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只今惟有鹧鸪飞 > 【第五十七章】早知如此绊人心

【第五十七章】早知如此绊人心

    夜里,蓬莱殿内烛火已熄,清婉留在蓬莱殿偏殿反复难眠,忽见瑶华掌灯自门外而来。

    “县主,皇后殿下不放心太子殿下,请您给周国公修书一封,让他即刻赶回京都。”

    “昨日阿璇给敏之寄信了,他收到会回来的。”清婉将头埋在被子里,似是闷闷不乐,良久才应声。

    次日清晨,阿昭穿戴整齐推开门扉时,只见贺兰敏之一身轻骑神色匆匆的立在门口,见清婉跟在阿昭身后,又拉过来上下打量了一番。

    “出了这么大的事,你怎么都不告诉我?”敏之面上急切难掩,清婉闷闷不乐的低下头去,一把将自己的手从他怀中抽出。

    “这件事是我对不住你,我帮曲弘逍,是为了清漪阿姊,也为了阿娘,如果你在意……”

    “我在意的是这个吗?”敏之将惯有的笑容敛去,淡淡注视着她,桃花明眸中点染了一丝阴霾。

    “那是什么?”清婉抬起泛着血丝的眼眸,百般不解的问道。

    敏之欲言又止,似是忍着心中的怒意,绕过她走到阿昭跟前行礼。

    “姨母,我接到太子妃的传信,今日找我也是为了曲御史之事吗?”

    坐在案前的阿昭,早已对清婉和敏之闹的别扭洞若观火。

    “是也不是,弘儿受此案牵连,被他阿爷关在东宫祠堂了,我想劳烦你去瞧瞧。”阿昭不紧不慢的品着茶水,眸中闪烁着难得的热络,时不时的去瞟清婉的脸色。

    敏之听闻此事,眼眸蓦地睁大,神情显得比阿昭更着急。

    “为什么?此事和李弘原本就不相干啊。”

    “他想要出面审理此事,一时情急在详刑寺闹了一场,被陛下关了禁闭,我去,怕薄了陛下的面子,只好拜托你,乔装成送饭的宫人,替我去看看他。”阿昭走下台阶,将沉甸甸的食盒递给敏之。

    敏之得了阿昭的吩咐,一溜烟跑出了蓬莱殿。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敏之行至东宫,换了侍卫的衣服,由裴璇带着自侧门入祠堂。

    “太子妃,”裴璇虽未与李弘成婚,但婚约既定,东宫的侍从都肯听她差遣。

    “皇后殿下遣我问候,阿敏,进去将食盒放下。”

    敏之因着这声难掩笑意的“阿敏”,晃神了片刻,在裴璇的示意下,拎着食盒垂眸而入。

    阖上门扉的时候,他透过门缝,看见裴璇正与侍卫反复周旋,扬言要带他们下去领赏。

    敏之绕过祠堂前的屏风,看见李弘蜷缩在窄小的床榻上睡得正熟,他双颊微红,指印尚未消散,不知梦见了什么,睫毛不住地抖。

    此时已近晌午,李弘素来没有午睡的习惯,敏之心下疑惑,轻轻将食盒放在榻前的桌案上,快步走到李弘身前,伸手去探他的额头。

    好烫。

    连着下了几天雨,祠堂又偏僻潮湿,天气并不寒冷,见李弘不住打寒战的模样,应当是受了风寒。

    这帮侍卫是怎么伺候的,连太子都敢怠慢,等回去了,定要和姨母好好说说。

    敏之忿忿的想着,又担忧李弘这么睡下去病会更重,推了推他的肩膀,试图哄他起身。

    “李弘,别睡了,起来喝点粥。”

    敏之将李弘从榻上扶起,让他靠在床榻边,吹了吹手中端着的热气腾腾的粥。

    李弘揉着惺忪的睡眼,见到敏之来,还以为自己犹在梦中。

    或许因为低烧,他的声音略显沙哑。

    “怎么你在梦里,还这么阴魂不散。”

    敏之翻了个白眼,将一勺温着的米粥不由分说的怼到他唇边。

    “喝下去,”敏之原本心绪就不畅,语气中显然染了怒意,“你病成这样,怎么也不知道叫人?”

    “我,”李弘一时语塞,似乎是觉得一点小病就寻医官,太小题大做。故而此刻,他只是抿了抿毫无血色的嘴唇,“我没事,就是夜里凉着了,过几日便好。”

    听他这样说,敏之愈发生气,也顾不上什么身份礼节,“你总是这样,生病不寻医官,练武受伤交完肿得老高也不告诉爷娘,有什么事就只是自己扛,你说你小小年纪,这些毛病都是和谁学来的?”

    见李弘苍白冷峻的面容,他又有几分心虚,“多喝些粥吧,这些都是姨母宫里做的,她最知道你的口味。”

    李弘将粥端了来,一小口一小口的尝着,神情依旧寡淡。

    敏之见李弘喝的乖觉,替他把肩头滑落的斗篷重新盖在身上。

    李弘警觉的往后靠了靠,“你做什么?”

