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细水长流

    郑云正在吃饭的时候,进来一个送桶装水的师傅,这个人太平常了,体力活肯定没少干,但是因为日常的营养跟不上,小臂肩膀是有肌肉但是太瘦了,个头中等如果不注意看甚至觉得他很瘦小,长相同样没啥特点。

    他坐在郑云斜对面的位置上后,点了一份菜,然后盛了五碗米饭,不要钱送的小菜也是来了两碟子,点一份便宜的配菜只为了多下饭的吃法让郑云因此注意到了他,那人当然不会注意到郑云在看他,用最短时间吃了饭结账后便继续去工作了。

    算了下自己那一顿饭四个小碗一份主食大概就接近20块钱,虽然比在学校吃食堂贵但是也能接受,而那个人的这顿饭,算下来也就十来块钱,而且主食米饭用到的钱占了一半。

    郑云之前也是个穷学生,他也会在月底拮据的时候省着点花,但是他从来不省午饭钱,假如一天只剩二十块钱的伙食费了,他愿意拿出一半多吃顿荤素搭配的午餐,早点一两块垫一垫就行,晚饭吃个泡面也是可以的。

    顶着烈日暴晒送水,一顿饭都舍不得多吃一份菜,这不就是现代版“祥子”吗?

    祥子的梦想是买一辆自己的车,在没有自己的车之前,他可以压缩一切可以压缩的生活成本,只为了多攒钱让有车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能给祥子满满的归属感,很多人花好几年在城市工作,省吃俭用买房,想要的恐怕也是那种归属感,虽说人间的冷暖并不想通,但是人和人之间总会因为相似的经历而多一分理解。

    郑云吃完饭手插着兜接着在街上溜达了,今天的五万他已经转到自己的卡里,想着再过三四天,自己转过来的资金也接近45万了,盘算着用这些钱,在这样一个类似家乡的小城市,全款买个小点的房子,剩下的再做点小生意,绝对可以过上让很多人都羡慕的生活了。

    不过郑云肯定不会这样用这笔钱,不光是因为这钱不是自己的,而且也因为自己的学习的知识,已经打破了他曾经对财富的看法,已经不再像很多人一样还活在被自己成见堆砌的壁垒中。

    郑云在街边既能看到打麻将下棋,穿着不错的老人在娱乐;也能看到一些上了年纪还骑着人力车或者扛着麻袋捡瓶子的,有了这对比,再想想大概也就是十年前,爷爷劝刚刚复原的爸爸不要把安置费都花在没必要的面子开销上,不要老是请客吃饭是多么有智慧的一番话呀,还好那个时候老爸迷途知返,不然那个时候败光了不多的积蓄,再欠点钱,那还有多少钱给爷爷养老用呢?

    郑云觉得爷爷对财富的认知要比老爸强太多了,这也和爷爷更加懂得学习,与时俱进有很大的关系。

    爷爷是解放前后那几年出生的,出生的家庭条件还算不错,当时刚解放划分成分的时候,一部分人觉得爷爷家应该算富农,一部分人觉得应该算中农,最后是自己家里人多辛苦劳动打粮食多,不存在雇佣和剥削的情况,所以最终郑云爷爷家被定性成了中农。

    也就因此在那个时期以至于到后面几十年的时间里,郑云的爷爷都生活得很幸福,爷爷十五岁就考上了高中,只不过好景不长,刚读了一年多便开始了武斗,没法好好上课再加上爷爷是家里这一脉的独生子,所以也就辍学回去继承了自己的几亩地,开始了接下来一辈子的务农生活。

    因为有文化,农忙过了教个书,在村里记账都能记点工分,所以爷爷自己都说自己其实没吃多少苦,也是这个原因他让郑云多读书也是很有说服力的,村里有个红白事的情况下,会说会写也能被人家当座上客请一下,虽然邻里之间这样的帮忙是举手之劳,但是每次办个事后,东家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送一些办酒剩下的鸡肉猪肉,鸡蛋茶叶酒水表示感谢也是人之常情。

    可以说郑云没出生之前,在那个买东西还需要票证的年代,郑云的爷爷便在货币流通率极低的自己村子里,用自己的价值为自己家庭创造了一部分额外收入。

    也是这样大半辈子的生活,爷爷觉得父母那段时间刚回家有些太铺张浪费,郑云那个时候跟着父母经常下馆子买零食买玩具倒是享受了不少,那个时候他是觉得爷爷抠门的。

    但是到了现在,他已经享受过一部分了,他也知道了一味去享受只会坐吃山空,他逐渐把父母和爷爷在对待金钱的看法也都吸收到自己的价值观里了,也感受到了细水长流是多么有智慧的一句朴素道理。

    (新的一年祝大家细水长流越来越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