兴了,但突然他父亲去死,她又陷入伤心和担优。只捂着嘴,泪水不知不觉暗暗坠落。

    王光勤回到家,父亲病亡,母亲大哭,惨不忍睹。悲剧已摆在面前,这个十三岁的孩子必须承受。

    在两位邻居的陪同下他去了棺材店。咯噔一声向店老板跪下,说:“老板,请赊一口棺材给我安葬父亲吧?日后我卖身为奴,打工还债。”

    “你能打工还钱?”店老板有些质疑。

    “他确实能打工还债,请你放心给他吧,他现在已在外帮工,他不会误事的。”邻里们给他做了担保。

    棺材店老板心地善良,同情这位蒙难孩子,便说:“挑选一口好的抬去吧,死者为大,安葬了再说。”

    十三岁的王光勤风风光光安葬了父亲。

    父亲走了,看着这四壁空空的家和不时登门的债主,他犯难了!现在,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者,要扛起养活母亲和弟弟的重担,再也没有返校读书的可能了。

    中学校长出于爱才之心,特地派班主任来进行家访。王光勤母亲对先生说:“他父亲去世后养家糊口的重担落在他肩上。书是读不成了,只能去打长工过日子。”

    “你们家困难,学校决定用最高助学金补助他,自己只要交些书费,这样行吗?”班主任恳求道。

    “那样也不行,家里人要靠他养活呢。有钱读书,无钱帮工,他命相如此,必须去面对。书是读不成了,谢谢先生的好意。”

    穷人家的日子是难熬的。先生听了王光勤的母亲一席话,感到心酸,但无能为力。便问他的学生道:“王光勤,读书的事你自己决定吧,我们爱莫能助。”

    王光勤说:“先生,我向往学校,向往读书。但没能生在读书家庭,很是遗憾。家境贫寒,我万念俱灰,只能靠帮工养家,谢谢先生的关怀。”

    先生只能垂头丧气地离去了。

    第三天后,钱老板来了,他说:“王光勤,你的情况我都知道了,你父亲的死我们也很悲痛。但人死不能复生,只能节哀顺变。为了生活,你还是来我家放牛吧。”

    “好好,我跟随你去好了。”王光勤是个懂事的孩子,他夹起一双破鞋跟老板走了。

    钱水凤礼拜天回家,看到王光勤还在她家放牛,心酸落泪:觉得心中的偶像却如此可怜!这放牛不坑害了他一生吗?于是好心的水凤决定找爸爸商量,求爸爸资助王光勤读书。

    她来到父亲的房间见她父亲双目微闭,驾着二郎腿,烟斗叼在嘴里。房间里乌烟瘴气,一股浓浓的烟味,使人窒息。水凤用手掌在鼻前扇了扇,嗫嚅地道:“爸爸,王光勤怎么还在我家放牛?”

    “他不来放牛,能做什么?他父亲死了要他挣钱养家糊口,有什么办法呢?”

    “他的学习成绩很好,读书肯定能成功,只有读书他才有前途呀!”钱水凤坚信王光勤大有前途。

    “谁叫他出生在穷人家里?”

    “那你可以资助他读书吗?帮助陷于困境的人是善德之人,你可以行善积德,发发慈悲做一件善举呀?”

    “傻丫头!你一个人读书我都快顶不住了,哪能顶两个人读书?再讲了,非亲非故我帮助他读书反被外面人说三道四。”

    “那么是这样,我停下来不读给他读,反正女孩子读了也无用。”

    天真的水凤说出这样的话,她父亲怀疑了,便急促地说:“他又不是你哥哥?你们若是兄妹两个,我或许单独给他读。”

    这话提起了水凤的心事:王光勤是我哥哥有多好呀!她沉思了一下说:“那你暂时借钱给他读,日后有了工作再加倍还你,行吗?”

    “那也不行,我没有闲钱来投资有风险的事,再讲了,花钱给他读书,外面人准谈论我想儿子想女婿,想疯了心!”

    父亲一言击中了女儿情窦初开的心,水凤含羞地冲出一句:“他是你的倒插门女婿,你愿给他读吗?”她的脸蛋臊得通红,说罢脚一蹬,吧嗒一下把门关上,回头而走了。

    一句话使她父亲哑然失惊:女儿真的爱上这穷小子?不得了!这小小年纪就堕入爱河?前程将被毁了。赶紧把他们撤开,否则书也读不进去了。

    一天,他趁女儿上学去了,找来王光勤说:“王光勤呀,把你的换洗衣服拿着,我送你回家。”

    王光勤一听忐忑不安,难道我做错了什么事,老板要撵我走?百思不得其解,只说:“哦。”

    一声答应,泪水夺眶而出,绝望到了顶点。

    暮色沉沉,西天五光十色,远处一片彤红,近处一层淡黄,高空是浅浅的蓝,那是黄昏的天空。王光勤提着衣包在前,老板拿着手电筒在后,来到王家屯。母亲见儿子回来惊愕地问道:“儿子,你怎么回来了?”

    王光勤说:“妈,钱老板也来了。”

    这突乎其来的事,他妈忐忑不安。

    老板低下头进了屋,王妈忙说:“老板,你怎么来了?真是稀客,请坐,我来沏茶。”

    “甭忙乎,有点事和你商量一下。”

    “什么事?清讲。”

    钱板老说:“我女儿说了,王光勤成绩很好,考取了中学。应该赶紧上学读书,不能在我家放牛耽搁他的前程。一年工钱一石(担)米折合四块大洋,我这里给你八块大洋,你送他上学去吧。”

    “原来如此,老板你真是善德之人,承蒙关心。多收你几块钱,真不好意思,谢谢了。”

    “没关系,你收下吧,告辞。”

    表面看来,钱老板是仁至义尽。其实是借故解雇王光勤,完璧归赵,从此主仆再也没有什么瓜葛了。

    老板走后,王光勤妈问道:“儿子,你在老板家做错了什么?他中途辞退你。”

    “我没有做错事呀?”他不知道水凤一厢情愿爱他而惹来的祸。

    钱水凤知道王光勤被辞退回家的事,在父亲面前大吵大闹了一场,骂她爸爸小气鬼,没有善心,没有人道,不爱才!不该把王光勤辞退掉。可怜一个小姑娘又有何德何能呢?爱莫能助,只独自流淌了一夜的眼泪而作罢。

    时光易逝,可怜她在痛苦的眷恋中慢慢地忘记了他。

    你承认不承认,有些人活了一辈子,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爱过人,就这样稀里糊涂过了一生;还有些梁山伯式的人,的的确确被人很好地爱过,可他自己却不知道,别人爱得死去活来,他却毫无察觉。钱水凤的爱,王光勤毫不知情。

    后来,王光勤得知辞退的原因,他没有责怪水凤,只认为他爸“愿鱼而不愿渔”,无奈,人各有志。

    母亲对儿子说:“儿子,这八块大洋只能还你爸的棺木钱。则念书的事不是一日之功,这点钱远远不够。若要继读念下去,到哪里再张罗钱呢?”

    王光勤知道母亲的艰难,说:“妈,书是不能读了,另找老板帮工吧。”

    “这才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母亲摸着儿的头,心疼含泪。

    母子们四处打听,再找老板。王光勤忧心忡忡,不知道又要找一户什么样的人家帮工?

    后来经人介绍找到了新的老板黄建财。有趣的是王光勤将要与黄竹林相遇,好戏还在后头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