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黄连果 > 第四十四章|创业

第四十四章|创业

    王光勤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山村农民,一生正气。他没有白马的优雅飘逸,是真正的老黄牛,勤奋耐劳,敦厚坚韧,默默奉献。他天性浑厚淳朴,做事踏实,诚恳为人。通过多年苦难生活的锻炼和磨砺,变得沉默寡言,不喜张扬,是金子也难闪耀。

    为了家庭,为了爱情,为了报恩,他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他的“好”是沉甸甸的。得志时,谦虚谨慎,逆境时,忍辱负重。在艰难的生活中自食其力,自得其乐......具有一种典型的男子汉的魅力和光辉。表面上看上去有些懦弱和萎靡,但这恰恰表现了他那蕴含着的特殊的冷静、稳重、和谦让的性格。

    他出身贫寒,十三岁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必须外出帮工养家。和黄竹林相知相恋后,为了追求美好的爱情和生活,年轻时就开始浪迹天涯,过着曲折艰苦的生活,受尽煎熬。

    夫妻俩共同处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经过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把青春年华和美好的时光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下给蹉跎了。直到双双年过花甲依然事业无成,穷困潦倒。幸运的是:真当他俩仍然年富力强的时候,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取得了咸鱼翻身的好机会。两人决心重振旗鼓,趁机创业。

    但是他俩雄心勃勃和两手空空又互相矛盾,深感束手无策。后来两人只得各奔东西,下海捞钱。

    王光勤虽然在南京打工落下了脚,但初次与如影相随的妻子天各一方,每天胡乱凑合三餐,过着牛郎生涯,好不习惯。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时刻牵挂着爱妻竹林的处境,日夜盼望着她的消息。

    而黄竹林呢?在东夏街坊邻里的帮助下,使“孵鸡婆百货商店”重新开业,她极度兴奋。当她步进新店堂的那一刻,仿佛自己已经越过了苦难的河沟,迈进了幸福的殿堂;好像黄连的苦涩已全部吃完,甜蜜的滋味来了。美好的生活在向她招手,似乎伸手可及。

    就这样,谢小宝夫妇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发动群众向黄竹林伸出了援助的手,为她重开百货店,把她从困境中拉了起来,使她开始步入了后半世的精彩人生。

    开业那天夜里她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索性起身拿起纸笔给丈夫写信,她要把这振奋人心的消息在第一时间里告诉他,与他分享。

    亲爱的光勤: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孵鸡婆”苏醒了,商店重新建成开业,我又当上了该商店的女老板。你猜猜看,身无分文的我哪来的能耐重返商界呢?

    告诉你吧,是谢大嫂帮助我办成的。说来也巧,那天我在东夏三岔口街摆地摊,叫卖起两毛钱起售的商品。吆喝声被谢大嫂听到了,她跑过来看到我摆地摊,觉得我太穷酸、太蹩脚了。决心为我筹备资金开爿像样的百货店。

    从此她便走东家奔西家,动员那些街坊邻里,要大家集资给我开店。这一举措感动了‘上帝’,激起的了爱的共鸣。大家一起响应,个个慷慨解囊,很快办成了“孵鸡婆百货商店”交给我。这真叫朋友多如草原一样广阔,我全靠朋友重返商界,当上了店老板。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俩共同努力,开创我们新的生活,好日子很快来到了。我真诚地感恩新时代,感恩改革开放,感恩东夏的街坊邻里。

    放心吧,我一定好好经营,要‘孵鸡婆’在老窝里重新下蛋,再创辉煌,为人民服务。希望你在南京也努力闯出一条致富路来,我俩并驾齐驱,共创未来。

    妻竹林

    一对形影不离的夫妻,初次各在一方,难免挂念。

    王光勤看完了妻子的信惊奇和喜悦的心情混和在一起,十分高兴和激动:她,进展如此神速!使人钦佩。欣然命笔,回信一封。

    竹林妻:

    你能在大家的帮助下重返商业,使我由衷的高兴。

    重返商业,这是你的最佳选择,是新生活的开始。邻里们的无私帮助,我们没齿难忘。

    我们和全国人民一道跨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当今处在一个和平、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中。发展是硬道理,允许少数人先富起来,发财致富不再是资本主义了。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砥砺奋进,把过去浪费的时间夺回来,向着美好的生活冲刺,努力圆我们的人生梦!

