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入世录:历史篇 > 创世纪——第二章 创世界天

创世纪——第二章 创世界天

    自一切进入“太极”的纪元,虚空与神识渐渐变成了“对立”的关系。因为神识们打破了“存在的虚无”的平衡,戳破了无极的壁障,更重要的是,打翻了“永恒”的如意算盘。它们二者此消彼长,就在神识驾驭着希望之“光”来“创世”之时,虚空悄然爆发,它想要消灭那些破坏“永恒”的特例们。这并不是“存在的虚无”的主观意识,更像是一种亘古不变的真理。创造的过程既然不可逆,那它在到达终点时,也意味着回到了起点。虚无为了对抗光明照耀下的“新世界”,它的能量变得更加狂暴、暴虐,似是要打破那近在眼前,却又触不可及的壁障,吞噬掉光,吞噬掉新世界,吞噬掉所有的“存在”。

    神识们仍在肆意地生产着“光”,“光”将虚无的能量推开。神识们的配合变得愈发的熟悉,它们交缠着、盘旋着,形成了一根根粗壮的光柱。它们的身影尽数融入到了光之中,哪怕是新生的“神志”,也都会主动投身于周身耀眼的光柱之中。这一道道光柱就是后世所说的“创世大阵”。

    创世大阵玄妙无穷,“神识”与“光”就像归入大海的鱼儿,自由且无拘束的享受着它们的“新生活”。创世大阵完成后,神识们无休止的碰撞运动逐渐趋于稳定、有序,加之狂暴的虚空被光柱隔开,这片净土暂时没有了无尽虚空的干扰,这就使得那些旧的神识为了维稳光柱,以一种循环往复的姿态,游走于光柱之中,就像是一同陷入了沉睡一般。而那些新的神识们也放慢了投身光柱的步调,它们开始在“新世界”中探索新的可能。新的神识们继承了“前辈们”那倔强而又努力抗争虚空的“意志”,只不过它们的碰撞经历,不再似“前辈们”在虚空之中一波三折,而是顺利的汇聚、凝合成一些渺小的光团。这些光团在“新世界”中跳跃、流转,划出一道道更为透亮的光弧。

    歌曰:

    你于纯净的光明之中脱胎换骨

    凝聚了光之精华的光中之光啊!

    虚无都会惧你三分

    存在也有了新的意义。

    光中之光啊!

    你带走了光明的希望,让它变得黯淡

    你拨快了永恒的时钟,让它挣脱束缚。

    光中之光啊!

    闪耀的光华

    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清

    说不明

    你看不见深邃的虚空,摸不着存在的虚无,听不清混乱的召唤

    凝聚了光之精华的光中之光啊!

    你还有别的名字

    你是存在之外的存在,

    你是“古神”!

    这第一个古神自号烛阴神,烛阴神借光弧之形,凝本源之实。它那长长的的“身形”,就如后世所说的“龙”一般。慢慢的更多的光弧汇聚到了一起,烛阴神轮廓也显现了出来。烛阴神的整个“头部”(如果可以称为“头部”的话)就只有一只竖着的“眼睛”,那眼睛警惕地洞悉着四周,它观察着、思考着,惊异于自己缘何为自己……古神不同于单一“神识”,他们不仅有更高级的“识”,还凝聚出了“质”。古神有了更复杂的感知,它们认知到自己的存在;也有更自主的运动,可以随心所欲地变化光弧的大小、形状、频率等等。进而言之,古神充满了未知,它们身上蕴含着自己都还未探索完全的更多可能性。生命之源于创世大阵中诞生,它们是光明的孩子。古神的诞生标志着那不可逆的“创世”进程,迈上了新的阶段,充斥着光明的“新世界”,因为古神的出现,也变得更加坚实!

    然而,古神在创世大阵中所凝聚的光弧也是有限限度的,若是新的神识只愿汇入古神的身躯之中,那创世大阵的扩张将会停止,也会变得极不稳定,暴虐的虚空更是会趁此机会,加紧蚕食创世大阵的边缘。烛阴神通过“共鸣”的能力,感受到了创世大阵中神识们的挣扎,于是它果断停止了吸收新神识的行为,让创世大阵重归稳定。也就是说,“创世大阵”中古神的“生长”最终会达到一个顶点,待到创世大阵再度稳定之后,届时就会有一名“新古神”诞生。

