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历史及民间传说品评 > 第一一零篇,马超投降蜀汉后为什么得不到重用呢?

第一一零篇,马超投降蜀汉后为什么得不到重用呢?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马超应该都不陌生,他是西凉马腾的儿子,因为长得很帅,被人们称为“锦马超”。而且马超这个人不仅长得帅,还武艺高强,绝对是三国时期的一员猛将,可是如此有能力的一个人为什么加入蜀汉阵营后就被刘备给雪藏了呢?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马超。

    《三国演义》中的马超

    其实想要知道这个答案,我们还需要从马超的为人说起。关于马超,很多人知道马超这个人最早可能都是通过小说《三国演义》了解的,我一开始也是通过这部小说才知道的。而当我看到马超时,真的是眼前一亮,觉得马超这个人真厉害。

    我们都知道,在《三国演义》里,吕布号称是“天下第一猛将”,虎牢关前桃园三兄弟联手都没能干过这个吕布,可见其恐怖如斯,纵观整部小说恐怕难有人能出其右。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吕布死后,曾有两个人被曹操评价为“其勇不亚于吕布”,这两个人是谁呢?一个就是长坂坡上七进七出,怀揣幼主,斩杀曹魏五十多名将领的白袍小将赵云,赵子龙。另一个人就是把曹操打得“割须弃袍”,仓皇逃窜的马超马孟起了,那么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能够让曹操闻之丧胆的马超实力究竟有多恐怖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马超在演义中被称为“锦马超”,羌人则将其奉为“神威天将军”,这个称号绝对够厉害了。

    马超出场时年仅十七岁,随父亲马腾攻破长安,杀了之前赶走吕布的董卓旧部王方、李蒙二人。可谓是少年成名,据说曹操曾多次征召,都被马超给拒绝了,一直跟随父亲马腾活跃在西凉一带。当时马腾和韩遂二人的关系很好,据说是结拜兄弟,二人共同统领西凉军,雄霸一方。

    后来曹操诱杀了马腾,这让身为“孝子”的马超非常气愤,为了给父亲报仇,马超联合韩遂等关西势力起兵反曹。潼关之战时马超率领手下部将杀得曹操大败亏输,曹操只得逃跑,可是马超根本不肯放过他,率领军队一路追击,并大喊:“穿红袍子的曹操。”

    曹操一听,赶紧把身上的袍子脱掉继续逃跑,这时又有人喊道:“长胡子的是曹操。”

    曹操听完,掏出刮胡刀来又把胡子给刮了,马超的军队一看这情况,心想就不信治不了你了,于是又喊道:“长丁丁的是曹操。”

    这下可把曹操给难住了,心想我这...这可是我泡妞的家伙啊,没了它以后还怎么策马奔腾呢?可是留着它等会儿被马超追上后一检查小命就没了啊!这可如何是好啊?曹操心里这个挣扎啊,后来权衡利弊,曹操认为还是保命要紧,于是一咬牙一跺脚,曹操拔出宝剑就准备挥剑自宫。

    就在这时候,旁边窜出来一个人一把夺过了曹操手中的剑问道:“丞相,您这是干什么呢?”

    曹操腚...额...定睛一看,来人原来是曹仁,哭丧个脸说道:“还能干什么?你刚刚不是也听到了吗?敌人喊了,长丁丁的是曹操,我只能...”

    曹仁笑道:“您舍得吗?”

    这时候喊杀声越来越近,曹操都快急哭了,说道:“这都什么时候了,你特么居然还笑得出来,我能舍得吗?可是不舍得也得弄啊,不然就没命了,你快点把剑还给我,晚了就来不及了。”

    曹仁说道:“丞相,您是不是给吓糊涂了啊!你看看这漫山遍野跑的人哪一个没有丁丁?”

