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历史及民间传说品评 > 樊城之战究竟该不该打?这场战争对三国格局有着怎样的影响?

樊城之战究竟该不该打?这场战争对三国格局有着怎样的影响?

    樊城之战又称“襄樊之战”,是由东汉末年三国之初著名将领关羽发起的一场战争。

    概述“樊城之战”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发,进攻曹魏所占领的襄阳、樊城。此战关羽似乎有必胜的把握,率兵围困襄阳、樊城。

    当时负责守卫的曹魏将领曹仁手中的兵士并不多,大部队都被曹操带去打汉中了,虽然汉中之战已经结束了,但由于损失惨重,并没来得及补充兵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曹仁选择了坚守,等待援军到来。

    曹操在得知樊城危急时也是非常重视,立刻命于禁率领三万大军前去救援,却遇到了连绵大雨,导致“汉水泛滥”,关羽趁机掘开汉水“水淹七军”打败了于禁。并俘虏了于禁等曹魏将领,擒杀了庞德,期间更是有一些曹魏地方官员及草莽英雄投靠关羽。

    此战关羽重创了曹魏而威震华夏,甚至吓得曹操想要迁都避其锋芒,最终被司马懿等人劝止,并建议曹操联合孙权对付关羽。

    于是曹操派人联络孙权。而此时的孙权也早已看不惯关羽的傲慢,尤其是孙权曾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希望两家联姻,结果却被关羽拒绝,并说出了那句名言“虎女焉能嫁犬子”,这对孙权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侮辱。

    就在关羽全力进攻襄樊的时候,吕蒙向孙权上书阐述了自己计划,并向孙权保证,只要依计行事,不仅可以攻取荆州南郡,就连关羽也会被擒获,并被潘璋所杀。

    我们都知道,荆州四通八达,是东汉末年最重要的一处战略要地,可以说谁得到了荆州的统治权,谁就有了一统天下的条件和机会。因此荆州也一直是曹操、刘备、孙权一直都想要得到的。只是三家穷其一生也没有谁完全占据过整个荆州。

    现在有这样的一个大好的机会摆在面前,孙权自然不想错过。于是在吕蒙和陆逊的策划下,一场大型的围猎行动悄然展开,而猎物正是关羽。

    东吴对付关羽的手段很简单,就是主动向其示弱,并利用关羽骄傲自负的性格,大肆讨好他,拍他的马屁。别说,关羽还真吃这一套,很快就对东吴放下了戒心,并抽调了荆州的防守兵力赶赴樊城。

    此时虽然徐晃已经率援军赶到了阳陵坡,并逼走了关羽驻扎在郾城军队,但徐晃所率领的军队并不足以解樊城之围,只能靠挖地道和射书箭的方式和曹仁互通消息。

    与此同时,东吴这边在吕蒙和陆逊的策划下已经做好了一切部署,并派人给曹操送了一封书信,请求双方联合讨伐关羽,并请求曹操为他保密。

    接到书信后曹操有些犹豫,就问群臣该不该保密,群臣都说应该保密,只有董昭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应当表面上答应孙权替他保密,但暗中却要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并阐述了这样所带来的好处。曹操觉得很有道理,就采取了董昭的建议。

    关羽得知消息后果然犹豫不决,不肯撤兵,于是曹操从洛阳南下解救曹仁,听从桓阶的建议驻军摩阪,并先后派遣了殷署、朱盖率领十二营精锐前去徐晃处增援。如此一来,其实曹、孙两家已经对关羽形成了合围之势。

    而就在关羽和徐晃交战不利时,东吴这边也终于出手了。吕蒙率领精锐士卒假扮商人“白衣渡江”偷了关羽的塔,守将糜芳、士仁(《三国演义》中为傅士仁)投降,可以说吕蒙攻取荆州南郡几乎没有损失一兵一卒。

    关羽怎么也没想到东吴会背后捅刀子,得知南郡失守,关羽似乎乱了阵脚,立刻率兵向南回撤。

    曹魏这边,在赵俨的建议下,曹仁并没有率兵追击关羽,同时,曹操也第一时间向曹仁下达命令不准追击,很有一种坐山观虎斗的感觉。

    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就是,关羽不但没能打下襄阳和樊城,还丢掉了经营多年的荆州三郡(南郡、零陵、武陵),可谓是得不偿失。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关羽战死完全是自找的,是他骄傲自大、刚愎自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那么抛开这些不说,单从当时三方的格局来看,樊城之战到底该不该打,该怎么打,又该在什么时候打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一、樊城之战该不该打