    于是,古神的数量逐渐在“创世大阵”中增加,随着新古神的加入,它们也共同认知到,如此以往,新古神的不断出现,终会导致创世大阵分崩离析,万物则将被虚空吞噬,因此必须要找到新的出路。可是,古神们却无法自己主观的造出纯净的光,神识的走向与去留也非它们所主宰,就算知道结果如何,一时间也无法挣脱可知的未来。创世大阵的稳定岌岌可危,若是等到“第十一位古神”在此中诞生,一切都将画上句号。烛阴神作为第一个出现的古神,它对于外界的认知与感知比其他古神更为敏感,若虚空“大而无外”,那么创世大阵想要广若虚空,无异于痴人说梦。那“远取诸物”而不得,不妨试试“近取诸身”。无论创世大阵的光柱,还是升华为古神的光弧,其本源无外乎“光”,而“光”的出现又来源于神识的既定的“秩序”,正可谓是“小而无内”。如此一来,若是烛阴神能破除这不稳定的“旧我”,借现有“神识”与“光”,重塑为一个稳如“创世大阵”的“新我”,岂不是一劳永逸。念及此处,烛阴神尽全力“共鸣”与“感知”创世大阵中神识的“秩序”,并尽可能地与其保持相似。然而,想让“创造”的史诗翻开崭新的一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烛阴神来说,这是一次危机四伏的冒险之旅,稍有不慎,透亮的光弧就会褪为最初的“光”,同样烛阴神自己也会化为创世大阵的“养料”,转而消失不见。不过,“新生”的希望之光终究还是强于旧日的萤火。终于,烛阴神从“创世大阵”中明晰了“旧神识”的碰撞、旋转与蜕变,当他以此为基准,改变自身内的“神识”之时,奇迹发生了。

    烛阴神周身光华凝聚为团,光弧闪动的频率也变得难以琢磨,一明一暗间,耀眼的光团剧烈收缩,开始向着中心的一点汇聚而去。这引起整个创世大阵的“共鸣”,所有的“光”以统一频率的律动,一明一暗;一呼一吸;一动一静,似是在准备迎接蜕变后的烛阴神。待到近乎所有透亮的光弧都汇于“核心点”后,原本耀眼的光团空余灰暗的“躯壳”,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小小的“光斑”。细细望去,这光斑之形、光斑之实都与之前的烛阴神无二,烛阴神环抱着自己的“新身躯”,以首衔尾,蜷缩在那里一动不动。这种从未感受过的“体验”,从其他九名古神身边穿过,它们一时间忘记了“共鸣”,呆呆伫立在原处。突然,烛阴神伸展开自己的身躯,缓缓睁开额上的独眼,他已然参透“新我”为何,此时的他重塑了“神识”与“光”,以一种全然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创世大阵中,或许我们不能这种形式武断的定义为“生命”,但其至少具备了“复杂生命”出现之前的所有先决条件。烛阴神看向光芒灰暗的“旧身躯”,那黯淡的“光团”更像是一个“实体”,漂浮在创世大阵之中,无论是新的“神识”,或者是“光”,都无法穿过它,更不会继续向它汇聚而去,实体安静的沉寂在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仿佛与创世大阵中的一切都无关。烛阴神却毫不犹豫,直接落在了“曾经的自己”之上,一种全新的“共鸣”方式,教导其他九名“古神”如何才能变成他现在的样子。

    又不知过了多久,创世大阵中多了十个彼此相连的、黯淡的“球体”,光柱内的空间看起来愈发的空旷、静谧。因为那些没了活跃、跳脱而又庞大的“光弧群”,新的神识与光则更多的流向创世大阵的光柱之中,创世大阵的扩展速度更是快了数倍。不过,这也并不影响“新古神”的孵化,只是若想迎接“第十一位”新古神的现世,花费的时间要远多于前十位古神。基本解决了创世大阵的问题,形态各异的古神们伫立“旧我”之上许久,他们通过共振似的“新共鸣”,让“旧我”们彼此相连,这些黯淡的且互相联系的“实体”,就是后世所说的“古神界天”。

    “古神界天”的出现让有形有质的古神们有了庇护之所,这庇护之所不仅是古神们“休息”的环境,还是他们“交流”的媒介。而烛阴神则是这里当之无愧的主宰,古神界天在他的治理下,后来自然诞生的古神已经有三十三位,就这样古神界天已然初具规模。只是,烛阴神的“求知欲”没有就此停止,反而变得更加严重。烛阴神曾成功地翻开了史诗的新一页,谱写了属于他自己独一无二的篇章,这让他永远无法忘记,那独属于自己的、前所未有的“体验”。这种感觉鞭策着烛阴神,他毫无顾忌地去“唤醒”与“探知”创世大阵,他想要参透整个“创世大阵”的奥秘,主宰神识与光,掌控一切,甚至是凌驾于“虚空”之上。

