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入世录:历史篇 > 创世纪——第一章 创世

创世纪——第一章 创世

    创世纪

    世界形成的过程,也是入世录世界的第一个纪元。

    一切是从“无”开始的,所有的一切本是一片虚无,在漆黑的真空中,时间再不是一只射出去的飞箭,虚无代表了永恒,虚无即是无极,它才是这里的领主。然而,这里的虚无并不是狭义上的“无存在”,相反,虚无是一切都“存在”。只是,这“存在的虚无”中的一切互相制衡,天平的两端要不同时翘起;要不同时落下,它们在秩序中混沌,在静止中运动,亦或者说,它们在绝望中孕育希望。

    在“无极”阶段,所有一切“梦梦墨墨,亡章弼弼”,“冯冯翼翼,洞洞灟灟,窈窈冥冥”。就这样又不知过了多少岁月,终于在这个“无”之中,那微乎其微的可能性——“唯一”发生了,平衡彻底崩坏,那无形的天平开始发生倾斜,所有的一切也就此改变了。这就像一片树叶落在平静的水面之上,荡起了一层层涟漪。紧接着,暗流奔涌而出,一切彻底陷入了混乱。混乱之中,一种无序的、不可预见的“新产物”悄然而至,它的出现,或带来“存在”打破“虚无”的唯一一丝“希望”,又或带来“存在”回归“虚无”的最终契机。它就是到来了,它就是第一缕——“神志”。由此,“无极”过渡到了“太初”的阶段(由零到一)。

    在“太初”阶段,神志就是这么的“任性”,它肆意地奔驰着、搅动着……此时,无尽的虚空中泛起的不再是涟漪,而是翻起了巨浪。虚空中的一切被卷起的“浪花”荡涤起来,翻卷着直冲而上,不待下落,则又被卷向更深的虚无……喷薄而出的虚空,其中孕育着无穷的变化与更耀眼的希望。神志投身于虚无中,无所思本无所在,但它终究还是与虚空格格不入。饶是外面风大雨急,它仍是独立于那风雨之外,这也使得那无形的天平愈发倒向其中一侧。最终,导致天平的倾倒原因,并不是因为神志杂乱的穿梭,使得无序的虚空变得更加混乱;也不是因为虚空的翻涌,使得神志放慢了“捣乱”的步调。而是因为“存在”与“虚无”的矛盾变得无法再调和,“他我”与“本我”折断了天平的杠杆,神志与虚空在本质上产生了“分离”。神志感受着奔腾的“虚无”,它是有形的风,冰凉的火,轻如鸿毛的山,一切变幻无穷却又于己无关,它们流转于周身之外,又化生于己身之内。神志不断感受着“他者”的世界,一切恍然间又变得不一样了(感知阶段)。

    当然,无论是“感知”还是“感受”,都体现了人类语言的匮乏,神志被框定在了“他者”的世界中,但实际上它仍是一团“存在的虚无”。如果我们想要更好地理解这一切,那“神志”与“虚空”就好比太平洋的暴风雨里,出现了一片从亚洲某树林里飞出的树叶。只不过这片树叶并不会随风摇曳,它上一秒会穿梭到马里亚纳海沟深处,下一秒又会出现在万丈高空。不仅如此,树叶知道自己的运动与太平洋中的暴风雨并无关系,而且它还知道自己并不同于飞舞的水花,或海洋里的生物。可是树叶就算知道自己不是这些东西,又怎么会知道自己就是树叶呢?不得不说的是,当树叶能够认知到外部环境时,它已经不能被称为“树叶”了,就像在这里,神志此时也应该换个名字——“神识”。在这漫漫虚无之中,神识不知何所去也不知何所来。在那漫长的岁月中,推开一扇虚空之门的背后,仍是无尽的虚空,想要沉沦于周身之物,却又只能静静地看着它从指尖划走……

