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历史及民间传说品评 > 郭嘉和诸葛亮比谁厉害?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该怎样解读?

郭嘉和诸葛亮比谁厉害?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该怎样解读?

    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想必很多人都听到过,就是“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句话已然成为了评价三国众谋士的一个标杆。甚至很多人认为郭嘉就是三国时期的第一谋士,是天花板的存在,他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撼动的。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很容易理解,字面意思就是,如果郭嘉活着的话,诸葛亮根本就不敢出山。我不知道这个观点最早是谁提出来的,也不想知道,我只想说,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谬论,甚至荒唐至极。

    既然我能给出这样的定论,就有我的道理,闲话就不多说了,先来简单的概述一下郭嘉表现。

    郭嘉死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年仅36岁的郭嘉因水土不服,身患重病而病逝在了北伐回来的路上,算是英年早逝。因此,郭嘉能拿得出手的事迹并不多,不过作为曹操早期重要的谋士之一,郭嘉自然也有高光时刻,比如:

    十胜十败论

    其实关于诸葛亮和郭嘉的记载,史料中记载的非常详细,我本不愿再喋喋不休地去一一举例,但是如果不把二人事迹列举出来,又恐无法服众,所以只得稍微啰嗦一下了。

    197年(建安二年),当时曹操刚刚因为个人原因导致了宛城之败,作为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之一,袁绍听说后就写了一封信给曹操来羞辱他。曹操也在担心以自己的实力无法和袁绍抗衡。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论,并一连列举了曹操十胜,袁绍十败的理由。他的分析非常具有说服力,不仅使军心振奋,还帮助曹操拟定了一系列远期和近期作战计划,从而确立了自己在曹操军团中智囊团核心的地位。

    软禁刘备

    第二年,刘备在和吕布争夺徐州的战争中落败,无路可走的他选择了投靠曹操,意图依靠曹操的力量帮自己报仇。当时,曹操的谋士程昱认为刘备乃是一代人杰,终究不肯久居人下,迟早有一天会成为曹操的大敌,就建议曹操趁机除掉刘备,以绝后患。

    曹操有些犹豫不决,就去询问郭嘉的意见,郭嘉很赞同程昱的观点,但也提出了不同意见,他对曹操说道:“主公兴义军而征讨天下,为百姓铲除暴虐,并提出以诚意招揽天下英雄,尚且担心豪杰不能归附。而刘备向来以仁义闻名于世,乃当世英雄,如今他穷途末路才来投靠主公,若是此时杀了他,会背上杀害贤士的骂名。那么以后天下贤士、智者都会怀疑您是在为谁平定天下!杀一人而失信于天下,使您的名望受损是得不偿失的事情,望您明察!”

    曹操听后深有感触,又想到当初因为杀了一个边让而使得张邈、陈宫等兖州士大夫集体造反的事情,因此决定暂时不杀刘备。不过郭嘉认为刘备有关羽、张飞两位猛将跟随,而且刘备深得民心,自然不肯久居人下,所以建议曹操将其软禁起来。但曹操并没有听从这个建议,为了让刘备真心归附,曹操反而对刘备更加亲近。

    擒杀吕布

    同年九月,曹操率大军攻打虎踞在徐州的吕布,经过大战把吕布围困在了下邳城中。在这种情况下,吕布坚守城池和曹操打起了消耗战,双方展开了长达半年的对峙,曹操军中士卒疲惫,面对如此境况曹操有了撤军的打算。

    这时郭嘉以项羽为例阐述自己的观点,认为吕布有勇无谋,且疑心很重,绝不会听从陈宫的建议。此刻发起急攻必然能够一举擒拿吕布。曹操听从郭嘉计策,一面命人急攻下邳,一面决堤水淹下邳。而吕布也正如郭嘉所说,没有听从陈宫的计策,最终被曹操擒杀。

    而到了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刘备趁袁术北头袁绍的机会,以截击袁术为由向曹操借兵。此时郭嘉和程昱都在外地,曹操就答应了刘备的请求。郭嘉和程昱回来后得知此事,一起劝说曹操派人截回刘备。但刘备已经斩杀车胄夺下下邳,举兵对抗曹操。虽然后来曹操把刘备赶出了徐州,并擒获了关羽和刘备的妻子,然而后来,刘备依然成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

    预测生死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方士,这些人个个能掐会算,最基本的操作就是能够预测他人生死。而郭嘉似乎也有这样的能力。