    曹操一听,猛然惊醒,连忙向曹仁道谢,说道:“你看看,你看看,真是把我给吓糊涂了,没丁丁的都在宫里呢,这里哪有啊!哈哈...”(又玩笑了)

    总之吧,马超是把曹操给打惨了,要不是曹仁及时出现拦下了马超,恐怕曹操在潼关这儿就大结局了。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了,更不会有以后的什么晋朝,五胡乱华等等,估计历史就此被改写了。

    后来在渭水河畔,马超又率兵突袭了准备渡河的曹操,这一次虽说没有割须弃袍那么狼狈,但若不是许褚极力护卫,恐怕也是在劫难逃了。曹操也因此感叹说:“马超之勇,不在吕布之下。”在潼关之战中还有一场精彩绝伦的对决,就是虎痴许褚裸衣战马超,二人打了近三百回合不分胜负,最后曹操担心许褚有什么闪失,才鸣金收兵的。

    后来曹操还是用了离间计使韩遂和马超反目成仇,这才打赢了潼关之战。马超败走凉州,不久又卷土重来,占据了冀城,马超虽然勇猛,在此战中击杀了杨阜七个兄弟,但最后还是被夏侯渊、杨阜二人联手击退了,马超这才投奔了汉中张鲁。

    刘备率兵攻打张鲁时,张鲁就派马超率兵迎击刘备,双方于葭萌关遭遇,于是又引出了张翼德挑灯夜战锦马超的故事,二人更是几次交手,上百回合难分胜负。因此,许褚裸衣战马超和张飞挑灯夜战锦马超也成了《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对决之一。

    最后马超投降了刘备,紧接着迫使益州刘璋投降,并参与了汉中之战。蜀汉建立后,马超被刘备封为“五虎上将”之一,命其镇守西平关,令伐蜀的五路羌兵不战而退,不过不久马超就病逝了,年仅四十七岁。

    当然了,这是演义中的马超,那么历史上的马超是怎样的呢?他为什么要突然反叛曹操?最终为什么又郁郁而终了呢?

    首先要说的是,史书上的马超和演义中马超的形象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他反叛曹操也不是为了给父亲报仇,恰恰相反,马腾之所以被杀,完全是被马超害死的。

    据史料记载,马超的祖先可以追溯到西汉,乃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少年时的马超作战勇猛,有“健勇”之称,多次跟随父亲马腾征战。曹操担任丞相后,曾多次想招揽马超入朝为官,甚至曾想让他担任徐州刺史,但马超都没有去赴任。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听说马腾和韩遂之间发生了一些摩擦,为了化解二人之间的矛盾,曹操就派了钟繇、韦端前去劝和二人,后来马腾请求入朝为官(另一种记载说是张既劝说了马腾),被任命为卫尉(九卿之一),带领着亲族二百多人居住在邺城,马超的两个弟弟马休、马铁也被曹操封为奉车都尉、骑都尉。唯独把马超留在凉州,被封为偏将军、都亭侯,并让他统领马腾所有的军队。

    腾与韩遂不和,求还京畿。于是征为卫尉,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

    据《典略》记载,马腾和韩遂曾经是结义兄弟,一开始二人关系很好,后来因为利益,双方产生矛盾,并相互厮杀,韩遂还因此杀了马腾的妻子。后经过钟繇和韦端劝说化解了二人的矛盾,于建安十五年入朝为官,官拜卫尉。还有一种说法是马腾到达许都后就被曹操给软禁了,而且韩遂的儿子也同样被曹操软禁起来了。

    会三辅乱,不复来东,而与镇西将军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始甚相亲,后转以部曲相侵入,更为雠敌。腾攻遂,遂走,合众还攻腾,杀腾妻子,连兵不解。建安之初,国家纲纪殆弛,乃使司隶校尉锺繇、凉州牧韦端和解之。徵腾还屯槐里,转拜为前将军,假节,封槐里侯。北备胡寇,东备白骑,待士进贤,矜救民命,三辅甚安爱之。十五年,徵为卫尉,腾自见年老,遂入宿卫。