    首先,我个人认为樊城之战是必然要打的。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略,跨荆、益两州,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所以,按照诸葛亮的部署,樊城之战是不可避免的,要做的只是等待一个时机罢了。

    二、樊城之战该怎么打

    既然樊城之战不可避免,那么该怎么打呢?其实这个问题在“隆中对”中也给出了答案。只是关羽选择的时机不对,而且关羽过于骄傲自负。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叫做“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关羽显然不懂这个道理。

    樊城之战是曹魏阵营和刘蜀阵营之间的一场对抗,其胜败对双方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点关羽在发起这场战争之前就应该很清楚。正是因为这样,关羽更应该主动和东吴打好关系才对,何况双方本来就是盟友。

    可是关羽不但没有那样做,还在这个关键时候得罪了孙权,这显然是非常不明智的。这也就不难理解孙权为什么宁愿背弃孙刘盟约,也要出兵攻打关羽的原因之一吧!

    三、樊城之战该什么时候打

    既然说了发起樊城之战的时机不对,那么这场战争到底什么时候打才是最佳时机呢?

    樊城之战开始于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当时汉中之战刚刚结束,刘备刚拿下汉中自称“汉中王”。而汉中之战持续了两年之久,最终虽然刘备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但蜀汉阵营也是损失惨重。

    据史料记载,虽然汉中之战曹魏阵营损失更大,但刘备一方也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可见蜀汉方面的情况也并不乐观,换句话说,汉中之战刘备也只是惨胜罢了。

    加上刘备刚拿下益州、汉中,可谓是百废待兴,政权内部并不稳定,这些都需要一些时间来慢慢吸收。况且汉中之战中刘备一方损失了大量兵力,因此更需要时间来恢复元气。

    但曹操就不一样了,他占据中原地区,资源丰富,是三方势力中实力最强大的存在,汉中之战虽然让曹操损失了不少兵力,甚至还损失了心腹大将夏侯渊,但并没有伤及元气,对曹操的实力也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综合来看,此时发起北伐肯定不合时宜,那么什么时候才是最佳时机呢?

    刘备想要发起北伐,首先要做的就是休养生息,囤积足够的粮草,修养士卒。对内需要平衡益州内部各方势力,这是每一个政权建立之初都需要也是必须首要去做的事情。对外扫除周边少数民族的威胁,同时巩固孙、刘两家联盟,再等待时机发起北伐。

    也就是说,短时间内刘备是不可能公然发起北伐的,毕竟各方面都还没有达到北伐的条件。

    既然蜀汉短时间内不具备北伐的必要条件,关羽为什么还要执意发起战争呢?

    其实樊城之战的诱因就隐藏在汉中之战当中。我们都知道汉中之战曹、刘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其中曹魏所投入的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万大军,刘备一方也投入了十万兵力。虽然早期刘备阵营处于被动,一直被曹魏压着打,但后来经过一系列部署,经过一场血战终于扭转了战局,刘备也首次战胜了强大的曹操。

    在这场战争中,蜀汉各级将领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老将黄忠在定军山之战中阵前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论功当排首位,也因此被刘备封为“四镇将军”之一,和关羽、张飞、马超并列。就连刘封和降将孟达、李平等人这样的小辈也率兵攻下了上庸,立下了功劳。

    看着这些将领纷纷立功,作为蜀汉阵营中的武将一哥,向来骄傲自负的他心里是什么感受?自然会觉得自己的风头被他们给掩盖了。

    尤其是关羽得知黄忠和自己同时被册封为“四镇将军”之一时,甚至想要拒绝刘备对自己的册封,还说:“大丈夫岂能与老卒为伍!”这摆明了是看不起黄忠,认为老将黄忠根本不配和自己平级,还好费诗能说善辩才说服关羽接受了册封。

    关羽虽然接受了封赏,但内心还是很不服气,在这种情况下,关羽觉得自己应该拿出一点成绩来证明自己。而汉中之战曹操大败,正好给了关羽证明自己的机会,他迫切的想要打出一定的成绩出来,再不济也要趁机拿下樊城,令人刮目相看,甚至彪炳历史。

    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

    但可惜的是,关羽遇到的曹魏大将曹仁这个硬茬子,此人常年跟随曹操征战四方,善于谋略,是曹操手下少有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在兵力匮乏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城池四个多月,这是关羽想不到的事情,其中也有轻敌的成分。

    而关羽更加想不到的是,自己的盟友会在这个时候背后捅刀子,而担任镇守后方要地的士仁、糜芳两位将领会临阵倒戈,不战而降。

    孙权为什么执意要夺回荆州?