    就在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的时候,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到了曹营:江东孙策在手下部将的建议下,准备发兵趁机偷袭兵力空虚的许都。这可是曹操的根据地,而且皇帝就在那里,孙策这样做明显是想要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而且当时和袁绍在官渡对峙的曹操已然处于劣势,此时若是孙策真的率兵偷袭许都,对曹操来说绝对是致命的打击。而且当时曹营中人心动荡,一些人已经开始向袁绍献媚以求自保了,据相关记载,官渡之战后,在袁绍的大营中搜到了许多通敌的竹简。

    就在这紧急关头,郭嘉预测说孙策刚刚平定江东,诛杀了许多英雄豪杰,此人英武不凡,但是,孙策为人轻率浮躁。大概意思就是说孙策这个人吧,个人英雄主义太强。并且直言孙策必定会死于刺客之手。

    后来孙策果然在尚未渡江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射伤,不久就病逝了。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巧合,但也侧面表现了郭嘉的智慧,为他的神机妙算增添了一些色彩。

    曹操北伐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官渡之战袁绍败亡,曹操率军进攻他的两个儿子袁尚、袁谭,可谓是连战连捷,丝毫没有压力。这种情况下曹军诸将都主张乘胜追击,一举消灭袁氏兄弟。

    此时郭嘉却力排众议,再献奇谋,他认为袁氏兄弟向来不合,又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从中添油加醋,兄弟俩必然会反目成仇。因此建议曹操退兵南征刘表静待其变,再伺机而动。

    果然,曹操大军刚回到许都就收到了兄弟俩相互攻伐的消息,于是曹操趁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兄弟俩一死一逃。此战因为郭嘉的计策,曹军赢得很轻松。

    总得来说郭嘉的事迹到这里就结束了,可能有人说了,郭嘉不是还参与了北征乌桓吗?也没错,但郭嘉在征讨乌桓时由于生病压根就跟着去,白狼山一战主要是人家张辽的功劳。

    下面再来看一下诸葛亮吧!

    联刘抗曹

    首先,不得不说在演义小说中,诸葛亮确实被神话了,最明显的就是赤壁之中诸葛亮的表现,简直可以用超神来形容了。什么草船借箭、借东风、甚至火烧赤壁的功劳都被安在了诸葛亮身上。然而史书上的这些事迹跟诸葛亮没有任何的关系。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唯一的功劳就是随鲁肃前往柴桑,以自己的口活...额...口才彻底坚定了孙权抗击曹操的决心,并达成了孙刘联盟。随后赤壁之战爆发,诸葛亮也跟随鲁肃率领的军队回到了刘备身边,仅此而已。

    定鼎荆益

    208年(建安十三年),赤壁大败的曹操率兵北还,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趁机平定了荆南四郡。自此刘备算是第一次真正的拥有了自己的立锥之地。刘备很高兴,那天晚上喝了很多酒,还自掏腰包请大家去了荆州南郡最大的迪厅蹦迪。

    第二天论功行赏,刘备拉着诸葛亮的手说道:“此次能够拿下荆州四郡,先生居功至伟,朕决定拜您为丞相...”

    诸葛亮赶紧拦住刘备说道:“主公啊,您是酒还没醒吗?怎么这大白天的说起梦话来了,咱现在刚拿下荆州四郡,还没到称帝的时候呢?”

    刘备怒道:“我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地盘,就不能先痛快痛快嘴吗?”

    211年(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惧怕张鲁,于是在张松的怂恿下,派法正来到荆州请求刘备率兵入川以保护益州安全。诸葛亮则认为有机可乘,劝说刘备趁机夺取益州。

    于是,刘备命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镇守荆州,自己亲自和庞统率军入驻西川。第二年十二月,经人举报,刘璋察觉了刘备和张松的阴谋,下令处死张松,二刘反目。

    在刘备和刘璋的角逐中,一开始刘备是占上风的,奈何自己战略错误葬送了军师庞统,陷入被动。为了挽回局面,刘备只得向荆州求援。于是诸葛亮带着张飞、赵云等人率领荆州军赶来支援,只留下关羽一人独自镇守荆州。