    综合来看,可见曹操对马超一家子还是很不错的,不仅其父亲入朝做了高官,自己还手握重兵镇守一方,按道理马超应该感谢曹操才对啊,然而并没有。马超不但没有心存感激,还带头反叛了曹操,不禁让曹操感慨:“真是年轻人,一点都不讲武德。”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派钟繇、夏侯渊率兵出河东,想要从马超等凉州军阀的领地借道攻打汉中的张鲁。而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西军阀则怀疑曹操就是要借机吞并凉州,马超认为这是曹操假道灭虢之计。于是马超联合关中诸将张横、梁兴、安定的杨秋、河东的侯选、程银、李堪、马玩、成宜等十部共十万人马起兵反曹。期间马超想要拉拢刘雄鸣的势力,遭到拒绝后马超率兵击破了刘雄鸣的城池,导致其投降曹操。

    而马超为了拉拢韩遂,更是说道:““如今,超弃父,以韩将军为父。韩将军亦当弃子,以马超为子。”这脸皮,恐怕被称为“三姓家奴”的吕布见到都要望尘莫及了吧!

    拉拢到韩遂后,关西军一起推举韩遂做了讨伐曹操的联军盟主,随即率兵屯于渭河、潼关。曹操得知立刻派遣了大将曹仁率兵前往据守,曹操向来忌惮以强悍著称的关西军队,于是下令坚守,不与之正面冲突,等待大军支援。

    七月,曹操亲率大军抵达潼关,和马超、韩遂等人对峙,在这期间曹操曾与韩遂、马超单独交谈过。马超自认为武力过人,想要趁机偷袭曹操,因见到曹操身边跟着一员大将,马超怀疑此人可能是许褚,就问曹操说:“听说你有虎侯许褚,不知道现在在哪里?”曹操用手指许褚,许褚则瞪着马超,因害怕,马超只得放弃了偷袭曹操的计划。

    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嗔目之,超不敢动,乃各罢。

    后来曹操用了贾翊的离间计,使韩遂、马超二人相互猜忌,曹操趁机率兵攻打,马超联军大败亏输。

    据山阳公载记中记载,当时曹操派了徐晃、朱灵在蒲阪准备西渡黄河,马超对韩遂说应当在黄河北面据守曹军,这样一来不出二十天曹军就会因为粮尽而败走。韩遂则认为应当等到曹军渡河到一半时展开突袭,将其困在河中,这样曹军会败得更快。因此马超的计策没有实现,曹操听说后说道:“马超这小子要是不死,我曹操以后将死无葬身之地。”

    初,曹公军在蒲阪,欲西渡,超谓韩遂曰:“宜於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遂曰:“可听令渡,蹙於河中,顾不快耶!“超计不得施。曹公闻之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但不管怎么说,潼关之战,马超被曹操打败了,这一战并没有马超和许褚的对决,而是当马超打算偷袭曹操时被许褚给吓退了。重要的是,这个时候曹操并没有下令诛杀马超在邺城的父母亲族等人,也就说不上马超是为了替父报仇才起兵造反了。

    马超兵败后逃到了诸戎地区,曹操率军追击到安定时,因为北方有事,就打算撤军,这时杨阜劝说曹操说马超有韩信、吕布之勇,又深得羌人、胡人支持,如果不严加防备,陇上诸郡县恐怕会全部落入马超手中。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正月,马超果然卷土重来,率领军队攻打陇上各郡县,因此陇上郡县纷纷归附。马超又杀了凉州刺史韦康,占领冀城并收降了冀城军队。不过后来因为韦康的老部下趁马超出城攻打杨阜等人时,关闭了城门,马超不能入城,十分狼狈,不得已只好去投靠汉中的张鲁。但马超认为张鲁难成大事,他听说刘备正在围攻成都,就派人带着书信和刘备联系,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投降了刘备,并帮其迫降刘璋。因此后来刘备封了马超为平西将军、都亭侯。

