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历史及民间传说品评 > 蜀后主刘禅真的是一位大智若愚的明君吗?

蜀后主刘禅真的是一位大智若愚的明君吗?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关于刘禅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内容都差不多,其主旨就是说刘禅乃是三国时期的一代明君,是仁义之君,是一位被冤枉了一千七百多年的君主。还列举了许多为政举措来证明,比如早期任用诸葛亮,把国内一切事务全部交给诸葛亮打理,自己只负责祭祀。中期任用姜维、蒋琬等一干贤臣,支持姜维北伐等等,甚至有人说刘禅之所以选择投降,为得就是使蜀汉百姓免于战火,而不是单纯的选择自保。

    然而在我看来这样的言论实在是太扯了,因为刘禅远没有这么伟大。甚至,正是因为他的懦弱,才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其实早期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刘禅的文章,不过那篇文章并没有真正的论述什么,所以今天写这篇文章也算是一个补充吧!

    想要判定一位君主是否是一位明君,那么我们就要从历史细节出发,看他都做了些什么?他所做的一切又给他统治下的百姓带来了什么?只要把这些理清楚,一切就都一目了然了。

    那么统治蜀汉四十余年的刘禅,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推行了哪些利国利民的举措?魏蜀两国交战时他又做了什么?又给蜀汉百姓带来了什么呢?只需要搞清楚这些问题,那么刘禅究竟是昏庸还是贤明,也就有了结论。

    刘禅是刘备和甘夫人所生,是刘备的长子。所以刘备死后,蜀汉的皇位顺理成章的就落到了刘禅头上。

    根据《魏略》记载,其实刘禅的人生还是挺坎坷的,刘备小沛兵败后撇妻弃子,年仅几岁的刘禅跟着逃亡的百姓西入汉中,还被人给卖了。而且好像还不止一次,最后被汉中一个叫做刘括的买去做了养子,把他抚养长大,并且给他娶了一房妻子。因为时间久远,刘禅已经不记得自己的亲生父亲叫什么了,只记得字玄德。后来刘备攻下了益州,当时军中有一个姓简的将军,是刘禅的邻居,他向刘备说起了刘禅的经历,于是刘备派他去汉中和刘禅相见,最后由张鲁派人把刘禅送归益州,分离多年的父子俩才得以相认。

    但是,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最后一次驻军小沛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而刘禅出生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而且,赵云第二次救幼主(也就是孙夫人带刘禅回东吴那一次)是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时间上和《魏略》矛盾,所以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也没必要纠结这些,因为这不是今天的主线。

    话说刘备称帝后,为了夺回关羽丢失的荆州,力排众议,毅然决然的率领大军讨伐东吴,结果因为犯了战略性错误,被陆逊一把大火给干败了。刘备拼死突围逃到了白帝城(永安宫),可能是被烟给呛着了,到了白帝城不久刘备就一病不起。

    这时候可能刘备也意识到自己快不行了吧,就派人把诸葛亮等一班大臣叫过来打算托孤了。

    得到消息的诸葛亮开着四轮车就干过来了,那速度至少得有一百八十迈,车上的扩音喇叭不停的循环播放着:好消息,好消息,因经营不善,老板笨蛋,蜀汉草鞋厂即将面临倒闭。

    蜀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病逝,十七岁的刘禅正式继位成为蜀汉的第二位皇帝。按照刘备的遗诏,由诸葛亮、李严辅政,刘禅也挺讲究,把朝中大小事务都交给了诸葛亮打理,“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当时的蜀汉新君刚立,内部政权极不稳定,国内叛乱四起。为了稳定形势,诸葛亮派了邓芝出使东吴与之修好,重新建立了孙刘联盟。

    接着诸葛亮推行了一系列利民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

    蜀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平定南方四郡。

    三年后,从蜀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至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多次发起北伐,因各种原因,都没能成功,还把自己给耗死了。

    也就是说,在刘禅当皇帝的早期,虽然是刘备给安排了两个辅政大臣,但朝中大小事务基本上都是诸葛亮说了算。据记载,李严这个人非常孤傲,很难与人相处,而且名利心很重,和诸葛亮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后来因为延误军粮运输等罪名被诸葛亮弹劾,贬为庶民。

    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开始独掌朝政,估计他的心里还有点小激动,好家伙,被诸葛亮压了这么久,终于可以独掌大权了。

    但是,独掌大权的刘禅政绩如何呢?