    祝你成功。

    夫王光勤

    夫妻俩在不同的岗位上互相通信勉励着,如同一对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同时走向社会谋求发展,雄心勃勃,并驾齐驱,共谋创业。

    在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东夏各家商店、五行八作如雨后春笋一样建立起来,使小镇勃勃生机,欣欣向荣。“孵鸡婆”苏醒了!老板黄竹林仍然以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服务于群众,把百货商店经营得红红火火,新老客户都追随着“孵鸡婆”。

    由于生意兴隆,业务繁忙,竹林把干女儿佳佳请来帮忙。这位三十出头的农村姑娘,活泼漂亮,聪明伶俐。在竹林的细心培养下很快学会了开发票、打算盘等营销技能。再加上她出生农村,深知农民疾苦。做生意顾客至上,有为民服务的好思想,很快成为一名出色的顾客信诚的营业员,竹林如虎添翼得到个好帮手。佳佳这个小棉袄起了很好的保暖作用。

    王光勤和一道来南京的八位农民工,一直在某施工公司打工,营建高楼大厦,倒也顺利地生活下来了。

    江南的黄昏是美丽的,是温柔的,晚霞如同一片赤红的枫叶映红了西天。这天收工早,王光勤陪着三四个打工伙伴们一道逛南京新街口。他们登上了一家富丽堂皇的酒家阳台,眺望这繁华的都市,日落余晖下的石头城分外美丽,令人心旷神怡。那高大的建筑物、车水马龙的车流、五彩缤纷的灯光、瑰丽的秦淮夜景......深深地吸引着这邦没有见过世面的山里人,他们直乐得心花怒放。这些乡巴佬常年挨在山沟沟里,白天茅草路,晚上没电灯。天亮而起,天黑便睡,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热闹的夜都市。千载难逢,今天一个个傻乎乎地瞪大眼睛看行人,算是饱尝眼福了。

    陈师傅感慨系之,对徒弟说:“小陈,你看城市好不好?”

    “这城市当然好了,唉,我若是生在城里有多好呀?”小陈羡慕城市生活。

    “那你可以争取住城市来吗?”老陈鼓励他。

    “那不是痴人说梦,修满‘七世’才能站街头。命运由天注定,生在农村就没有那个福喽!”

    王光勤告诉他说:“那可不一定,今后只要有钱,农民也可以买商品房住城里来吗?”

    徒弟小陈傻呵呵地说:“好,我来挣钱进城买房,做城里人。”

    “哎哟!你吃的灯草,放的轻巧屁,异想天开!穷叫花想进天堂?这城里买房子,还是一个钱两个钱能买来?怕你一辈子也挣不来。山窝里的人还想进城?下辈子投个好胎吧,这一辈子只能钻在山旮旯儿了结此生。”另一个徒弟讽刺他。

    “不不,是真的!农民在城里买房住城里,不再是梦。我就是努力攒钱,想买房子住城里来。”

    “你有这个想法很好,你应该努力去挣钱,有钱能梦想成真。”

    “真希望有这么一天。”师徒们想往城市,谈得热火朝天。

    徒弟们有了这个信念,陈师傅趁机说:“那你们要听话,好好干活挣钱哟?有钱能改变命运。”

    小陈沉默不语,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住进城里来。

    一天,王光勤所在的建筑队的老板接到一项建筑工程,要建筑八幢居民住宅楼。复印的图纸和施工资料印发下来,王光勤有幸拿到一份。他慢慢地看着,反复琢磨着。开始一点儿也看不懂,只是认认字,看看数字而异。同来的几个民工笑着说:“光勤呀,你聪明是聪明,也认得几个字。可惜你爹娘少给你读了书,学问太浅了。在山沟沟里充当个扫盲教师扫扫盲尚可以,写写标语写写信也能行。但到城里来看这样高档图纸、资料,那好比是看‘天书’吧?怕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喽。”

    王光勤不好意思地说:“看看玩玩呗,这上面的字和数字我认得,只是符号、代号、规格、套型等尚看不懂。我虽然是外行,但看得蛮有意思的,慢慢地琢磨着,很有兴趣。”

    陈师傅却说:“你们别小看了王光勤,在他的人生词典里找不到难字和怕字,再难的东西他也会弄懂。”

    “别夸我了。”

    他凭着气盛的倔劲,凭着聪明的悟心,凭着老当益壮的“峰值年龄”,也不知花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废寝忘食专心学习。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开始弄懂了上面的符号、代号、规格、套型。再进一步学习,掌握了土方、石方的计算方法,施工要点等等。兴趣大增,产生了一种对于建筑知识渴望的原动力,一发不可收拾。并虚心向行家请教、学习。在大家的帮助下,很快入了门,掌握了一些建筑知识。