    而曹操下令诛杀马超在邺城的亲族是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五月,也就是说,曹操是在马超造反后并没有马上诛杀马腾等人,而是第二年才下令诛杀的马超亲族,说是马超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及亲族二百余口并不为过。这也和演义中曹操诱杀马腾,迫使马超起兵抗曹是大相径庭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能说罗贯中不懂历史,我认为应该是罗贯中有意为之。我们都知道罗贯中《三国演义》的主旨乃是扬刘抑曹,而身为蜀汉未来“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其形象自然不能是个“坑爹”货吧,那样说出去也太影响刘备仁义之君的形象了,所以罗贯中才有意把马超塑造成了一个“孝子”的形象,这也才符合刘备的仁义思想。

    而据《典略》记载,马超投靠张鲁时,张鲁对他还是很看重,曾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但有人却劝说张鲁说:“像马超这种连自己的亲人都不顾及的人,怎么能顾及其他人呢?”意思大概就是说即使你张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马超,他也不会对你言听计从,于是张鲁就打消了把女儿嫁给马超的打算。

    起初马超没有反叛曹操时,他一个小妾的弟弟叫做“种”的在三辅,马超投靠张鲁时,“种”已经在汉中了,正旦日(大概就是那时期的春节),“种”就来给马超拜年,这时马超的亲族已经被曹操处死了。马超捶胸吐血说道:“我的家人亲族百余口,一天之内全部被曹操所杀,还有什么好庆贺的呢?”由此来看马超还是很会作秀的,明明是自己造反害死了自己一门百十口子,居然还哭得出来,难道当初造反的时候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后奔汉中,张鲁以为都讲祭酒,欲妻之以女,或谏鲁曰:“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鲁乃止。初,超未反时,其小妇弟种留三辅,及超败,种先入汉中。正旦,种上寿於超,超搥胸吐血曰:“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贺邪?“

    后来马超曾向张鲁借兵想要攻取凉州,计划失败后马超又受到张鲁内部杨白等人的排挤,便派人秘密联系刘备,最后抛弃张鲁投降刘备了。刘备得到马超后一开始很高兴,为什么呢?

    主要还是因为马超是难得的猛将,加上当时其实刘备的处境并不乐观,一边是刘璋,另一边汉中还有个张鲁,刘备入川可以说是孤军深入,一旦益州的刘璋和张鲁联合,很容易把刘备给包了饺子。而就在这个时候马超前来投降,这简直就是正瞌睡呢,送来个枕头。所以说,马超的投降对当时的刘备来说意义重大,张鲁失去了一员猛将而被自己得到了。而马超的加入对刘璋自然是不利的,本来刘备手底下的张飞等猛将的到来已经把刘璋压得喘不上气了,又来了马超,刘璋一看这不是个事啊,再撑下去指定得玩完了,于是就投降了,因此说,马超应该是压垮刘璋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马超投靠刘备后为什么没得到重用呢?这还要从马超以往的作为来分析。

    马腾因为和韩遂起了冲突,被曹操征召入朝为官做了卫尉(大概就是负责京城各门守卫的官员,位列九卿)。曹操又封了马超为偏将军、都亭侯,让他掌管马腾所有的军队。要说曹操对马家这样的安排那绝对是仁至义尽了,不但给了马腾九卿之一的官职,还把马腾原来所有的军队都给了马超,转眼间就让马超成为了雄踞一方的军阀。

    可以说曹操给马家的好处确实不少,但马超得到军队后却联合关西势力突然反叛曹操,并且似乎没有理由,我马超就是看你曹孟德不爽,就是要干你,而且毫无顾忌的干你。这就好比某领导提拔一位能力不错的主管,结果这个主管刚上来就跟领导对着干,可以想象一下这位领导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因此也看得出马超是一个难以控制的人,这一点倒是和吕布有些相似,而且从马超的表现来看,也和吕布很像,简单说就是有勇无谋之辈。