    经过一场血战,刘备如愿以偿的拿下了益州。后来刘备又在汉中之战击败了曹操,夺取了汉中并自称汉中王,自此完成了“隆中对”中的跨有荆、益之地的战略目标。

    平定南蛮

    221年(蜀章武元年)七月,刘备为了夺回荆州的控制权,同时也为了替关羽报仇,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执意发兵讨伐东吴。结果第二年被陆逊火烧连营,刘备惨败,损失惨重,退兵至永安。

    223年(蜀章武三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并让刘禅拜诸葛亮为相父。四月,刘备病逝,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自此蜀汉大权落入了诸葛亮手中。这倒不是诸葛亮霸着权利不肯放手,而是刘禅主动给他的。

    此时的蜀国,因为刘备刚刚去世,南中地区则趁机叛乱,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为了稳定局势,诸葛亮派了邓芝、陈震二人出使东吴,与孙权重新建立盟约。

    待蜀汉内部稍微稳定之后,诸葛亮于225年(蜀建兴三年)春,亲自率兵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等人。此战诸葛亮采用马谡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是打败了雍闿,再“七擒七纵”降服孟获,一举平定南中地区,获得了大量资源,并组建了“无当飞军”。

    接下来就是北伐了,诸葛亮从228年到234年期间一共发起了五次北伐,其对手分别是曹魏大将曹真和司马懿,这二位可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帅才,绝对的硬茬。

    其实讲到这里,诸葛亮和郭嘉孰强孰弱已经有了结论。

    这就好比网络上的一些作者总喜欢给三国名将排名,什么“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张六马超”,诸如此类。其实我个人觉得这样排名是不够严谨的。

    我们都知道,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这段时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名将,比如曹操麾下除了“五子良将”还有典韦、许褚等等;刘备麾下除了“四镇将军”还有赵云、魏延等等;东吴除了“四大都督”也有甘宁、太史慈等等。

    可以说那个时期猛将如云,但是在众多的将领当中有一类人是最难得的,那就是能够独当一面,可以独自带兵守卫一方的将领。比如曹魏的张辽、曹仁、夏侯渊,以及后来的文钦、文鸯父子;蜀汉的关羽、张飞、赵云包括后期的姜维;东吴方面的“四大都督”等等。

    也就是说,我们在对比这些将领实力的时候,不仅要看他的个人武力如何,还要参考他的综合能力。就拿吕布、典韦来说,大家都知道二人骁勇,勇猛无敌,但是独自带兵如何呢?典韦就不说了,他根本就没有独自带兵的表现,说白了就是曹操身边的保镖,其武力值那是绝对没得说。

    吕布的武力值就更不用说了,但在带兵方面确实太差了,不仅因为自大多疑害死了自己,还葬送了许多无辜的生命,也难怪被后人评价为“匹夫之勇”。

    在古代的战场上,并不像我们在小说和影视剧中所看到的那样,两军对垒时双方的将领先出来干一架,打赢的一方士气大振大败敌军。真实的战争往往是主帅坐镇中军,指挥手下士兵冲杀,随时洞察整个战局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军事部署。所以在评价一个将领的时候,其指挥能力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拿诸葛亮和郭嘉这两个人做对比的时候,也需要综合来看。

    首先还是来说郭嘉,他在历史上的定义是一个谋士。这类人曹魏阵营中有很多,比如程昱、荀彧、荀攸、贾诩等等,他们都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曹操的崛起离不开他们的出谋划策。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没有亲自带兵打仗的经历。

    而且,在郭嘉到来之前,曹操已经是一方诸侯了,不仅占据着兖州等地,还做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曹操身边的谋士也有程昱、荀彧等人,可谓是人才济济。尤其是曹操北伐回来以后,已然成为了东汉末年最强大的存在。

    也就是说,郭嘉虽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他的死对曹操的整体影响并不大,曹操依然还是东汉末年的霸主。

    再来说说诸葛亮。在诸葛亮没有出山之前,刘备可谓是颠沛流离,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好不容易有个徐州吧,还没捂热乎呢,就被吕布给抢走了。吕布兵败被杀后,徐州又被曹操给占了,自己还被曹操给软禁了,这还不算,还险些丢了性命。后来虽然用计骗过了曹操,并成功夺回了徐州,但还是没捂热,很快就又被曹操夺回去了。

    可以说,刘备辛辛苦苦半辈子,依然是迎着刺骨寒风四处流浪,啥都没有。好不容易迎来了一个能够出谋划策的徐庶,还被曹操给“拐跑了”。刘备估计在心里不止一次的问候过曹操的祖宗吧!