    其实刘禅掌权早期还是可以的,他任用蒋琬为大将军,接受了符健的投降,间接巩固了蜀汉政权。

    蜀延熙三年(公元240年),派遣张嶷平定了越隽当地蛮夷的叛乱,并对越隽郡进行了开发,打通了越隽郡到成都的通道。

    其实一直到这个时候,刘禅都还算得上是一位中规中矩的君主。虽然没有什么十分出色的政绩,但也没有什么过错。

    可是后期刘禅宠信宦官黄皓,开始疏远朝中大臣,这也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据史料记载,当姜维得知,曹魏大将钟会于关中治军时,姜维担心曹魏会对蜀汉用兵,就上书给刘禅,让他调兵遣将以做准备。

    当时刘禅正在黄皓的陪同下吃火锅呢,得到这个消息确实有点担心,但是黄皓告诉他,敌人根本就不会打过来,您就安心的吃火锅吧!刘禅还真信了,根本就没把姜维的担心当回事,导致蜀汉朝中大臣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件事情。那顿火锅刘禅吃的很开心,而他马上要面对的是亡国之痛。(玩笑哈)

    当曹魏大军大举进攻的时候,刘禅这才慌忙派遣张翼、廖化、董厥等人率兵前去抵抗。同时,姜维迅速率领十万大军把钟会挡在了剑阁。但曹魏的另一路大军却由邓艾率领着偷渡阴平,直奔成都而来。

    经过一番商议,刘禅派出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前往抵挡邓艾,虽然一开始很顺利,但诸葛瞻不听黄崇劝告丢掉了险要,结果被邓艾暴虐,诸葛瞻也战死绵竹。

    此时刘禅再次聚集大臣商议,这时,光禄大夫谯周力排众议,劝说刘禅投降。刘禅接受了谯周的建议,放弃了一切抵抗,带领文武群臣向邓艾投降。并且敕令坚守剑阁的姜维向钟会投降,虽然姜维做了最后的挣扎,但终因事情败露,最终和张翼等人一起被杀。刘禅和一班大臣被带去魏国都城洛阳,被封为安乐公,自此蜀汉灭亡。

    其实每次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还是很痛心的,刘备历尽千辛万苦,从一个捣鼓草鞋的,一路走来,成为了独霸一方的帝王,建立了蜀汉政权。这其中的艰辛真的不是用文字能够轻易讲述的。可是在刘禅的统治下,不但没有做出值得称颂的政绩,反而导致蜀汉二世而亡,实在是称不上一代明君的称号,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刘禅的昏庸呢?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懒”字。刘禅确实是一个很懒的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为了让刘禅能够掌握治国之道,刘备还是费了一些心思的,他让刘禅学习《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让刘禅拜伊籍为师学习《左转》。不仅如此,刘备还令刘禅学习武艺。

    这个时候,有刘备、诸葛亮的监督,刘禅还算勤奋。但是刘备死后,诸葛亮忙于国事,刘禅一下子失去了长辈的约束。而此时的刘禅只有十七岁,正是贪玩的年纪,于是他把国事全部推给了诸葛亮等一干大臣,自己安心的做起了甩手大掌柜。

    而且,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刘禅是一个非常没有主见的人,耳根子非常软,他可以因为大臣的一句话,就下诏把正在北伐的诸葛亮从前线给召回来。

    有人说刘禅的昏庸诸葛亮有很大的责任,作为辅政大臣,诸葛亮有义务鞭策刘禅学习。但是我们要知道,诸葛亮他不是神,刘禅把国事全都推给了他,而且管理一个国家可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哪有心力在放在对刘禅的教育上呢?