    虚空无垠,变化正在发生……可对神识来说虚空之境却不过点锥。不知过久过后,神识也感受到了变化的发生,另一个与虚空格格不入的“神志”出现了。这是神识除了感受到虚空之外,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同类的“共鸣”(识物阶段)。它试图靠近另一个“自己”,这时,那本随意流转于周身之外的虚空,变得坚硬且无法穿透!神识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沉重起来,这一刻它感受到了虚空的狂暴,翻涌不止地“存在的虚无”几乎把神识撕碎。就在神识感觉自己要被虚空吞没时,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它远远的感受着同类的“共鸣”,踌躇不前。这正像那不知风为何物的树叶,突然随风摇曳起来,但风儿怎么会把树叶碾碎呢?神识望着如自己一般恣意流动的神志,又是无数次的想要靠近,最终都被无情弹开。人们替神识发问,阻止神识与神志相遇的是那独特的“共鸣”吗?还是因为虚空本身?不过,当那第二个神志出现时,这便由“太初”过渡到了“太始”阶段(由一到二)。

    虚空无垠,变化正在发生……在“太始”阶段,“神识”从未放弃。又不知过了过多久,神识在冲向“神志”时,惊奇的发现对方也冲向了自己!无数次的尝试之后,终于让这一缕神志觉醒为神识了么?随着这两个神识越靠越近,虚空的威压也愈来愈大。这让它们无论怎么尝试,最终还是败在了虚空撕裂般的吞噬感下。虚空就像一个弹力无限的气球,无论人们用是小针、拳头还是铁块,这个气球都能恢复原状。虚空有时存在感十足,有时却又毫无存在感,它被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神识搅了个天翻地覆……又是一次明知失败却仍在机械性的尝试“合体”,神识们突然感觉这一次尤为不同,不仅速度更快,且虚空的压迫感也几乎不存在了,这一次会成功么?就在二者要碰到一起时,他们二者同时都感到了另一种不同的“共鸣”!又一个新的神志,出现在了二者即将碰撞的轨道之上!霎时间,三者毫无阻碍的、如同互相吸引一般的,碰撞在了一起。伟大的创生:第一缕光出现了!伴随着“光”的出现,一切也从“太始”进化到了“太素”的阶段(由二到三)。

    进入到了“太素”阶段,神识惊叹于自己所创造的耀眼的光亮。它们发现一旦碰撞停止,光就熄灭了。它们不想在这虚无的世界里翩翩起舞,那道光才是属于它们的世界。投身于光,化身为光!这沉寂于虚无中的呐喊,让神识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们尽情释放着自己的能量,尽情的碰撞着,它们不想再让光熄灭。它们回首,欣喜地感受着渐行渐远的虚空。人们或许会问,神识们就这么脱离了虚空的束缚么?不,它们没有。虚空无垠,星火般的微光只是万千变化中的一种可能表象,更多的不可闻、不可见、不可说的变化已然发生,那众多如草芥般的变化不断叠加,才有了如今可见的微光。不过,这诚然是神识们第一次见识到了“存在的虚无”之外的事物,它们也已然蜕变为可以创造事物的个体。“创造”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就像给时间插上了箭头,一切只得继续前进了……

    “光”的出现,使得虚空从“存在的虚无”世界变成了“存在”的世界。不过,所谓存在也并非直观的可触可感,而是在“光”的指引下,那些潜在的变化由“从无到有”,过度为了“从有到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神志与神识加入了碰撞,那“光”也越变得越亮。神识们的运动也不再是不规则的、无定向的,它们开始指引着光冲向下一个“共鸣”出现的方向,以便吸引更多的神志。不仅如此,光团内部的神识也开始了规则的碰撞,它们聚合在一起,让光团的核心永不熄灭,同时,那些新加入的神志不断在外部碰撞,增加光团的范围。继而,待到光团足够大时,神识们会派生出一个小的光团,以吸纳更多的神志,催生更多的变化……虚无孕育了存在,深渊孕育了光明,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从混乱到规则的演化。待到光明可以孕育变化的可能之时,创造的“希望”也悄然而至,最终在那些趋于稳定的光团之中,一个不同于“存在的虚无”的“新世界”诞生了!这也就是最后的“太极”阶段。

    “新世界”的诞生,让那不可逆的“创造”进程的指针有了新的指向。虚空无垠,华章的第一个音符被谱下;光照一隅,交响乐的第一章就此奏响……无法被复制的创世、不可回转的时间,那“无极、太初、太始、太素、太极”也就是后世说的“鸿蒙五纪元”。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