    徐庶临走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于是发生了历史上著名“三顾茅庐”,刘备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从此走向人生巅峰。诸葛亮有多厉害呢?

    在诸葛亮没出茅庐之前和刘备的谈话时,就已经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策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出山后诸葛亮辅佐刘备,迅速强大,并完成了“隆中对”中的“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帮助刘备汉中称王,最后成功称帝。要不是关羽突然发起樊城之战,丢掉了战略要地荆州,打乱了诸葛亮的计划,三国之间的角逐最后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而且诸葛亮可不仅仅是一个谋士,他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发明家、文学家,可谓是非常的全能了。

    也就是说诸葛亮不仅是一位文臣,同时他也是一位将军。虽说诸葛亮的五次北伐都因种种原因以失败告终,但不得不说,诸葛亮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支撑了蜀汉政权数十年。

    所以综合来看,诸葛亮的成就不论从哪个方面都在郭嘉之上,二人完全没有可比性。

    那么“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在我看来,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作为曹操早期的重要谋士,郭嘉确实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加上其突然病逝,这就给了人们很大的想象空间。就好像西汉时期的霍去病一样,年纪轻轻就独自带兵远征漠北,打得匈奴闻风丧胆,但二十四岁就突然病逝了。

    因此就有很多人认为,如果霍去病没有英年早逝的话,在他的带领下,西汉王朝的疆域甚至可以向外扩张一倍,甚至几倍。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假想,其实主要原因就是霍去病的个人魅力实在太大,加上其早逝的缘故,因此给后世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而人都喜欢追求完美的,所以才有了这些假想。

    对于郭嘉也是一样,因为他的突然病逝,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遗憾,为了弥补这些遗憾而把他想象成为一个完美的存在并不奇怪。

    加上郭嘉病逝的时间和诸葛亮出山的时间过于接近,所以就有人认为,在刘备前两次来聘请诸葛亮的时候,因为郭嘉当时还活着,所以诸葛亮才不敢出山。而如果郭嘉不死,即使刘备第三次、第四次前来,诸葛亮也同样不敢出山,因为诸葛亮心里惧怕郭嘉,也因此才有了这句名言出现。然而实际上二者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不过是后世的臆想罢了。

    而且,在北征乌桓时,因为郭嘉判断失误,差一点就使曹操命丧白狼山。

    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彻底铲除袁氏一族,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境为害,在郭嘉的建议下决定远征乌桓。郭嘉认为大军携带辎重太多,行军缓慢,就劝说曹操放下辎重,轻兵速进以攻其不备,曹操采取了郭嘉的建议。

    可是当大军行进到无终时遭逢雨季,道路积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不得不改变策略,在无终人田畴的建议下,从一条早已断绝,但“尚有微径可寻”的小路进军。在田畴的引导下,曹操率大军登上徐无山,出卢龙塞,,“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直指乌桓老巢柳城。

    八月,曹操率先锋部队登上白狼山,却与敌军相遇,敌军数量是曹军的数倍,而当时曹军的主力没有跟上。在“左右皆惧”的情况下,是张辽力排众议,极力劝谏曹操趁乌桓大军阵势不整之机,立刻交战。此战张辽一马当先,大破乌桓,斩杀单于踏顿,俘虏近二十万人。

    所以,这一战郭嘉确实犯了战略性错误,作为一位谋士,大军出征时,天时地利人和都应了如指掌,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一点郭嘉显然没有做到。还好关键时刻张辽果断出击,才得以“蒙混过关”。

    有人说了,如果郭嘉不死,赤壁之战曹操一定能赢。其实这还真不一定,首先来说,曹操本人就是一个善于谋略、非常出色的军事家,其综合能力甚至在诸葛亮之上。而且曹操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铁索连舟”就是出自曹操的主意,并不像演义小说中所说的那样由庞统提出的。要知道当时曹操麾下可是有着一帮顶级谋士的,他们都没能看出铁索连舟的弊端。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在此之前曹操一直都是陆地上作战,手下的谋士和他本人都没有参与过水战,那么同样没参与过水战的郭嘉能否看出铁索连舟的弊端都是个很大的问号,更不要说打赢赤壁之战了。

    总结

    郭嘉不过是东汉末年曹操麾下的众多谋士之一,确实对曹操统一北方有一定的贡献,但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即使是在曹魏阵营里,以郭嘉的表现也只能勉强排在第五而已,更不要说是整个三国时期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