    无论是表象还是内在,创世大阵的一切就摆在那里,时过而境不迁,一切如常。烛阴神再也没能续写新的史诗,他意兴阑珊,然而却不知自己恣意的“唤醒”与“探知”已然为祸端埋下伏笔。创世大阵中的神识与光,早在烛阴神脱胎换骨之际,随着那一明一暗的共振,产生了一些新的“秩序”。这种“新的秩序”几乎微弱而不可察觉,但导致烛阴神久久未能发现的原因却是,这“新的秩序”的存在之本,与烛阴神完全相同,他把这种“新的秩序”当做理所当然的存在,由此说来,没有什么比发现那些早已习惯的,且视若无睹的“存在”更难的事了。事实上,在漫长的岁月中,“新秩序”支配下的光,向着一个比重塑后的烛阴神更复杂、更自然的方向演化。它的本质不再是“神识”,反而是更多的凝华的“微小的烛阴神”。亦或者说,每一个微小的“单位”都是一个升华版的“烛阴神”,它们互相组合、凝聚,进而这些细小的基本元素分化出八种不同的性状,最终也停在了这“八极”之下。这些细微的“单位们”本可以受到创世大阵的庇佑,平静且安宁的孕育更多新的可能,但烛阴神恣意的探知、触碰、感受,引发了“旧神识”的排斥。那种游离于己身之外的“试探”,肆意穿梭与周身之外的外在环境,就像让“旧神识们”回到了旧日的虚空之中。旧神识们岂能允许类“虚空”因素,来破坏创世大阵的光柱,而以烛阴神为首的古神们,生于阵中、化于阵中、成于阵中,自然不会受到创世大阵的排斥。于是“八极们”就成了烛阴神所作所为的“替罪羊”,所以它们只化生出八种不同的性状就戛然而止。它们被创世大阵毫不留情地排出阵外,接受着暴虐虚空的洗礼。

    微弱的八极们怎能抵得住狂暴的攻势,大部分被排出的八极,早已消失在狂躁的深渊之海中,没有泛起任何的水花,沉静的化为点点“神识”,漂泊于无尽的虚空中,等待新的可能。虚空无垠,变化正在发生……既然有一个创世大阵存在的可能,那么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只不过多数创世大阵的光柱并没有好运的“烛阴神”存在,它们早已消失在古神光弧的膨胀之下,哪怕只有极少数的光柱得以存活,最终也将难逃被虚空吞噬的命运,它们等待着“救世主”的出现。又或者说,新世界的创生就是依赖于,一个个累加起来的、微乎其微的可能性。恰好互相依存的数股八极,接着虚空的乱流,托着它们疲倦的身躯,落入了一个刚刚新生的创世大阵之中。这里相距“古神们”的创世大阵相距甚远,神识“共鸣”产生的排斥反应也暂未影响到这里。刚落入光柱中的八极元素仿佛知道留给它们的时间并不多,没了虚空的压制,它们瞬间光芒暴涨,八种不同的性状在光柱之中分分合合,又是有节奏的一明一暗,只不过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明”比透亮的光弧更清澈,“暗”比昏暗的虚空更深邃。积压已久的演化进程于一瞬之间爆发,八极们似是将一切都重塑了,抹除了自己本身原有的样子,那些微小的“烛阴神”单位变得越来越模糊。就连创世光柱中的神识们也跟着震动起来,它们放弃了原本的碰撞秩序,跟随八极一同“重塑”着自身。突然,有节奏的闪烁戛然而止,一切毫无征兆地隐匿于虚空中。八极失败了么?想本着那微乎其微的可能性成功,终究还是痴人说梦么?不!下一瞬间,一种更绚烂的光芒绽放于虚空之中,就连所有“存在的虚无”都战栗了一下,多彩的光华像是爆炸一般喷涌而出,无垠的虚空不再是光与暗、黑与白的世界,这里有了颜色,真正意义上有了无限的可能。多彩的光团之中没了“古神”,这里也不再需要依靠“神识”或者“光”维稳,以对抗虚空的吞噬,自然创世光柱也不复存在,不仅如此,就连八极的存在感都微乎其微,它们只是作为光华背后运转的秩序,悄然散布于整个光华的空间之中。一种全新的“生命”(我想这里的他们可以被冠上“生命”一词)出现了,他们就是“新神”。而这一团团多彩的光辉则被称为“新神界天”。

    确切地说新神们的本质,或许仍是遍布于这多彩空间中的八极,也就是被后世称为:乾、坤、离、坎、震、巽、艮、兑的元素们。存活下来的八极,不知岁月的在虚空游荡之中,他们互为脊背、互相作用,这也使得八极间的纽带更为紧密,且与众不同。进而,由八极而生新神们不仅有识,有质,更有了“欲”。新神们有了复杂的行为,独立的思考,还有巨大的潜力。新神们虽有“实”但无定“形”,他们形态各异,尽情的展现着“自我”的独特,所有后世人们能想到的一切,其实早已在“新神界天”全部实现过了。新神们不再惧怕虚空,只要他们没有被虚空搅碎,他们便可以在虚空中任意一处,撑开属于自己的“新世界”。

    烛阴神自然不知远在虚空一隅发生的一切,他眼见无法转动“创造”的轮盘,索性将精力转向统治自己的古神界天。然而,他仍无法控制古神的诞生,或创世大阵的扩展,他本以为总有一天他可以将目前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出击”,但在虚空的一震战栗之后,活跃的“神识”似乎变得越来越少,以至于少到再也没有了古神的诞生,他们赖以生存的创世光柱的扩展速度也变得越来越慢。烛阴神望向远方,安静的看着未来即将可能被虚空吞噬的自己,一切都是静悄悄的……

    古神时代渐渐过去,新神的时代降临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