    “替你盖披风啊,别再受寒了。”

    他心下稍安,将碗放在旁边,看着敏之关切的替他系上披风扣子的神情,小声咕哝了句,“多谢。”

    “什么?”偏偏此时,敏之窗外的蝉鸣扰的心绪不宁,并没听清李弘突如其来的道谢。

    李弘冷哼一声,扭过头不再搭理他。

    敏之见他赌气一般的模样,轻轻笑了,“你总是这样,从我第一次见你就是。”

    李弘垂下眼眸,眼前浮现出他们初次相遇时的景象。

    那时,他不过十二三岁,捧着夫子教他诵读的诗经,倚着桃树温书。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刚念到这,只觉眼前有一黑影闪过,将他吓了一跳。

    细看去,一只麻雀径直落在他身前,他下意识的皱了皱眉,“李贤,是不是你……”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来人一袭墨色翻领长袍,腰封间玉坠琳琅,别着一根紫褐色的曲笛,银红发冠簪着马尾高高束起,正站在他面前展颜笑道,“在下贺兰敏之,字常住,号扶桑居士。”

    李弘抬眼,见他生的剑眉高挑,眸似朗星,笑如灼灼桃花,不由得怔住了一瞬,随即,又戴上他惯有的喜怒不形于色的面具,冷冷睥睨这他。

    “这是东宫禁苑,无事不得擅闯。”

    于是,李弘起身入殿,将门扉紧紧关上,再不肯听敏之说什么。

    敏之似是早就知道他的脾性,并不多做纠缠,只在院中烤起鸟吃,春风入户间鲜香四溢。

    李弘的心情莫名烦躁了起来,推开门想将他赶走,却见敏之拿着一壶桂花醑,两只烤鸟,正笑吟吟的看着他。

    “李弘,你年纪轻轻的,别总板着个脸了,出来一起吃。”

    不知怎的,李弘倒听了他的话,鬼使神差的推开门扉,坐在敏之跟前,斯斯文文的吃着手中的烤肉。

    意识回笼间,他又觉得被一只鸟收买,实在有损太子殿下清高风雅的形象。

    不过话又说回来,烤都烤了,不吃也实属浪费。

    于是他吃的比刚才更香。

    “我记得我刚见你的时候,你一袭天青色袍衫,手捧诗经,望着桃树吟诗,我还当自己找错了人。”敏之一句话,将他从飘忽的思绪中拉回。

    初遇时,李弘十三岁,踮踮脚才勉强能够到他的肩膀。

    如今,贺兰敏之二十二岁,不过五年光阴,李弘的身形竟也出落的和他一般高挑。

    他凝望着贺兰敏之的眼眸,许是因为病着,心中感慨良多。

    “为什么?”李弘神情迷蒙,毫不掩饰自己眉眼间少年独有的稚嫩。

    “其实也没什么,”敏之尴尬的挠了挠头,烛火掩映中,脸颊点染了一缕薄红,“就是之前常听人说你不通人情,不过,后来我发现,你与传闻中的一点都不一样。”

    在这五年里,敏之探得李弘冰山般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一颗济世救民的赤子之心。

    两年前的元夕夜,他带着第一次出宫的李弘去看花灯,哪怕李弘演惯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清冷,贺兰敏之还是一眼就窥破了他心中的欢喜。

    毕竟,他大李弘六岁,这些岁数可不是虚长的。

    “花灯好看吗?”

    趁着李弘看的入迷,他附耳到李弘身侧轻声问,清亮的眼眸中笑意朗然。

    “好看,”李弘喃喃自语着,一抹淡笑攀上他的唇角,但当他反应过来自己在说什么的时候,匆忙敛去笑意,正巧看见了敏之浅浅的梨涡。

    “送给你的,”敏之从身后掏出一盏漂亮的灯笼,灯上糊着明纸,浅浅勾勒了一只坐在窗边赏花的兔子。

    “怎么样,我画的,像不像你?”敏之得意洋洋在他面前晃着纸灯笼,下一秒,李弘默不作声的将灯笼捧在自己手中。

    “你若是肯将这些心思放在读书上,早就超过我了。”李弘冷哼一声,掠过敏之的肩膀走在他前面。

    “哎,这大过年的就别提考学的事了。”敏之小跑了几步,热络的挽上李弘的手,“明月楼的点心好吃,我给你包点带走。”

    于是,在敏之结账后,将点心递给李弘时。

    “不吃,”李弘一把结果敏之手中的包裹,嘴上说不要,身体倒诚实。

    敏之压抑住自己眼底的欢愉,习惯性的把玩着竹笛,又跑到李弘眼前晃。

    “冰糖葫芦要不要?”

    “不要。”

    “巷尾的馄饨吃吗?”

