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读《二十四史》,那时刚上高中,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专挑自己喜欢的人物看,看了就忘。

    每天关上灯,一钻进被窝,我梦想自己也有一天,能骑着骏马,仗剑走天涯。

    翻开《清史》,读到曾国藩,一字一句我看的很慢。我是非常惊讶的,一个普通的湖南伢子,家境普通,长相普通,天资普通,27岁才中进士,42岁被迫创业,53岁击败让清王朝最头痛、最强大的竞争对手,黄袍被众将捧在了他的眼前。我本以为他会像李世民、朱重八一样,穿上披风,手举权杖,开创一个属于他的新时代。但是曾国藩没有,他把所有的荣誉像蛛丝一样从眼前轻轻的拂去,在苟延残喘的清朝末期,扶起这个摇摇欲坠的病国,居然未倒。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然后淡淡的从这个世界离开。

    在他死后,清朝依然没有跨越过坍塌、衰败的鸿沟,快速灭亡了。

    我愈发好奇,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于是不断的买他所写的日记、家书、文集,从《日记》、《持家教子之术》、《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读书录》、《奏议》、《冰鉴》、《爱民歌》再到买别人为他整理的《曾文正公全集》,想从各个面去了解他,在我的脑海里还原一个立体的曾国藩。

    看到他年轻时日记里写的那句:“闻色而心艳羡,真禽兽矣。”我笑了。仿佛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对于一个正常的男人,有谁闻色而心不艳羡呢?我们很多人内心艳羡而嘴上不说,一副道貌岸然正人君子的模样,曾国藩不但大大方方认了,把他写在日记里,还告诉他的朋友,然后他能够从“艳羡”中走出来,然后自省、自律。他是一个真实的男人,不掩饰,不娇柔,不立牌坊。

    《菜根谭》里有一句话:酡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这话说的很贴切。大鱼大肉和美酒佳肴都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其实只是那些清茶淡饭;所谓标奇立异超凡绝俗的人,都不算人间真正境界最高的人,真正境界最高的人只是那些纯粹的、淳朴的、能够忘我、无我、省我、平凡无奇的常人。

    看到他在离开这个世界的前四天、弥留之际所写:“余精神散漫已久,凡遇应了结文件,久不能完;应收拾文件,久不能检,如败叶满山,全无归宿。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所成,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郝。”我眼睛既有些模糊。别人所谓的官至极品、流芳百世,他都可以不在意,但是他遗憾学业没有达到自己所追求的高度,德行未能修炼成真正的圣人。

    我们嘴上说不在乎钱,但是身体很诚实,刚一说完就开始拼命去搞钱。搞钱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在不折手段、昧着良心搞钱。

    孔丘、李耳、王守仁流传下来的文字,只有完美,后来的我们不断的按照“圣人”的标准去打磨他们的故事,铸就了中国的三个完人。

    然而我很难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真正所谓的完人。神依旧消灭不了这个世界所有的邪恶,所以也不完美。反而,曾国藩这个半个完人,更加的真实,他是我们能够触摸的到的,没有任何的修饰。

    有的人说他是封建王朝的捍卫者,当你没有站到未来的视界,退回到那个时代,在合法政府跟邪教组织之间选择,你会支持捍卫哪一个?有人说他是残忍的“曾剃头”,只要是战争就已经只有胜负,没有对错,哪一场战争不是一方对另一方血淋淋的屠杀?秦灭六国跟清灭明朝同样是民族的融合,是朝代的交替,是无法改写的印记,然后胜利者安排人写完那本属于他们最想看到的、歌颂自己的历史。

    某人对曾国藩的评价很中肯: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去年的冬天,读三年级的儿子问我,爸爸,你的书柜有好多曾国藩的名字的书,他是你的偶像吗?

    我愣了一下,自己本来学的是设计专业,我学生时代的偶像是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参加工作后,不再追星了,偶像这个概念就越来越模糊,但是书柜里一直会摆放着与曾国藩有关的书。得意的时候,翻一翻,让自己淡定一点;失意的时候,翻一翻,让自己不那么沮丧。

    我笑着回答儿子,可能是吧。

    儿子打开书柜,拿出一本翻了翻又问,爸爸,你能不能把曾国藩的故事写给我看啊?

    我再次愣住,我不是作家,也从未写过这种传记或相关类似的文字,但是儿子提出来的,这又是个无法拒绝的要求。

    于是,我只能在下了班后的每一个夜晚,坐在了电脑屏幕前,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穿越到晚清,成为天空中那朵若有有无的浮云。

    然后静静的看着所发生的一切,把它记下来。

    ——2022.9.28湖南·南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