    在一次施工技术讨论会上,他大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得到了同行们的赞赏。老板觉得他有建筑方面的天赋,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是一位建造业的可塑人才。从此开始关注他,器重他,把他列为培养对象,凡是有施工技术讨论会都叫他去参加。

    后来有关单位开办技术培训班,老板把王光勤作为技术员之一送去培训。这么一来,王光勤如鱼得水,大展才华。他认定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或许是人生的转折点,必须把握好这个机会。他在培训班上认真听课,努力学习,如饥如渴地钻研课题,很快掌握了建筑知识和以图纸施工的技能,同时也学会了简易图纸的制作方法。

    年龄虽大,求知峰值未减,可塑性很强。通过努力学习,三周后培训结束时,王光勤的学习成绩尤为突出。建筑施工技术、土石方计算、质量管理、验收标准、造价评估、建筑图纸设计等各门课程他都以优异的成绩结业,一时誉为同行。

    回来后,老板十分高兴,一直把他留在技术科使用,让他实地指导施工。从此他有机会和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讨论施工问题,取得了深造的机会。日积月累,建筑知识和经验愈来愈丰富,慢慢地给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王光勤在该建筑公司一晃就是四年,在那里他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紧紧和实际施工接合起来,慢慢地取得了建筑施工的一整套实践经验。他入了门,成为一名特殊人才的建筑工程师。

    从此这位年满花甲的王光勤老当益壮,雄心勃勃,决心在建筑事业上大展宏图。他看到白鹤塘附近随从他们来打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奢想:何不把他们组织起来建立一支属于皖南山区自己的建筑队呢?能做主人,为何要做仆人呢?他认定自己的建筑技术水平和建筑管理能力都已储备,只是资金问题。

    他有了这个想法,日夜酝酿着这项工作。准备插上腾飞的翅膀离开原来的施工队,另立门户自己干起来。

    第五年春节里,王光勤和陈师傅等人共谋此事,谁知一拍即合,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和支持。陈师傅说:“你的想法很好,我们跟着你干,组织家乡的建筑队。现在一切都储备,砌墙工、粉刷工、钢筋工,装潢工等,我们都有。图纸和设计王光勤你负责,还怕什么?”

    王光勤说:“当然承建有风险。我们可以从建民房开始,小锅小灶首先干起来,先把汗水挥洒在故土上,从乡村逐步走向城市。”

    “对对对,乡下狮子首先在乡下跳起来,再往大城市进发。这样在经济上、技术上都有基础,稳中求进。”

    “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大伙看怎么办?”

    老陈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可以实行股份制,有风险大家担当。即使失败了,散火也容易。”

    “对,精诚团结,金石为开。大家合伙集资,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实行股份制,不管是谁,愿者则自来入股。”王光勤提出股份制,立即很多人支持。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这邦山沟里的土瓦匠、土木匠、打工仔和白鹤塘村上人纷纷报名入股。在王光勤的倡导和组织下,很快就成立了一支“白鹤塘建筑施工队”。在县建设局的支持下开始正式挂牌经营,合法承建。

    仅做了几幢民房后,王光勤就联系了第一批业务,那是县中的两幢学生宿舍楼。学校总务处提出使用要求,王光勤亲自设计图纸。每幢五层,每层六个单间,每间可放五张双人床和一个用水间。两端是楼道,便于消防扩散。不太复杂,造价也不太算高。

    图纸设计后双方达成协议,由甲方投资施工。

    白手起家,没有建筑器材,什么吊车、挖土机、拌浆机、脚手架等,全部租来用。分工协作,由专人分头购买砖、瓦、水泥等建材,很快投入施工。

    楼盘开工前,王光勤主持召开职工大会,他宣布:“白鹤塘建筑施工队成立了。”下面一阵掌声。他说:“我们承建了第一批业务是县中的两幢学生宿舍楼。”下面又是阵掌声。

    又说:“我们施工队成立了,今后成功与否,全靠大家。从领导到每个职工都必须把它当自己的事做,要有主人翁的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发挥各自的特长,各自做好本职工作。锅里有则碗里就有,把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已手中。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一旦成功将是大家永远的产业,白鹤塘的摇钱树。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三个第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声誉第一。希望大家团结一条心,把施工队搞得红红火火,吃香的喝辣的,好日子一定会来。”

    “好!好!王老板,我们跟着你干,一定能混出个名堂来!”

