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历史及民间传说品评 > 一代枭雄曹操的文学造诣如何?

一代枭雄曹操的文学造诣如何?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枭雄,他文武双全,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政治上曹操初入仕途就不畏豪强,棒杀了蹇硕的叔父蹇图,使得“京师敛迹,无敢犯者”。担任济南相时,他铁腕执政,上奏朝廷一次性罢免了八分之八十的贪官污吏,使整个济南震动,“政教大行,一郡清平”。然而终因得罪的豪强太多,得不到朝廷重用。

    到了曹操自己执政的时候,他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并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又起用了如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来抑制不法豪强。

    据记载,袁绍在冀州时施行的是宽纵的政策,这使得冀州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加上袁绍这个人生性多疑,对手下人不信任,所以,即使当时他兵多将广,粮草充足,还是败给了远不如他的曹操。

    而曹操得到冀州后,施行“重豪强兼并之法”,使得冀州百姓喜悦,深得民心。另外,曹操挟持了年少的汉献帝,自此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武力平定了北方各郡,稳定了东汉政治局面。

    曹操尚礼重法,在用人方面他不注重虚誉,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唯才是举,能行法治。他任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选举之人“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使东汉末年的社会风气得到了改善。

    军事上曹操擒吕布,灭二袁,北征乌桓,一举平定了北方,又与公孙康订立盟约,稳定了北方,使得北方各郡再无战事。

    曹操喜欢钻研兵法,熟读孙武、吴起等兵法著作,并在此基础上写成了《兵法摘要》一书,该书结合自己的战争经验加以论述。所撰写的《孙子略解》开创了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曹操主张“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强调师出有名,符合道义。其在战略战术上灵活多变,因事设奇,任势制胜。他用兵诡诈,这在他与吕布、张绣、袁绍、马超、韩遂等一系列战斗中多有体现。

    因此史书称他“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

    曹操治军严整,法令严明,爱惜将才,因此手下将士对他非常拥戴。

    经济上曹操推行屯田制,兴修水利,使百姓安居乐业,促进经济发展;改革户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或许是曹操在军事、政治方面的成就过于耀眼,使得我们几乎忽略了他还是一个文学家。

    我们都知道,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后,为了彰显曹操的功绩,追谥他武皇帝,庙号太祖。这样看来,曹操也算得上是一代帝王。那么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曹操的文学水平怎么样呢?

    著名的现代古典文学家金性尧曾经说过,如果把曹操看作是一位皇帝的话,从文学成就上来看,那么在历代帝王中,没有一个人能够比得上他(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曹操的一生有过许多文学作品流传于世,除此之外,曹操还懂得方药,爱好音乐、围棋,而且还写得一手草书,因此,他还是一位书法家,绝对的多才多艺,所以曹操经常以周公自比。

    在他的熏陶下,其子曹丕、曹植等等都是文采斐然,父子三人被后世称之为“三曹”。

    然而,据史料记载,曹操年轻时放荡不羁,到了中年又常年带兵南征北战,一直过着紧张的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够有如此高的文学成就实属不易。

    曹操擅长写诗,如今所流传下来的作品都是乐府诗,他的诗有的是模拟之作,有的却充满悲凉,就东汉末年文人中所写乐府诗来说,曹操的诗作当是最好的。不过他的诗我好像唯一记得比较全的就是《短歌行》第一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实四言诗还是挺难作的,因此到了东汉,能够欣赏的四言诗已经很少了。曹操的这一首诗歌,可以说是冠绝当世了,这首诗的主题就是体现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希望天下人才都为他所用。总得来说,《短歌行》其实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诗歌,是为曹操当时所施行的政治路线和和政治策略服务的。而他又巧妙的将政治内容完全融入到了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

    整首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之特长,准确且巧妙的运用了比兴手法,以此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这段是抄来的)。

    《短歌行》这首诗的创作年代不详,应当是急于建功立业,广求天下人才,设宴待客时所作。

    而根据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述,这首诗是第四十八回,赤壁之战前所作的。当时曹操已经平定了北方,陈兵长江以北,率领八十三万大军(史书记载为二十五万),与孙权决战前夕。

    在皎洁月光之下,曹操置酒设乐,宴请诸将。喝醉的曹操兴致勃发,问旁边人道:“志玲妹妹来了吗?”

    许褚答道:“不曾来。”

    曹操又问:“那子怡妹子呢?”

    许褚又答:“不曾来。”

    曹操再问:“冰冰呢?”