    而马超投靠张鲁不久就认为张鲁难成大事,于是再次背叛张鲁去投降了刘备,由此可见,马超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能够为了利益毫不犹豫的背叛任何人。

    最重要的一点是,马超反叛曹操的时候,他的亲族可都在邺城,那可是曹操的大本营,这种情况下马超都毫无顾忌的反叛,可见马超为了自己的利益是可以不顾一切,甚至以牺牲自己亲族上下二百余口为代价。这种无脑神操作,纵观整个历史恐怕也找不出几个吧?而对于马超这种行为,我个人是不齿的。

    而汉朝又是以至孝为本的朝代,马超的所作所为自然是令向来以仁义著称的刘备所不齿的,所以汉中之战后,刘备虽然把马超列为了“四镇将军”之一的左将军,后来又封他做了凉州牧,防御西边羌族,胡人,再也没有用过他,可能也是看透了马超的为人吧!

    其次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马超的作战风格属于那种狂野、野性的,并不以治军见长,这一点从马超以往的战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简单来说就是马超适合冲锋陷阵打遭遇战,而不适合阵地战。每逢攻城拔寨马超似乎都打得不那么顺畅,胜少败多。

    马超的这种作战风格需要手下军队能够跟得上将领的节奏,指哪打哪,各级指挥官对其将领的战斗风格要非常熟悉,其实这样作战风格对马超手下的士卒要求还是很高的,士兵们要能够与将领有同仇敌忾的决心才能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这样的军队虽然勇猛,却不适合守御和阵地战。

    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什么样的将领就能够带出什么样的军队,我们在看历史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一个将军对手下士兵的影响,也忽略了一支军队中士兵的组成对将领的影响。真实的战争绝不是简略、单薄的,一个将军能够取得怎样的成就,往往和他所带的兵什么样是息息相关的。

    而面对马超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使得曹操失去了收服马超的信心,这才下令诛杀了邺城的马腾上下二百余口。而这件事情对马超军队的凝聚力影响很大,直接动摇了老部下的心。后来马超在陇右又被杨阜等人打败,导致自己的妻子全族被杀,这也导致了马超无法再重新组织起一支强大的军队。

    而马超被张鲁猜忌时,为了保命,马超更是扔下了自己的军队,独自逃入了氐中,这使得以庞德为首一帮老部下彻底对马超失望,所以后来庞德遇到曹操后就马上投降了。而且这次逃跑马超再次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后来儿子也被张鲁所杀。

    马超穷途末路后选择投降了刘备,但这时候的马超什么都没有了,说是光杆司令也不为过,于是刘备派人迎接马超,并给了他军队,不久,迫使刘璋投降。

    备乃使人止超,而潜以兵资之。超到,令引军屯城北,城中震怖,璋即稽首。

    很多人都认为刘璋是因为害怕马超才投降的,事实也确实是这样,而我认为刘璋所惧怕的并不是马超本人,而是他麾下的关系铁骑。可是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刘璋又被刘备围困那么久,外面的事情刘璋根本摸不清楚,就更不知道马超其实早就不复当年了。而是认为刘备已经和张鲁联合了,而马超就是张鲁派来支援刘备的力量。

    而刘璋和刘备对峙的时候,一直希望汉中的张鲁能够从背后捅刘备一刀,结果现在马超来了,而刘璋只知道马超投靠了张鲁,后来的事情他就不清楚了。就认为他们已经联合了,失去了最后的希望,所以才导致了溃败。

    这时候的马超没了根基、没了所向披靡的关西军、又没了亲族,已经无法形成战斗力了。而论谋略马超无法和其他三位上将(关羽、张飞、黄忠)相比,论冲锋陷阵,马超已经没有了默契的老部下,剩下的可能只剩下对羌人、胡人的那点威慑了,所以汉中之战后刘备就把马超派去了临沮。

    总结起来就是,一个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干部,肯定不会是一个好干部,同理,身为一个将领,如果脱离了手下的士兵,那他还能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