    从此,这个初出茅庐的土老板王光勤自从组建了施工队后,日夜操劳着。并培养了一帮助手,抓进度、抓质量、抓安全,一一把关,精心计划,全面安排,没有半点疏漏。

    陈师傅他们也把南京学来的手艺,手把手传授给徒儿们,职工们认真工作,一切有序进行着。

    时来运转,在王光勤的严格管理和指导下,只用了六个月的时间第一幢男生宿舍楼完工了。通过县城建局专家验收属于全优工程,得到了甲方的好评。

    第一炮打响了,王老板心中担忧的石头落地了,他由衷的高兴。这是他生命史上的一件喜事。这种高兴不亚于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万事开头难,第一幢大楼的竣工,为施工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为公司的巩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全体职工的信心。

    紧接着第二幢学生宿舍楼也开工了。有了第一幢楼的成功经验,做第二幢同样的大楼也就熟能生巧了。同样只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这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两幢大楼,在县城里有了极好的影响。工人们也如数领到了工资和奖金;股员们也分到了红利。大家尝到了甜头,个个兴高采烈,决心跟着王光勤继续干下去。

    王光勤这个白手起家的老板心里踏实了,决心再接再厉脚踏实地干。1984年3月,这个山沟沟里钻出来的企业家,在县建设局的帮助下正式挂牌,取名为“宏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便是王光勤。

    第二年、第三年继续在县中承建了办公楼、教学楼、食堂等,均以高质量交付使用,他们在县城里名声大增。

    第四年经人介绍去了芜湖师范学院承建学生宿舍。在那里连续三年承建的项目准以优质建筑工程完成,连年获奖,知名度越来越高,一跃成为皖南知名建筑施工公司。

    经过八年奋战,“宏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了实力雄厚、设备齐全、技术力量充实的建筑企业。

    芜湖和全国各地一样,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城市经济越来越发达,城市居民越来越多,对住房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房价不断上涨;WH市委为了发展城市建设,招商引资持续进行着,海纳百川,欢迎各路建筑队前来投资建造。

    天时、地利、人和,给王光勤这个新兴的建筑队带来了极好的商机。雄心勃勃的他狠狠地把握了这个稳赢不输的极佳机遇,1988年春,他大胆地买下一块地皮,准备在那里营建居民住宅楼销售。这位从山沟沟里出来的小老板白手起家,一发不可收拾,竟然做起了房地产生意。

    买下地皮后曾一度十分犯愁:巨额的资金从哪里来?人力、物力、技术等怎么办?但地皮买了,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闯!他递交的城市小区楼盘建设规划报告,很快获得市建局批复。余下的问题是经费问题了。贷款有限,借债无路,怎么办?

    脑子一动,急中生智,来一个未开工先开盘,要业主们先交钱后拿房。妙哉!奇迹出现了,售楼模型刚刚陈列,广告一发出,顾客登门络绎不绝,售房形势大好。

    火暴销售不是偶然的,由于设计的套型合理、面积利用率高;地理位置好、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价格公道、老板诚信等多方面的优越条件,很快获得了顾客的青睐。结果开盘后销售离奇火暴,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全部卖完、抢光。

    奇迹!天助我也!未开工先卖完,形势大好。时来运来,这个预料不到的结果解决了王光勤的一大心结--资金难题。天无绝人之路!这提前买空卖空,犹如居民提前合伙集资建房,帮助这个初出茅庐的开发商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王光勤奢想,难道人生真的有命运?我早就被算命先生一言道破:“八十遇文王,大器晚成”,这住户就是“文王”?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社会形势造就了我,真是老来逢盛世,白头遇恩人。这也许是天意,奇迹!王光勤一辈子也没有遇上这种好事,今天是一帆风顺遇上了,使他兴致勃勃稳稳当当地走上了房地产开发商的征程。

    老天爷总算开眼了,王光勤从此进入鸿运期间,在人生剧目中,施展才华,营造着光辉业绩。有了钱好办事,招兵买马,增添设备,扩大生产能力,不断开发新的项目。再加上当时市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让这个开发商如虎添翼,再接再厉,勇往直前。

    王光勤誓言:业主帮助了我,我要回报业主!坚守诚信,确保兑现对业主的一切承诺,保质保量,按时交付。人不负我,我不负人,一心为别人着想的人,一定会得到大家的拥护。

    该工程项目十二幢住宅楼,两幢一排分六排,每幢八层三单元,加上户外实施工程。两年内陆续交付使用,无论在责量上,面积上,户外实施上都保质保量达到标准,获得了业主的一致好评。业主们迁居之时即王光勤成功之日。住户对开发商千般信任,开发商对业主感恩戴德,宾主互帮互信,场面十分感人。