    也有人说刘禅能在三国乱世中,统治蜀汉政权四十余年,并且把国家治理的还挺好,百姓安居乐业绝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但这些主要是诸葛亮的功劳。也有人说他是一个聪明睿智,任人唯贤的明君。可是刘禅后来宠信黄皓、谯周等人,疏远了姜维等一班忠臣,直接导致了蜀汉灭亡。

    还有人说刘禅是一位纳谏之君,但他好像不太分得清好赖话,也就是说不论大臣们提出的建议是对是错,他都会同意,缺乏了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黄皓告诉他敌人不会打过来,他就信了,却没想过姜维是坐镇一方的将军,是具备对敌国军事动向的分析能力的,而黄皓只不过是久居深宫的一个宦官而已。

    而刘禅最大的错误就是听信了谯周的建议,选择投降。要知道,当时曹魏虽然派了三路大军攻打蜀国,但蜀国还远没有到真正亡国的地步。别的不说,只剑阁地区,姜维手里就有十万大军。而且当时距离成都最近的曹魏军队邓艾在绵竹一带,距离成都即使按照现在的距离单位也还有这一百多公里呢。

    这样的一段距离,以古代大军行进的速度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到达成都,即使是轻骑奔袭也需要近两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刘禅完全有时间布置城中的防御,再下令调集周边军队驰援成都与敌人决一死战。可是刘禅面对刘谌和霍弋提议的坚守成都,背城一战的建议时,刘禅却不予理睬,毅然决然听从谯周的意见,开城投降了。

    在我看来,如果刘禅起初选择了以举国之力抵抗来犯之敌,蜀国不一定会就此灭亡。即使最后败了,至少他给出了强硬的态度,这时候就算是投降了,也不至于被敌国看不起。但他什么都没做,才打了几场败仗就没了勇气,直接选择了投降。

    有人说刘禅之所以选择不抵抗,为得是使蜀地百姓免于战火,然而刘禅投降以后,蜀汉的百姓怎么样了呢?

    据史料记载,刘禅投降后,在姜维的挑拨下,曹魏大将钟会和邓艾反目,于是钟会密奏邓艾居功自傲,意图谋反。司马昭本来就对邓艾有所忌惮,就让皇帝下诏逮捕了邓艾押送至洛阳。这边邓艾的囚车刚走,钟会就在姜维的策反下谋反了,这就是“钟会之乱”,也算是姜维“曲线救国”的最后挣扎吧!其结果就是最终钟会败亡,姜维也被杀身亡。

    钟会死后,大军失去了统帅的约束,于是邓艾和钟会的部将趁机作乱,使得整个成都陷入了混战当中。在这场混战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蜀汉旧臣及皇室宗亲,他们成了被屠戮的对象。成都城内一片混乱,数十万百姓成为了乱军烧杀抢掠的目标。据《钟会传》记载:钟会死后,魏国军队四处烧杀抢掠,城中尸积如山,几天后才恢复安定。

    也有一个说法是司马昭实在看不下去了,这才派了司马卫瓘前去安抚众将,稳定了局势,成都之乱才得以平息。

    照这么看的话,刘禅的投降,其实只是保住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已,完全没有为一国百姓的安危想过。如此没有担当的一位君主,又怎当得起一代明君的称号呢?甚至还有网友写文章说他是一位被冤枉了一千七百多年的君王,我就想问一下,哪冤枉他了?

    甚至有人说刘禅压根就不想当皇帝,他想要的只是吃喝玩乐,游戏人间。是一个安于现状,不争不抢的人。这一点我倒是不反对,可是你不愿意当皇帝可以让位啊,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总可以吧,何必占着茅坑不拉屎呢?何况还坑了一国百姓,这不就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渣男表现吗?就这网上还有那么多人为他洗白,说他大智若愚,聪明睿智等等...说这些话的人是咋想的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