    许褚有些无奈说道:“也不曾来。”

    曹操大怒,一把掀翻了面前的桌子怒道:“啊...你们是想造反吗?这个也请不来,那个也请不来,我留你们何用!”

    许褚说道:“主公啊,你也是特么想瞎了心了,你丫说的这几位都是一千七百多年后的人,现在让我们上哪给你找去啊!”

    曹操说道:“是吗?”

    许褚说道:“是啊,主公。”

    曹操又说道:“那褒姒、西施、赵飞燕呢?去把他们找来陪我喝酒!”

    许褚说道:“主公,你这是想女人想疯了吗?这些人早死了,难不成要我们去给你挖过来不成?再说了,您的摸金校尉们也不在这里啊!”

    “哦...这样吗?那算了,我给大家淫...额,吟诗一首助助兴吧!”于是曹操横槊立于船头高声道:“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许褚赶紧拦着说道:“主公,您咋还串代了呢?这是宋代苏轼的诗啊!”

    曹操问道:“宋代是哪个代?”

    许褚说道:“那是几百年后的一个大一统王朝,怎么这您都不知道啊!”

    曹操说道:“是这样吗?那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许褚说道:“这首诗讲的是您赤壁败给周瑜的故事...”

    曹操说道:“胡说,老子怎么会败,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许褚说道:“主公,您还是换一首吧。”

    曹操说道:“好,你听这个啊!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许褚再次拦住曹操说道:“主公,这是李白的《将进酒》啊!”

    曹操说道:“李白又特么是谁?”

    许褚说道:“他是唐朝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号称诗仙的。”

    曹操说道:“有关系吗?啊...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许褚说道:“当然有关系了。”

    曹操问道:“什么关系?”

    许褚说道:“您现在把这首诗读出来,几百年后您让李白怎么办呢?”

    曹操说道:“你让他重新写一首不就行了吗!”

    许褚说道:“可这些都不是您的诗作啊!”

    曹操说道:“许褚啊,身为一个武官,你丫是不是懂得有点太多了?那你说,我现在该读什么诗?”

    许褚说道:“您应该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才对啊!”

    曹操说道:“这是谁的诗,也特么水了!”

    许褚说道:“主公啊,这是您的《短歌行》啊!”

    曹操说道:“嘿...许褚啊,你跟了我这么多年,我没想到你还知道这么多呢,来人呐,把许褚拖出去砍了吧!”

    许褚说道:“为什么?”

    曹操说道:“老子杀人还需要理由吗?快拖出去!啊...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慨...”

    许褚接道:“慨当以慷。”

    曹操道:“哦,对,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怎么还没把他拖出去呢?”

    这时众大将一起跪下为许褚求情,才得以保住许褚,曹操也终于完成了第一篇《短歌行》。

    (以上都是这样玩笑。)

    除了《短歌行》,曹操还有很多其他的诗歌被后人传颂,如《龟虽寿》、《苦寒行》、《观沧海》等等。他的诗作大都取材于当时动乱的社会现状,有的气势雄伟,有的慷慨悲壮,是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的代表性文学作家。

    曹操的诗作继承了《诗经》、《楚辞》以及乐府民歌的传统,有着非常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如《蒿里行》、《苦寒行》等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动乱,百姓受苦的现实现象。其中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动人肠。”等诗句,颇有忧国忧民之情怀。

    再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则表现了老当益壮,奋斗不息的精神。

    曹操的诗句正如他的人生一般,有时充满了矛盾,有时又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有时又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怀。

    而他的《观沧海》雄劲健爽,波澜壮阔,乃是写景诗中的代表之作。曹操所登石碣山,秦始皇、汉武帝也曾登临,直到曹操时才在此作下这首诗作。

    而我们伟大的领袖***在1954年夏季游北戴河时,曾写下一篇《浪淘沙·北戴河》来与这首一千多年前的诗作和曰: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这其中的“魏武挥鞭”所指的就是曹操。

    我这个人其实不太懂得诗歌,主要是记不住,这是我最大的缺陷,在前面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及,所以我也很少去研究诗文。

    总结曹操的诗歌是最能体现建安风骨,他的诗歌不修词藻,感情真挚,词句雄壮,情调上慷慨悲凉,这也是建安文学的基调。而曹操诗歌中则表现的更为典型,也最为突出。在当时汉乐府诗歌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

    额...编不下去了,既然今天是写的曹操的文学,那就以他的《观沧海》一诗来收尾吧!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