    “不吃。”

    两人在繁华热闹的街巷中穿梭,片刻后,敏之拎着大包小包的点心跑到李弘面前,递给他一颗樱桃煎。

    “来,不食人间烟火的小仙君,赏个脸尝一口呗。”

    李弘再也按捺不住眉眼间的笑意,唇边扯出一丝淡淡的微笑。

    看吧,笑起来的样子多可爱啊。

    只这一笑,就值得他铭记许多年。

    “直到后来,我才发现,你是个极好的人,尤其,待我极好。”

    李弘原本就低烧,听他这么说,脸颊上又泛起潮红。

    “我待旁人也一样,”

    还没说出口,李弘便觉得这句话太假了些。

    确实,他待贺兰敏之,还是和旁人不同的。

    而贺兰敏之,也总是能恰好好处的拨动他的心弦。

    那年暮春时节,是李弘的生辰宴,丝竹声渐息时,敏之神神秘秘的走到李弘身前。

    “李弘,走,去看看我给你准备的生辰礼。”

    李弘喝了些酒,神情尚恍惚,敏之却迫不及待的拉起李弘的手,向东宫跑去。

    刚到附近,李弘发现,东宫前的一大片空地不知何时被人种上了漫山遍野的鸢尾,天边艳阳高照,紫色的花瓣摇曳在风里,李弘的眸色微微一亮。

    “贺兰令史的礼果真不俗。”

    “是啊是啊,殿下若是个女子,只怕都要倾心于他了。”

    李弘听见周遭的议论,鲜有的没出言反驳,心中似有一股暖流涌过,甜蜜四散而溢。

    “这是我送你的生辰礼,”敏之眉间的意气风发顷刻间荡然无存,露出尴尬的笑容,“抱歉啊,我刚来宫里,没什么钱给你置办礼物。我听人说,鸢尾花寓意鹏程万里,便种了这满园的鸢尾花,你拿来入药也好,观赏也好,或者是你不喜欢,想种些别的也好,都好,都依你。李弘,今日是你的生辰,祝你生辰喜乐。”

    “这些,都是你种的?”李弘看着漫山遍野的鸢尾,除了感动和惊喜,心中还留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期冀。

    期冀破灭后,却只剩下痛楚。

    “是啊,不过这花好养,没费什么功夫。”敏之说着,便将自己磨出血泡的手藏在衣袖中,然而,他的动作再隐蔽,却也还是被李弘察觉,但他没有戳穿,甚至第一次在人前展颜。

    “谢谢你,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辰礼。”

    哪怕时隔经年,偶尔会想起,都会觉得甜蜜。

    “李弘,”敏之见李弘一直愣愣的不说话,伸出手去在他脑门前打了个响指,“定!”

    “你幼不幼稚,”李弘被他吓了一激灵,复又回神,将他的手拿开。

    “你虽向来心善,但我还是想知道,这一次,你为了救曲弘逍,不惜顶撞陛下,被关在这里,你后悔吗?”

    敏之也不再同他开玩笑了,问出羁绊在心底一路的疑问。

    “不后悔。”李弘义正言辞的回复他,“阿爷有阿爷的道理,我亦有我的坚持,这样的事发生在谁身上,我都不会袖手旁观。”

    这话不说还好,说出口来,却显得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

    “仅是如此吗?”敏之的眼眸蓦然黯淡,似是早已窥破了他心中所想。

    “嗯,”李弘垂下眼眸,轻抚斗篷领口的翻毛,“仅是如此。”

    “李弘,这么多年了,你还是学不会撒谎。”他的小动作落在敏之眼里,显得还是很好猜。

    “我竟不知,从来光风霁月不染纤尘的太子殿下,究竟是为了谁纡尊降贵,不惜去详刑寺趟一趟浑水。”

    李弘抬头,正对上敏之笑意盈盈的眼眸,只抿抿唇,并不打算搭话。

    “为了曲弘逍?不能吧,你与他没什么交集。难道是为了太子妃?或者是为了绾绾?说来也奇怪,你三番五次的帮绾绾,你不会是喜欢她?”

    敏之当然知道李弘对清婉无意,根本就是存心逗他。

    “没有,不是。”李弘冷冷的否认,言语间隐约露出几分怒气。

    “那还能是为了谁,难道是太子妃?你与太子妃郎情妾意……”

    敏之话还未说完,李弘赶忙将汤碗放回食盒,一把塞给敏之。

    “我吃饱了,你走吧。”

    “别啊,你是喜欢太子妃的对不对,你和我说说嘛。”敏之一手扶着门框,半推半就的不肯走。

    “谁也不喜欢,谁也不是,你走。”

    李弘难得起身,将门扉紧紧阖上。

    “别啊,我又不会往外说,还有,你若喜欢的人是清漪,我会替你转达的。”敏之在门外高声喊道讨打一般。

    “滚!”李弘终于忍不住怒气,冲着他远远的吼了一句。

    敏之见李弘总算回了些精神,提着食盒哼着歌,故作轻松的往宫门而去。

    但几乎是他踏出东宫大门的瞬间,他脸上原本洋溢的笑意荡然无存。

    李弘啊,这世间的好郎君,好娘子那么多。

    你不应该喜欢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