    王光勤在建筑行业中又一炮打响,誉满全城。“宏丽建筑公司”再度在芜湖走红,成了有名的房地产开发商。

    紧接着第二批,第三批楼盘持续买空卖空,销售火暴。往往是一套房源几户业主争购,甚至于很多有钱人倒买倒卖,大势操房。蜂拥而上,弄得公司销售部招架不住。没有现房,只能采取网络摇号订购。市民们买到该公司的住房十分高兴,甚至不需要买房的人也参加摇号、哄抬,尤其出现了“黄牛”现象。

    后来《宏丽建筑公司》在王光勤的领导下持续走红,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力量不断增强,新开楼盘项目不断增多,新建楼层不断增高,新套房的设计、户外设施、风水、环境不断改善。公司始终本着为民服务的理念,薄利多销,把住户当上帝,为住户所想,解住户之难,听取群众见意,决心为住户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声誉大增,销售形势火暴,盈利也愈来愈高。真是时来运转,造化弄人,好事天成,财神爷倾倒钱囊,财源滚滚而来。

    我真搞不懂,王光勤那小子上辈子究竟放了多少民贷,做了多大的善事,引来这辈子这么多人蜂拥还贷,还愿,赞助,投资!

    八十有余的老人却显得挺拔俊逸,神采奕奕。在他的目光里、笑容里散发着自信的光华。他简直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不知辛劳,一鼓作气地干着。一个从山坳里飞出来的小山雀居然成了雄鹰,翱翔长空,飘扬四海,拼搏人生。

    他为乡亲们而战,鞠躬尽瘁。

    二十多年后,“宏丽建筑公司”成了知名大企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公司里白鹤塘人几乎家家都有股份或长期工人。王光勤带着他们在芜湖等城市大展宏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使大家走上了致富路。家家都盖了上别墅,户户成了小康家庭。村貌换然一新,泥土路变成沥青路,大墩头草坪变成美丽的农村娱乐场,村后山坳变成了大公园。

    哦,如今的白鹤塘村旧貌换新颜,花香笑语,多么的怡人、快乐;多么的惬意、富足;又多么的宁静、舒心。鳞次栉比的楼房、别墅、宽阔的沥青路和明亮的电灯,已经把凄凄而零乱的“蒙山落”,茅草棚、幽幽的白杨土路和烟雾缭绕的煤油灯,永远留在了昨天的记忆中,成为历史。

    “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白鹤塘人都富裕了,王光勤心里那沉甸甸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梦想终于成真,他乐在其中,欣尉地笑了。

    特别大队长、王光满、陈山林、刁小红和一些穷困户现在都变成了大富翁。

    有人问:“王光勤,当年刁小红父亲刁德缺绑架了你儿子王涛,害得你死去活来。你今天大仇未报,反而以德报怨!培养他儿子当公司会计,走上致富路,真令人费解!”

    王光勤却说:“不,小红是小红,他爸是他爸,这是两码事。小红从小就是善德之人,他九岁那年能饿着肚皮把两毛钱早餐费去募捐救王涛,了不起呀!我这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看着没有错,他是有志之人,信得过他。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王光勤胸怀坦荡,爱憎分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他身上充分表现出来了。刁小红也感恩戴德。

    在此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王光勤是鸿运当头,事业有成。他带领白鹤塘人从种苎麻、种茶到搞建筑,一步一步走在致富路上,使这个贫困村变成富裕村,家家圆了小康梦。村民们感恩改革开放,也感恩王光勤。

    在改革开放非凡的二十年里,铸就了王光勤这位乡村企业家。使他从一个建筑行业的门外汉,一跃成了知名的房地产开发商;一个身无分文的穷瘪三,转眼成了榜上有名的大富翁。从打工仔到企业家;从山村穷汉到皖南首富;从野猪棚到大别墅;从拉板车到开宝马,这是一个翻天腹地的变化!苦了一辈子的王光勤总算是咸鱼翻身,大器晚成了。他如吃黄连一样,尝够了多少苦涩,终于迎来了甜蜜的后果。

    王光勤前半生命蹇时乖,没有走上光明前程的康庄大道,而被逼上了崎岖曲折的山道;但是,他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掌控着自己的命运,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还是走进了富裕的殿堂,实现了人生的梦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