    其实东吴惦记荆州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周瑜和鲁肃活着的时候就一直想要夺回荆州的全部统治权。但双方经过多次交涉,都没能达成意见一致。

    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对东吴来说,关羽所镇守的荆州三郡无疑是一把悬在孙权头顶上的利刃,随时都可能给自己来上一下。所以不论是出于什么目的,东吴都有理由必须拿到荆州统治权。

    而且,东吴的地盘处于长江以南,它想要进一步发展,荆州是最好的跳板。

    我一直有一个假想,如果东吴没有趁机偷袭荆州,关羽能否一举拿下襄阳、樊城?

    我个人认为还是有可能的,但成功的几率并不高。因为这两座城池同样是战略要地,甚至可以说是许都的门户,曹操必然非常重视,否则也不会派大将曹仁亲自驻守。

    而且在得知曹仁危急时,曹操甚至决定要亲自率兵前去救援,虽然最后被劝止了,但他还是率军驻扎摩阪亲自督战,并派出十二营精锐驰援襄樊。由此可见,一旦到了关键时刻,曹操必然会亲率大军和关羽决一死战,所以不论怎样,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关羽想要打赢樊城之战都是非常困难的。

    那么樊城之战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很多人认为樊城之战之所以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东吴趁机偷袭荆州,使得关羽首尾不能相顾,这当然是最重要的原因。

    但是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关羽身上。正如前面所说,关羽这个人骄傲自大,刚愎自用,除了刘备、张飞,关羽似乎看不起任何人,其中也包括曹操和东吴的孙权。

    据《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载:“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从这段记载来看,关羽不仅自负,且没有政治远见,不仅失去了利用婚姻来加深吴、蜀关系的大好机会。俗话说得好“买卖不成情意在”,你不答应也就不答应了,怎么还骂人呢?关羽正是因为自己的傲慢彻底得罪了孙权。也成为了吴、蜀联盟破裂的诱因之一。

    其次,关羽这个人虽然对手下士卒很好,但对将领却非常轻视,据相关记载,关羽这个人“亲士卒而轻士大夫”。也就是说,关羽打心里是看不起身边这一班文臣武将的。

    据《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记载:“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作为一方统帅,应该做的是去凝聚军心,尤其是稳定重要指挥员的人心。而关羽镇守荆州期间,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对手下将领非常轻视,使部下对他积怨太深。这样的性格显然是不可取的,也直接导致了关键部下不战而降。甚至驻守在上庸的刘封都不肯发兵援救。由此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关羽虽然勇猛,但作为一方统帅,关羽并不合格。

    其实刘封没有发兵救援关羽,还有一个关键原因。据相关资料记载,刘备自封汉中王后,在立太子一事上曾询问过诸葛亮和关羽,刘封和刘禅立谁为太子合适。诸葛亮给出的答案是,这是刘备的家事,自己不该过问。而关羽则对刘备说,刘封毕竟是义子,怎么能立为太子呢。因此刘禅被册立成为了太子。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关羽的政治头脑远远不及诸葛亮。你关羽即使和刘备关系再好,终究是外姓,册立太子这样的大事岂是你能轻易发言的!

    因此后来关羽败走麦城,周仓拼死突围到驻守在上庸的刘封和孟达求救时。其实一开始刘封是想发兵救援的,他说关羽是自己的叔叔,如果不救,恐怕刘备怪罪。

    但孟达却对刘封说:你把他当做叔叔看待,他未必就把你当自己的侄子。接着就把当初选立太子的事情告诉了刘封,这显然点中了刘封的要害,才导致刘封迟迟没有发兵。

    刘备为什么没有发兵救援关羽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里面说其实关羽的死是刘备和诸葛亮一手策划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在刘备死后,关羽会威胁到刘禅统治权。所以才选择对关羽见死不救的。还有人认为关羽的死其实就是刘备的借刀杀人计,二人相处数十年,但孙刘联盟一直没有打破,也就是说,除非出现一个打破孙刘联盟的原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关羽就是三国之间争斗的牺牲品而已。

    那么我个人觉得,借刀杀人确实存在,不过并不是刘备,而是曹操。因为孙刘联盟在当时对刘备是绝对有利的,刘备不可能这么傻。而孙刘联盟真正威胁的只有曹操的利益,也是曹操统一大业上最大的障碍。为了完成大业,曹操必须要找个机会打破孙刘联盟。而关羽就是那个最关键的人物,这一点从历史细节中都有体现。

    但要是有人非要说关羽是刘备故意害死的,那简直就是荒缪。且不说二人相处数十年的兄弟情义,单说关羽的个人能力在当时的蜀汉阵营都是天花板的存在,否则刘备也不会让他独自镇守荆州。

    虽然有句古语叫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但是在三国的这段历史中,三方势力相互制衡,都没有完成天下统一,随时都可能爆发残酷的战争,蜀汉所面临的生存压力还是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蜀汉正是用人之际,刘备绝不可能傻到在这时候害死关羽而使自己自断一臂。

    并且,关羽所镇守的荆州乃是战略要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换句话说,荆州一旦失守,蜀汉可谓是丢掉了半壁江山,不论是人口、疆域面积还是物资上都是极大的损失。而且失去荆州,蜀汉北伐就只能走祁山这条艰难的道路了。因此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刘备或者诸葛亮都不可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除掉关羽。

    那么刘备为什么没有发兵救援关羽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当时汉中之战才刚刚结束,刘备和诸葛亮怎么也没有想到,关羽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发兵北伐。而且前期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一路高歌猛进,勇不可当,打得曹魏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在这种情况下显然不需要发兵支援。

    二、从东吴发兵偷袭荆州到曹魏派兵增援曹仁,再到关羽被杀,总共也才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刘备这边根本来不及救援。何况荆州到成都路途遥远,即使是现在的国道,两地之间也有将近一千两百公里的距离,何况是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国时期呢?

    在古代不仅道路难行,而且通讯完全靠信使骑马传递,即使是马不停蹄,光传递消息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何况是行军打仗呢?

    三、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行军打仗可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需要准备充足的粮草军械,调集军队,这都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完成。

    而且汉中之战才刚结束,刘备虽然打赢了这场战争,但损失也非常惨重,最后甚至到了女人负责运送物资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迅速集结一支能战之军就更加困难了,何况对手还是曹魏和东吴联军。

    另外关羽也并不是失败后就立刻求援的,而是发现自己已经顶不住了才想起来派人求援的,加上两地相距确实遥远,这里外里又耽误了很多的时间。

    四、刘封当时就驻扎在上庸,是距离关羽最近的一支援军,或许刘备认为关羽即使兵败,刘封也可以迅速发兵救援。但刘备万万没有想到,在关键时刻,刘封这小子居然会选择按兵不动。

    综上所述,其实刘备并不是不想发兵求援关羽,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完全没有机会,也根本就来不及救援。

    这场战争有着怎样的影响

    一、樊城之战的失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蜀汉不仅失去了一员大将,同时还丢失了荆州三郡(南郡、零陵、武陵)的统治权,削弱了蜀汉的实力,荆州军队的人才也因此损失殆尽。

    二、蜀汉从此失去了一处重要的北伐战略要地,自此东吴独占荆州六郡,从此全据长江沿岸,进一步巩固了东吴政权,使得诸葛亮的“隆中对”变成了虚话。再者,孟达因惧怕刘备责罚而投降曹魏,导致蜀汉丧失了上庸等地。

    三、关羽之死直接导致了刘备后来发兵讨伐东吴,想要夺回荆州,造成了夷陵之败,这使本就弱小的蜀汉更加雪上加霜。即使后来经过数年休养生息,略微恢复了元气,但蜀汉再也没有了统一天下的实力。

    总之,樊城之战虽然规模不大,也没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汉中之战那样更为人熟知。但这场战争同样影响深远,甚至直接改变了三国以后的走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